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文本
- 格式:ppt
- 大小:57.82 MB
- 文档页数:68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文本1.引言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是指对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等一系列环节。
规划设计方案的编制是为了确定项目建设的总体布局、技术标准和建设周期,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项目概况本工程项目位于XXX地区,占地面积XXXX平方米,主要包括XXXX等建设内容。
项目的规划设计旨在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需求,促进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
3.项目可行性研究根据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的要求,我们对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项目的技术、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可行性分析,确保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通过可行性研究,我们确定了本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
4.规划设计原则本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与先进性原则。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体现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提高工程建设的技术含量和先进性。
(2)综合性与整体性原则。
充分考虑项目的整体规划,协调各项工程设计,实现整体规划。
(3)环保与节能原则。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要求,提高工程建设的环保水平。
(4)经济合理原则。
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5)安全可靠原则。
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运行。
5.规划设计内容本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布局设计。
确定项目的总体规划布局,包括工程建设的位置、形式及规模。
(2)建设标准设计。
确定项目的建设标准,包括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等。
(3)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确定工程的施工方案,包括工程的施工流程、方法及工艺等。
(4)环境影响评价。
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5)安全生产规划设计。
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行规划设计,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6.规划设计实施方案本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编制规划设计方案。
建筑规划设计方案文本建筑规划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划和设计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围绕某城市市中心区域进行规划设计方案的讨论,该地区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处于城市的核心地带,其规划设计将直接影响城市的未来发展。
二、总体规划目标1. 城市宜居:通过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 交通便利:优化交通系统,提高交通效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3. 文化繁荣:保护和传承地区文化遗产,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4. 生态环保: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生态价值。
5. 经济蓬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产业。
三、功能布局1. 居住区:规划建设多个现代化住宅区,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注重居民社区建设,设置公共设施和服务,满足居民各项需求。
2. 商业中心:建设购物商城和商务办公区,吸引国内外企业和公司进驻,促进商业经济的繁荣。
3. 休闲娱乐:建设公园广场和娱乐场所,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社会交流和文化繁荣。
4. 教育科研:规划建设大学和科研院所,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科研平台,培养人才,推动科学技术创新。
5. 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水电供应,通讯网络等,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四、交通规划1. 道路网络:建设完善的道路网络,包括城市高速公路、主干道和支路。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
2. 公共交通:提倡发展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快速公交等,通过优化线路和票价,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3. 自行车道:建设自行车道和停车场,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出行,减少碳排放和空气污染。
4. 步行系统:规划建设步行街和人行天桥,提供方便快捷的步行通道,鼓励市民步行出行,减少机动车污染和交通压力。
五、生态环境保护1. 绿地系统: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建设公园和绿化带,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规划设计方案文本一、项目背景和目标1.1 项目背景本项目旨在规划和设计一个高效、可持续和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系统。
该系统将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易用的平台,用于实现特定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
1.2 项目目标•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使用户能够轻松使用系统。
•确保系统的高性能,以满足用户在任何时候的需求。
•在系统设计中考虑到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
•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保护用户的数据和隐私。
二、需求分析2.1 用户需求用户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轻松使用系统,无需过多的培训或指导。
•界面简洁明了,操作流程清晰易懂。
•系统性能高,能够快速响应用户的请求。
•提供对用户数据的可靠和安全的存储和处理。
•支持多种设备和平台的访问。
2.2 功能需求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用户注册和登录功能。
•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
•信息搜索和筛选功能。
•数据导出和导入功能。
•数据图表分析和展示功能。
三、系统设计方案3.1 架构设计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前端使用React框架进行开发,后端使用Node.js和MongoDB进行开发和部署。
3.1.1 前端设计前端采用React框架进行开发,使用Ant Design组件库来构建用户界面,以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前端与后端通过API进行数据交互和通信。
前端应用可以通过Webpack打包,并通过CDN进行部署和发布。
3.1.2 后端设计后端采用Node.js和Express框架进行开发。
数据存储和管理使用MongoDB数据库。
后端应该实现用户认证、数据存储和管理、以及其他基本功能的API。
3.2 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应简洁明了,并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期望。
界面设计应符合响应式设计原则,以便适配多种设备和平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3.2.1 登录和注册界面提供用户登录和注册的入口,确保用户能够轻松地注册新账号或登录已有账号。
