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观乡射原文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孔子家语》全文及翻译【孔子家语】全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相鲁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始诛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王言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大婚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儒行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问礼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五仪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致思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三恕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好生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观周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弟子行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贤君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辩政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六本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辩物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颜回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在厄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入官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困誓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五帝德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五帝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执辔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本命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论礼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观乡射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郊问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五刑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刑政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礼运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冠颂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庙制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辩乐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问玉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屈节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原文及译文《孔子家语》本姓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终记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正论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原文及译文《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及译文《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观乡射原文及译文孔子觀於鄉射,喟然歎曰:「射之以禮樂也,何以射,何以聽,修身而發,而不失正鵠者,其唯賢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則將安能以求飲?詩云:『發彼有的,以祈爾爵.』祈,求也,求所中以辭爵.酒者,所以養老,所以養病也.求中以辭爵,辭其養也,是故士使之射而弗能,則辭以病,懸弧之義.」於是退而與門人習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焉.射至於司馬,使子路執弓矢出列延,謂射之者曰:「奔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者不得入,其餘皆入,蓋去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曰:「幼壯孝悌,耆老好禮,不從流俗,修身以俟死者在此位,蓋去者半.」序點揚觶而語曰:「好學不倦,好禮不變,耄期稱道而不亂者,在此位,蓋僅有存焉.」射既闋,子路進曰:「由與二三子者之為司馬,何如?」孔子曰:「能用命矣.」孔子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主人親速賓及介,而眾賓從之,至於正門之外,主人拜賓及介,而眾自入,貴賤之義別矣,三揖至於階,三讓以賓升,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繁,及介升則省矣,至于眾賓升而受爵,坐祭立飲,不酢而降,殺之義辯矣.工入升歌三終,主人獻賓,笙入三終,主人又獻之,間歌三終,合樂三闋,工告樂備而遂出,一人揚觶,乃立司正焉.知其能和,樂而不流,賓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眾賓,賓少長以齒,終於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降脫屨,升坐修爵無算,飲酒之節,旰不廢朝,暮不廢夕,賓出主人迎送,節文終遂焉.知其能安燕而不亂也.貴賤既明,降殺既辯,和樂而不流,弟長而無遺,安燕而不亂,此五者足以正身安國矣,彼國安而天下安矣.故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子貢觀於蜡.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為樂也.」孔子曰:「百日之勞,一日之樂,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張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孔子观看乡射礼,长叹一声说:“射箭时配上礼仪和音乐,射箭的人怎能一边射,一边听?努力修养身心而发出的箭,并能射中目标,只有贤德的人才能做到。
《孔⼦家语·礼运第三⼗⼆》(2)原⽂·注解·译⽂【原⽂】⾔偃复问⽈:“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夫礼,先王所以承天之道,以治⼈之情,列其⿁神,达于丧祭、乡射、冠婚、朝聘。
故圣⼈以礼⽰之,则天下国家可得以礼正矣。
”【注释】之:四库、同⽂本作“其”。
急:紧要,急迫。
列其⿁神:取法于⿁神。
列,参验,取法。
丧祭、乡射、冠婚、朝聘:皆为周代礼仪名称。
分别指丧礼、祭礼、乡射礼、冠礼、婚礼、诸侯定期朝见天⼦之礼和诸侯之间的聘礼。
【译⽂】⾔偃⼜问:“既然这样,礼制不是很紧需了吗?”孔⼦说:“礼制是先代君王⽤以顺承⾃然法则,陶冶⼈的性情的。
它参验于⿁神,体现在丧、祭、乡射、冠、婚、朝、聘等礼仪之中。
因此,圣⼈⽤礼来昭⽰百姓,就能通过礼制的教化达到天下太平,国家安泰。
”【原⽂】⾔偃⽈:“今之在位,莫知由礼,何也?”孔⼦⽈:“呜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也,吾舍鲁何适?夫鲁之郊及禘皆⾮礼,周公其已衰矣。
杞之郊也禹,宋之郊也契,是天⼦之事守也,天⼦以杞、宋⼆王之后。
周公摄政致太平,⽽与天⼦同是礼也。
诸侯祭社稷宗庙,上下皆奉其典,⽽祝嘏莫敢易其常法,是谓⼤嘉。
【注释】幽、厉伤也:幽,周幽王;厉,周厉王。
伤。
破坏,伤害。
王肃注:“幽、厉⼆王者,皆伤周道也。
”吾舍鲁何适:王肃注:“鲁有圣⼈之风,犹胜(四库、同⽂本‘胜’后有‘于’)诸国也。
”鲁之郊及禘皆⾮礼:郊及禘,郊祭礼和禘祭礼。
只有天⼦才有资格⾏的祭礼。
(参见《郊问》)王肃注:“⾔失于礼⽽亡其义。
”本句意思是,鲁国⾏郊祭礼和禘祭礼都不合于礼制。
周公其已衰矣:王肃注:“⼦孙不能⾏其礼义。
”禹:夏朝始祖。
王肃注:“杞,夏后,本郊鲧,周公以鲧⾮令德,故令杞郊禹。
”契:商朝始祖。
事守:应当遵守的法度。
以杞、宋:同⽂本作“杞、宋以”。
祝:祭祀是司告⿁神的⼈。
嘏:g或者ji,福。
这⾥指替⼈向⿁神祈福的⼈。
【译⽂】⾔偃问:“当今在位的君主,没有知道如何遵循礼制来治理国家的的,为什么呢?”孔⼦说:“唉,真是可悲呀!我考察周代的礼制,从幽王、厉王起就败坏了。
仪礼·乡射礼(4)原文献用爵,其他用觯。
以爵拜者不徒作。
荐:脯用笾,五胑,祭半胑横于上(125)。
醢以豆,出自东房。
胑长尺二寸。
俎由东壁,自西阶升。
宾俎:脊、胁、肩、肺。
主人俎:脊、胁、臂、肺。
肺皆离。
皆右体也。
进腠。
凡举爵,三作而不徒爵。
凡奠者于左,将举者于右。
