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肝衰竭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366.00 KB
- 文档页数:33
急性肝衰竭护理常规1.保持环境安静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2.保持舒适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头高脚低30°的卧位,有利于患者呼吸、消化吸收、感染的预防、改善缺氧状态等,能将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
3.保证营养供给高热量、高糖类、低蛋白、易消化、高维生素的软食。
4.病情观察通过多功能心电监护、神经系统监护、呼吸监测指标及出入量监测,及时对患者的心、脑、肺、肾进行合理客观的评估,为治疗的有效性及时提供依据。
5.保护皮肤黏膜清洁口腔护理2~4/d,会阴冲洗1~2/d,病情允许,擦澡1~2/周。
大小便后软纸擦干并用温水洗净,保持局部干燥。
腹股沟、腋下皮肤擦洗1~2/d,局部涂布痱子粉等,保持干燥,预防淹红。
6.预防和减少瘀斑和出血血压计袖带每2h左右臂交换一次,袖带内可衬薄软棉布。
出现瘀斑时观察皮肤、颜色、面积、软硬度等,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对穿刺处引起的瘀斑可涂抹喜疗妥药膏。
用软毛牙刷或棉球清洁口腔,男性改用电动剃须刀,防止损失皮肤,穿刺后按压穿刺部位15~20min。
7.减轻水肿低盐饮食,控制饮水量,抬高肢端水肿。
腹部膨隆明显时应注意观察有无阴囊的水肿,卧位时可用水囊托起阴囊,硫酸镁湿敷,站位时可使用丁字带,测量和描述其大小时,应让患者处于平卧位,不能平卧的患者测量后注明卧位。
8.预防压疮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发红,气垫床持续使用,建立翻身卡,翻身2~4h一次,各种接触皮肤的导管及导线定时更换位置,必要时用清洁软布包裹,高危压疮患者骨隆突处可用保护膜保护。
对有压疮的患者及时消毒、换药、敷料保护,观察创面大小、程度并记录。
9.减轻皮肤瘙痒用中性肥皂及温水清洁皮肤,适当涂抹润肤油。
剪指甲并磨平,防止皮肤抓伤。
瘙痒严重者,遵医嘱予止痒药物。
10.维持管道固定、通畅管路妥善固定标记置管的时间、长度,定时更换固定位置和敷料,并记录更换时间。
保持管道通畅,管道连接处用无菌纱布包裹。
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及时记录。
肝衰竭的护理体会肝衰竭是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
一般是由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或混合感染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
病情重、进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而且迄今尚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必要时可行人工肝血浆置换,精心的护理对于患者治疗及抢救至关重要。
1 护理1.1饮食的护理患者有腹胀、腹泻、纳差、恶心、呕吐及厌油等消化道症状,应合理安排饮食,饮食以易消化,高维生素、低脂、高蛋白质的食物,少量多餐,减少机体代谢消耗,促进肝细胞再生。
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时,应暂时禁食;合并肝肾综合征,低盐饮食,并尽量减少患者液体的摄入;合并肝性脑病,低蛋白饮食,在恢复期指导患者忌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肝昏迷先兆者,低蛋白饮食,忌肉类食物。
1.2生命体征的监测生命体征是机体生命活动及重要脏器功能活动的客观反映。
因患者病情重,常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护理工作中应该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发症,为早期诊断和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患者体温升高、心率变快或一般情况变差,是患者感染的迹象,应及时告知医师,配合医师予抗感染及降温等护理措施。
出现神志障碍,行为异常,可能是肝性脑病的发生,应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血压降低是上消化道出血或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的征兆,予立即止血、输血等治疗措施迅速处理,并做出调整护理措施。
1.3基础护理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皮肤瘙痒者给予温水擦浴,瘙痒严重时可涂止痒剂,严防抓伤而引起皮肤感染。
由于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故出现淤斑、淤点,注射部位淤紫或渗血,应在注射完毕后按压15~20min防止出血。
患者抵抗力低,细菌、真菌易在口腔内繁殖,引起口腔炎症,因此要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护理1~2次/d,呕吐后给予温水漱口,餐后给予温水漱口,能下床时可刷牙1~2次/d,注意使用软毛刷,不要太用力。
1.4对黄疸的护理黄疸是由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尿液颜色变黄。
肝功能衰竭护理常规护理常规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肝功能衰竭护理常规相关知识1、定义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2、临床分类命名定义急性肝衰竭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以II度以上的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急,15天至26周出现肝衰竭的临床表现慢加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出现急性肝功能失代偿慢性肝衰竭在肝硬化基础上,出现慢性肝功能失代偿3、常见原因病毒:肝炎病毒(主要是乙肝病毒),还有巨细胞病毒等其他病毒。
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异烟肼、利福平、化疗药、酒精、毒蕈等)。
细菌:败血症,持续感染。
其他:肝脏缺血缺氧、肝豆状核变性、肝移植后等。
4、肝性脑病分期见肝硬化护理常规一护理问题/关键点1、呼吸困难2、腹内压3、腹水4、脑水肿5、肝性脑病6、维持水电解质平衡7、消化道出血8、肝肾综合征9、感染 10、黄疸 11、凝血功能障碍 12、营养 13、实验室检查 14、教育需求二评估1、神经系统肝功能衰竭患者可出现脑水肿及肝昏迷。
脑水肿是爆发型肝衰死亡的主要原因评估神志、瞳孔、四肢活动情况,有无头晕、头痛、意识障碍评估是否有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精神、性格及行为有无异常表现,双手是否有扑翼样震颤等2、呼吸系统肝硬化患者肺内血管病理性扩张,增加肺部血管病理性扩张,增加肺部右到左的血液分流,可以导致低氧血症;另外,肝功能衰竭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容易导致肺部感染。
低蛋白患者还可以导致胸腔积液给氧方式,氧饱和度、血气情况,昏迷的患者需要注意评估是否有舌根后坠呼吸音、呼吸频率、型态,肝昏迷患者可有过度通气咳嗽咳痰情况,痰液的性状、颜色和量胸片、胸部B超、CT以及痰培养结果3、心血管系统:评估容量是否充足:心率、心律、血压、CVP、水肿程度、进出量4、胃肠道系统:肝功能衰竭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因免疫力下降还可以出现自发性腹膜炎。
肝衰竭护理常规肝衰竭(hepatic failure)肝细胞受到广泛、严重损害,机体代谢功能发生严重紊乱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肝衰竭可被分为四类: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
【临床表现】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厌食、恶心、腹胀、呃逆)、神经、精神症状(嗜睡、性格行为改变、烦躁不安、昏迷)、明显出血现象(鼻衄、瘀斑、呕血、便血)凝血时间显著延长(PT)、胆酶分离,黄疸进行性加深;肝浊音界缩小,出现肝臭等。
【治疗原则】一般支持治疗、促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控制感染,防治并发症;人工肝治疗、免疫增强及免疫调节、肝脏移植手术、中医中药治疗。
【护理评估】1、病史:发病缓急、病程长短、诱发因素。
既往有无类似症状发作,有无精神病史。
