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十项测定及指标
- 格式:pptx
- 大小:152.07 KB
- 文档页数:10
尿十一项全解读尿液检查是一种简单而常见的体检手段,可以提供大量有关健康状况的信息。
尿液中包含了人体代谢产物、激素、药物等的排泄物,通过检查尿液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显微镜下的形态结构,医生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对常见的尿液检查项目进行全面解读。
1. 尿量:尿液排出量是反映肾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尿液排出量应该稳定,不过多也不过少。
2. 酸碱度:尿液的酸碱度可以反映身体酸碱平衡的状态。
正常的尿液pH值应在5.5-7之间。
过高的酸碱度可能表示肾功能出现问题。
3. 比重:尿液比重是衡量尿液浓缩程度的指标。
正常尿液比重应该在1.003-1.030之间。
过低的比重可能意味着肾脏功能减退或多饮水,而过高的比重可能是脱水的表现。
4. 蛋白质:尿液中的蛋白质通常是极少量的,正常范围在10-20mg/dL。
超过这个范围可能表示肾脏出现问题,如肾小球肾炎等。
5. 葡萄糖:正常尿液中不应含有葡萄糖,如果尿液中检测到葡萄糖可能提示糖尿病。
6. 酮体:正常尿液中是不应该有酮体存在的。
如果尿液中检测到酮体,可能是糖尿病、饮食不当或缺乏碳水化合物等原因引起的。
7. 亚硝酸盐:尿液中亚硝酸盐的检测可以用来确定是否存在尿路感染。
阳性结果可能是尿路感染的迹象。
8. 白细胞:尿液中的白细胞通常很少,如果检测到白细胞可能提示尿路感染或其他炎症反应。
9. 红细胞: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也应该很少,如果检测到红细胞过多可能是膀胱、肾脏或尿道出血的征象。
10. 结晶体:尿液中的结晶体通常是无害的,但过多的结晶体可能提示肾功能异常或代谢问题。
11. 细菌和真菌:正常尿液中应该没有细菌和真菌存在。
如果检测到这些微生物可能表示尿路感染。
通过对这些尿液检查项目的详细解读,医生可以确定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疾病风险。
尿液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许多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疾病和尿路感染等,从而有助于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为了获得更准确的结果,进行尿液检查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收集新鲜尿液:最好是收集清晨第一次排尿的尿液,因为此时的尿液更容易显示出问题。
尿十项分析的临床意义及参考值一、胆红素BIL、尿胆原UBG:XUEYQJNM2JKU8VPE7GJA3QJYXJHJ3EUN1、胆红素反应原理:4V0FKFKDX0KAWDE8CPGGWK568E0412HM在酸性条件下,重氮盐作用于胆红素的中央,使其断开并与重氮盐偶合形成2分子的偶氮胆红素,从而产生颜色变化。
PXQBV6TRV5B2472H486CXBRGQS65FEBU2、尿胆原的反应原理:FYKXN3C5VRKQ8221CF0SV5NB67K2YN9D尿胆原分析试纸的反应原理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尿胆原在酸性条件下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醛化反应(即尿胆原与醛缩合生成红色的缩醛化合物,既常见的欧氏试剂)。
另一种是重氮盐法,即尿胆原在酸性条件下,与重氮盐偶联生成紫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SGK5M3U0U0G6Q08NQ5RYEHY997REFA573、临床意义:E5XQEVC9KYXUNFK6YXBTV9Y7GA VCBDHHa、胆红素的检测对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尿胆原更加灵敏的反映肝功能T8QJ1G6TSFCEK3MSMHFGXBA55P6400W6b、胆红素的检测有助于诊断黄疸。
在败血症、蚕豆病、异型输血等情况下使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溶血性黄疸,此时虽然胆红素大量增加,但大部分是间接胆红素,因此,尿中的胆红素还是阴性。
EC1CR14EQH1CVHMDP3QSW0JEWHCB92SRc、胆素原族的检测可以敏感的反映肝细胞功能,临床经验表明,在病毒性肝炎早期未出现黄疸前,尿中的胆素原族就已经明显增加。
与胆红素结合可以为诊断黄疸的类型提供依据。
黄疸大致可分为三类:①肝前性黄疸,或称溶血性黄疸,②肝原性黄疸,或称肝细胞性黄疸,是在感染(如病毒性肝炎)、中毒及肝硬化等情况下,肝细胞或肝内毛细胆管大量病变,使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转运及排泄障碍所致;③肝后性黄疸,或称梗阻性黄疸,由于结石、肿瘤或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原因造成总胆管梗阻所致。
一般来说,医院门诊做尿检,无非就是两台仪器,一台是尿常规分析仪,一台是尿沉渣分析仪。
