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2.52 KB
- 文档页数:2
一、填空:1.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
2.当代西方文论两次转移:从重点研究作家到重点研究作品,从重点研究文本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3.两次转向:非理性转向、语言论转向。
4.波德莱尔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象征主义“应和论”,称为“象征主义宪章”。
5.叶芝把象征主义分为情感与理性的。
6.表现主义主要文论代表: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论;科林伍德作为巫术与娱乐的艺术,作为表现与想象的艺术。
7.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莫斯科语言小组雅各布森;彼得堡小组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艾亨鲍姆科学验证。
8.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重人格:自我,本我,超我。
9.直觉主义代表人物:法国柏格森。
10.新批评派的奠基者首推艾略特(非个人化)和瑞恰兹(语义学批评),兰瑟姆是新批评派论的真正奠基者:文本中心论《新批评》11.原型批评的创始人:弗莱(加);理论基础:荣格精神分析说,弗雷泽人类学理论12.维姆萨特提出了“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说13.英伽登结构划分为:字音与高一级的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式化方面和其方面连续体;再现客体。
14.英伽登主要将阅读方式概括为:前审美阅读,审美阅读,后审美阅读。
15.结构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让·皮亚杰,列维·斯特劳斯16.语义学批评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瑞恰兹,此外查尔斯·奥格登,詹姆斯·伍德也是重要理论家。
17.结构主义代表:前四子:列维-斯特劳斯,福科,阿尔都塞,拉康(加巴尔特称为五巨头);后四子:巴尔特,格雷马斯,托多洛夫,勃瑞蒙。
文论背景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18.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以卢卡契发表《历史和阶级意识》为标志,影响最大是法兰克福学派和法国的萨特。
19.接受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姚斯,伊瑟尔。
20.女权主义批评奠基人:英:弗吉尼亚·沃尔夫;法:西蒙;德:波娃。
一、写出下列理论家和批评家属于哪个流派(24%)●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雅各布森,爱亨鲍姆●精神分析:奥托·朗克、弗洛伊德●文艺符号学:苏珊·朗格,卡西尔●原型批评:荣格,弗莱(要有神话的影子)●英美新批评:瑞恰兹,韦勒克,艾略特(强调一部作品的研究,不与其他比较)●结构主义:皮亚杰,列维·斯特劳斯,卡勒(反对只研究一部作品,研究一类作品)●结构主义:罗兰·巴尔特,德里达●阅读现象学:英枷登,杜夫海纳●文艺阐释学: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象征主义:瓦雷里,马拉美●接受美学:尧斯,伊塞尔●艺术形态学:卡刚二、名词解释(20%)【语言论转向】:20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主要就科学主义文论而言。
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语义学和新批评派,到结构主义、符号学直至解构主义,都从不同方面突出了语言学的中心地位,开始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力图透过文本分析,揭示隐藏于深层的文学总体结构即“语言”或“普遍的语法”。
(索绪尔:共时性语言学;人类文明载体:语言;20世纪最大危机:语言的表征危机(不同的人对语言有不同的阐释);)【非理性化转向】:20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主要是就人本主义文论而言的,也就是在20世纪,特别是在上半期,人本主义哲学和文论中非理性主义逐渐占上风,如弗洛伊德,荣格对无意识领域的开拓,克罗齐,柏格森对直觉的推崇等。
(强调非理性比理性更加重要)。
【哲学思维】:胡塞尔在其现象学理论中提出的,它是就自然思维而言的。
在胡塞尔看来,自然思维是指向事务的思维,儿哲学思维是指向认知本身的思维。
哲学思维其实是认识的批判。
【巴赫金的“整体性”批评】:巴赫金的研究方法是探索一种把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整体性”研究方法与西方文艺批评的“局部性”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批评方法,有点儿类似中西医的结合。
他指出,文学批评要注意四个环节:文学作品、文学环境、一般意识形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强调这四个环节的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理论约公元前580~前500,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之一。
基本哲学观点:宇宙万物的本原是“数”。
文艺思想:运用自然科学观点研究艺术美学,把事物的一种属性“数”作为艺术原则,从数量比例上探寻艺术的形式美,认为“美是和谐统一”。
例证:音乐具有高低音;大小两个宇宙赫拉克利特“对立和谐”理论公元前530~前470,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者。
基本着观点:宇宙自然有地、水、风、火四大元素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火”。
文艺思想:艺术摹仿自然;美是和谐统一的,这种“和谐统一”是“互相排斥的东西的结合”。
例证:绘画在画面上混合着黑、白、红、黄的颜色,“从而造成与原物相似的形象”。
德谟克利特摹仿说公元前460~前370,西方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从而探寻美和艺术的本质的艺术家。
基本哲学观点:宇宙万物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文艺思想:艺术是对于自然的摹仿,不只摹仿人的身体,而且摹仿人的才智、行为和心灵;认为文艺的创作“不能不竟研究而得”,又认为诗人是靠灵感和天才来写作;追求和创造美“是一种神圣心灵的标志”;“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这是文艺审美作用理论的萌芽。
