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安徽省淮南市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文艺复兴的相关人物介绍素材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4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绘画作品,同时对比出示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绘画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赏析、比较两个不同时期绘画作品的内容。
并简介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引出本课。
一文艺复兴1、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读图《意大利商业城市——佛罗伦萨》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教师提出问题: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原因?在个别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归纳本节总结性文字(略)2、文艺复兴运动含义、实质和指导思想(1)教师提问:你是如何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师生总结。
(2)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谁说得对。
(3)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看课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讲清人文主义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辨证分析评价。
3、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1)投影《但丁画像》、《达·芬奇画像》、《莎士比亚边欣赏名画边进行比较。
分组讨论,学习在草稿纸上整理自己的思路,学生代表发言。
自由讨论,个别学生发言。
阅读课文,分组讨论问题,代表发言。
扮演三位伟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经历及作品。
学生设计表格并归纳本节知识。
学生尝试用类比激发兴趣,培养探究问题的习惯.培养读图能力。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第4单元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教案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第4单元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教案第10课资本主义的黎明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
2.列出但丁,爸爸?芬奇及其代表作品。
3.在地图上标出新路线的主要路线。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教学难点: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条件及其阶级实质。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介绍新课程:通过欣赏意大利的图片来介绍文艺复兴。
(1)清晰的概念——什么是文艺复兴?(2)追本溯源学生通过观察《14世纪意大利贸易路线图》,结合课文第一段内容,探讨文艺复兴在意大利首先兴起的原因。
(三)初步感知――人文主义通过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圣母玛利亚形象的比较,得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想要摆脱宗教的束缚,以人为中心,崇尚人性,追求世俗的幸福。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4)走进主人家1.请学生结合图片介绍《神曲》,引导分析其思想内涵。
2.结合达?芬奇作品感受人性的光辉。
3.结合莎士比亚的作品了解文艺复兴的扩展。
4.结合课文运用你的大脑来指导和分析文艺复兴的阶级本质。
(5)理解文艺复兴的影响(通过材料分析、归纳和理解)材料一:文艺复兴打破了欧洲思想界在封建高压下“万马齐喑”的局面,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使文学、艺术一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开辟了世界文明的新篇章。
资料二:文艺复兴为现代资产阶级文化奠定了基础,为现代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舆论准备,开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过渡: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二、新航路的开辟(一)澄清新航线开通的原因和条件哥伦布航海新闻发布会-历史剧表演(二)知道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学生回答,配合展示地图)(三)感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通过材料分析、归纳、理解)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认识的世界范围的变化图》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贸易的变化图》材料三:印度人相信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了我们的文化,掠夺了我们的财富。
文艺复兴的相关人物介绍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
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
早年他从师于当时著名学者勃鲁内托·拉蒂尼(1220—1295年),学习拉丁文、修辞学和古典文学作品。