前者更加常用,后者只是医生觉得有必要的话,才会做。
一般情况,前者10元,后者18元。
要么只做前者,要么两者都做。
什么是尿常规?尿常规,一般来说,是尿常规十项,是:白细胞、亚硝酸盐、尿胆原、尿蛋白、比重、潜血、pH、尿酮体、尿胆红素、尿葡萄糖。
可以对肾、肝胆疾病做初步筛查。
尿常规检测的方法:分为观察法和仪器法。
两者都要选用尿常规试纸。
尿常规试纸:就是通常0.5cm*10cm左右的硬塑料片,上面有10个测试块,分别检测的上述10个项目。
当试纸被液体浸润后,如果是测试的某个项目是阳性的话,该色块或发生颜色变化,从而告知阳性结果。
观察法:在试纸的外包装盒上,有一色谱图,医生可以根据反应颜色的深浅,与色谱对照,可以判定是强阳还是中阳。
仪器法:一般医院都采用仪器法。
就是将浸润尿液的试纸条,放入仪器中,让仪器自己读出结果。
仪器法原理:光反射的不同。
当是阴性结果,试块为浅色,反射的光就多;当试块呈阳性,且颜色越深,则反射的光就越少。
仪器可以根据接收反射光的多少来判断阴阳性及程度。
在实际尿检中,病人会拿一根试管和一个取样杯。
尿液先取在取样杯中,然后倒入试管中,检验科医生会指示病人将试管放入试管架中。
这时试管架中有几十个病人样本。
检验科医生一般不会将试管拿起,而是直接将试纸放入试管的尿液中浸润。
如上所述,试纸、仪器、医生都不会意识到或有这个功能来鉴别试管中的液体是否是尿液。
那么为什么仪器会显示绿茶也有白细胞呢?要说明一点的是,我们现在的检验尿方法并没有很强的专一性。
例如,潜血。
潜血,当发生肾炎是,尿中有血细胞,当血细胞溶血后会释放一种氧化还原物质,该物质会使测试潜血试块发生反应,则试块颜色就变深了。
但当在其它液体中,如绿茶中,若含有这类似物质,也会使该色块变色,则仪器认为其有潜血。
尿常规检查项目一般分为以下11类:1、尿白细胞(U—LEU);2、尿酮体(U-Ket);3、尿亚硝酸盐(NIT);4、尿胆原(URO或UBG);5、尿胆红素(U-BIL);6、尿蛋白(R-PRO);7、葡萄糖(U—Glu);8、尿比重(SG);9、尿酸碱度(U—pH) ;10、隐血(U—BLO);11、维C。
在尿常规项目中,尿蛋白与隐血在尿常规化验中占据绝对的意义,当尿蛋白与隐血出现+、+++、++++的情况时,多数情况下说明肾脏已经发生损伤,需积极及时治疗,以免小病发展到大病,直至到尿毒症。
3化验指标白细胞、酮体、亚硝酸盐、尿胆原、胆红素、蛋白质、葡萄糖、尿比重、隐血、PH、维C这十一种。
具体临床意义如下:1、尿白细胞(U—LEU)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
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正常参考值:<5个/HP。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吐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
2、尿酮体(U-Ke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
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
3、尿亚硝酸盐(NI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肮炎、肾盂肾炎等。
4、尿胆原(URO或UBG)正常参考值:弱阳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
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5、尿胆红素(U-BIL)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6。
尿蛋白(PRO)正常阴性临床意义;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 尿时称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见于:1、肾小球性蛋白尿2、肾小管性蛋白尿、3混合性蛋白尿、4溢出性蛋白尿、5假性蛋白尿7尿糖(GLU)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1、血尿增高性糖尿、2、血糖正常性糖尿3、暂时性糖尿4、假性糖尿8、尿比重(SG);参考值1,015-1,025临床意义:1尿比重增高血容量不足导致的肾前性少尿,糖尿病,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2尿比重降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衰9、尿酸碱度、(PH)参考值约6.5(波动在4.5-8.0)PH降低;见于酸中毒,高热。
尿常规标准值尿常规是临床常规检查中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对尿液中各种成分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疾病和全身健康状况。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外观、尿液比重、尿液酸碱度、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潜血、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等指标。
下面将详细介绍尿常规各项指标的标准值及其临床意义。
