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城市介绍家乡介绍PPT
- 格式:pptx
- 大小:584.19 KB
- 文档页数:16
上饶简介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临浙江、南联福建、北接安徽,处于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处,自古就有“豫章第一门户”、“八省通衢”和“上乘富饶”之称。
全市总面积2.28 万平方公里,是江西第二人口大市,下辖12个县市区,户籍人口728.3万人,常住人口657.97万人。
上饶作为江西省十二五规划中四个重点发展城市(南昌,赣州,九江,上饶),规划2020年以前建设为市区人口一百万以上的特大城市。
2011年上饶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含上饶县城)达到61.8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5.5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3.4%。
交通高铁十字枢纽高速十字枢纽三清山机场一小时交通圈:南昌,衢州,武夷山,婺源两小时交通圈:杭州,福州,义乌三小时交通圈:上海,武汉,长沙,合肥高铁上饶是全国第二个两条350公里时速高铁交汇城市(以目前开建的铁路而言,全国350公里时速高铁交汇的城市仅有郑州,上饶)。
杭长高铁预定于2013年下半年建成通车,未来从上饶市区到上海仅需两个多小时,到杭州仅需一个半小时,到南昌仅需一个小时。
京福高铁预定于2014年上半年建成通车,未来从上饶到北京仅需五个小时,到福州仅需两个小时,上饶市区到婺源仅需20分钟。
高速上饶市区2012年将形成十字型的高速公路枢纽节点,上武高速(上饶到武夷山)已通车,上德高速(上饶经三清山到德兴)于2012年上半年通车,2012年,上饶市区到三清山驾车在一个小时以内,到婺源驾车一个半小时,到武夷山驾车一个小时,到龙虎山驾车一个小时。
机场上饶市三清山机场为4C民用支线机场,可供波音737飞机起降,旅客吞吐量约年30万人,机场建设项目占地约3000亩,规划建设6000平米候机楼,2400米跑道,5个机位的停机坪。
预定于2011年底开工,2014年前建成。
旅游三清山婺源龟峰鄱阳湖上饶集中营灵山上饶自然风光秀丼,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西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东有江南第一仙峰三清山,南有华东第一高峰黄岗山,北有中国最美丼的乡村婺源,有11个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A级旅游区,其中三清山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景区,龟峰、上饶集中营景区、婺源江湾、婺源大鄣山、婺源灵岩洞、婺源文公山、婺源鸳鸯湖为国家4A 级景区。
上饶概况上饶四季分明,风光秀丽。
中部三清山方圆二百里,雄奇峻秀,尘绝人寰,素有“江南第一仙峰”的美誉。
自然植被保存完好,存有大量古树、古溶洞、古建筑、古文物的婺源,山青水碧,小桥流水,一派恬静的田园风光,游人誉为“中国最美的农村”,被列为中国南方唯一的文化旅游示范县。
南面圭峰,凡三十六峰,峰峰皆景,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为“盖龟峰峦障之奇,雁荡所无”,又被游客誉为“天下盆景”。
鄱阳湖的万顷波涛;葛仙山的道观香火;枫泽湖的嬉水鸳鸯;充满文化气息的鹅湖书院、信江书院……无不美伦美奂,令人由衷赞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与对这片土地的偏爱。
在1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孕育出的茶文化、铜文化、戏曲文化和书院文化。
古往今来,名人辈出,养育了“中国铁道之父——詹天佑”,著名理学家朱熹、晋代著名军事家陶侃、中国三大圣母之一的陶母、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等一大批名士贤哲,也是画家阎立本、“茶圣”陆羽、名臣范仲淹、词人辛弃疾等人的久居之地。
黄家驷、詹剑峰、欧阳自远、杨惟义、陈桢、王文京等当代名人均为上饶人,江泽民主席的祖籍在上饶婺源县;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是上饶市余干县人。
关联景点:鹅湖书院、叠山书院、信江书院、方志敏博物馆、辛弃疾墓历史:秦属庐江郡。
汉属豫章郡。
三国吴属鄱阳郡。
晋属鄱阳郡。
隋属鄱阳郡唐属江南西道饶州宋属江南东路信州郡元属江浙行省信州路明属江西省饶州府、广信府清沿明制。
民国初,主属江西第六行政区。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坐落于上饶市东北部。
素有“江南第一仙峰”、“黄山姐妹山”、“华东明珠”等殊誉。
三清山以自然山岳风光为主,以道教人文景观为特色,已开发的奇峰有48座,怪石52处,景物景观400余处,有植物1088种。
景区总面积220平方公里,最高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
山南为自然风光:司春女神、巨蟒出山、老道拜月、观音赏曲、神龙戏松堪称世绝。
山西以“唐僧西征”为主题的自然风光叫人叹为观止。
上饶(江西省下辖地级市)—搜狗百科综合介绍上饶上饶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主要经济来源呈现出农、工、商三足鼎立之势。
农业,以产粮著称于世;工业,铜在历史上闪光;商业,因交通称便繁荣于吴楚之间。
解放后,上饶在经济上发生了大的变化:工农业产值在提高,工农业比重在变化,商业在日益繁荣。
解放初,上饶工农业总产值仅14328万元。
至2012年全年生产总值为1265.4亿元,增长11.5%。
1953-1990年,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2.6%,农业平均每年增长4.2%。
1986-1990年,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3.3%。
农业平均每年增长4%。
在工、农业产值不断提高的同时,其比重也在发生激剧的变化。
1949年工农业比重是14:86;1990年是61:39;2012年三大产业比重为15.2:52.4:32.4。
2012年,人均生产总值19077元。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19.4亿元,占GDP的比重达64.8%。
财政收入200.3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4.16亿元。
财政支出304.26亿元。
[22]2013年,上饶市完成财政收入23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4.4亿元。
其中市本级完成24.973亿元,占全市全年财政收入比重16.3%(市直完成24.973亿元,经开区完成9.0155亿元,三清山3.8561亿元)。
[23]2015年,上饶市实现生产总值165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5%;财政收入质量提高,去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90.2亿元,增长10.5%;物价指数温和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2%。
[24]第一产业上饶属农业大区,区境因处赣东北中低山区和丘陵区东南部,鄱阳湖湖积冲积平原东部。
贯流境内9县、市的信江及其支流两岸,形成了大批的河谷平原。
鄱阳湖畔的波阳、余干、万年等县所处的湖滨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交错、水源丰富。
河谷平原和丘陵谷地的水稻土、湖滨平原的草甸土,全属农业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