2、症状与体征:①意识状况:通过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性行为来判断其性格、行为和精神的变化,有无定向力和理解力障碍,有无幻觉及意识混乱。
②体检:病人的生命体征、营养状况,有无黄疸、出血、肝臭,肝脾大小及其质地,有无腹水征,肌张力及病理反射情况,有无扑翼样震颤。
【护理措施】按传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以不疲乏为度。
2、做好基础护理。
3、合理的饮食调配:高热量、优质蛋白、高维生素、低脂的食物。
有腹水控制钠盐的摄入量。
禁食腌制高钠饮食。
长期使用利尿剂的患者,补充含钾高的食品,如橘汁等。
有肝昏迷前驱症状给低蛋白饮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禁食。
4、遵医嘱抗病毒、对症及支持治疗,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
5、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6、对症护理。
按昏迷、上消化道出血、人工肝护理常规护理。
7、遵医嘱给予患者用药治疗,及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8、关心和鼓励患者,消除紧张、忧虑心理状态。
【并发症观察护理】1、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病情观察:有无行为和性格改变,定向力和计算能力测定,有无扑翼样震颤、甚至昏迷。
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重点与观察方法肝功能衰竭是指肝脏在一系列疾病或损伤的影响下逐渐失去正常功能的状态。
患者在肝功能衰竭的过程中,需要特殊的护理和观察方法来保证其生命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重点与观察方法。
一、护理重点1. 生命体征的监测:肝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等。
特别是血压和脉搏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情况。
2. 神经系统的观察:肝功能衰竭患者常会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如意识混乱、抽搐、昏迷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肌张力等。
及时记录和报告任何神经系统异常的变化,以便医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持:肝功能衰竭患者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等情况。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浆钠、钾和血液酸碱平衡等指标,及时纠正异常值,保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4. 出血风险的评估和护理:肝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出血现象。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相关实验室指标,评估其出血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定期监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等。
5. 营养支持和饮食管理: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代谢状态较差,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并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饮食管理方面,需要限制蛋白质摄入,避免高蛋白饮食对肾脏造成负担,同时提供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以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
二、观察方法1. 黄疸程度的观察:肝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黄疸,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皮肤、巩膜和黏膜等黄疸指标的变化情况。
黄疸的程度可以通过比较患者的皮肤颜色与正常肤色之间的差异来评估。
2. 尿液和大便的观察: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尿液常呈暗色或茶色,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和量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肝衰竭的护理范文肝衰竭是指肝脏功能出现严重的障碍,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细胞坏死、纤维化和组织成结构上的变化,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功能衰竭。
肝衰竭是一种危重症,需要及时且全面的护理干预。
首先,在肝衰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早期发现和识别病情变化是关键。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表现,包括神经系统异常、消化道出血、明显的皮肤黄染、进行性肝功能损害等。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及时发现病情恶化的迹象,及时进行干预。
肝衰竭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预防出血。
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皮肤、粘膜、尿液等有无出血点,及时处理和记录。
同时,要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及时纠正异常指标,必要时给予凝血因子控制出血。
肝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通常很差,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营养支持。
首先,护理人员要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体重指数、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进而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计划。
其次,应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包括口服、静脉输液、经肠外营养等,确保患者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
在给予营养支持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消化道功能、肝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和改进营养计划,确保患者的营养状况的改善。
肝衰竭患者常伴有肝性脑病,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神经系统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要保持患者的清醒状态,包括保持环境的安静、减少刺激、充分休息等。
其次,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神经反射等,及时发现和处理神经系统异常。
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如瞳孔大小、对光反应、肌力等,及时发现病情改变,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除此之外,肝衰竭患者还常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损害,护理人员应进行综合护理。
如心肺功能损害时,需要进行心电监测、血气分析等监测和处理;如肾功能损害时,需要监测尿量、尿液成分等指标,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如免疫功能损害时,需要加强感染控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等。
肝衰竭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性格、睡眠。
