被子植物门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927.00 KB
- 文档页数:24
被子植物门分科检索表
被子植物,又称表皮植物,是生物界中最大最活跃的一类。
它们位于植物界的
三大界(被子植物界、发芽植物界和裸子植物界)中的第一大界,同时也是动植物界第一大类,由至少300个类组成。
在这些类中,植物学家们将它们分为13个科,并根据特征来名称。
被子植物门分科检索表如下:
1. 被子植物门:属于植物界三大界之一,是动植物界最大的类群,由高等植物、维管束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组成;
2. 发芽植物类:主要是无性繁殖的裸子植物;
3. 科苔藓植物:由许多单萜和双萜类植物组成;
4. 科维管束植物:它们的枝杈体缩小而畸形,由植物细胞的支管和变形细胞
组成;
5. 奋乃科:主要是叶菜类植物,由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组成;
6. 科蕨类植物:包括多萜植物和纤维植物;
7. 科单子叶植物:主要包括各种果树,如杏树、梨树等;
8. 科双子叶植物:包括榆树、红杨等;
9. 科被子花植物:由各种宝石花植物,如百合、康乃馨等组成;
10. 科蒴果植物:主要是芸香科的草莓和番茄;
11. 科苹果植物:主要包括蜂茅和梨等苹果属植物;
12. 科矮柱植物:其中有许多类别的木本植物,如柞树、橡树等;
13. 科忍冬属:主要有忍冬草、忍冬花等。
以上就是被子植物门分科检索表,它为植物学家识别和研究各类植物提供了重
要参考信息。
被子植物不仅仅是被子植物类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多种类型的植物,
如植物的花、叶、枝条等。
考虑到它们的多样性,分科表的构建为植物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帮助他们快速识别和分类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门183.野菊(菊科菊属)——网拉丁学名:Dendranthema indicum(Linn.) Des Moul.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25-100厘米。
根莖粗厚,分枝,有長或短的地下匍匐枝。
莖枝疏被毛,莖直立或基部鋪展。
基生葉脫落;中部莖生葉卵形、長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3-7(-10)厘米,寬1-2.5厘米,羽狀半裂、淺裂,有淺鋸齒,基部平截、稍心形或寬楔形,裂片先端尖,葉柄長1-2厘米,柄基無耳或分裂葉耳,兩面淡綠色,或乾后兩面橄欖色,疏生柔毛。
舌狀花黃色,舌片長1-1.3厘米,先端全緣或2-3齒。
瘦果全部同形,有5條極細,無冠狀冠毛,長1.5-1.8毫米。
花期6-11月。
生态分布:生於山坡草地、灌叢、河邊、濱海鹽漬地、田邊或路旁。
藥材主產江蘇、四川、廣西、山東等地。
药理作用:降壓,調整血流動力學和抗心肌缺血,抑制磷酸二酯酶,影響血小板聚集功能,抗病原微生物,解熱,增強吞噬細胞吞噬功能,具毒性。
184.石胡荽(菊科石胡荽属)——网拉丁学名:Dentipeda minima (L.) A.Br.et Asher.形态特征:一年生匍匐柔弱草本,高5cm~20cm。
茎铺散,多分枝。
叶互生,无柄;叶片楔形或倒披针形,长0.8cm~2cm,宽0.3cm~0.5cm,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或具2~3不规则钝齿,背面被微毛,叶脉稍凸起。
头状花序小,单生叶腋,扁球形,径约0.3cm,花序梗极短;总苞片2层,椭圆状披针形,绿色,边缘膜质,外层比内层小;花序托平或稍隆起;花全部筒状,淡黄色或黄绿色;雌花多层,无冠毛。
裂片不明显;中央两性花数朵,长约0.05cm,檐部4裂成瓣状,雄蕊4枚,围绕花柱,花药短,花柱裂片短,钝或截头形。
瘦果椭圆形,长约0.1cm,具4棱,被长毛;花期7月~8月;果熟期8月~9月。
区域及生境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陕西等省区;朝鲜、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大洋洲也有分布。
被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学名:Angiospermae)是植物界最大和最高级的一类。
由少数(典型的是8个)细胞构成的胚囊和双受精现象被视为被子植物在进化上的一致性和与其他植物类群区别的证据。
被子植物在形态上具有不同于裸子植物所具有的孢子叶球的花;胚珠被包藏于闭合的子房内,由子房发育成果实;子叶1~2枚(很少3~4枚);维管束主要由导管构成;在生殖上配子体大大简化,以最少的分裂次数而发育,雌配子体中的颈卵器已不发育;在生态上适应于广泛的各式各样的生存条件;在生理功能上具有比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大得多的对光能利用的适应性。
