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道配件使用方法

茶道配件使用方法

茶道配件使用方法
茶道配件使用方法

茶道配件使用方法

1、茶筒

茶筒用于盛放“茶道六君子”中的其余五件茶具。一般为圆筒状,也有很多筒身造型各异的精美茶筒,如曲线形、葫芦形。茶筒筒身

一般有雕刻图案、镂空等类型。制作材料一般为竹子、木头。茶友

们在选购茶筒时,以筒身光滑平整、线条流畅自然、雕刻精美雅致

为佳。一般需特别注意有无加工不当产生的毛刺。

2、茶漏

顾名思义,茶漏的形状像漏斗,因此又称茶斗。若将干茶倒入壶口较小的壶具中时,为避免茶叶不慎掉落在壶外,把茶漏置于壶口,则可将干茶顺利的倒入壶中。茶漏制作材料一般为竹子、木材,也

可以用瓷或陶制成。

3、茶夹

茶夹外形如同镊子,有些茶友也称其为“茶镊”。茶夹是我们在泡茶过程中用得最多的,如洁具、分茶时使用,其具有防烫的功能,也能让品茶者感觉干净卫生。有时,茶夹也用于夹取壶内或盖碗内

的茶叶(但不是用其取干茶哟)。其制作材料多为竹子、木材,也有

少部分用金、和银制成的茶夹。

4、茶匙

其形状如汤匙,所以称为“茶匙”,很多茶友也将其称为“茶勺”。主要用途是取出储茶器皿中的茶叶,并将其放入茶荷或茶壶中。在喝茶过程中,也有人用其搅动壶中茶叶,帮助茶叶受泡均匀。此外,茶匙还具有清理壶内或盖碗内的茶渣的功能。其制作材料多

为竹子、木材,也有少部分用瓷和金银制成。

5、茶则

茶则,也称“茶拨”。在取茶时与茶匙配合使用,将茶匙里的茶叶拨入茶荷或茶壶,拨茶的过程其实也是事茶者衡量茶叶量的一个过程,所以在事茶者眼里,茶则也是一种量器。茶则和“茶匙”有相似之处,茶则有时候也可以用来搅拌茶叶使得茶壶内茶叶受泡均匀。另外,在正规的品鉴现场,茶则可以用来将叶底挑出,供在坐者观察茶叶。中国茶圣陆羽在《茶经》认为,茶则的制作材料可以是贝类、牡蛎类,也可以是铜、铁、竹、木等材料,现在用得最多的是竹子和木材类的。

6、茶针

也称为“茶通”,主要功能是疏通茶壶的蜂巢,以保持茶壶的壶嘴出水流畅。有时候,事茶者将干茶倒入壶或盖碗之后,可以用茶针调整壶内、盖碗内的茶叶,使得碎茶在下,整茶在上。有些茶友指出,“茶针”还可以用来撬普洱茶熟饼,在此,笔者申明此“茶针”非彼“茶针”,本文说的“茶针”是茶道组中通用的器具。茶针的制作材料很多,除了常见到的金银、竹木,还有一些比较珍贵材料,如象牙、牛角、羚羊角等。

⑴紫砂壶:产于江苏的宜兴,它具有吸香性和透气性,茶叶在里面溶出的营养物质达95%以上,所以用得越久的紫砂壶泡制出的茶汤就越香,此壶专用于冲泡乌龙茶。

⑵闻香杯:主要用于闻茶汤的香气。

⑶品茗杯:主要用于品茶汤的味道。

⑷茶荷:又称茶撮,专用于盛茶、赏茶。

⑸茶道:由茶针、茶斗、茶勺、茶匙、茶夹、等组成。

a、茶针用于疏通壶嘴;

b、茶斗用于方便盛茶;

c、茶勺用于拨取茶叶;

d、茶匙用于更换残茶;

e、茶夹用于取拿杯具;

f、茶夹用于剩放;

g、壶笔用于调节紫砂壶的内外温度。

⑹茶床:用于操作功夫茶的表演过程。

⑺茶海:用于盛装多余的水。

⑻茶巾:用于吸干杯或壶底的水滴。

⑼茶筒:用于盛装干茶。

⑽香炉:用于烧香。

⑾明炉组:专用于烧水。

⑿茶托;用于安放闻香杯和品茗杯。

⒀公道杯:用于调和茶汤的颜色、浓度及份量,隐含了中国茶道中公平待人的道理。

⒁茶漏:用于过漏茶渣。

⒂壶垫:专用于放紫砂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