例证:“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歌唱”。
苏格拉底摹仿说与功用说公元前469~前399,西方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哲学中心思想:神学目的论。
文艺思想:“艺术摹仿自然”的内涵变化:不是摹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强调描绘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从社会角度观察研究文艺;提出如何创造“美的形象”的问题:判断美的标准是“功用”,有用即美,无用即丑;美具有相对性;一个事物的善恶美丑不在于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而在于它和人的关系即是否符合人的功利的目的。
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理式论摹仿说公元前427~前347。
哲学思想:“理式”(Idea)论是他哲学体系的基石。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西方文论复习资料一、填空。
1、古希腊的著名思想家柏拉图著有《理想国》。
在这部著作中,柏拉图提出了关于诗人不过是的代言人,和文学艺术是理念的的模仿的学说。
2、古希腊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经写作了著名的,在其中,他提出了是悲剧的第一要素。
3、古罗马时期的一部重要希腊文著作《论崇高》的作者是,他在这部著作中提出的观点,后来被文论所继承。
4、法国古典主义批评家布瓦洛著有《》一书,在其中,他提出了关于戏剧创作的原则。
5、法国作家雨果的一般被认为是的正式宣言。
二、名词解释。
1、哥特式2、新批评3、“艺术是影子的影子”4、“美即关系”5、“市民剧”6、the intentional fallacy7、合式8、《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四、论述题。
1、在20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主要是从作者及其社会历史环境的角度来考察文学。
20世纪以来,西方文论的理论视点发生了转移,请举例说明并评述文学理论视点的转移以及对西方文学史观的影响。
四川省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西方文论选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①亚里士多德②贺拉斯③王尔德④柏拉图2、贺拉斯写作了()①《诗学》②《诗艺》③《为诗辩护》④《诗学界定》3、朗吉弩斯崇高语言的来源有()①一个②三个③六个④五个4、认为诗高于其它学术,是学术之父的是哪一位文论家?()①海涅②雪莱③华滋华思④锡德尼5、莱辛论诗与画的区别时他主要想说的意思是()①诗歌的节奏感优于绘画②绘画的表现力优于诗歌③诗歌在表现力和整体的优越性上强于绘画④诗与画二者无所谓谁更优越6、是谁说诗性智慧是人类各种文化产生的根源?()①夏多勃里昂②波德莱尔③维柯④但丁7、“悲剧的本质……为酒神陶醉的梦境”是哪位文论家说的?()①亚里士多德②尼采③叔本华④杜夫海纳8、弗洛伊德认为()①白日梦与夜梦没有什么区别②白日梦是梦,而不是幻想③白日梦是幻想,与梦有相似之处③诗人的创作与童年游戏无关9、黑格尔断言()①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②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虚构③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摹仿④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创新10、《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是一篇()①深刻阐释浪漫主义美学的文献②深刻阐释现实主义美学的理论文章③关于自然主义美学的文章④讨论表现主义美学文体的文献11、秦纳是()①英国文论家②法国美学家③德国艺术理论家④美国文学批评家12、诗歌的“他者”理论是谁提出来的?()①兰波②罗兰?巴尔特③英伽登④海德格尔14、美意味着对世界的本质结构的否定这是谁的理论观点()①萨特②瑞恰兹③卢卡挈④尧斯15、尧斯是()①意识流文学理论的代表②象征主义文论的代表③接受美学的代表④新批评的理论家16、谁在《对几位同代人的思考》一文中提出“通感”理论?()①波德莱尔②佩特③桑克蒂斯④雨果17、席勒认为“朴素的诗”主要是()①模仿神②模仿自然③模仿人④模仿社会18、王尔德是()①唯美主义文论家②现实主义文论家③只是诗人,而不谈文论④烂漫主义文论家19、卢卡挈是()①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②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③自然主义文论家④现代主义文论家20、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最显著的标志()①即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增强②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消解③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黯淡④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时强时弱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弗莱《批评的剖析》谈到了()①历史批评②伦理批评③原型批评④技巧批评⑤价值批评2、柏拉图的美学与文论作品有()①《大希庇阿斯》②《会饮》③《理想国》④《诗学》⑤《九卷书》3、兰波在《致保尔?德梅尼》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是()①“他者”理论②通灵人理论③诗人是盗火者④妇女也可以成为诗人⑤诗人是立法者4、康德认为艺术的特征在于()①是人有意图的以理性为基础的创造物,不同于自然②艺术是人类追求美的重要技巧,与作为知识的科学不同③艺术创作不同于手工艺生产④艺术即游戏5、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本源不是()①艺术品②作者③艺术④大地⑤接受主体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理念说2、悲剧(亚里士多德)3、《论崇高》4、原型(荣格)5、直觉(克罗齐)四、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判断正误,将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
