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天气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园认识天气教案
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2. 帮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同的天气现象。
3. 培养幼儿对天气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
1. 天气相关的图片或小道具。
2. 天气相关的Flashcard,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教学步骤:
引入:(2分钟)
1. 教师出示一张晴天的图片,并问“今天是什么天气?”
2.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回答“晴天”。
新知呈现:(5分钟)
1. 教师依次出示阴天、雨天、雪天的图片,并重复以上步骤,让幼儿学会相应的表达。
2. 教师可用图片或小道具模拟相应天气现象,让幼儿观察并回答。
操练与巩固:(10分钟)
1. 教师出示Flashcard,幼儿看到相应的天气现象后,用简单
的语言描述。
2.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天气游戏,如模仿下雨时走路时踩水坑、
扔雪球等。
拓展运用:(10分钟)
1.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天气观察,让幼儿观察天气现象,并记录在纸上或黑板上。
2. 教师可用问题引导幼儿进行天气交流,如“今天是什么天气?你怎么知道的?”“你觉得明天会是什么天气?为什么?”等。
总结与反思:(3分钟)
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
2. 教师询问幼儿对课堂的感受和收获。
延伸活动:
1. 教师可组织幼儿一起制作一幅天气图,用图片、颜色等表示不同的天气现象。
2. 幼儿可在家与家人一起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并与同伴分享。
幼儿认识天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对应的天气词汇。
2. 学会观察天气变化,并通过简单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提高其对环境的敏感性。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太阳、云朵、雨滴、雨伞、雪花等,以及其他常见的天气现象相关的图片。
2. 彩色画笔和纸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卡片引导幼儿回忆他们在不同天气下的活动经历,并促使幼儿提出与天气相关的事物或词汇,如太阳、下雨等。
2. 探究a) 展示太阳的图片,让幼儿描述太阳的特点和感受,并引导幼儿说出“晴天”这个词汇。
b) 展示云朵的图片,让幼儿描述云朵的形状和颜色,并引导幼儿说出“多云”这个词汇。
c) 展示雨滴的图片,让幼儿描述雨滴的形状和下雨的感觉,并引导幼儿说出“下雨”这个词汇。
d) 展示雨伞的图片,让幼儿描述雨伞的形状和用途,并引导幼儿说出“阴雨天”这个词汇。
e) 展示雪花的图片,让幼儿描述雪花的形状和触感,并引导幼儿说出“下雪”这个词汇。
f) 展示其他天气现象相关的图片,让幼儿描述其特点和感受,并引导幼儿说出相应的词汇。
3. 拓展a) 给每个幼儿一张纸和彩色画笔,让他们画出自己理解中的不同天气现象,并标注相应的词汇。
b) 让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画的是什么天气。
c) 引导幼儿根据实际天气情况,观察窗外的天气现象,并与自己的画作进行对比。
4. 总结回顾今天的活动,让幼儿说出他们学到的不同天气的名称和特点。
五、教学延伸1. 利用天气预报图或播报天气预报,让幼儿每天观察和记录当天的天气,培养他们的天气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制作天气图表和季节变化图表,让幼儿通过贴纸或绘画的方式来记录、观察和比较不同季节的天气。
六、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对天气现象的认知和表达能力,以及对相关词汇的掌握程度。
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等方式进行评估。
以上是一份针对幼儿认识天气的教案,旨在培养幼儿对不同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并通过简单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天气日期:2022年10月15日教案编写者:XXX教学科目:科学年级:小学三年级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2. 理解天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3. 学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
教学重点:1. 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2. 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
教学难点:1. 学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的天气现象: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风天等。
2. 分析不同天气现象带来的影响。
3. 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
教学方法:1. 归纳总结: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具,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的天气现象。
2. 听说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了解天气现象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
3. 观察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天气,激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常见的几种天气现象。
Step 2:新知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介绍不同的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风天等。
同时,教师讲解每种天气现象的特点和常见表现。
Step 3:讨论与实践(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不同天气现象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例如,晴天适合户外活动,雨天需要带雨具等。
教师安排小组活动,每个小组观察一种天气现象,并描述其特点。
学生可以利用教室窗外的天气、图片等来辅助观察和描述。
Step 4: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讨论的结果,把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它们的特点进行归纳。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记忆关键词,如“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风天”。
Step 5:小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复习已学内容,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变化。
课堂作业:观察并描述明天的天气现象,用自己的话写一句话表达明天的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并学会描述其特点。
幼儿园中班认识天气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天气现象: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
2.培养幼儿观察天气的兴趣和能力。
3.了解天气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二、教学内容:1.天气科学知识介绍。
2.天气的观察与记录。
三、教学准备:1.天气图示。
2.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
3.记录天气变化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与幼儿进行简短对话,问幼儿们今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观察窗外的天气现象,并与幼儿一起描述天气。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激发幼儿对天气的兴趣。
2.天气科学知识介绍(20分钟):教师展示天气图示,介绍不同天气现象的名称和特点。
例如:晴天是指阳光明亮、天空湛蓝;阴天是指天空灰蒙蒙、没有阳光;多云是指天空有很多云朵;雨天是指天空下雨等等。