3.2.2 数据列表界面展示用户的数据列表,支持搜索和筛选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查找并访问所需的数据。
4综合说明4.1 项目概括简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状况,项目建设地址、范围、建设规模、新增耕地、新增耕地率、项目种类、项目区地貌种类、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建设期等有关状况。
4.2 项目设计目标、原则和依照说明项目设计目标,主要包含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改良新浇灌面积改良和新增排涝面积、新增粮食产能、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等。
联合项目区特色,提出既拥有广泛意义有合用于详细项目的设计原则。
说明项目设计所依照的法律法例、有关政策、技术标准、工程设计有关的文件资料等。
4.3 项目建设与内容与投资说明项目主要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简述项目投资估算和资本筹备。
5项目概略5.1 项目所在地概略简述项目所在县(市、区)的名称、地理地点、自然条件、地貌种类,社会经济状况及土地利用状况等。
5.2 项目区概略5.2.1 自然条件5.2.1.1 地点说明项目区所在乡(镇)、村(行政村和自然村),四至范围(经纬度坐标),并在有关图件上标示。
5.2.1.2 地形地貌说明项目区地形地貌、高程、坡度和坡向。
地形复杂的项目区应分为地区说明地形变化状况。
5.2.1.3 气象说明项目区的气象概略,包含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湿度、无霜期、日照时数、积温等气象特色值5.2.1.4 土壤说明项目区土壤类型、散布、构成,有机质含量、土层厚度和耕种层厚度等理化性状。
5.2.1.5 植被说明项目区植被种类和散布状况5.2.1.6 水文和水文地质说明项目区与灌排有关的各种河流水系特色,包含流域面积、径流量、水质、含泥沙状况;湖泊面积、多年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和均匀水位、浇灌面积、水质;水库汇流面积、总库容及兴利库容、水位、水质等;地下水包含埋深、散布、水质特色及其动向变化状况,补给水源和水量。
5.2.1.7 工程地质说明渠系建筑物场址、输(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沿线的地层岩性、地质结构和岩体风化状况等地质条件;评论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固性,说明软性土质等的散布和性质,对主要工程地责问题提出办理举措。
目录前言 (1)第一章区位与现状 (1)一、区位分析 (1)二、场地现状 (1)三、自然资源 (1)1、旅游资源丰富 (1)2、气候富氧怡人 (2)3、民族风情浓郁 (2)四、基础设施 (2)第二章规划依据与原则 (2)一、主要依据 (2)二、规划目标 (2)三、规划原则 (3)第三章环境景观规划 (3)一、景观构成 (3)二、绿化配置 (3)三、环境小品 (4)1、座椅 (4)2、垃圾箱 (4)3、栏杆 (4)4、杆柱 (4)5、标识标牌 (4)四、灯光夜景规划 (5)1、建筑夜景 (5)2、绿化空间照明 (5)第四章、总体规划 (5)一、空间规划 (5)1、规划背景 (5)2、景区功能分区规划 (5)二、土地利用规划 (6)三、旅游交通规划 (6)四、酒店二期规划 (6)1、规划原则 (6)2、规划内容 (6)五、沿河商业区规划 (6)1、规划原则 (6)2、规划内容 (7)六、别墅区规划 (7)1、规划原则 (7)2、规划内容 (7)七、烧烤区规划 (7)1、规划原则 (7)2、规划内容 (7)八、荷花池规划 (7)1、规划原则 (7)2、规划内容 (7)九、花谷农场规划 (8)1、规划原则 (8)2、规划内容 (8)十、水上娱乐区规划 (8)1、规划原则 (8)2、规划内容 (8)十一、停车场规划 (8)1、规划原则 (8)2、规划内容 (8)十二、民居改造规划 (8)1、规划原则 (8)2、规划内容 (9)十三、给排水规划 (9)1、给水规划 (9)2、排水规划 (9)十四、环境景观系统规划 (10)1、软质景观(自然生态景观) (10)十五、电力工程规划 (11)1. 电源设计 (11)2. 电力规划 (11)十六、电信工程规划 (11)1、电话量预测 (11)2、电信线路 (11)3、有线电视 (11)4、宽带网络 (11)十七、环境卫生规划 (11)1、垃圾收集系统 (12)2、垃圾处理 (12)3、公侧设置 (12)十八、防洪防火防震规划 (12)1、防洪规划 (12)2、防火规划 (12)3、防震规划 (12)第五章、其他规划篇 (14)一、投资概算 (14)1、建筑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14)2、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估算 (14)3、花谷农场工程项目投资估算 (15)4、环保、绿化工程项目投资估算 (15)4、其它费用 (15)前言开阳地处黔中腹地,享有“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绿色喀斯特生态世界公园”的美誉,并在2013年被评为贵州十佳最美风景县。
项目名称:广德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编制单位:安徽建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证书编号:022008项目负责人:李保民院长设计人员:李保民高级规划师徐从广城市规划师李家宁城市规划师孙承君城市规划师马明城市规划师肖铁桥城市规划师汤利华高级工程师(水暖)王晏平高级工程师(电气)凌琪高级工程师(环境工程)洪波助理规划师何成助理规划师程凡实习生韦一实习生石蕾实习生汪波实习生协编单位:广德县人民政府广德县建设委员会协编人员:袁顺刚建委主任李道峰建委副主任胡义炯建委规划科长何旭明建委工程师李茂江建委工程师刘健建委工程师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4)第四章县域产业布局规划 (5)第五章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7)第六章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8)第七章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0)第八章县域环境保护规划 (12)第九章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13)第十章城市发展目标 (14)第十一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15)第十三章城市总体布局 (15)第十三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8)第十四章城市绿地景观系统 (18)第十五章城市空间管制规划 (20)第十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2)第十七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24)第十八章综合防灾体系与公共安全规划 (24)第十九章规划区空间利用规划 (25)第二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26)第二十一章规划实施和管理 (27)第二十二章附则 (28)第一章总则第1.1条修编背景为适应广德县经济社会发展及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参照安徽省有关城市规划编制的有关规定,编制《广德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5、建设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8、《广德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0-2020);9、《广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5)》;10、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项目规划设计文本一、项目背景本项目旨在开发一款全新的智能家居系统,以提供便捷、智能化的家居生活体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居家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本项目的推出将满足人们对于智能家居的期待,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智能的居住环境。
二、项目目标1. 开发一款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对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2. 提供多种智能化场景设置,满足用户不同的生活需求。
3. 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用户的信息和隐私得到有效保护。
4. 提供良好的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使用户能够轻松上手并享受智能家居带来的便利。
三、项目范围本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硬件设备开发:设计并制造智能家居设备,包括智能插座、智能灯具、智能门锁等。
2. 软件开发:开发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软件,包括手机APP和PC端管理界面。