西方文论一.古希腊罗马文论柏拉图:代表作《文艺对话集》著名的思想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一)文论思想要点:1,模仿论:客观唯心主义理式学2,创作灵感论:灵魂附体与迷狂学3,艺术理想论:真善美统一论4,文艺功能论:政治有用论。
(二)模仿论——三个世界:1,理式世界:绝对永恒唯一形而上的实体。
2,现实世界:有形短暂有限多样化3,艺术世界:非真实性。
(三)创作论:1,灵感是诗歌创作的动力2,重灵感而轻技艺3,诗人是神的意旨的带然人(四)文艺功能论:1,政治功用论:对国家人生有用论。
他要求文艺“不仅能引起快感,而且对于国家和人生都有效果”,即有意义建设“正义”的城邦和培育“正义”的人格。
2.,他以此为标准对流行文艺的批判:a,没有抓住真理。
b,亵渎神明丑化英雄。
c,迎合人性中的低劣部分迎合人的情欲,放纵人的欲念,使人失去理性的控制,从而败坏人性。
评价:群体价值论之发展了文艺的审美中的功利性的一面,没有解释文艺审美中的非功利性一面及个体价值。
亚里士多德:代表作《诗学》(一)文艺本质论:文艺本质论就是客观模仿论观点:1,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性2,模仿的本能源于审美情趣。
评价:1,相比较于神创说,在理想认识上有很大进步2,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文艺源于模仿论是由其所开创的理性认识3,艺术的本源应当从多角度多学科来探讨而不应当从一个角度(二)悲剧论: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具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模仿观点:关于悲剧的定义:模仿的对象媒介方式目的评价:西方关于悲剧的内涵认识是与宗教祭祀相联系故有宗教性。
悲剧的审美效果:“净化说”与宗教内涵有关(补充:中国“教化说”;贺拉斯“寓教于乐说”)贺拉斯:《诗艺》文艺理论家——西方第一部古典主义写作原则的专著文艺功能论:寓教于乐。
教——文学功利性乐——文学的审美愉悦性把艺术的教用育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结合起来。
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教育人的时候,话要说得简短。
苏格拉底的摹仿说与功用说美作为一个概念的考察:美是善,有用,有益。
讨论:“能思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这样的观点与孔子的学说有何异同?以人为本的观点究竟有怎样的利弊?一方面使人有尊严,一方面可能使人过于自大。
这其间的尺度不易把握。
3.灵感说这是柏拉图的创作源泉论。
a、神灵凭附到诗人或艺术家身上,暗中操纵他这样的说法显然是有点荒谬,不及“代圣人立言”来得含蓄。
然而如果圣人言有谬,或者代言者有意无意歪曲,那么结果不是很可怕么?b、不朽的灵魂从前生带来的回忆这里涉及到对人的起源的看法,究竟是进化还是神创?为什么柏拉图乃至中外许多先哲、大多数民族不约而同认为人是神创造的?亚里士多德2.悲剧理论a悲剧的含义:严肃注意:为什么严肃就悲?是否说明现实生活中不能不面对严肃的一面,即本质的悲哀?言下之意,人常常用嬉笑、游戏遮蔽了人存在的悲哀。
b悲剧情节和人物性格:性格推动情节,情节塑造性格c悲剧的布局:情节的整一性不仅布局方便,而且说明人想要对现实的整体把握。
人对世界的管理在作者对悲剧的构制中得到体现。
d悲剧冲突的本质——“过失说”例: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人类正义;索福克勒斯《俄狄普斯王》民权;欧里庇得斯《美狄亚》人权e悲剧的社会作用:katharsis 净化,陶冶。
这与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一脉相承。
只是强调得更具体,更迫切。
贺拉斯的《诗艺》他本是一位抒情诗人、讽刺诗人,同时也是文艺评论家,寓教于乐是他的著名的观点。
诗人而谈艺,其理论是其创作的总结和指导。
贺拉斯的“寓教于乐”的观点,以及对合式、类型、共性等的论说,为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制定了基本原则,在西方古代美学思想史上占重要地位,影响仅次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
《论诗艺》对后来发生影响最大的在于古典主义的建立。
古典主义奠基着诗的社会作用:教益、娱乐,寓教于乐朗加纳斯的《论崇高》二、《论崇高》1、崇高作品的特征狂喜(感动力),操纵(强烈效果),永远喜爱(绝对标准说,普遍人性论)思考:你有没有感受过崇高的狂喜?有没有一部作品是超越种种标准而符合了普遍人性?有无绝对标准?2崇高的来源a庄严伟大的思想b强烈而激动的情感c技术(藻饰、措辞、结构)思考:这三者是并重的么?如果不是,那是为什么?3崇高作品的创作与意象说a 伟大目标:他认为作家作品应是大自然的竞赛者。
一、柏拉图:(古希腊)理式论摹仿说:是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理式”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是神的化身。
柏拉图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惟独“理式”才是真正的存在。
人们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经过感觉,只需对理式的“领悟”。
“文艺是自然的摹仿”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
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
但就摹仿说的发展历史来说,它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
他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否定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源泉。
文艺社会功用说:认为作为各城邦国家公民教育教材的诗和文艺,如果不符合对青年和成年人的教育要求,也要被删除、被禁止。
主张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确定为审查文学艺术第一标准,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
他对文艺的社会功用的认识,是从他的奴隶主贵族派的政管理想得出的。
他的文艺功用说是他的政管理想在文艺理论上的体现。
他从文艺要培养“城邦保卫者”的立场出发,要求文艺为贵族奴隶主的政治服务,故而否定了摹仿艺术的作用。
灵感说: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柏拉图把它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从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获得灵感的过程三个方面予以解释。