众宾之长一人辞洗,如宾礼。
若有诸公,则如宾礼,大夫如介礼。
无诸公,则大夫如宾礼。
乐作,大夫不入。
乐正与立者齿(126)。
三笙一和而成声(127)。
献工与笙,取爵于上篚。
既献,奠于下篚。
其笙,则献诸西阶上。
立者东面北上(128)。
司正既举觯,而荐诸其位。
三耦者,使弟子,司射前戒之(129)。
司射之弓矢与扑,倚于西阶之西。
司射既袒决遂而升,司马阶前命张侯,遂命倚旌。
凡侯:天子熊侯,白质;诸侯糜侯,赤质;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130)。
凡画者,丹质(131)。
射自楹间。
物长如笴,其间容弓,距随长武(132)。
序则物当栋,堂则物当楣(133)。
命负侯者,由其位(134)。
凡适堂西,皆出入于司马之南。
唯宾与大夫降阶,遂西取弓矢。
旌,各以其物(135)。
无物,则以白羽与朱羽糅,杠长三仞,以鸿脰韬上,二寻(136)。
凡挟矢,于二指之间,横之(137)。
司射在司马之北。
司马无事不执弓。
始射,获而未释获;复,释获;复用乐行之。
上射于右。
楅,长如笴,博三寸,厚寸有半,龙首,其中蛇交。
韦当(138)。
楅,髤,横而奉之,南面坐而奠之,南北当洗(139)。
射者有过则挞之(140)。
众宾不与射者不降。
取诱射之矢者,既拾取矢,而后兼诱射之乘矢而取之(141)。
宾、主人射,则司射摈升降,卒射即席,而反位卒事(142)。
鹿中,髤,前足跪,凿背容八算;释获者奉之,先首(143)。
大夫降,立于堂西以俟射。
大夫与士射,袒纁襦(144)。
耦少退于物。
司射,释弓矢视算。
与献释获者释弓矢。
礼射不主皮(145)。
主皮之射者,胜者又射,不胜者降。
主人亦饮于西阶上。
《孔子家语卷四》五帝第二十四【原文】季康子问于孔子曰:"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何谓五帝?"孔子曰:"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1],取法五行。
五行更王[2],终始相生,亦象其义。
故其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
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
"【注释】[1]易代而改号:改换朝代就改换年号。
[2]五行更王:按照五行循环的顺序更换帝王年号。
旧注:"法五行更王,终始相生,始以木德王天下,其次以生之行转相承。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以前听说过‘五帝’的名称,但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请问什么是五帝?"孔子说:"从前我听老聃说:‘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
这五行按不同的季节化生和孕育,形成了万物,那万物之神就叫做五帝。
’古代的帝王,因改朝换代而改换国号、帝号,就取法五行。
按五行更换帝号,周而复始,终始相生,也遵循五行的顺序。
因此那些贤明的君王,死后也以五行相配。
所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
"【原文】康子曰:"太皞氏其始之木何如?"孔子曰:"五行用事[1],先起于木。
木,东方万物之初皆出焉,是故王者则[2]之,而首以木德王天下。
其次则以所生之行转相承也。
"【注释】[1]用事:运行。
[2]则:效法。
【译文】季康子问:"太皞氏从木开始是什么缘故呢?"孔子回答说:"五行的运行,先是从木开始的。
木属东方,万物开始都是从这里产生的,因此帝王以此为准则,首先以木德称王于天下。
然后依据自己所生的‘行’,依次转换承接。
"【评析】这一篇讲五帝和五行的关系。
虽然将五帝和五行糅合在一起有些牵强,但也体现了孔子朴素的唯物哲学思想。
《乡射》原文1、乡射:天所以以亲射何?助阳气达万物也。
春气微弱,恐物有窒塞,不能自达者。
夫射,自内发外,贯坚入刚,像物之生,故以射达之也。
2、乡射:《含文嘉》曰:“天子射熊。
诸侯射麋,大夫射虎、豹,士射鹿、豕。
”3、乡射:天子所以射熊何?示服猛,巧佞也。
熊为兽猛巧者,非但当服猛也。
示当服天下巧佞之臣也。
诸侯射麋者,示达远迷惑人也。
麋之言迷也。
大夫射虎豹何?示服猛也。
士射鹿、豕者?示除害也。
各取德所能服也。
4、乡射:大夫、士两射者人臣,示为君亲视事,身劳苦也。
或曰:臣阴,故数偶也。
侯者,以布为之何,用人事之始也。
本正则末正矣。
所以名为侯何?明诸侯有不朝者,则射之,故《礼射祝》曰:“嗟尔不宁侯,尔不朝于王所,以故天下失业。
亢而射尔。
”所以不射正身何?君子重同类,不忍射之,故画兽而射之。
5、乡射:射正何为乎?曰:射义非一也。
夫射者,执弓坚固,心平体正,然后中也。
二人争胜,乐以德养也。
胜负俱降,以宗礼让,可以选士。
故射选士,大夫胜者。
发近而制远也,其兵短而害长也,故可以戒难也。
所以必因射助阳选士者,所以扶助微弱而抑其强,和调阴阳,戒不虞也。
何以知为戒难也?《诗》曰:“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因射习礼乐,射于堂上何?示从上制下也。
《礼》曰:“宾主执弓请升,射于两楹之间。
”天子射百二十步,诸侯九十步,大夫七十步,士五十步。