让幼儿边听边观察图示,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区别。
3.天气的观察与记录(30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窗外的天气,并记录在表格上。
表格可以设计为:日期、天气现象、温度等内容。
教师可以分为每天一次或每周一次的观察记录,持续一段时间,让幼儿体验天气的变化和规律。
4.复习巩固(10分钟):教师与幼儿进行简短复习,询问幼儿们观察到的不同天气现象以及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例如,晴天我们可以出去玩耍、晒太阳;雨天我们需要带伞,不能出去玩等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幼儿们能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天气现象,培养了他们观察天气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的活动,幼儿们了解到天气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直观又生动,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中班教案《认识天气》简案教学背景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天气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通过教授天气的认识,可以帮助幼儿对大自然的变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幼儿可以增加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学会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对应的天气名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关注和兴趣。
教学准备•天气卡片(包括晴天、阴天、雨天、雪天、风天等);•大型天气图示;•CD播放器和相关的天气音乐。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引导幼儿回忆昨天的天气情况,例如问他们昨天是什么天气,是否有下雨或刮风等。
第二步:呈现1.准备好天气卡片以及对应的大型天气图示。
2.先展示天气卡片,一个一个地问幼儿认识哪种天气,并告诉他们天气的名称。
3.接着,展示对应的天气图示,再问幼儿是否能够辨认出这些天气现象。
第三步:活动1.播放一段与天气相关的音乐,营造出活泼的氛围。
2.引导幼儿观察窗外的天气,并让他们描述眼前的天气现象。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对不同天气的感受,例如晴天的时候可以出去玩;下雨的时候需要带伞等。
第四步:小结1.通过问题引导,让幼儿回顾所学的天气名称及不同天气的特点。
知识延伸•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对人、动物和植物的影响,例如晴天可以晒太阳、阴天需要补充维生素D等。
•建议家长带孩子到户外观察不同的天气现象,并与孩子一起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天气卡片和大型天气图示的呈现,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通过观察、表达和思考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激发了幼儿对大自然的关注和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天气知识。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教案
首先,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天气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天气
变化的规律,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主要包括天气要素的观察、天气现象的描述和天气变化的预测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掌握天气观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其次,我们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在讲授法中,我们
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天气观察的基本知识;在实验法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天气要素的观察和记录,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天气观察的乐趣;在讨论法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最后,我们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日常表现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方面。
在日常表
现评价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天气日记和观察记录,评价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在综合评价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天气观察报告和展示活动,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的来说,我们的天气观察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
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我们的教案能够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地理天气预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获取天气预报的常见方法。
2、学会看天气预报3、学会看天气图,掌握天气图上重要的天气系统。
4、利用天气图判断天气状况,并能做简单的天气预报。
重点:怎样看天气预报;天气图上的常见天气系统;天气图和天气形势;难点:天气图上的等压线和天气系统;简单的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引言:老师一直想去哈尔滨看冰雕,那同学们认为老师要出行前要注意点什么,或者要带点什么东西呢?预设:多带点衣服评价:也就是说老师要注意一下那边的天气和我们这里不太一样对吧。
追问:那么老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哈尔滨的天气情况呢?评价:你们了解的真多!我们看 PPT: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121 电话查询、开通手机短消息等方式。
不同的方式,天气预报的特点也不一样,有的听声音(广播、电话查询),有的看文字(手机、报纸),有的图、文、声并茂。
其中,我们接触较多的一般是电视天气预报。
一:怎样看天气预报: 你知道天气预报用语的含意吗?海盐某日天气预报:今明两天多云到阴,有时有小雨,降水概率15%,偏南风2-3 级,15℃--23℃。
提问:从中你获取到哪些天气知识?预设:知道了温度,会下小雨过渡:那么很多信息我们是不了解的,比如降水概率、多云、阴是怎么区分的,大家一起来看ppt1.云量:阴”指天空的总云量在8/10 以上,“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 到7/10,5/10 到3/10 为少云,3/10 以下为晴。
2.降水量:12 小时内降水小于5 毫米为小雨,5-15 毫米为中雨,大于15 毫米为大雨?3.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小于30%降水基本不会发生。
4.气温:前者表示最低气温,后者表示最高气温的。
5.风向和风速6. 空气质量指数有时候,我们天气预报上会出现一些天气符号,我们来认识一下。
天气预报我们能看懂了,那么每天的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天气图二、天气图--用来表示天气形势,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
幼儿园小班天气认知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不同天气的认知能力,如晴天、雨天、雪天等。
2.提高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
3.培养幼儿关注天气的习惯,增强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教学内容与重点:1.让幼儿认知不同的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雨天、阴天、雪天等。
2.引导幼儿观察、描述不同天气的特征和影响,如晴天温暖、骄阳似火,雨天潮湿、湿漉漉,雪天冷、白茫茫等。
3.学习相关天气的歌谣或儿歌,并进行表演或合唱。