灵感的源泉主要是“神灵附体”或者“神灵凭付”;灵感的表现是迷狂;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顾,这种回顾能够把握住事物的真实体,达到对理式世界的正确认识。
柏拉图的“灵感说”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它既有唯心主义的神秘色采,又包含着对文学艺术活动特征认识的真知灼见。
迷狂说(灵魂回顾说):1、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2012.12.25)关于文论:1.文艺理论:文艺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它有指导和影响着文学实践活动。
文论发展规律受制于内部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是文学本身发展变化,外部规律主要是社会生活和理论家的主体认知图示。
西方文艺理论呈现的方式有三种:哲学家、著作家、美学家等的著作中包含着文学理论,如《理想国》;诗人作家著书立说,如《诗学》;19世纪后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著作。
2.批评实践的定义:对文学文本有了3种以上的批评方法和视角的解读;对批评文章的方法论审视;对文化现象也进行理论审视。
一、西方古代文论发展脉络(一)、源头:古希腊文论;初级阶段:罗马古典主义;转折: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理论;冲击期:文艺复兴时期;完备:新古典主义(二)、古希腊的文艺理论1.宗教与艺术氛围宗教:以异化的形式对人文的表述古希腊:海洋型民族、殖民掠夺、航海冒险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2.早期的哲学与文艺学自然哲学:“始因”:A.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质形态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源,也包括文艺学和美学。
泰勒斯:“水”;赫拉克利特:“火”;B.以一种抽象的概念来表征世界的同一性。
巴门尼德:“存在”;毕达哥拉斯:“数”3.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学派;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艺术和美的关系:美是和谐统一——两个宇宙的概念评价:用自然科学观点研究艺术美学,只从形式结构探寻艺术的和谐美,显得过于简单赫拉克利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者;火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首先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的论点,意识到美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即意识到美的相对性。
评价:运用自然科学观点论述文艺和美学问题,把对物质的研究作为认识的基础。
德谟克利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
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
他提出了求美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为以后的美学研究确定了方向。
柏拉图1、柏拉图灵感说:(1)基本含义。
“灵感说"源自古希腊酒神祭者和女祭司在迷狂状态中宣示阿波罗的神谕的神话传说。
希腊语中“灵感”原意是“神灵的附体”、“神灵感发”,柏拉图把它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认为一个艺术家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关键是他是否能获得灵感。
(2)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
第一,对灵感的源泉的解释主要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附".第二,灵感的表现是迷狂。
第三,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即诗人创作时,经神灵附体后,灵魂陷入迷狂状态,回忆起神灵降临人间前在天上所经历的生活,反映的是理式世界.(3)灵感说显示出柏拉图理论的矛盾及其价值.矛盾:既有唯心主义的神性色彩,又包含着对文学艺术活动特征认识的真知灼见。
价值:第一,柏拉图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特有现象,优美的文艺作品就是灵感的产物。
第二,柏拉图看出了文艺创作与技艺制作的区别.第三,他在论述灵感获得的过程中,强调灵感是人的不朽灵魂“见到尘世的美"而回忆起“上界里真正的美”。
2、柏拉图对文艺规定的三条罪状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为摹仿的艺术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3、柏拉图主要文艺思想柏拉图的文艺思想可分为本质论,价值论创作论三方面:(1)“理式论”摹仿说.柏拉图的“理式”是不依存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他认为最高理式是神,“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而“自然"以“理式”为蓝本,故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其摹仿“都只是得到影像,并不曾抓住真理”.(2)文艺的社会功用说。
要求文艺“不仅能引起快感,而且对于国家和人生都有效果”,即有意义建设“正义"的城邦和培育“正义”的人格。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一、填空(15%)1、美在“数的和谐统一”的思想是由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来的。
2、德谟克利特是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
3、在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中,居于悲剧六个成分(性格、思想、情节、言词、形象和歌曲)之首的是情节。
4、“灵魂回忆”说是柏拉图灵感理论的一部分,其意是说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5、《论崇高》这部作品大约完成于公元前一世纪,作者朗加纳斯是与贺拉斯同一时代的人。
6、贺拉斯“寓教于乐”理论揭示了文学艺术的审美作用和认识教育作用的关系。
7、“四义说”是但丁提出的关于文学语言的重要理论,它揭示了语言艺术意义的多层次性,这四义分别指的是语言的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和寓言义。