明尊者所服远也,卑者所服近也。
6、乡射:所以十月行乡饮酒之礼何?所以复尊卑长幼之义。
春夏事急,俊井次墙,至有子使父,弟使兄,故以事闲暇,复长幼之序也。
7、乡射: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者何?欲陈孝悌之德,以示天下也。
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天子临辟雍,亲袒割牲。
尊三老,父象也。
谒忠奉几杖,授安车濡轮,恭绥执授。
兄事五更,宠接礼交加客谦敬顺貌也。
《礼记·祭义》云:“祀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
享三老、五更于太学者,所以诸侯悌也。
”不正言父、兄,言五更者何,老者寿考也,欲言所令者多也。
《孔子家语》全集、原文注释译文!展开全文《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儒家类著作。
原书二十七卷,今本为十卷,共四十四篇。
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
过去因为疑古派的非难历代前人多认为是伪书,随着近代简帛文献的出土证明,确信为先秦旧籍,《孔子家语》的真实性与文献价值越来越为学界所重视。
宋儒重视心性之学,重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但与这'四书'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内容上,《孔子家语》都要高出很多。
由《家语》的成书特征所决定,该书对于全面研究和准确把握早期儒学更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该书完全可以当得上'儒学第一书'的地位。
孔子家语.卷一始诛第二【原文】孔子为鲁司寇[1],摄行相事,有喜色。
仲由问曰:'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日'乐以贵下人’乎?'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2],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3]。
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
今夫子为政而始诛之,或者为失乎?'孔子曰:'居[4],吾语汝以其故。
天下有大恶者五,而窃盗不与焉。
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5],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6],五曰顺非而泽。
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皆兼有之。
其居处足以撮徒成党[7],其谈说足以饰褒莹众,其强御足以反是独立[8],此乃人之奸雄者也,不可以不除。
夫殷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9],周公诛管蔡,太公诛华士[10],管仲诛付乙,子产诛史何[11],是此七子皆异世而同诛者,以七子异世而同恶,故不可赦也。
《诗》云:'忧心悄悄[12],愠于群小。
’小人成群,斯足忧矣。
'【注释】[1]司寇:主管刑狱的官。
孔子家语版本
《孔子家语》是一部相当重要的儒学文献,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事迹,对先秦至汉魏的儒学研究有较高价值。
王肃的注,解释字词、疏通文义,是阅读此书必不可少的媒介。
长期以来,此书特别是王肃注本,缺少一个完善的整理本。
2021年,高尚举、张滨郑、张燕整理《孔子家语校注》,填补了这一空白。
《校注》以《四部丛刊》影印明黄鲁曾刊本为底本,参考了多种版本,分正文和校注两部分,对《孔子家语》做了比较细致的校勘,同时采用清人陈士珂、孙志祖以及今人宋立林、张涛、王国轩等学者的考证,可以说是一部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之作,也是《孔子家语》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里程碑。
这一版本由中华书局出版并被收入“新编诸子集成续编”,被视为当前最标准的版本,是千万学者研究和引用的基础文本。
美中不足的是,《孔子家语校注》自身存在一些问题,特别在版本和校勘方面,或许会影响学者对此书的使用。
因此,笔者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此书的不足。
在版本方面,笔者尝试探讨此书对不同版本的使用情况。
在校勘方面,由于此书篇幅较大,笔者未能完全复核所有资料,故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卷七的《观乡射》《郊问》《五刑解》《刑政》(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第三十一篇)四篇为例,简要论述笔者认为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资料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别名辞海】之《晚年的别名》编著:田家双田家双辽宁营口人微信名田家博客名田家崴子晚年指年老之时。