青年时代是在博览群书中度过的,除拉丁文、修辞学外,对诗学、神学、历史、天文、地理、音乐、绘画都作了研究,从而使他成为那个时代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学者,为他日后的从政活动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02年,但丁被代表罗马教廷的反动势力放逐,流落意大利各地,最后客死拉韦纳。
其最早的作品是抒情诗集《新生》,用以悼念他所钟情而又早逝的女友贝雅特丽齐。
《论俗语》一文,他主张用民族语言写作(中世纪西欧各国习用拉丁文),推进了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
《论君主政体》一文,主张政教分离,建立统一的意大利君主国。
《神曲》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很多,都广泛地反映了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社会矛盾,大胆地谴责了教皇和教士的贪婪专横,表露了人文主义思想。
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
十四五岁时(一说1469年)到佛罗伦萨从师学习绘画和雕刻。
由于他的天才和勤奋,他在青年时就取得绘画方面的成就。
达·芬奇把艺术创作建立在实地研究的基础上。
为了使自己的作品形象逼真,他细心观察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动物的活动姿态,还解剖过30多具人的尸体。
由于他对人体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因此他的人物画像比例匀称,栩栩如生。
他对近代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他的代表作是壁画《最后的晚餐》和人物肖像画《蒙娜丽莎》。
这两幅作品构图巧妙、光线明暗柔和、人物生动形象、心理活动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当时的绘画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研究艺术的同时,达·芬奇还从事许多种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探讨,不知疲倦地为人类的幸福探求真理,表现了卓越的独创精神。
在解剖学方面和生理学方面他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他解剖尸体的过程中,对人体骨骼结构与肌肉组织观察得非常仔细,论述之详细甚至超过同时代的许多医学家和艺术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正确全面描述人体骨骼以及摹画了人体全部肌肉组织的科学家。
在神经和血管系统方面以及生理学和生物学等方面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
在物理学方面,达·芬奇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前,就发现了重量总是以最短的途径落向地心这一规律,对后来万有引力的发现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启示。
而在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之前,他就曾经有过“太阳不动”的想法,否定了地球中心说。
在光学方面,他设计过望远镜和聚光镜以及研究色彩的设备,发明了光学玻璃磨制机。
在地质学方面,达·芬奇研究过地形的演变和各种岩石的构造以及古生物的痕迹,最早确立了地史学和地质学的概念。
在军事方面,达·芬奇还设计过飞行器、直升飞机、降落伞、攻城武器、云梯、野炮、战车、战舰、双重底的船只、潜水用具和轻便桥梁等等。
在机械工程方面,他设计了自动机床、纺织机、印刷机、冶炼炉、起重机、钟表仪器和抽水机等。
他发明了有几个纺锭的捻线机、轧机、拢丝机、车螺纹机。
在水利工程方面,他设计了运河、河道、水库、水闸、水利资源的利用、土壤改造工程等方面的方案,还发现了室形水闸、各种不同构造的扬水机。
虽然他的许多想法只是一种初步的设想,有的也只不过是画出了草图速写。
但是,他的这种孜孜不倦的进行科学探索与追求科学的精神,他的那些发明、设想、构思与见解,对日后科学的发展确实起了促进作用。
因为担心教会的迫害,达·芬奇的许多科学研究活动都是秘密进行的,一直没有公开和公布。
罗马天主教会把他的科学研究指为“妖术”,1517年他被迫离开祖国,侨居法国。
达·芬奇就在法国整理大量的科学研究手稿,度过寂寞的晚年。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大戏剧家、诗人。
西方文艺评论界把他同荷马、但丁和歌德并称为世界四大诗人。
出生于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
七岁时进入当地圣十字文法学校,学习拉丁语、文学和修辞学。
十五六岁时,因其父生意亏损,家道中落,在家协助父亲作生意。
此后经历不详,据传说,他当过乡村教师,又传说他当过兵。
约在1587年,莎士比亚去伦敦,据说曾在剧院外边为上层观众看过马,后来在演出中担任过一些角色。
他勤学苦练,注意观察社会生活,开始为剧团修改剧本,很快又自己编写剧本,在艺术上不断进步。
1594年起,他所在的剧团多次到宫廷里演出。
此后一个时期他写了更多的剧本。
长期的生活和创作实践使他成为一个大戏剧家。
他在作品里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典型人物形象,刻画入微,语言生动。
他赞扬统一,反对分裂;歌颂爱情自由,痛斥荒淫残暴、贪婪自私,表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和人文主义思想。
他还写了154首十四行诗和一些其他诗篇。
主要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奥赛罗》《李尔王》《查理三世》《亨利四世》《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等。
现保存下来的剧本有37部,长诗2首,十四行诗154首。
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出生在波兰托伦市一个商人的家庭,10岁丧父,由其舅父抚养长大。
1491年,18岁的哥白尼进入克拉科夫大学学习。
克拉科夫大学是当时全欧闻名的文化中心,也是波兰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阵地。
这个学校对数学和天文学十分重视。
在那里,哥白尼对天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开始钻研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体系学说,并学会了用天文仪器观察天体。