8、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性文论家是的布瓦洛,反映他古典主义理论的主要著作是《诗的艺术》。
9、在莱辛对诗与画的界限做分别时认为诗与画有不同的美学原则,画的最高原则是美,诗的最高原则是真。
10、法国启蒙主义文论家中先崇尚莎士比亚后又完全贬低莎士比亚的作家是伏尔泰。
11、在法国古典主义那里,理性即等于自然,等于古典P105 。
(不确定)另一个答案是“道德”12、德国十八世纪卓越的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提出古希腊艺术的最高理想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此论影响了这一时代许多的诗人、艺术家,包括歌德。
13、席勒的主要美学著作是《审美教育书简》和《朴素的诗和伤感的诗》。
14、作为黑格尔一切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是他的理性万能论。
190(不确定)15、黑格尔艺术哲学的基本命题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论家锡德尼对诗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世界是铜的,而只有诗人才给予我们金的。
”17、亚里斯多德关于悲剧冲突的本质理论认为悲剧冲突起源于“好人犯了错误”。
18、亚里斯多德阐述文艺的主要著作是《诗学》19、贺拉斯的主要文艺著作是《诗艺》20、布瓦洛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诗的艺术》21、康德的美学和文艺思想主要在他的《判断力批判》里得到了表述。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一,柏拉图的“模仿说”:(一)简介: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二)柏拉图文艺思想:1.理式论摹仿说a.“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I d e 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他所说的“I d e a”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需要注意的是:理式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超越于具体个别事物之外并作为其存在根据的“实在”。
b.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在他心目中有三种世界: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
后者与前者是依存关系。
艺术作品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了三层”。
c.理式论摹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首先,从本体论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
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现出文艺的共性方面的要求。
2.文艺的社会功用论a.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理想国》应该由三个等级的公民组成:哲学家——武士——百工(普通劳动者)把人的灵魂也分为三个部分,即理智、意志和情欲,与前面所说三种人一一对应。
b.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第一,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第二,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第三,悲剧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同时,指责喜剧投合人类“本性中的诙谐欲念”。
c.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柏拉图攻击诗,并非由于他不懂诗或是不爱诗,他对诗的深刻影响是有亲身体会的。
——朱光潜他不是不要诗,而是不要那种摹仿的诗,而对于那种所谓来自神的灵感、培养人的理性的诗,他是非常重视的。
柏拉图是第一个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如何确定为审查文艺第一标准的人,是第一个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的人。
名词1、西方文论P1:第一段+第二段第一句,即“所谓”到“相互促进的。
”2、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定义P21:第二段中引号部分,即“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到“得到陶冶。
”3、贺拉斯的《诗艺》贺拉斯的《诗艺》是古罗马时期的文论代表作。
1>作品创作论提出文艺摹仿古典:从题材、人物、作品的思想与情感及语言各方面摹仿古典。
2>提出了合式的艺术审美理想,注重作家的素质,强调判断力,并提出寓教于乐的学说,它是西方文论史上第一部诗人以诗的形式谈诗的著作,是古典主义的第一部文献。
4、今古之争P63:第一段:开头的今古之争到“这段倒数第二行加引号的“今古之争”,+最后一句,即“革新派”到“为代表”。
5、新古典主义P75:第一段+第三段第一行最后的“新古典主义”到“鼓吹规范化。
”6、德国古典美学P107:第一段+第二段第二行破折号后面“它表达了”到“庸俗气息。
”7、史达尔夫人的《论文学》8、泰纳的三要素说9、唯美主义10、印象主义批评论简答、论述导言西方文论的发展线索第一章1、朗基努斯的《论崇高》当中崇高的特征与源泉2、简要的回答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中包含的文论思想答4个标题+大概观点、内容3、普罗提诺的流溢说4、论述:亚里士多德这一节第二章1、中世纪文论的主要特征2、人文思想的内核的文论的个性特征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特征3、但丁的“诗为隐喻说”的含义4、今古之争的论点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5、卡斯特尔委屈罗的文论思想简述主要答关于诗的部分,书上有4个+补充的1个=5个第三章1、启蒙主义文论的共同特征2、布瓦洛的《诗的艺术》当中关于戏剧的理论主要内容有哪些3、莱辛《汉堡剧评》的主要文论观点4、维科的《新科学》中关于人类历史和诗人时代的划分理论及诗的性质和起源的观点第四章1、德国古典美学的特征2、康德关于审美判断与美的特点的观点3、怎么理解康德所说的“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4、席勒关于审美外观说和艺术特征论的内容5、席勒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理论主要内容即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特点那一块6、论述:黑格尔这一节第五章1、浪漫主义文论的总体特征2、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体现了哪些浪漫主义思想3、雨果论述的人类诗歌发展的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特征、人物表现和源泉都是什么第六章1、现实主义文论的总体特征2、论述:巴尔扎克的这一节3、别林斯基关于典型论的基本观点4、杜勃罗留波夫的什么是艺术真实怎样达到艺术真实的观点5、托尔斯泰的艺术论第七章1、实证主义与自然主义文论的总体特征2、泰纳的三要素说答时扩展一下3、论述:自然主义的含义如何去理解真实感、实验第九、十章:选择。