唐王维《酬张少府》:“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唐王建《冬夜感怀》:“晚年恩爱少,耳目静于僧。
”唐包佶《发襄阳后却寄公安人》:“晚年多疾病,中路有风尘。
”宋陈著《兄弟醵饮访雪航次弟观韵地》:“天女多年为散花,晚年来此寄年华。
”晚年的别名老年的别名艾年晚年,老年。
五十岁叫艾。
《尚书中候》:“齐桓公欲封禅,谓管仲曰:‘寡人日莫,仲父年艾。
’”明徐渭《寿吴宣府》:“艾年佩鹊宁非早,薇省垂鱼不待推。
”清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老父艾年,尚勤于役;渺予小子,敢惮前驱。
”残年晚年。
《列子·汤问》:“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唐杜甫《病后遇王倚饮赠歌》:“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
”唐韩愈《左迁至兰关示侄孙湘》:“欲为圣明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已甘休万事,采蕨度残年。
”宋周密《高阳台》:“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
”宋辛弃疾《八声甘州》:“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另,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
唐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看看残年将尽,纪老三果然来买年货。
” 迟暮亦作迟莫,喻晚年。
《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王逸注:“迟,晚也……而君不建立道德,举贤用能,则年老耄晚暮,而功不成事不遂也。
”《北齐书·李元忠传》:“年渐迟暮,志力已衰,久忝名官,以妨贤路。
”宋陆游《夜出偏门还三山》:“稚子犹读书,一笑慰迟暮。
”明徐渭《菊赋》:“彼苍厚尔以迟莫,又何辞于末年。
”清纳兰性德《金缕曲》:“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番离合,便成迟暮。
”另,傍晚。
南朝张率《对酒》:“谁能共迟暮,对酒及芳晨。
”又,犹徐缓。
南朝鲍照《舞鹤赋》:“飒沓矜顾,迁延迟暮,逸翮后尘,翱翥先路。
”李周翰注:“迁延迟暮谓徐缓。
《孔子家语》原文、注释、译文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汉族儒家类著作。
原书二十七卷,久佚。
今本为三国魏王肃伪作,十卷,共四十四篇。
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
《后序》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内容以孔安国语气所写,一般称之为《孔安国序》,后半部分内容为安国以后人所写,故称之为《后孔安国序》,其中收有孔安国的孙子孔衍关于《家语》的《奏言》。
卷一相鲁第一
卷一始诛第二
卷一王言解第三
卷一大婚解第四
卷一儒行解第五
卷一问礼第六
卷一五仪解第七
卷二致思第八
卷二三恕第九
卷二好生第十
卷三观周第十一
卷三弟子行第十二卷三贤君第十三
卷三辩政第十四
卷四六本第十五
卷四辩物第十六
卷四哀公问政第十七卷五颜回第十八
卷五子路初见第十九卷五在厄第二十
卷五入官第二十一卷五困誓第二十二卷五五帝德第二十三卷六五帝第二十四卷六执辔第二十五卷六本命解第二十六
卷六论礼第二十七
卷七观乡射第二十八
卷七郊问第二十九
卷七五刑解第三十
卷七刑政第三十一
卷七礼运第三十二
卷八冠颂第三十三
卷八庙制第三十四
卷八辩乐解第三十五
卷八问玉第三十六
卷八屈节解第三十七
卷九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卷九本姓解第三十九。
中国式射箭的中华体育精神――射以观德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中国射箭文化进行梳理和概括,力求透过梳理的射箭文化发现“射以观德”的现代中华体育精神。
结果得出在中国式射箭文化中所体现的“射以观德”非常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讲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样一种中华体育精神。
关键词:射箭文化射以观德中华体育精神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7―0107―03射箭的渊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5万年。
射箭活动曾经在古代的非洲、欧洲、亚洲等地区流行。