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促使他学习了拉丁文、希腊文和意大利文等几种外国文字,大量阅读天文学、数学和哲学书籍,并于1496年到意大利留学。
1506年,哥白尼在意大利留学后回到波兰。
从那时起,他坚持不懈地逐日观察天象,记录了大量数据,进行了大量演算和分析,并对所收集的古今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在此期间,他对托勒密的学说产生了怀疑。
托勒密和亚里士多德等人认为:地上的物体由土、水、气和火四种元素构成,天上的物体则是由透明无重量的以太构成;地上的物体会很快腐烂,而天上的以太则是永恒不朽的。
这样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等级结构的宇宙体系。
后来,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将这种学说引入基督教神学之中,形成了地球中心理论,这种理论统治欧洲一千多年。
根据这种理论,地球是个球体,处于宇宙的中心。
人类及其居住的地球都在上帝的怀抱之中,被圣恩所笼罩;上帝在宇宙的最外层,推动着宇宙的运行。
这种理论成为基督教的重要理论支柱,任何人都不许怀疑。
1510年前后,哥白尼开始写《天体运行论》(又译《论天体的旋转》)的初稿。
同时把其中的基本观点用拉丁文写成一篇《浅说》,抄送给天文学者传阅。
大约在1530年,他才最后完成《天体运行论》手稿。
在这部包括六卷的伟大著作中,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
他提出地球是动的,不仅自转,而且和太阳系其他行星一道按各自的轨道绕太阳公转,月亮则是地球的惟一伴侣,绕地球旋转。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在天文学中奠定了现代的太阳中心体系的基础。
他的学说沉重地打击了当时反动的宗教权威,引发了天文学以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巨大革命,人类宇宙观也开始发生根本的变革。
由于教会压制科学研究,《天体运行论》的手稿完成以后,多年没有出版。
从博物馆内展出的《天体运行论》的各种版本看,该书最早版本1543年出现于德意志,1566年出现于瑞士,1617年出现于荷兰。
在波兰,直到1854年,即哥白尼逝世后300余年才得以正式与读者见面。
布鲁诺1548—1600,意大利著名思想家、学者,出生于那不勒斯附近的小镇,曾进入修道院,后因反对腐朽的教会而离开,在西欧许多大学任教。
他冲破反动教会的重重阻力,热情地宣传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通过《论原因、本原和同一》、《论无限宇宙和世界》等著作,从多方面补充了哥白尼的学说。
布鲁诺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思想。
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统一的、物质的,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宇宙的一部分,太阳本身也是处在不断运动之中。
他的这种思想促使人们从有限的封闭世界走向无限的宇宙。
布鲁诺还直言不讳地讽刺了神学家的诡辩、伪善和暴虐无道,无情地揭露了教皇的滔天罪行。
布鲁诺的行动激怒了教会当局,他被控告为“异端”,并被革除教籍。
1592年,宗教裁判所将他逮捕,投入监狱。
尽管遭到严刑拷打,布鲁诺从未放弃自己的坚定信念,因而于1600年3月17日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
布鲁诺在刑场上义正辞严地对那些刽子手说:“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判词还要感到畏惧。
”开普勒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12岁入修道院。
1587年入蒂宾根大学学习,成为哥白尼学说的拥护者。
1594年去奥地利,一面在中学教数学,一面研究天文,观测天象。
1600~1612年在布拉格从事天文工作,后来又去奥地利。
开普勒的一生都过着贫困的生活,但是对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著有《宇宙的神秘》《光学》《哥白尼天文学概要》《彗星论》等。
通过对太阳系行星运动规律的长期研究,他推导出了开普勒三定律: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处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对于每个行星来说,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所有行星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之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
这样,他就成功地描述了太阳系6大行星运动的规律,使计算行星轨道和位置的工作变得比较简单,从而修改了哥白尼的学说。
在此基础上,他编制了到当时为止最精确的一份行星运动表,说明行星的运动和位置。
为了表示对支持他工作的德国国王鲁道夫二世的感谢,他把这个星表命名为《鲁道夫星表》。
该表1672年出版,根据此表可以准确地计算出任何时刻行星的位置,此后的一百多年间,天文学家和航海家一直使用此表。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知识渊博的科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之一,出生于比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17岁进比萨大学学医,但他对物理和数学很有兴趣。
他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工作,首次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细心地观察了天体,获得了和哥白尼学说完全相符的结论。
伽利略把他在望远镜中所观察到的壮丽景象,到处宣传,并用观察到的事实和力学原理作了严密的论证,进一步维护和发展了哥白尼的体系。
教会向伽利略发出多次警告,但是他无视这一警告,发表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的巨著,从实践和理论的高度批驳了地球中心说。
伽利略的“异端”活动引起了教会的恐慌,罗马教皇向宗教裁判所带头提出控诉,于是这位体弱抱病的科学家被送进了监牢,遭到审讯,以至被终身软禁。
软禁期间,他继续研究物理学,写出《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