3. 云平台搭建:建立云平台,实现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远程连接和数据传输。
4. 数据安全保护: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得到有效保护,采取加密等措施防止数据泄露。
5. 用户体验优化:通过用户调研和测试,不断优化系统的用户界面和交互体验。
四、项目计划1. 项目启动阶段:- 完成项目立项和需求分析。
- 成立项目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 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表。
2. 硬件设备开发阶段:- 进行市场调研,确定智能家居设备的功能和特性。
- 设计硬件电路和外观,并进行样机制作和测试。
- 进行批量生产和质量控制。
3. 软件开发阶段:- 进行系统架构设计,确定软件的功能和模块划分。
- 开发手机APP和PC端管理界面。
- 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优化。
4. 云平台搭建阶段:- 搭建云服务器和数据库,实现设备与云平台的连接。
- 设计云平台的数据传输和存储机制。
- 进行安全性测试和性能优化。
5. 数据安全保护阶段:- 制定数据安全保护方案,包括用户身份验证、数据加密等。
- 进行安全性测试和漏洞扫描,修复潜在的安全问题。
目录第一章基本概述一.公园概述 (2)二.自然地理条件 (2)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一. 指导思想 (3)二.规划原则 (3)三.规划依据 (3)第三章公园性质和环境容量一.公园性质 (4)二.环境容量 (4)第四章规划构思及景区规划一.规划布局与构思 (5)二.景区规划及景点规划 (5)第五章绿化规划一.树种选择 (7)二.规划原则 (7)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一.公园入口规划 (7)二.公园道路骨架 (7)三.停车场规划 (8)第二部分图纸部分1.规划总平面图2.植物规划图3.竖向分析图4.交通分析图5.景观视点分析图6.功能分析图铜梁县人民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基本概况一、公园概述一、地理位置与规划范围铜梁人民公园是位于铜梁县新城中部,东西最长839米,南北宽为291米,总规划面积24.4h m2;公园地形总体上讲,东高西低,用地范围内最高海拔282.40米,最低海拔264.88米;规划用地范围内土质较好,有利于植物景观的营造;二、公园现状铜梁人民公园交通便利,北面香滨路,南临迎宾路,西面景观大道,东面蜇龙路,广龙路将公园分成东西两块用地;周边地段为医院和住宅区;公园西区地块已建有体育馆,并将拟建青少年科技中心楼,东区拟建政府办公大楼,园内将建成三大主建筑;公园现有的用地上为农耕开垦良好的山头和汇水面开阔的水田;二、自然地理条件一地质地貌与土壤条件公园地貌为浅丘地貌,由七个小山丘、四条冲沟和一块坡地组成,公园内最低海拔高程266.02米,最高海拔高程282.40米,最大相对高差16.38米;丘陵起伏不大,地势相对平坦;公园内有多处汇水面开阔的水田;山顶、山坡土质比较肥沃,肥力水平高,有碳酸盐反应,适宜各种植物生长;(二)气候候特征冷空气活动频繁,回暖早,但不稳定:初夏和秋季气温升降快,常有低温连阴雨出现;盛夏,气温高,多伏旱;冬季较暖,无霜期长,甚至全年无霜;风速小,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1、温度:四季气温、地温变化不大;年平均温度为17.7°C,最高年为18. 6°C,最低年为17°C;最热月为7月、8月,最冷月为1月;极端最高温为39.9°C,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4°C以下;全年稳定通过0°C的年总积温为6482°C;2、降雨: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11.6毫米,夜间降雨量高过74%,白天降雨量仅占26%弱;降雨量夏季最多,占年降雨量的51%,冬季最少,占年降雨量的5%,春季占降雨量的18%,秋季占降雨量的26%;3、日照:公园日照条件差,年日照数为1282小时;各月日照时数最多为8月份,平均为219.4小时;12月日照时数最少,平均为39.8小时;从日照时数的年变化来看,3—9月都大于100小时,7—8月日照较为充足,都在200小时以上;从季节变化来看,以夏季最多,平均为646.2小时,占全年的52%;冬季最少,占全年的10%,春秋季分别占全年的25%和13%;4、湿度:公园内雨量丰富,风速较小,故空气中水分含量较多,潮湿度大,多年相对湿度平均值为82%,各月平均值在76%—87%之间;如果高压控制公园上空时,连晴高温,少雨干旱天气增多,相对湿度则小于50%;当处于冷峰低压槽控制下低温连雨时,相对湿度增大,甚至达到100%;5、风:公园境内风一般较小,静风居多,累年平均风速为1.4米/秒;风向夏半年4—10月偏南风居多,冬半年10月至次年3月偏北风西北风为主,全年最大风向频率也以偏北风占的比例最大;大风多出现在7、8、9月,而以8月最多;境内大风分为两类,一是雷雨大风,出现在8月最多,占年28%;另一类是寒潮大风,3—5月出现最多,占31%;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在铜梁县城市总规的前提下,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为指导,理顺公园景观建设与城市居民的游赏、休闲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突出公园地域文化和景观特色;规划中以铜梁县的历史文化为依托,总体思想按建筑规划及以上基本思想-------俩轴,俩山,一区,九园的景观理念;创造富有浓厚文化底蕴、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户外休息空间;提高城市景观文化层次,促进公园、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全面进步;两轴分别是滨水的景观道路组成的轴线和中心文化广场的轴线;两山分别是位于两个安静休息区的清风山麓和柳韵山麓;一区是中心文化区,包括铜梁龙文化、人文景观;九园分别是位于安静休息区和自然生态区的紫竹苑、画舫廊及其围合部分、雅心阁、樱花道及平台围合部分、鱼趣平台及其围合部分、问蝶双亭及其围合部分、文墨斋、泉沁台;位于石文化广场的山石园;二、规划原则1、生态性原则:突出生态性规划理念,在规划与建设中强调顺应地形,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地形形态,随形造景;坚持植物造景为主,营造自然的植物群落结构和最大的生态绿量,创造人与绿地和谐共处的生态游憩环境;2、文化性原则:文化是底蕴、是特色;发掘铜梁县的历史文化,对地方文化和乡土艺术进行提炼、概括,将传统的文化符号融于游息之中,体现公园文化特色;开拓有时代特色的活动项目,带动公园的发展;3、特色性原则:围绕铜梁文化作文章,使公园成为城市市标的市政中心;人气旺盛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成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最有特色的公园之一;4、游人参与原则:公园内各景点的设计坚持“景点=文化性+经济效益”的设计理念,增强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在愉悦的参与中游人可领略到博大精深的民族与地方文化、时代文化;5、以人为本原则: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景观环境的可视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注重人的感受,不同的分区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将公园造成一座可“息”,可“游”,可“赏”的休闲性综合公园;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14、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9925、重庆市铜梁人民公园地形图6、重庆市铜梁人民公园用地红线第三章公园性质与环境容量一、公园性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铜梁历史景观为特色、人文景观为辅的区级综合性公园;二、环境容量公园环境容量按国家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计算游人容量,铜梁人民公园总的游览面积为24.4hm2,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m2为宜,则:公园规划瞬时环境容量4067人;如公园每天使用率为1.5次,公园每天舒适环境容量为6100人;第四章规划构思及景区规划一、规划布局与构思根据现有的资源景观,注重与自然和生态结合,突出人工的植物群落,尽量做到保持原地形;突出水文化与石文化,构成公园优美舒适的游憩环境;规划上有多种项目,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游人的需求;提出俩轴,俩山,一区,九园的景观理念,提供游人接触自然,融入自然和享受自然环境的多种方式,构成公园的经营效益和总体特色;两轴分别是滨水的景观道路组成的轴线和中心文化广场的轴线;两山分别是位于两个安静休息区的清风山麓和柳韵山麓;一区是中心文化区,包括铜梁龙文化、人文景观;九园分别是位于安静休息区和自然生态区的紫竹苑、画舫长廊及其围合部分、雅心阁、樱花大道及平台围合部分、鱼趣平台及其围合部分、问蝶亭及其围合部分、文墨斋、泉沁台;位于石文化广场的山石园;因地制宜地布置景点,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只是局部改善自然环境;生态地设置游憩休闲项目;以多种方式变化加强游人对铜梁文化的印象,并在游憩过程