1. 尿液外观,正常尿液应为清澈的淡黄色,无浑浊、沉淀、气泡或异味。
异常尿液外观可能提示尿路感染、结石、蛋白尿等疾病。
2. 尿液比重,正常尿液比重在1.015-1.025之间,反映了尿液的浓缩程度。
低于标准值可能提示肾功能不全,高于标准值可能提示脱水。
3. 尿液酸碱度,正常尿液呈弱酸性,pH值在4.6-8.0之间。
酸性尿液可能与饮食、运动、药物等因素有关,碱性尿液可能提示肾脏疾病或代谢紊乱。
4. 尿蛋白,正常尿蛋白含量应小于30mg/dL,高于标准值可能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出现蛋白尿。
5. 尿糖,正常尿糖含量应为阴性,出现阳性可能提示糖尿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
6. 尿酮体,正常尿酮体应为阴性,出现阳性可能提示糖尿病酮症或其他代谢性疾病。
7. 尿潜血,正常尿潜血应为阴性,出现阳性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肾小球肾炎、尿路结石等疾病。
8. 尿红细胞,正常尿红细胞数目应小于5个/HP,高于标准值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肾小球肾炎、尿路结石等疾病。
9. 尿白细胞,正常尿白细胞数目应小于5个/HP,高于标准值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肾盂肾炎、尿路结石等疾病。
总结,尿常规标准值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医生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尿液的各项指标,以帮助患者早日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同时,患者在接受尿常规检查时,应按照医嘱采集尿液样本,避免因不当操作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尿常规标准值有所帮助。
[尿液分析十一项的临床意义](1)蛋白质(PRO):在正常人的肾小球滤液(原尿)中,主要含有一些低分子蛋白质,它们的总量约为0.10~0。
20g/L(10~20mg/dl).原尿在流经肾小管时,通过上皮细胞的胞饮和吞噬作用,这些低分子蛋白质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因此在正常人24小时的尿液内,所含蛋白质只有20~80mg.正常人每天的尿量在1 000~1 500毫升之间,因此每百毫升尿液的蛋白含量只有2~5mg。
当肾小球通透性能亢进(如肾炎),或血浆中低分子蛋白质过多,这些蛋白质大量进入原尿,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时,便产生蛋白尿,前者称为肾小球性蛋白尿,后者称为血浆性(或溢出性)蛋白尿。
此外,当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重吸收能力降低或丧失时,则产生肾小管性蛋白尿(如汞,铅,镉及药物中毒).常见原因如下:①肾小球性蛋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等。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汞,铅,镉)中毒,应用庆大霉素,多黏菌素B及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等.③混合型蛋白尿: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与肾小管,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④溢出性蛋白尿:尿中出现大量低分子量蛋白质,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常出现本一周氏蛋白尿;骨骼肌严重损伤及大面积心肌梗塞时,常见肌红蛋白尿.⑤生理性蛋白尿:因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而导致的蛋白尿。
如功能性蛋白尿,指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所致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定性一般在±~+;体位性蛋白尿(直立性蛋白尿),因直立体位腰部脊柱向前弯曲,突出使肾血运异常引起的蛋白尿,晨尿定性常阴性,直立若干时间后尿蛋白2+ ~3 +。
(2)尿液酸碱度(pH):正常人的尿pH在6。
0左右波动,但受饮食的影响很大.强酸性尿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及服用酸性药物等.强碱性尿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应用碱性药物后。
实验诊断学尿液其它检查尿液是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的主要排泄途径,同时也是体内某些物质的代谢产物的排泄途径。
尿液检查是常见的实验诊断学方法之一,通过对尿液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检测,可以帮助诊断一些机体疾病。
本文将介绍尿液的一些常见检查方法和指标。