基本信息•中文学名:被子植物门•拉丁学名:Angiospermae•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亚纲:11个亚纲•科:约300~450个科,中国291科•属:中国3050属•种:25万种,中国约2.5万种•分布区域:世界各地•起源:约1.3亿~1.3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基本简介植物界最大和最高级的1门。
由少数(典型的是8个)细胞构成的胚囊和双受精现象被视为被子植物在进化上的一致性和与其他植物类群区别的证据。
被子植物在形态上具有不同于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孢子叶球的花;胚珠被包藏于闭合的子房内,由子房发育成果实;子叶1~2枚(很少3~4枚);维管束主要由导管构成;在生殖上配子体大大简化,以最少的分裂次数而发育,雌配子体中的颈卵器已不发育;在生态上适应于广泛的各式各样的生存条件;在生理功能上具有比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大得多的对光能利用的适应性。
全世界约有300~450个科(各个分类系统科的概念不同),25万种,大多数科分布在热带,2/3的种限于热带或其邻近地区。
中国约2.5万种,分隶于291科和3050属。
繁殖情况可分有性和无性两大类。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又分为异体受精和自体受精两部分。
异体受精植物这类植物往往具有许多防止自体受精的机制,即不亲和性系统。
根据有无形态效应可把不亲和性系统分为:①同形不亲和性系统和②异形不亲和性系统。
药用植物学第十二章被子植物门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被子植物门简介•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被子植物门的药用价值•被子植物门的生态价值•被子植物门的保护和利用01被子植物门简介被子植物门是种子植物中最高等的类群,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能产生种子进行繁殖。
被子植物门的特征种子植物被子植物门的植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活型,如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
多种多样的生活型被子植物门的根系较为发达,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同时也有支持植物体和固定位置的作用。
发达的根系被子植物门的分类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根据叶子形态和构造的不同,被子植物门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两大类。
木本、草本和藤本根据植株形态和生活习性的不同,被子植物门又可以分为木本、草本和藤本三大类。
多肉植物、观花植物、观叶植物等根据观赏特性的不同,被子植物门还可以分为多肉植物、观花植物、观叶植物等不同的类型。
演化过程被子植物门的演化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原始的裸子植物到较为进化的种子植物,再到现代的被子植物门。
起源时间被子植物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1.3亿年前,由裸子植物演化而来。
演化意义被子植物门的演化不仅推动了植物多样性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被子植物门的起源和演化02双子叶植物纲常为二叉分枝或羽状复叶多数种类的花为五基数,少数为四基数或六基数多数花为下位花,少数为上位花或周位花多数为木本或草本植物多数种类具有托叶多数花具有雌雄同株或异株现象010203040506多数花被片数目较少,呈绿色或白色,形状相似,排列呈覆瓦状或镊合状;少数花被片数目较多,呈花瓣状或膜质。
原始花被亚纲多数花被片呈绿色或白色,形状相似或不同,排列呈覆瓦状或镊合状;少数花被片呈花瓣状或膜质。
合瓣花亚纲双子叶植物纲的代表植物忍冬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等功效,用于治疗温病发热、风热感冒等症。
金银花木犀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温病发热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