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和享受;二、景区规划及景点规划(一)中心文化广场区中心广场是整个铜梁县人民公园的平面竖向构图中心,所占地区是整个铜梁县人民公园相对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地势相对平坦;视野较其他几个区比较开阔;中心广场位于公园规划的其中一条主轴线上,北面环水,南面临山,具有引导自然景点的作用,使游人分散到各个景区;一面是儿童活动中心,离公园主入口比较近,方便游人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充分体现了铜梁的地方文化,设置了铜梁文化景墙,铜粱龙型花坛,地方历史景墙;景墙处理为环型,设置了台阶作为引导,对游人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深深感受到铜梁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周围清风山麓和柳韵山麓的围合,清龙溪从广场中穿行而过;水流处理为暗合,中心处设置了一个喷泉,结合了自然环境,在喷泉两测引入水流设置了带状的叠水,富有层次感,使游人在行走中就能感受到龙文化的所在;山的厚重和水的灵动结合在一起,龙文化与地方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给游人创造了一个“山水共氤氲,文脉永传承”的第一印象;广场中心地势开阔给人以空旷的感觉,让人神情自然,舒畅愉快;总体来说,中心广场展示的是整个铜梁县人民公园的主文化内容,它所展示的内容相对于整个公园甚至是荣昌县来说都是比较完全的;(二)安静休息区此区一共有两个,分别位于中心文化广场的两侧;地势变化多,地形比较复杂,景观富于层次感;大部分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很少的服务设施;这两个区内多设置三级道路,游人可以在自然中行走漫步,享受自然风光;清风山麓和柳韵山麓是安静休息区的主体部分;安静休息区内建筑设置均为古建,配合周围环境设置了一些连接功能的廊道作为过度,同时也可供游人休息;整个休息区设计理念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因为临近医院,所以多设置与之相关的活动设施,比如休憩的廊道,亭子,茶室和棋牌室,游人漫步的小道;整个休闲区环境幽雅,提高了整个公园的舒适度;给人安静和舒适的享受;1、紫竹苑位于中心广场及安静休息区的清风山麓之间;地势相对其他几个区来说比较复杂;紫竹苑之中设置的古建为茶室和棋牌室,可以供老年人休闲活动;顾名思义,紫竹苑周围设置竹林,植物多为竹类,也有其他观花类植物,中间有盘山小道环绕而上,是夏天休闲纳凉的好去处;老年人可以这里弈棋、品茗、聊天,可以陶冶身心,增加乐趣;紫竹苑主体建筑面朝樱花大道和樱花大道的临水景观;游人从樱花大道可以直达紫竹苑;紫竹苑后有画舫长廊;体育区和儿童游乐区的游人也同样可以通过二级和三级道路到达紫竹苑;画舫长廊通过小路盘山而上可以到达,交通便利;紫竹苑前设平台,是考虑到樱花大道位于紫竹苑前的缘故,这样可以更好的衔接两个景观,使布局有收有放,不至于没有过渡而显得太突然;2、画舫长廊位于清风山麓的山顶,有一个四角亭作为主景,四周用廊道连接起来,可以看得到儿童游乐区的大片草地,视野开阔,是清风山麓的主景之一;游人可以通过三级道路到达画舫长廊;设置目的是供老年人晨练,跑步,游人休息的地方;廊道内有不同时期的画作,大多是古代的中国山水画,既作为装饰,也可以供游人在休憩的时候欣赏;既达到了休憩的目的,又陶冶了情操,得到美的享受;同样,画舫长廊内建筑也是采用古建形式,和紫竹苑的建筑风格相呼应;3、雅心阁雅心阁位于安静休闲区内,位于柳韵山麓之中,有两层,上层是休闲区,可以供游人休息,下层设置餐厅,在就餐时可以欣赏到临水的湖面的风景;雅心阁两面环水,两面衔接到主景区的柳韵山麓上面;位于雅心阁的侧面设置了小型的垂钓平台,游人可以在休息的时候垂钓,增加了园区的趣味性;4、鱼趣平台鱼趣平台形状是圆形,有七个景观柱,景观柱上面设置鱼纹,与鱼趣平台的主题相呼应;位于柳韵山麓的一侧;临水而建,可以欣赏到整个湖面的风光,也可以欣赏到鱼类的游动;鱼趣平台后有附属的景观塔,可以鸟瞰到三个山头的所有景观和整个公园的大体布局;5、文墨斋文墨斋位于柳韵山麓;由四座古建连接而成;两座的内部展览书法和画作;可供游人欣赏书法;另外的两座可以供游人休憩品茗,谈天下棋;为了和公园东北角的次入口连接,设置了平台,游人活动空间比较大;6、问蝶亭位于柳韵山麓的山顶;有三级道路盘旋而上;亭为六角亭,亭子周围设置了一个水池;池中有假山堆砌,和亭子呼应;问蝶亭位于安静休息区;提供了一个休憩的安静场所;在山顶的亭子可以遥看到湖光山色;自然风光幽雅安静;(三)儿童游乐区儿童游乐区是一个公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既能满足功能上的需求,又能服务于游人,也使公园有一定的经济收益,这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本景区设计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针对学龄前儿童设计的游乐设施,另一个是针对青年人和成年人设计的游乐设施;第一个场区的游乐设施有旋转木马,平衡木,秋千,沙坑,滑梯等,满足儿童的各种需求;第二个场区设计了过山车,摩天轮等大型的电控辅助性游乐设施;供成年人休闲娱乐;儿童游乐区有大片草地,只有入口处设置了铺装,整个儿童游乐区高差微小,有高差的地方都是缓坡,方便儿童行走;为方便等候,设计了伞状的休闲桌系列;家长可以在伞状休闲桌休憩等候;儿童游乐广场以“童趣”为主,以开发儿童的自我娱乐为目的,使儿童在娱乐的时候获得一定的自然和社会方面的启迪,寓教于乐;(四)自然生态区1、樱花大道位于体育活动区和湖面之前;连接紫竹苑和公园的一个次入口;为一级道路,体育活动区的车辆可以出入,与外部公路连接;樱花大道临水而设,有近水部分,也有原离水面的部分;游人可以走小径欣赏到水面的风光;有亲水平台;2、山石园有道路盘山而上,石园是自然生态区的主要景区;道路盘旋而上,有台阶连接;道路两侧有供游人休憩的座椅,山顶有主景,由一组石头布置而成;道路旁间隔设置石头组成的不同景观; 3、泉沁台形状似一叶扁洲;游人可以近距离欣赏到水面的自然风光;也可以遥看到山顶山石园的主景部分;由次入口进入的游人可以在这里稍作停留;(五)体育活动区内设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和网球场;有树阵和公园隔离;体育活动区是一个服务于周边居民的场所;体现“生命在于运动”的主题;(六)园务管理区设置在较为偏僻的地段;用树丛与公园环境隔离;第五章绿地规划一、植物选择:1、常绿乔木:阔叶乔木:香樟、桂花、含笑、广玉兰、女贞、木荷、小叶榕等针叶树:雪松、塔柏2、落叶乔木:海棠、樱花、鸡爪槭、黄葛树等;3、灌木:山茶、茶梅、杜鹃、红叶李、金叶女贞、栀子、腊梅、火棘、海桐、毛叶丁香、含笑、南天竹、紫荆、冬青、小腊、红枫、珊瑚等4、竹类:楠竹、凤尾竹、佛肚竹、线竹5、地被:麦冬、铜锤草、扁竹根、蝴蝶兰、紫茉莉、细叶结缕草、金边吊兰、一串红、石竹等时令草花6、水生:荷花、睡莲二、规划原则1、景观性原则注重植物景观的立面色彩和季相性动态景观的变化;强调基调树种的作用,大面积选用樱花和柳树;在成片的植被种植时,进行色叶木的协调与对比,以形成优美的景观林;2、乡土树种、优势树种优先发展的原则发挥和扩大公园内的优势树种乡土树种,优势树种有:香樟、小叶榕等;第六章道路及交通规划一、公园入口规划按照公园用地特点、周边城市规划道路和城市居民的流向以及城市的发展,公园共设出入口六处,其中公园南北向中轴线为主要出入口,公园南面有两个次级出入口,一个进入到运动场,再连接到樱花大道,另一个进入到自然生态区;公园东北处有一个次级出入口;西南角有一个次级出入口;二、公园道路骨架按景区分区、游览与园务管理的要求,结合用地条件,将道路划分为三级1、一级道路:主要是车行道,连接景区和出入口,规划宽度为7m;2、二级道路:主要连接公园内主要景点之间的道路和景点内的主道路,规划宽度为2m,尽可能形成环线道路,并随原地貌起伏而建道路、桥;3、三级道路:景点内的游步小道,规划宽度1.2m,原则上不改变原地形、地貌,形成自然的道路;三、停车场规划根据公园的外围城市发展情况,公园共设两个停车场;。
成果目录第一部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 5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旳与性质 6 第三章规划范围、期限 8 第四章发展规模 8 第五章规划布局 9 第六章绿化系统 11 第七章景观系统 12 第八章道路交通系统 13 第九章指标控制 14 第十章都市设计框架 16 第十一章经济指标 18 第十二章给水工程规划 19第十三章排水工程规划 19第十四章消防工程规划 20第十五章供电工程规划 20第十六章电信工程规划 21第十七章燃气工程规划 21第十八章环卫设施规划 23第十九章环境工程规划 23第二部分规划阐明第一章规划编制背景、范围、期限 24一、规划编制背景 24二、规划范围、期限 26第二章规划编制根据和参照资料 26第三章基地现实状况概况 28一、地理位置 28二、交通条件 28三、自然条件 28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旳与性质 29一、指导思想 29二、基本原则 30三、规划目旳 31四、性质 31第五章人口规模 31 第六章用地布局构造 31一、布局分析 32二、规划构造 32三、用地布局 33第七章绿化系统 35一、规划原则 35二、规划目旳 35三、绿化系统布局 36第八章景观系统 37一、规划原则 37二、景观系统规划 37第九章道路交通系统 38一、交通区位 38二、道路交通规划 38第十章指标控制 39一、土地使用兼容性 40二、投资强度 40三、容积率 40四、绿化率 41五、建筑高度 41六、项目建设 41第十一章都市设计框架 41一、原则 41二、都市框架 42三、都市设计指导性控制 43第十二章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44一、给水工程 44二、排水工程规划 44三、消防规划 47四、电力工程 47五、电信工程规划 48六、燃气规划49第三部分附表52第四部分图册(则)第一部分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根据某市工业发展委员会旳规定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本次规划旳重要根据和参照资料如下:1.