所谓西方文论,指的是流行于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一、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直接源头是古希腊文论,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论。
古希腊形成了以天人相分追求知识的科学型文化和向外求真的科学型美学;整个古希腊在文学本质上就是以模仿说为基调。
中国天人合一的伦理型文化造就了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因而中国传统文论主张的是“诗言志”“诗缘情”“文以载道”。
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心之官则思……此天之所与我者”《周易》“与天地合德”;董仲舒“天人感应”;[宋]张载、朱熹西方文论发源于古代希腊文论,因而,古希腊的古典主义文论就成了西方文论的重要根基和范式。
古罗马的古典主义是对古希腊古典主义的定型化,因而,一般都把二者称为古代古典主义。
19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以古典主义为主导倾向。
其表现是:一方面,后世的古典主义是在新的时代的变种;另一方面,古希腊的理论在新的时期变换了一下说法。
西方文论的源头除古希腊外,还应了解的是1、中世纪文论:它受基督教神学的控制和影响,形成了神秘主义文论,追求形而上的思辨,探讨终极关怀问题,把真善美结合起来。
2、康德,他在西方哲学、美学、文论上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许多理论主张都打上了康德的印记。
二、西方文论的分界1、古典和现代的分界西方文论的发展,以19世纪为大的分界,19世纪以前为古典主义,19世纪中叶以后为现代主义2、现代和后现代的分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整个欧洲、美国等西方世界的社会、文化、文学进入到了“后现代”时期。
(文学上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论的特征:打破了古典主义、现代主义文论的中心化、人本化、固定化、价值(意义)的一元化等倾向。
追求文论的边缘化、非人化、动态化、价值(意义)的多元化,消解了一切传统的固定模式,将文学及其意义作了无限开放。
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第一节古希腊文论的历史、文化语境西方古代文化发源于地中海沿岸。
西方文论复习《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重点:一、古希腊文化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从数而产生,数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他发现了万物都存在某种数量关系,提出了数和谐的基本思想理论,毕达哥拉斯的数理精神成为理论创新与技术变革的内在动力,极大促进和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
2、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赫拉克利特是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者。
他把“火”看作宇宙万物的本源。
整个天体就是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的运动过程,其运动变化的动力是事物对立面的冲突和斗争。
(1)“对立和谐”理论。
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者之一”。
(2)首次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
3、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说”德谟克利特是西方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
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4、苏格拉底的模仿说与功用说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1)“艺术模仿自然”,不是摹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强调描绘出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
(2)美的标准就是“功用”的结论,即有用即美,无用即丑。
5、柏拉图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1. 理式论摹仿说。
柏拉图的“理式”是指不依赖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他认为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
“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首先,理式论摹仿说从本体论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
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的要求。
文艺的社会功用说。