常见尿液检查指标尿液检查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颜色和透明度尿液的颜色和透明度可以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通常正常尿液呈浅黄色或无色透明状态。
不同的颜色和透明度可能暗示不同的疾病,如褐色或红色可能暗示血尿等。
pH值pH值是指尿液的酸碱度,正常尿液的pH值在4.5~8之间。
pH值异常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代谢性疾病、酸中毒、碱中毒等有关。
蛋白质尿液中若出现蛋白质,通常表示机体存在蛋白质代谢障碍或肾脏疾病。
正常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应该很低,少于30mg/24h。
葡萄糖尿液中若存在葡萄糖,则可能是糖尿病或某些罕见的先天性代谢障碍的表现。
酮体尿液中的酮体通常表示机体在进行异常脂肪代谢,可能是饥饿或糖尿病患者的表现。
细菌、白细胞和红细胞等尿液中的细菌、白细胞和红细胞等指标通常可以用于诊断泌尿系统感染或炎症等。
尿液细胞学检查尿液细胞学检查常用于肾脏、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
该检查方法是通过对尿液中的细胞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分析,以发现细胞形态、数量、大小、排列等差异,从而帮助诊断疾病。
尿沉渣法尿沉渣法是将尿液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液,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分析。
沉渣中的颗粒、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等形态不同的细胞可以直接反映出机体的健康状况。
涂片法涂片法是将尿液中的细胞取出,均匀地涂于载玻片上,通过染色后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这种方法比沉淀法更加清晰,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出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是尿液检查的基本方法,一般包括颜色、透明度、比重、pH值、蛋白质、葡萄糖、酮体、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等指标。
该检查方法简单、快速、经济,可以帮助发现一些肾脏疾病和尿路感染等问题。
尿十项分析的临床意义及参考值尿十项分析的临床意义及参考值尿十项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尿液的化学、物理特性以及尿沉渣的形态学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疾病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的情况。
以下是对尿十项分析的临床意义及参考值的详细介绍。
一、尿液颜色尿液颜色的变化可以反映体内代谢物质的异常,如黄疸时尿液颜色偏黄,患有铁剂中毒或血红蛋白尿时尿液呈红色等。
正常尿液颜色为淡黄色。
二、透明度尿液透明度正常情况下应该为透明的,如果出现混浊可能是尿中有细菌、白细胞、红细胞或脓液的存在。
三、尿液比重尿液比重是反映尿液稀浓程度的重要指标,正常尿液比重应在1:010-1:025之间,低于1:010可能是肾脏浓缩功能异常,高于1:025可能是排尿不畅、脱水等情况。
四、酸碱度尿液的酸碱度可以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正常尿液呈弱酸性,pH值在4.6-8之间。
五、蛋白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引起的,正常情况下尿中蛋白质含量极低。
六、糖尿液中出现糖可能是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异常或是血糖过高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出现问题。
七、酮体尿液中出现酮体可能是机体脂肪代谢异常,常见于糖尿病、饥饿以及高脂饮食等情况。
八、潜血尿液中出现潜血可能是肾脏和泌尿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出现潜血。
九、亚硝酸盐尿液中出现亚硝酸盐可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于尿路感染。
十、白细胞酯酶白细胞酯酶是白细胞的一种酶,尿液中出现白细胞酯酶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的表现。
参考值范围:- 尿液颜色:淡黄色- 透明度:透明- 尿液比重.1:010-1:025- 酸碱度.4.6-8- 蛋白质:极低- 糖:阴性- 酮体:阴性- 潜血:阴性- 亚硝酸盐:阴性- 白细胞酯酶:阴性本文档涉及附件:1、尿液分析报告表格(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注释12、法律名词2:注释23、法律名词3:注释3。