《某市都市总体规划(修编)》中规院 1999年12月;2.《某市近期建设规划》海南雅克设计机构2023年;3.《某市某镇总体规划》海南省农垦设计院、某市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23年10月;4.《某火车站及其周围地段都市设计》海南雅克设计机构2023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规划法》国务院 2023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1987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 1990年;8、《都市规划编制措施》建设部 1995年;9、《海南经济特区都市规划条列》海南省人民政府1995年;10、《某市都市规划管理措施》某市人民政府1992年;11.《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国土资源部2023年;第3条本规划编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规划法》旳规定, 按照建设部颁发旳《都市规划编制措施》和《都市规划编制措施细则》旳规定制定。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村镇体系规划 (2)第三章城镇性质 (3)第四章镇区用地规划 (3)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4)第六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5)第七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5)第八章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6)第九章防灾规划 (7)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 (7)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7)第十二章附则 (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科学合理地确定青石镇的镇域体系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确定镇区的发展方向,统筹安排镇区各项建设用地,指导村镇建设和管理,实现青石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二条规划作用本规划是青石镇范围特别是青石镇镇区范围内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基本准则。
凡规划期内因建设需要编制各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均应以本规划为依据;凡在镇区规划范围内从事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5.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0)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第146号令);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8.《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9.《蕲春县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10.《青石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11.黄冈市、蕲春县历年统计年鉴;12.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政策的和法律的文件。
第四条规划范围青石镇镇域规划范围为全镇行政区划范围,东与黄梅县交界,北与向桥乡相邻,西与刘河镇接壤,南与武穴市毗邻,面积192平方公里,本规划称“镇域”。
青石镇中心镇区规划范围3.76平方公里,本规划称为“镇区”。
青石镇区规划控制范围包括望天畈村的大部分以及青石岭村西部、焦藤树村东部的小部分。
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2012~2015年远期:2016~2025年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旅游名镇、文化大镇、经济强镇”发展战略。
规划设计文本规划设计文本(700字)在现代社会中,规划设计成为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个好的规划设计可以为城市带来诸多好处,包括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的竞争力、保护环境等。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首先,规划设计应该以人民为中心。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该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
规划设计应该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保障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市民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生活条件。
同时,规划设计还应该注重公共空间的布局和设计,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增加城市的人文氛围。
其次,规划设计应该注重环境保护。
现如今,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城市规划设计也需要考虑环境问题。
规划设计应该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行低碳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规划设计还应该注重生态保护,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公园,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提高城市生态的品质。
再次,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经济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规划设计需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
规划设计应该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城市的经济密度。
规划设计还应该注重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规划设计应该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
城市规划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活动,更是一种文化创造。
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
规划设计也应该注重文化的创新,推动城市的文艺活动,提供良好的文化交流平台。
总之,规划设计在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好的规划设计可以为城市带来多方面的好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以人民为中心,注重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
只有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文本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说明书————————目录————一规划背景 (2)二规划范围及区位 (2)三规划依据及参考文献 (2)四规划设计原则 (2)五规划目标 (3)六规划结构 (3)七规划布局 (3)八道路系统规划 (4)九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4)十建筑设计 (5)十一新型技术的运用 (5)十二环卫规与划消防规划 (6)十三用地平衡表和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6)大场镇凤墩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本一、规划背景随着大场镇加大打造人居城镇的力度,创造适合人类居住的城镇,以董家口港建设为契机,大场镇对镇域进行了综合整治。
大场镇凤墩社区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
大场镇凤墩社区力图打造风景优美、环境清新、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人类居住圣地。
二、规划范围及区位凤墩社区位于大场镇驻地,北邻334省道,整个社区占地面积约为40亩,整个小区地势北高南低。
凤墩社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西邻凤凰中心商务区,为凤墩社区的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现状条件及评价凤墩社区现状条件较好,主要用地为耕地。