柏拉图从他对文学本质的认识——诗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以及培养城邦保卫者建立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出发,指出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a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b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c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伤感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是“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
西方文论复习解释1.柏拉图的?理式?论这是在他的《理想国》中提出的文学本体论范畴。
理念,即真理。
柏拉图认为现实是对理念的模仿,文艺是对现实的模仿,相对于理念,文艺是模仿的模仿,与真理隔着三层,如果说现实生活是理念的影子,则文艺就是影子的影子。
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
2.亚里斯多德的?悲剧?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诗学》第六章)3.寓教于乐贺拉斯的?寓教于乐?是《诗艺·诗人》篇最突出的内容。
他主张文艺应使教益和娱乐相结合,寓教益于娱乐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
他明确提出:?诗人的目的在于教益或在于娱乐,或者在诗中使娱乐和教益相结合?;但是唯有?寓教于乐的诗人才博得人人称可,既予读者以快感,又使他获益良多;这样的作品可以使书商腰囊饱和,使作者扬名海外,流芳后世不湮没?。
4.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则是艺术加工和处理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活动。
陌生化手段的实质就是要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拉长审美欣赏的时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
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
5.新批评派是20世纪英美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以兰色姆《新批评》一书得名。
在书中他评论了艾略特、瑞恰兹、温特斯等人的理论,称他们为新批评家。
它的崛起是对忽视文学作品本身的种种文学批评倾向的反拨,由于它一开始就抓住了传统文学批评的最薄弱的环节加以批判,并辅之以一整套十分具体、操作性极强的阅读、批评文学作品的方法,因此在西方文学批评界和文学教学活动中占用主导地位。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一、引言西方文论是研究西方文学与文化的理论体系,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本文将对西方文论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流派以及重要代表人物进行回顾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知识。
二、西方文论的发展历程1. 古希腊文论古希腊时期的文论主要集中在诗歌和戏剧上,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家是亚里士多德。
他提出了诗歌的模仿理论,认为诗歌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通过模仿可以达到感染和教育的目的。
2. 罗马文论罗马时期的文论主要是对古希腊文论的继承和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家是奎因提利安努斯,他提出了诗歌的三个要素:发明、布局和表达,并强调了诗歌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3. 文艺复兴文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主要是对古希腊和罗马文论的重新研究和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家是达·芬奇和莱昂纳多·布鲁内蒂,他们提出了“人文主义”的概念,强调人的尊严和自由。
4. 古典主义文论古典主义时期的文论主要是对古希腊和罗马文论的再次回归和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家是尼古拉·波佩和皮埃尔·科尼勒,他们提出了“规则美学”的理论,强调艺术的规则和规范。
5. 浪漫主义文论浪漫主义时期的文论主要是对古典主义文论的批判和超越。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家是弗里德里希·谢林和约翰·凯尔,他们提出了“天才艺术家”的概念,强调创造力和个性的重要性。
6. 现代主义文论现代主义时期的文论主要是对传统文论的颠覆和创新。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家是西奥多·阿多诺和罗兰·巴特,他们提出了“批评的自觉性”和“文本的解构”等理论,强调了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主要理论流派1. 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一种关注文学形式和结构的理论流派,它强调作品的内在结构和语言的美感。
代表人物有俄国的维克多·甘布尔和美国的新批评家。
2.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一种关注文本结构和符号系统的理论流派,它强调文本的意义是通过符号系统建构出来的。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一、亚里士多德《诗学》(一)悲剧理论:悲剧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诗学》第六章)悲剧论要素a戏景,又叫形象,包括演员形象、舞台布景、模仿方式b思想,人的思考,体现在人物语言中c台词d歌曲e情节f性格.情节的要求:a情节必须完整,有适当的长度。
所谓完整指有头、有身、有尾。
b情节具有整一性,单一而完整的行动。
(情节有机统一)c情节要体现普遍性,必然和可然性。
d情节要引起恐惧和怜悯之情。
情节成分,突转、发现、苦难??性格:A人的性格必须表明他们(人)的属类,性格和思想决定人的属性,性格是人自然的东西B性格决定人的某种品质,决定人在某种情态下的行动,决定其幸福与否。
原则:1)性格应该是好的,关键是在选择时作出适当的行动。
好人不仅仅是指品质的高尚和低劣,而是在做选择时作出好的选择(不仅仅指好的结果)。
每一种人中都有自己的好人。
2)性格应该适合,适合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
3)性格应该相似。
与原型相似,在求得相似时,把人物刻画的更美,写成好人;与一般人相似,人是有缺陷的,神和人一样不完美,有缺陷。
4)性格必须一致,不要前后矛盾。
诗人应做到寓一致中不一致,人的性格中有主导的,但也要有变化,同中见异,异中显同。