教学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让幼儿认识不同天气的特征,如晴天时阳光明媚,雨天时有雨滴等。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天气变化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不同天气的特点。
3.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天气认知的练习,如模仿不同天气的动作、表情等。
4.进行观察天气的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在每天早上课前观察天气,并记录下来。
可以使用天气图标贴纸、天气卡片等辅助工具。
5.学唱与天气相关的歌谣或儿歌,并进行表演或合唱,增强幼儿对天气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评价:1.观察天气的记录表,记录幼儿每天的观察结果,以了解他们对天气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
2.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或个人展示,让幼儿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并进行其他幼儿的评价和互动。
教学扩展:1.方便条件的情况下,带领幼儿实地观察不同天气的特点,如带幼儿到草坪上感受晴天的温暖、到雨天时的露天场所感受雨水、到雪天时感受雪花等。
2.利用手工制作、绘画等形式,让幼儿表达对不同天气的感受和想象,如用画笔画出晴天的阳光、粘贴纸片模仿雨天的雨滴等。
教学材料:1.天气变化的图片,包括晴天、雨天、阴天、雪天等。
2.天气图标贴纸或天气卡片。
3.天气观察记录表。
4.天气相关的歌谣或儿歌的CD或音频文件。
教学反思:1.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认知不同天气,可以培养他们对天气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更加主动地观察和了解天气变化。
2.利用歌谣或儿歌,可以增加幼儿对天气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能通过歌唱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科学教案: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引言:天气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
通过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孩子们能够增强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对环境的敬畏之心。
本教案将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通过实践活动和互动讨论,让孩子们对天气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并描述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天气现象,提出有关天气现象的问题,并寻找可能的答案。
二、前期准备: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需要一份观察天气现象的记录表。
2. 教室或者课堂外面的黑板上,准备好写天气现象的词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同天气,引导学生回忆和描绘不同天气的特点。
2. 感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天气,并请学生们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观察表上。
例如,学生可以记录今天是晴天,阳光明媚,没有云。
3. 认知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晴天",并引导学生们形容晴天的特点,例如"阳光明媚、没有云、天空湛蓝"等。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学过的天气现象,如阴天、多云、雨天等,并帮助学生们理解这些不同的天气现象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4. 操练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天气现象,如雨天。
然后,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写出这种天气现象的特点和常见的表现形式,如“下雨、地面湿滑、天空阴沉等”。
最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
5. 应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天气现象,提出有关天气现象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寻找可能的答案。
例如,学生可以询问,“为什么下雨会湿?”,“为什么晴天会有彩虹?”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互动讨论和探究,帮助学生找到答案,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天气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6. 结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内容,回顾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并鼓励学生继续注意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以加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
《学会看天气》教学设计
郑广满
教材分析:
《学会看天气》是山东人民出版社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包含有“天气有变化”和“天气变化早知道”两个主题活动。
在“天气有变化”中,教科书主要利用天气变化的图片来引导学生认知和感受“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通过讨论、探索了解天气变化带给我们生活的影响。
在“天气变化早知道”中,通过指导学生充分讨论、观察、探究,认识到在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预测天气。
重点是使学生体验到发现和获知的快乐,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天气等自然科学知识非常感兴趣。
作为已入校半年的学生,他们对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图片的观察、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的有效引导,相信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经常有变化,探究天气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尝试通过观察、体验等手段预知天气变化情况。
3、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探究天气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预知天气变化情况
教师准备:
1、ppt课件
2、天气预报栏表格
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天气的资料和图片。
2、观察近几天的天气情况。
3、注意听一次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揭示课题
1、师:请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天气预报片段)同学们,刚刚看到的是什么情景?(天气预报)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天气的变化,学会如何预测天气,从而更好地安排我们的生活。
(板书:学会看天气)
2、再来看看这是什么天气?(课件出示不同天气变化的图片:晴空万里、阴云密布、瓢泼大雨、鹅毛大雪、狂风大作……)〔学生回答〕
师:看了这些不同的天气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天气有时会变。
():天气常常有变化。
师:是啊,天气经常会有变化。
(板书:天气有变化)
二、自主合作,了解天气现象
师:天气的变换和恶劣的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
1、看课本第59页,说说图上天气对人们生活有哪些影响?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桌交流,(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适时点拨学生根据天气情况作好生活日程安排)
2、师:是啊,天气经常会有变化。
快看,天气又在变了!(课件出示风沙中人们在艰难前进。
)
①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情景?