传统射箭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项军事活动、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
“射”包含着我国诸多民族的文化特征,贯穿于诸多民族的历史发展和经济生活。
早期的匈奴、鲜卑到后期蒙古、满族、锡伯等诸多民族,都以“射”为基点,衍生出一系列的文化内容,诸如竞技、制作、装饰、佩服、馈赠、比较、考试以及诗文、图画、歌舞等,最终融会成为一个领域宽广而缤纷多彩的中华文化传统。
[1]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都过着群居生活,为了生存必须捕捉猎物对抗野兽,起先他们运用石块、木棒等“武器”制服野兽,可是面对一些大型凶猛的野兽这种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那么他们就会想各种办法来对付这些野兽。
剩余产品的出现使弓箭从单纯获取生活物质的工具变成了应用于军队的远射武器。
弓箭在军队中是杀敌的武器。
脱离了军队的弓箭就变成了礼仪教化的工具,增加了人们意识形态上升的高度。
[2]1 弓箭所承载的功能的演变弓箭最初是产生在狩猎和捕捉食物等一些对抗性活动中,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对抗大型凶猛的野兽,利用木棒、石块削尖后对野兽进行进攻,随着工具的制造,逐渐的出现了弹弓,祖先可以利用弹弓对付树上、远处的猎物。
后来发现弹弓的威力不够大因此就出现了弓箭。
“乌号弓者,拓桑之林,枝条畅茂鸟登其上。
下垂着地。
鸟适飞去,后从拨杀。
取以为弓,因名乌号耳。
”[3]1.1 弓箭与军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出现了剩余产品。
松弛紧绷的成语
松弛:(1)放松;松散。
(2)纪律、制度等实行不严厉的;松散。
紧绷:(1)捆扎得很紧的样子。
(2)心情紧张、表情不自然。
(3)时间急促没有空隙,形势严重、压力大。
松弛紧绷的成语如下:
1、一张一弛: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出自《礼记·杂记下》。
2、张弛有道:张,拉开弓弦。
弛,放松弓弦。
文武:指周朝的周文王和周武王。
张弛有道,比喻治国要宽严相济。
出自《孔子家语·卷七,观乡射第二十八》。
3、张弛有度:张是紧张、绷紧的意思,弛是放松、松懈的意思。
张弛有度字面上的意思是松紧有度,收放自如。
有度说明有节制能力。
4、劳逸结合:逸:原指安乐、安闲,这里指休息。
工作和休息相结合。
指既要努力工作,又要适当休息。
论元代山东杂剧兴盛之原因李秋晨【摘要】元杂剧这朵奇葩,最初是在北中国的广袤大地上绽开的,形成了几个作家群,如大都作家群、山西作家群、东平作家群等.东平作家群所在的山东地区,借助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悠久的歌舞戏曲历史、广大的元杂剧创作者和传播者、广大的元杂剧消费群以及地方官员的大力支持,迅速成长为除大都以外的另一个杂剧创作中心.【期刊名称】《河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6)004【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山东;元杂剧;兴盛原因;书会才人;勾栏瓦舍;严实【作者】李秋晨【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12元杂剧在元代独盛一时,首先是在中国北方地区兴盛和传播的。
山东是早期元杂剧最兴盛的地区之一,山东东平更是和大都、平阳、真定一起组成了元杂剧四大中心。
这和山东本地悠久的歌舞戏曲历史和元代山东这块非常适合元杂剧繁盛的特殊土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山东自古就流传着许多关于歌舞的传说和故事,历朝历代繁衍不息,这无疑是在山东这块广大的土地上播撒了丰富的歌舞戏曲种子,遇到适合的环境,便茁壮成长。
经历了金末元初的战乱,山东逐渐成为和平、稳定、富裕之地,许多杂剧作家纷纷踏入山东,在这里进行创作,推动了山东杂剧的发展。
稳定富裕的生活让山东的百姓乐于接受文化娱乐活动,加上地方官员的大力支持,山东这个得天独厚的地方,逐渐成长为元杂剧最兴盛的地区之一。
一、山东有着悠久的歌舞戏曲历史山东有着悠久的戏曲历史。
早在原始社会,山东就流传着许多关于歌舞的传说。
歌舞是戏曲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起源和人类的劳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普列汉诺夫说:“原始生产者喜欢在劳动过程中依从着一定的拍子,并且在生产的动作上,伴以匀称的音响或多种挂件的富有节奏的响声……在原始种族中,各种各样的劳动,有他各种各样的歌,那调子常常是极精确地适应着那一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动作的旋律。
文武之道阅读感想50字【原文】: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为乐也。