该处地形平坦,整个社区地质状况良好,无需做人工改造即可施工。
该小区内的地下水位较低,不必考虑地下水对建筑地基的影响。
因此,从总体上讲凤墩社区的现状为其能顺利的施工及竣工验收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三、规划依据及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2. 《城镇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3.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2007版)4. 《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5年12月)5.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6. 《大场镇城镇总体规划》(2004-2020)7. 地形图8. 国家、山东省、青岛市其它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条例四、规划设计原则规划设计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注意处理好自然环境商业氛围人的关系,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三方面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重点,努力把社区规划成具有优美的居住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世纪新型居住小区。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文本一、背景介绍本项目为一座新建工业园区,位于城市的郊区,拥有大面积的土地,并且处于工业区域的主要交通枢纽附近。
园区的规模较大,面积约为1000亩,可容纳多个企业和工厂。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提高工业园区的整体效益,需要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二、项目目标1.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每一块土地,并确保园区内的企业和工厂之间的互动和流通效率;2.优化交通网络,确保园区内道路畅通无阻,并与主要交通枢纽有良好的联通性;3.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供气等,以支持企业正常运作;4.建设绿化环境,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5.确保园区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规划设计内容1.土地利用规划:a.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包括生产区、办公区、物流区、仓储区等;b.为每个企业和工厂规划合适的用地面积,确保充分利用土地资源;c.合理规划园区内道路和绿化空地,提供良好的交通和环境条件。
2.交通规划:a.规划主要道路的位置和宽度,确保通行畅通;b.规划次要道路的位置,连接各个功能区域,以便员工和货物流动;c.在主要交通枢纽附近设计合适的入口和出口,方便进出园区。
3.基础设施规划:a.规划供水管网和供电线路的布置,确保每个企业和工厂都能正常供水供电;b.规划供气管网的布置,以满足工厂的生产需求;4.绿化环境规划:a.在园区内规划公园和休闲区,为员工提供休闲和锻炼的场所;b.合理规划植物绿化带,减少环境污染;c.设计雨水收集系统,提供水资源回收和再利用。
5.安全规划:a.规划园区内消防设施的布置,确保安全疏散和防火安全;b.规划园区内安保设施的布置,确保园区的安全性;c.建设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园区的安全状况。
四、项目实施步骤1.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土地勘测和规划设计工作;2.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时间;3.与相关部门和企业沟通,收集意见和建议;4.根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详细的施工图纸;5.组织招标,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6.监督施工过程,确保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施工;7.验收工程,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
建设工程设计规划方案文本一、前言建设工程设计规划方案是建筑工程设计的总体规划,是对建设工程进行全面思考和合理安排的过程。
它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定位、项目目标、项目规模、项目投资、工程建设时间等内容的详细规划,对建设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保障。
本文旨在对建设工程设计规划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为建设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合理的指导。
本方案对项目的背景进行了全面分析,明确了项目的定位和目标,提出了项目的规模和投资,并对工程建设时间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二、项目背景分析本项目是一座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项目北临华北大街,南靠南山公园,周边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本项目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综合素质,以提升城市形象为宗旨,规划设计了综合体建筑。
1.1 项目定位本项目的定位是要打造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用于商业、办公、酒店等多种功能的综合体建筑。
结合周边环境,规划设计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建筑风格。
1.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成为城市的地标建筑,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味,为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同时,本项目还要注重环保和节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3 项目规模本项目的规模包括商业、办公、酒店等多种功能,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约100米,建筑层数约30层。
1.4 项目投资本项目的总投资约为10亿元,其中包括建筑设计、施工、材料采购、设备购置等各项费用。
1.5 工程建设时间本项目的工程建设时间为3年,其中包括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验收阶段。
三、规划设计方案3.1 建筑设计方案本项目的建筑设计方案要以现代、时尚为主题,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出具有城市特色的建筑形象。
建筑外观采用玻璃幕墙和金属结构,使其在白天和夜晚都有独特的魅力。
建筑内部采用绿色节能材料,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满足商业、办公、酒店等多种需求。
修筑性详细规划设计文本一、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某市某区,占地面积约XXX平方米,是一处城市发展重点区域。
为了推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提升,需要进行修筑性详细规划设计。
二、项目目标1. 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 优化交通布局,提升交通便利性和流动性;3. 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4. 保护环境,提升生态环境品质;5. 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
三、规划设计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区域特点和发展需求,对土地进行合理划分,确立不同功能区域,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
同时,考虑到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合理利用闲置土地和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交通规划优化交通布局,提升交通便利性和流动性。
规划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位置和宽度,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和停车场,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同时,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倡绿色出行,鼓励步行和骑行。