尿液十一项指标及应用尿液检测是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之一,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十一项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辅助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下面将对尿液十一项指标及其应用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其意义和作用。
1. 蛋白质:尿液中蛋白质的检测主要是为了筛查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高蛋白尿液还可能意味着泌尿系统感染或其他炎症病变。
2. 胆红素:检测尿液中的胆红素可以帮助发现红细胞溶解或肝功能异常,如肝炎、肝细胞损伤等。
3. 尿胆原:尿胆原的检测主要用于肝胆疾病的诊断,如溶血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Gilbert综合征等。
4. 尿酮体:尿酮体的检测主要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管理,可帮助判断糖尿病患者的酮症酸中毒状态。
5. 尿潜血:尿潜血的检测可以发现泌尿系统的疾病,如尿路感染、尿结石、肾肿瘤等,也可以作为血液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6. 尿葡萄糖:尿葡萄糖的检测主要用于糖尿病的筛查和管理,可以判断患者的血糖控制状态。
7. 酸碱度:尿液的酸碱度可以反映人体酸碱平衡状态,异常的酸碱度可能与肾功能异常、酸中毒或碱中毒有关。
8. 尿比重:尿比重是评价肾小管浓缩功能的指标,也可用于评价肾脏滤过功能和水代谢状态的变化。
9. 尿粉碎酶:尿粉碎酶的检测可以发现泌尿系结石、肾脏感染、肿瘤等疾病。
10. 尿胆固醇:尿胆固醇的检测可以反映人体胆固醇代谢情况,对于判断高胆固醇血症和代谢综合征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11. 白细胞:尿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泌尿系统的炎症或感染状况,如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
综上所述,尿液十一项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通过定期检测尿液的十一项指标,可以及早发现病理变化,做出正确的治疗决策,对维护患者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尿液十一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仅为初步筛查,可能存在虚高或虚低的情况,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尿十项测定及医学意义
尿液分析仪是测定尿中某些化学成分的自动化仪器,它是医学实验室尿液自动化检查的重要工具,此种仪器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
它采用半自动或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和多联尿干化学试纸条进行尿液常规检查的一种方法,因为要测定尿液中的10个(也有8项,9项,11项)化验项目,因此被称为尿十项化验。
报告方式随尿液分析仪型号不同而略有不同,一般报告方式如下:
附表:尿十项测定的常见报告方式
点击项目名称或英文缩写可以查看各项目的临床意义
在表示阳性结果的时候,有的仪器采用如下的表示法:POS/POSITIV(阳性);TRACE /SPUR(微量);SMALL/SCHWACH(少量);MODERATE/MAESSIG(中量);LARGE/STARK(大量)。
尿十一项(尿液分析仪)尿量(UV)【参考值】 1.多尿:24h尿量>2.5L为多尿,可因饮水过多,特别是饮茶、咖啡及服用利尿剂或静脉静脉输液所致。
病理性多尿主要见于糖尿病的溶质性利尿、尿崩症、以及各种原因所致早期肾浓缩功能障碍。
2.少尿:24h尿量<0.4L为少尿,见于脱水血浓缩、急性肾小球肾炎少尿期、休克及急性心功能不全等。
尿液酸碱度(U-pH) 【参考值】6.0(范围4.6~8.0之间)【临床意义】1. 受饮食影响大,强酸性尿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及服用酸性药物等。
强碱性尿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应用碱性药物后。
2. 肾小管性酸中毒时,给予酸碱负荷后因不能排酸(Ⅱ型)或回吸收碱(Ⅰ型),使尿不能达到应有的酸度而呈中性或弱碱性。
尿比重(U-SG) 【参考值】1.015~1.025(范围 1.003~1.035) 新生儿:1.002~1.004【临床意义】尿比重的高低随尿中水分、盐类及有机物含量而异,病理情况下还受蛋白、尿糖及细胞成分等影响。
尿比重的数值可粗略地反映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尿蛋白质(U-Pro) 【参考值】1. 定性试验:阴性(磺基水杨酸法、加热乙酸法、蛋白试带法) 2. 随意一次尿:0~80mg/L 3. 24h尿蛋白定量:20~80mg/24h (双缩脲法、考马斯亮蓝法、丽春红S法、邻苯三酚红钼法)【临床意义】1. 蛋白质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即称为蛋白尿,蛋白尿定量时蛋白质>100mg/L或>150mg/24h 2. 肾小球性蛋白尿:尿蛋白含量>2g/24h。