」孔子曰:「百日之劳,一日之乐,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
张而不驰,文武弗能;驰而不张,文武弗为。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孔子家语·观乡射第二十八》【解释】有一次,子贡参观完十二月合祭百神的祭礼,回来后拜见孔夫子,孔夫子于是问子贡说:「赐,你觉得快乐吗?」子贡答道:「一国的人都高兴得像发了狂似的,可是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可快乐的。
」孔子微笑着说:「百日的劳苦,一天的欢乐,这是君主的恩泽,不是你所能了解的啊。
每日紧张劳苦却不休息,就连文王、武王也办不到;而只放逸享乐却不努力,文王与武王也是不做的。
能够劳逸结合,有紧有松,才是真正的文武之道啊!」【读后感】现代生活中,有些人会感到身不由己,虽然知道命运自己把握,但有多少人能自如地处理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林林总总的事务呢?环视周遭,有人每日紧张不停的工作,熬夜加班,时间一久,却因身体无法负荷过度的工作量,早早衰竭。
曾也在一些报道上看到,有些盛年之人突然心力交瘁离世,还有的年轻学子,不堪学业或心理重负而轻生……当长期生活在紧张的压力之中,以有求的心学习、工作,绷紧了生命之弦,时日长久,就绷得失去韧性,或者绷断了,真是得不偿失!《格言联璧》有云:「天下最有受用,是一闲字,然闲字要从勤中得来。
天下最讨便宜,是一勤字,然勤字要从闲中做出。
」倘若我们懂得劳逸结合,松紧有度,不但不会荒废时光,身心也不至于过度疲劳。
故珍爱生命当从和谐身心开始,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即是中庸之道。
让我们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使生命之河长流不竭。
《孔子家语》观乡射原文及译文观乡射孔子觀於鄉射,喟然歎曰:「射之以禮樂也,何以射,何以聽,修身而發,而不失正鵠者,其唯賢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則將安能以求飲?詩云:『發彼有的,以祈爾爵.』祈,求也,求所中以辭爵.酒者,所以養老,所以養病也.求中以辭爵,辭其養也,是故士使之射而弗能,則辭以病,懸弧之義.」於是退而與門人習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焉.射至於司馬,使子路執弓矢出列延,謂射之者曰:「奔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者不得入,其餘皆入,蓋去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曰:「幼壯孝悌,耆老好禮,不從流俗,修身以俟死者在此位,蓋去者半.」序點揚觶而語曰:「好學不倦,好禮不變,耄期稱道而不亂者,在此位,蓋僅有存焉.」射既闋,子路進曰:「由與二三子者之為司馬,何如?」孔子曰:「能用命矣.」孔子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主人親速賓及介,而眾賓從之,至於正門之外,主人拜賓及介,而眾自入,貴賤之義別矣,三揖至於階,三讓以賓升,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繁,及介升則省矣,至于眾賓升而受爵,坐祭立飲,不酢而降,殺之義辯矣.工入升歌三終,主人獻賓,笙入三終,主人又獻之,間歌三終,合樂三闋,工告樂備而遂出,一人揚觶,乃立司正焉.知其能和,樂而不流,賓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眾賓,賓少長以齒,終於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降脫屨,升坐修爵無算,飲酒之節,旰不廢朝,暮不廢夕,賓出主人迎送,節文終遂焉.知其能安燕而不亂也.貴賤既明,降殺既辯,和樂而不流,弟長而無遺,安燕而不亂,此五者足以正身安國矣,彼國安而天下安矣.故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子貢觀於蜡.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為樂也.」孔子曰:「百日之勞,一日之樂,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張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译文孔子观看乡射礼,长叹一声说:“射箭时配上礼仪和音乐,射箭的人怎能一边射,一边听?努力修养身心而发出的箭,并能射中目标,只有贤德的人才能做到。
仪礼乡射礼乡射之礼。
主人戒宾。
宾出迎再拜。
主人荅再拜。
乃请。
宾礼辞许。
主人再拜。
宾荅再拜。
主人退。
宾送再拜。
无介。
乃席宾南面东上。
众宾之席继而西。
席主人于阼阶上西面。
尊于宾席之东。
两壶斯禁。
左玄酒。
皆加勺。
篚在其南东肆。
设洗于阼阶东南。
南北以堂深。
东西当东荣。
水在洗东。
篚在洗西南肆。
县于洗东北西面。
乃张侯下纲。
不及地武。
不系左下纲。
中掩束之。
乏参侯道。
居侯党之一。