():风沙中有人在骑车子。
():风沙中有人在费力地骑车子。
师:风沙中有人骑着自行车艰难前进。
②(课件出示大雨后洪水淹没房屋图)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情景?():大雨淹没了我们的房子。
():洪水淹了人们的房子。
师:雨后,洪水淹没了房子。
三、合作探究,预知天气变化
1、师:既然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这么多麻烦,我们可以想办法提前知道天气的
变化情况,预防灾害的发生。
(板书:预知天气变化)
2、怎么才能预先了解天气变化呢?结合课本60页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注意讨论不是(齐答:争吵)要各抒己见,更要文明交流。
开始!
3、大家讨论得很认真,肯定收获不少吧!主动推荐一名小组代表来发言:有什么办法能预知天气变化呢?
():看天气预报能了解天气变化
师:很对,每天晚上七点半中央一套就播放天气预报。
(课件展示气象卫星的活动与天气预报)还有别的办法可以知道天气变化吗?():看云彩能知道天气情况。
():薄薄的白云说明天气晴,低而厚密的云层出现将有阴雨风雪。
师:看来,以后外出时我们得多观察观察天上的云啊!还有办法吗?
():观察一些小动物的表现也能预测天气变化,比如说
():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是啊,要下雨前燕子会低飞、鱼儿会游上水面、蚂蚁忙着搬家;下雨后天晴了,蜘蛛忙着结网、鸟儿开始找食吃(课件依次展示:下雨前燕子低飞、鱼儿上游、蚂蚁搬家、蜻蜓低飞; 转晴后蜘蛛结网、鸟儿找食)4、师:同学们有了这么多预测天气的知识,老师要考考大家记住了多少。
谁能把小动物的表现和对应的天气变化连接起来。
(出示连线题)
5、生活中,人们还把不同的天气情况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
老师这里就有许多这样的符号?它们是一群可爱的气象符号。
你能猜出它们代表哪种天气吗?(出示气象符号,学生认记)
6、看到课本第62页的气象符号,同桌之间互相说名字。
(同桌之间说气象符号名称)你还知道哪些气象符号?能画出来吗?请××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来,其他同学在本页空白处画出来。
7、不同的天气我们有不同的感受。
今天风很大,来学校的路上,我的帽子好几次被风吹跑了。
谁想来说说不同天气的情况下你的感受啊?
():冬天下了雪,路很滑,走路还要很小心,有时还会摔倒。
():今天我觉得天气很热,头上都出汗了。
():下雨时我觉得身上很潮湿。
8、风大的时候,空中吹起很多尘土,因此我戴上了口罩遮住口鼻。
遇到其他的坏天气,比如雨天、雪天、大热天,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雨天要打伞,穿雨衣,穿防水的鞋子。
():热天注意多喝水,不要在太阳下呆很长时间,注意防暑。
():下雪天冷,要戴好棉帽,穿厚些的衣服。
四、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1、学了这么多天气方面的知识,我们还可以把它变成行动——每日做气象记录,观察一周内天气怎样变化,每天的值日班长早上把当天天气情况写在我们的天气预报栏上(出示天气预报栏)
2、小结:其实,当天气发生变化时,大自然中动物和植物都会有种种反应和变化,只要我们学会认真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合理安排生活日程,避免生活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减少或避免一些由天气引发的灾难。
希望同学们在课外的观察和自身体验中收获更多!下课!
板书设计:
学会看天气
天气有变化
预知天气变化
教学反思:
本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孩子学习兴趣提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激发了每个孩子的学习潜能。
由于学生年龄低,活泼好动,课堂上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的有效注意。
通过本课的有效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