2.观察专科体征:腹部情况、黄疸进展巩膜、皮肤、尿液、腹泻)等变化。
3.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肝性脑病、出血等
4.观察血氨、血气分析、电解质等与疾病相关的各种实验室指标。
【护理问题】
1.意识障碍
2.活动无耐力
3.营养失调
4.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要点】
1.绝对卧床休息
2.严密病情观察,注意有无肝性脑病早期征象
3.饮食指导,宜低脂、低盐、高热量,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避免高蛋白饮食,戒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有消化道出血者禁食。
4.做好生活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5.对伴腹水的患者,严格控制水钠摄入,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期测腹围、体重,加强安全防护。
6.积极评估并消除诱发因素,(1)避免使用含氮药物、麻醉药等对肝脏有毒的药物
(2)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控制上消化道出血
(3)避免发生低血糖、感染
7.用药护理
【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如避免感染、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使用肝损坏药物等
2.饮食护理限制蛋白质摄入
3.用药指导
4.定期复查
2015年
7月份制定
2016年8月第一次修订。
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策略与病情观察肝功能衰竭是指肝脏在慢性疾病或急性损伤的情况下,无法完成正常的代谢和解毒功能。
该疾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提供有效的护理策略和确保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下面将讨论一些关键的护理措施与病情观察要点。
一、护理策略在护理肝功能衰竭患者时,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1.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病情变化较为复杂,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生命体征变化,包括意识状态、体温、心率、血压等。
特别关注黄疸的加重、腹水的增加、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等情况。
2.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对于肝功能衰竭患者至关重要,因为缺氧会加重肝脏的负担。
护理人员应定期清洁患者的口腔,必要时辅助患者进行呼吸道清洁,并保持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3.有效控制感染:肝功能衰竭患者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
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个人卫生,定期更换床单、衣物等,并确保环境的清洁。
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治疗手段,及时处理感染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营养支持:肝功能衰竭患者的饮食需求与一般人略有不同,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膳食方案。
患者通常需要高蛋白、低纤维、低钠的饮食,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如患者无法通过口服摄入足够的营养,可采用肠外营养支持。
5.药物管理:肝功能衰竭患者对药物的代谢能力降低,容易发生药物中毒。
护理人员应仔细记录用药情况,遵循医嘱并避免过量用药。
如有需要,可向药剂师咨询肝脏代谢能力降低的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
二、病情观察要点观察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病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意识状态:意识改变是肝功能衰竭患者中常见的表现之一。
护理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况,如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昏迷等。
对于昏迷的患者,应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等工具进行评估,并随时进行观察。
2. 皮肤与黄疸:肝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黄疸,因此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和黄疸程度的变化。
一、引言术后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在肝脏手术后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肝功能迅速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术后肝衰竭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术后肝衰竭的护理措施。
二、术后肝衰竭的护理原则1.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及体征,一旦发现肝衰竭迹象,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综合治疗:采用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多方面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加强基础护理:做好患者的皮肤、口腔、呼吸道等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三、术后肝衰竭的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1)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注意有无异常波动。
(2)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意识水平,警惕肝性脑病的发生。
(3)监测肝功能指标,如ALT、AST、TBil等,评估肝功能恢复情况。
2. 饮食护理(1)给予患者低脂、低盐、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易消化饮食。
(2)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3)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饮食结构,确保营养均衡。
3. 药物护理(1)遵医嘱给予保肝、抗病毒、抗纤维化等药物治疗。
(2)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4. 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关爱和支持。
(2)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5. 生活护理(1)保持病房清洁、通风,预防感染。
(2)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如翻身、洗澡等。
(3)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身体恢复。
6. 并发症护理(1)预防肝性脑病: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水平、语言能力等,及时处理。
(2)预防感染:做好口腔、皮肤、呼吸道等基础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3)预防出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大便颜色等,及时发现并处理。
四、总结术后肝衰竭的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