西五步。
羹定。
主人朝服乃速宾。
宾朝服出迎再拜。
主人荅再拜。
退。
宾送再拜。
宾及众宾遂从之。
及门。
主人一相。
出迎于门外。
再拜。
宾荅再拜。
揖众宾。
主人以宾揖先入。
宾厌众宾。
众宾皆入门左。
东面北上。
宾少进。
主人以宾三揖。
皆行。
及阶。
三让。
主人升一等。
宾升。
主人阼阶上。
当楣。
北面再拜。
宾西阶上。
当楣。
北面荅再拜。
主人坐取爵于上篚以降。
宾降。
主人阼阶前西面坐奠爵。
兴。
辞降。
宾对。
主人坐取爵兴。
适洗南面。
坐奠爵于篚下盥洗。
宾进东北面辞洗。
主人坐奠爵于篚。
兴。
对宾反位。
主人卒洗。
壹揖壹让。
以宾升。
宾西阶上。
北面拜洗。
主人阼阶上。
北面奠爵。
遂荅拜。
乃降。
宾降。
主人辞降。
宾对。
主人卒盥。
壹揖壹让升。
宾升西阶上疑立。
主人坐取爵。
实之宾席之前。
西北面献宾。
宾西阶上北面拜。
主人少退。
宾进受爵于席前。
复位。
主人阼阶上拜送爵。
宾少退。
荐脯醢。
宾升席自西方。
乃设折俎。
主人阼阶东疑立。
宾坐左执爵。
右祭脯醢。
奠爵于荐西。
兴。
取肺坐绝祭。
尚左手哜之。
兴。
加于俎。
坐挩手执爵。
遂祭酒兴席末坐啐酒。
降席。
坐奠爵。
拜告旨。
执爵兴。
主人阼阶上荅拜。
宾西阶上北面坐卒爵。
兴坐奠爵。
遂拜。
执爵兴。
主人阼阶上荅拜。
宾以虚爵降。
主人降。
宾西阶前东面坐奠爵。
兴。
辞降。
主人对。
宾坐取爵适洗。
北面坐奠爵于篚下。
兴盥洗。
主人阼阶之东南面辞洗。
宾坐奠爵于篚。
兴。
对。
主人反位。
宾卒洗。
揖让如初升。
主人拜洗。
宾荅拜。
兴。
降盥如主人之礼。
宾升。
实爵主人之席前。
东南面酢主人。
主人阼阶上拜。
宾少退。
主人进受爵复位。
孔子家语·观乡射原文
【原文】
孔子观于乡射①,喟然叹曰:射之以礼乐也,何以射?何以听?修身而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将安能以求饮?《诗》②云: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③祈,求也。
求所中以辞爵。
酒者,所以养老、所以养病也。
求中以辞爵,辞其养也。
是故士使之射而弗能,则辞以病,悬弧之义④。
于是退而与门人习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焉。
射至于司马⑤,使子路执弓矢,出列延,谓射之者曰:奔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⑥者,不得入,其余皆入。
盖去者半。
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曰:幼壮孝悌,耆老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在此位。
盖去者半。
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耄期⑦称道而不乱者,在此位。
也盖仅有存焉。
射既阕,子路进曰:由与二三子者之为司马,何如?孔子曰:能用命矣。
【注释】
①乡射:指州长于春秋两季以礼会民,习射于州之学校。
②《诗》:指《诗经小雅宾之初筵》。
③以祈尔爵:祈求你免被罚酒。
旧注:祈,求也,言发中的以求饮尔爵也。
胜者饮不胜者。
④悬弧之义:古代风俗,家中生了男孩,便在门左首悬挂一张木弓以示庆贺。
此处暗示射箭是男子从事的事。
旧注:弧,弓也。
男子生则悬弧于其门,明必有射事也。
而今不能射,唯病可以为辞也。
⑤司马:官名。
掌管军政和军赋。
子路此时官为司马,此即指子路。
旧注:子路为司马,故射至,使子路出延射。
⑥人后:指过继给别人作后嗣。
旧注:人已有后而又为人后,故曰与为人后也。
⑦耄(m o)期:旧注:八十、九十曰耄,言虽老而能称,解道而不乱。
【译文】
孔子观看乡射礼,长叹一声说:射箭时配上礼仪和音乐,射箭的人怎能一边射,一边听?努力修养身心而发出的箭,并能射中目标,只有贤德的人才能做到。
如果是不肖之人,他怎能射中而罚别人喝酒呢?《诗经》说:发射你的箭射中目标,祈求你免受罚酒。
祈,就是求。
祈求射中而免受罚酒。
酒,是用来养老和养病的。
祈求射中而辞谢罚酒就是推辞别人的奉养。
所以如果让士人射箭,假如他不会,就应当以有病来辞谢,因为男子生来就应该会射箭。
于是回来后和弟子们在矍相的园圃中学习射箭,观看的人们好像一堵围墙。
当射礼行至子路时,孔子让子路手执弓箭出来邀请比射的人,说:败军之将、丧失国土的大夫、求做别人后嗣的人,一律不准入场,其余的人进来。
听到这话,人走了一半。
孔子又让公罔之裘、序点举起酒杯说:幼年壮年时能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到老年
还爱好礼仪,不随流俗,修身以待终年的人,请留在这个地方。
结果又走掉一半。
序点又举杯说:好学不倦,好礼不变,到老还言行不乱的人,请留在这里。
结果只有几个人留下没走。
射箭结束后,子路走上前对孔子说:我和序点他们这些人做司马,如何?孔子回答说:可以胜任了。
【评析】
孔子很重视基层礼仪乡射礼,并亲自带领弟子们去练习。
在习射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对民众进行礼的教育,对遵守礼法者进行鼓励,并用淘汰的方法教育那些礼义欠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