3. 公共设施规划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规划建设学校、医院、公园、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满足居民的教育、医疗、休闲等需求。
同时,合理设置商业设施和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便利的购物和社区服务。
4. 环境保护规划保护环境,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规划建设绿化带、湿地公园等生态景观,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健康。
5. 城市形象提升规划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
规划建设标志性建造和城市广场,营造独特的城市风貌。
同时,注重建造风格和色采的统一性,提高城市的整体美感。
四、规划设计原则1. 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期望。
2. 综合协调: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协调各项规划内容,确保各项规划的一致性和可行性。
3. 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公正公平:确保规划设计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遵循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说明书————————目录————一规划背景 (2)二规划范围及区位 (2)三规划依据及参考文献 (2)四规划设计原则 (2)五规划目标 (3)六规划结构 (3)七规划布局 (3)八道路系统规划 (4)九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4)十建筑设计 (5)十一新型技术的运用 (5)十二环卫规与划消防规划 (6)十三用地平衡表和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6)大场镇凤墩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本一、规划背景随着大场镇加大打造人居城镇的力度,创造适合人类居住的城镇,以董家口港建设为契机,大场镇对镇域进行了综合整治;大场镇凤墩社区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大场镇凤墩社区力图打造风景优美、环境清新、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人类居住圣地;二、规划范围及区位凤墩社区位于大场镇驻地,北邻334省道,整个社区占地面积约为40亩,整个小区地势北高南低;凤墩社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西邻凤凰中心商务区,为凤墩社区的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现状条件及评价凤墩社区现状条件较好,主要用地为耕地;该处地形平坦,整个社区地质状况良好,无需做人工改造即可施工;该小区内的地下水位较低,不必考虑地下水对建筑地基的影响;因此,从总体上讲凤墩社区的现状为其能顺利的施工及竣工验收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三、规划依据及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2. 城镇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3.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2007版4. 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5年12月5.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6. 大场镇城镇总体规划2004-20207. 地形图8. 国家、山东省、青岛市其它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条例四、规划设计原则规划设计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注意处理好自然环境商业氛围人的关系,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三方面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重点,努力把社区规划成具有优美的居住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世纪新型居住小区;主要创新点和指导原则为:1、重视城镇自然、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小区规划努力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及居民生活模式,使小区融汇在城镇的大环境中,成为城镇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划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观资源和区位,创造出一个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山水园林居住环境;注重小区区位优势,规划上尽量体现新世纪的居住理念,结合社会发展商业前景,设计高起点,融入全方位的新世纪居住环境理念;2、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规划根据物业管理需要确定组团规模和服务设施内容;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位置得当,符合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便于在保安、清洁、绿化、水电、家政等方面推选规范化服务,为物业管理及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提高了工作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3、加强空间领域限定、提高居住安全性社区按照空间的不同属性和人的行为逻辑规律,将小区用地分成不同空间序列,并通过小区主入口以及组团、单元入口的标志性景观进一步加强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了居住环境的安全性;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动态体系进行规划;注意采用具有灵活性和可改性的技术处理方法,在建设中留有发展余地,在道路、停车位等方面作前瞻性的策略布置,使规划具有弹性,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5、强调适度的人车分离,营构人性化的社区空间环境既为步行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社区休闲环境,也为行车者提供便捷的交通、停车及入户线路;6、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舒适、优美、卫生、安宁的生活环境;规划的用地布局及空间组织以人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便捷性及舒适性,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在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基础上,着重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强调绿地景观系统的均好性,使居民最大程度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五、规划目标充分利用所具有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将凤墩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具有极大吸引力与品牌效应的现代化居住小区;1、高效能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不仅要齐全,而且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建设现代化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和协调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消防及垃圾回收加工等市政设施;2、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保护生态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防止污染;3、高品质的物质形态环境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态环境,构造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的居住小区;4、高水平的规划管理加强小区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率,统一规划,增