主要见于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3. 肾小管性蛋白尿:尿蛋白含量<1g/24h。
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汞、镉、铋)中毒,应用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及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等。
4. 混合性蛋白尿: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与肾小管。
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等。
5. 溢出性蛋白质:尿中出现大量低分子量蛋白质,如多发生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常出现本-周蛋白尿;骨骼肌严重损伤及大面积心肌梗塞时,常见肌红蛋白尿;血管内溶血出现肌红蛋白尿。
尿干化学十一项检测内容
尿液化学十一项检测是一种常规的临床检查项目,用于评估人体内部的代谢情况、肾脏功能、糖代谢、蛋白质代谢、电解质平衡等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以下内容:
1. 尿蛋白,尿蛋白检测是用来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指标,也可以用来筛查肾脏疾病。
2. 尿糖,尿糖检测用于筛查糖尿病或者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3. 尿胆红素,尿胆红素检测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溶血性贫血等疾病。
4. 尿酮体,尿酮体检测用于评估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况。
5. 尿亚硝酸盐,尿亚硝酸盐检测用于筛查尿路感染。
6. 尿潜血,尿潜血检测用于评估肾脏疾病、尿路感染、泌尿系
统肿瘤等情况。
7. 尿酸碱度,尿酸碱度是指尿液的酸碱性,对评估酸中毒、碱
中毒等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8. 尿比重,尿比重是指尿液相对于纯水的比重,对评估肾脏浓
缩功能和稀释功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9. 尿沉渣检查,尿沉渣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
细菌等的检测,用于评估泌尿系统炎症、感染等情况。
10. 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用于早期筛查肾脏疾病,尤其是糖尿病肾病。
11. 尿肌酐,尿肌酐检测用于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也可以用
于计算肾小球滤过率。
这些项目的检测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帮助他
们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尿干化学十一项检测内容
尿干化学检测通常包括以下十一项检测内容:
1. pH值:测量尿液的酸碱程度,正常值在5.0到9.0之间。
2. 比重:测量尿液中溶质的浓度,反映肾脏浓缩尿液的能力。
正常值在1.005到1.030之间。
3. 蛋白质: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异常的蛋白质,可以提示肾脏疾病。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很低。
4. 糖: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糖尿病。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有糖。
5. 酮体: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酮体,可以指示过度酮症酸中毒或饥饿状态。
6. 潜血: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隐血,可能提示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或其他疾病。
7. 胆红素: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胆红素,可以提示肝脏疾病。
8. 尿胆原:检测尿液中尿胆原的含量,可用于判断是否存在肝胆系统疾病。
9. 亚硝酸盐: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如尿路感染。
10. 白细胞酯酶:检测尿液中白细胞酯酶的含量,可以指示尿
路感染。
11. 维生素C:检测尿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了解个体对维生素C的摄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