加弹性和应变力,建立完善的管理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六、规划结构:小区分为两个功能区:商业功能区、居住功能区;商业功能区沿广青路布置,在经济效益上增加了沿街商铺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活力,也大大方便了居住区内部居民的生活和消费,并能受周边的经济带动共同发展,商业建筑设计的中心是营造特有的商业氛围,带动区域物流经济的发展;居住功能区在商业带内部形成丰富的居住形式;七、规划布局:人类居住活动的集约化是未来都市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本方案以此为前提,将住宅、社区的生活服务设施适当地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种高标准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让绿化环境成为居住空间真正的主题;1、住宅布局本次规划结构为“一心、一带、四片区”空间布局模式;“一心”是由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幼儿园结合中心绿地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一带”为与公共中心结合景观绿化带,形成凤墩社区的景观轴线;“四片区”为由道路、景观带等分隔而成的四个居住片区;2、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区位性与方便性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结合整个居住小区建设的情况,以符合居民的活动规律和日常使用为原则,以适应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趋势和市场需求;同时,所配置的内容也避免与周边地区的设施不必要的重复,兼顾其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经济性;考虑现有地块的商业价值及居民使用的便利性,在小区的中心布置社区服务中心,在社区服务中心内设有老年文体活动站、医务室、警务室、等功能,从而使小区公建的配置能最大程度地为全区服务;小区垃圾实行袋装化管理,住宅组团设垃圾收集点,其设置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及便捷的原则;八、道路系统规划:小区交通组织整体性与景观性结合地形特点与空间布局,在加强各组团相互贯连并便利内外交通的同时,创造合理的道路系统;道路设计与住区内城镇设计相结合,强调对景与转折,以形成步移景异的空间变化,共同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空间景观;整体道路交通系统以车行系统和步行系统为框架,同时,宅间道路和步行道路有机结合,使二者自成体系;规划注意协调机动车、自行车、人行三种交通方式的关系;依据居民出行方向及外围城镇道路妥善设置小区出入口;小区道路分三级:小区级主路宽8米,小区级次路宽5米,宅间路米,区内道路顺而不穿、通而不畅,能够杜绝穿越性交通;小区车行道路格局为一站式;步行则主要通过小区内部的步行轴线进入各住宅组团,居民沿可就近通达居住地,保证居民生活的宁静和舒适;在入口处规划设置残疾人坡道,实现小区无障碍设计;小区内道路及铺装根据不同功能选取不同的材质;如小区内主要车行道为沥青路面;人行道、住宅院落内的车行道采用彩色混凝土地砖,室外停车场采用植草砖,以丰富小区景观;九、绿化景观系统规划:总体设计思想:系统性与生态性结合整体布局与组群规划,本规划以步行绿化主轴为设计重点,以带状绿化为主要布置形式,结合步行系统规划,有机联系各组群绿地,使各个组群绿化连为一体,增强户外空间连续性;将中心绿地、宅间绿地和沿街绿地相结合,使之成为统一绿化系统;绿化环境设计在强调组团空间个性化塑造的同时,更为注意整体意境,将小区户外环境书写成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篇;绿地系统:本社区面积适中,人口适中,在社区西侧修建一个凤凰中心商务区,为社区居民在劳作之余提供一个休闲活动、放松身心的场所;充分利用白马河、吉利河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小区游园内设置贯通水系;同时每个片区又有属于自己的公共活动场地;利用小区内建筑布置的形式营造小区中心的主景观轴;主景观轴结合休闲广场,古亭及硬质铺地、绿化形成界面丰富而连贯的景观带,同时由主景观轴向小区各组团中心延伸,形成各组团中心的次景观核心;各组团轴之间形成,或种植形态优美的大型乔木,绿楔与主轴的交汇处形成新的景观节点,进一步强化了主景观轴;组团内部各院落绿化以朴实、自然为原则,种植多样的地方树种,乔、灌木、地被相结合,形成各组团院落的绿色景观特色;十、建筑设计1.住宅户型住宅采用大面宽,小进深的户型,争取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客厅与餐厅都有大面积的采光窗,100以上的户型均有双阳台;2.商业建筑结构布置上考虑可灵活分隔,方便业主,立面材料主要为花岗岩与落地玻璃相结合,统一安排广告位,在营造商业氛围的同时不失高雅的品位;3.建筑造型形象上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与现代气息,充分反映了其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领先品质;同时,在阳台、凸窗、檐口等细部处理上也力图做到亲切生动,营造自然的居家风格;总体上给人以细腻、精致、优雅的感觉;使建筑形式清新典雅而又符合现代城镇气氛,建筑造型表现出一种自由韵律,增强亲切感和生活气氛;建筑风格统一而又不千篇一律,共同和谐相处使小区必将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景及强烈的可识别性;十一、新型技术的运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节能型保温外墙涂料内隔墙使用新型轻质墙体生态设计观念和措施:良好的社区通风和户型通风,减少纯硬地,采用植草砖;拥有充沛的日照;全部住宅采用无障碍设计,环境全部设导盲石和无障碍坡道;十二、环卫规划与消防规划在每个居住组团按60米的服务半径,布置垃圾收集点;车行路和宅前道路的设置,以及人行步道可保证消防车能够直接到达每个住宅单元;一期单体楼效果图二期单体楼效果图一期商业步行街规划图二期商业步行街规划图社区服务中心鸟瞰图户型图1户型图2户型图3户型图4户型图5户型图6期鸟瞰图十、技术经济指标1用地平衡表2技术经济指标。
规划设计方案文本背景介绍规划设计是指对城市、区域或建筑进行细致的设计和规划,以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拥有良好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场所,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设计目标本规划设计的目标是为了创造一个人文环保和谐的生活场所。
本方案的主要设计目标包括:1. 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在规划设计中,在人们的实际需求和愿望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设计充满人文关怀和现代感的场所。
2. 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从规划设计上来说,要充分利用原有的优势和特征,合理规划将人文环保和谐的特点融入到城市设计之中,展现本城市的特点和风貌。
3. 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规划设计中,要切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创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
设计内容1. 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方面,本设计方案将遵循“环保、节能、智能、协调”的设计理念,采用数字城市化技术,探索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对未来城市的设想,规划公共设施、社区、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实现城市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2. 建筑设计关于建筑设计,本设计方案将以绿色、智能、健康三个方面作为设计的主要目标,用现代技术和设计手法,打造绿色、节能、环保、智能、多功能的建筑,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办公条件。
3. 交通规划在道路设计、停车场规划、公共交通等各个方面,本设计方案将充分考虑人民的出行需求,从节能减排、智能安全、绿色环保等多个方面出发,为居民提供便利舒适、绿色低碳的出行环境和条件。
4. 环境规划在环境规划方面,本设计方案将优化城市绿化和水系的建设,探索多样化的公共空间设计,强调生态环保,创造绿色、水美、山茶花风、优美的环境场所,为居民提供宜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设计特点本规划设计方案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文关怀、社区功能方案以“以人为本”为宗旨,设置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商业设施等,满足人们各种需求。
2. 智能、高效、便捷方案采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物联网、大数据、智能交通、智能建筑和智慧公共服务等,创造一个智能化的生活和工作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