5)刻画性格应该“求其合乎自然律或可然律”事件中不应有不合乎常规的,若有应放在局外。
(二)悲剧人物过失说:亚说,人之所以犯错误是因为德性欠缺,伦理知识的欠缺。
人应该完善自己的德行。
悲剧主角:比一般人好又有缺点的人,好人犯了错误;不具有十分的美德;犯错。
三个“不应” :1)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2)不写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3)不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
因此,“悲剧完美的布局应是单一的布局”一—有缺点或错误的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
柏拉图:《理想国》:理性主义的“模仿说”——理念至上的哲学思量,即绝对的真理。
提出“诗如画”的命题,对诗不齿,“一个秩序有定的理想国,有充分的理由对诗人关上大门。
”但敬神的诗和歌颂名人的诗可以进入理想国。
他强调诗是影子的影子(即不真实,是谎言的),与真理是隔层的。
同时强调“将诗人驱逐出理想国是一个权宜之计,要是哪一天诗人肯改邪归正,随时欢迎回来。
”——即诗人要遵循他理想国的统治—哲学家的法则。
(也是其道德标准的意愿)。
其诗学思想:“为迷狂说”,代表作《伊安篇》。
迷狂的诗不同于模仿的诗。
迷狂是言神之言,即代神而言。
可以说是代表西方非理性主义诗学的一个渊源。
亚里士多德:开启注重经验主义层面的哲学传统。
思想体系;“形式”哲学,(其“形式”即是柏拉图的理念),但他反对柏拉图把理念抽绎出来高架在个别之上的做法,而肯定形式就存在于事物之中。
《诗学》:核心议题之一为模仿正名。
表现:①肯的模仿是人的天性②强调模仿具有普遍性。
诗正是通过必然的认知逻辑和可能的想象虚构,在个别的形象中表述出深层的规律性的东西。
提出诗人应该避免用自己的身份来说话。
判定诗的题材在于叙写行动的人,“高尚的人模仿高尚的行为”,反之亦然。
《诗学》的主要框架是悲剧结构的探讨。
悲剧是以行动为形式因(《物理学》提出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说明行动是悲剧的灵魂。
他把悲剧分六个成分: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歌曲。
其中情节最重要。
他解释,悲剧是行动的模仿,行动势必涉及人物,而人物必然具有性格和思想。
所以依次看,行动的模仿是情节。
情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悲剧模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动和人生。
诚然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品格,但是他的幸与不幸,都是取决于行动。
“净化说”:净化可以视为悲剧的最终效果。
以“卡塔西斯”(即原词)作净化解,那么悲剧的最后目的便是借情节以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而使之两种情感得到净化。
它意味着悲剧的最终目的,要在观众那里得到最后的完成。
古罗马贺拉斯:《诗艺》秉承亚里士多德思想。
一、合式法则,即尊重规则。
1、反对诗的随意虚构,诗必须切近真实。
2、恰如其分的表现诗中描写的人物:类型说的描述;剧中人物语言要与他的身份遭遇相符合;诗人必须有生活经验和真实感情,特别是倡导寓教于乐,体现文学的教育作用。
二、天才和艺术:不赞成诗为迷狂说;正确的思考是好诗的起源所在;艺术模仿生活;与柏拉图的诗如画思想比较,贺拉斯认为诗可以有多种类式,同样的阅读也可以有多种方式,而并非具有同样的审美效果。
奥古斯丁:教父思想,《上帝之城》《忏悔录》,《论基督教教义》。
一、文学的罪责:1、新柏拉图主义,把诗人驱除出理想国是民智之举,能起到扶正社会风气的作用,文学的道德作用得到强调。
2、语言问题,文学的做大祸害是不敬神明而为世俗的洪流所驾驭。
3、继承了柏以道德标准为唯一标准的文学评价传统,认为文学偏离理性刺激情欲。
二、论符号:1、区分了事物和符号:把符号定位在指意功能上,显示了符号最一般的特征;语言以言指物事符号,事物也可以指物,也是符号;这里强调的以物指物的符号功能并不涉及每一件日常事物。
2、符号的特征:人言及事物是指事物本身不超越本身之外的意指,言及符号必须超越符号本身。
中世纪阿奎那,基督教神学家(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相近):《神学大全》隐喻的权利:圣经应该用隐喻,用隐喻可以让更多的人理解,隐喻产生再现,人从中得到快感。
经为寓意说:每一个词都有字面义和精神义两个方面,精神义又分为寓言义、道德义、神秘义,即四义。
神圣的历史既是真实又是符号、既有字面义又有精神义,而世俗历史只是真实不是符号,只有字面义没有精神义。
中世纪但丁:《神曲》又叫《喜剧》。
《论俗语》诗为寓意说:主要讲字面义、隐喻义、道德义、神秘义,神秘义高于一切。
把阿奎那的四义说用于解诗。
论俗语:俗语是自然的,文言是人为的,俗语是雅俗共赏;但丁的俗语是一种崇高的文学语言;俗语必须经过提炼,然后才能入诗,光辉的俗语是最好的俗语,应匹配安全、爱、美德这样好的主题。
文艺复兴锡德尼(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相近):英国,《为诗辩护》针对《骗子学校》。
诗的自由创造特征:对亚《诗学》创造性阐释,对诗的本质功能职责等问题深入研究,不把诗的研究依附于圣经;肯定诗人的崇高地位;受亚影响,认为模仿是一种创造,是为了教育和怡情从事模仿;强调诗的自由创造的本质,诗人的创造不受束缚,创新,造出比自然产生的更好的事物,自然是铜质而诗人能创造一个金质的。
诗的虚构问题:诗人超越现实的虚构能力,有没有想象力,诗人的职责是虚构、创造完满的艺术形象以达到教育和提高道德的目的;诗人是虚构者不是说谎者,虚构是诗人自由想象下的自由创造;诗人通过虚构表达善意能达到怡情和教诲的双重目的,其作用比哲学家和史学家效果更好;诗明白易懂,适用范围广,更具感染力。
文艺复兴卡斯特尔维屈罗:修正发扬并反驳了亚的思想,意大利《诠释》、《亚里士多德〈诗学〉诠释》。
诗的特性和目的:与历史和科学比较诗是想象的艺术,偏重于创造性的模仿;诗不同于历史:历史是推理的语言,合逻辑的语言,诗语言是韵律形象化的语言,诗是创造性的模仿,是想象的虚构;诗不应采用科学技术的题材,接近现代看法是一个创见;诗的目的在于娱乐平民大众,题材应该是通俗化平民化大众化的。
悲剧理论:1、三一律即情节时间地点一致。
2、悲剧人物的性格和动作不可分割,把行动是否性格看做是悲剧成功与否的关键。
3、悲剧行动及其产生的根源,产生于处在困境或不幸中的悲剧性人物的心灵搏斗,悲剧行动与悲剧人物的利害关系紧密相关。
4、悲剧的目的是给人以快感及娱乐,而不是实用及教益。
5、悲剧的快感,从怜悯和恐惧来的快感是真正的快感。
新古典德莱顿:英《论诗剧》《悲剧批评的基础》。
一、变革古典戏剧法则。
1、既继承又发展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对于古代法则后人应努力追随但也要有所变动。
2、从英国戏剧实践谈戏剧原则:要有个性与激情;情节必须丰富多彩富于变化,富于想象;语言明快而有气势,不在于有么有韵而在于语言本身生动和明快。
3、对三一律的突破,把戏剧限制在情节时间地点一致上不利于戏剧主旨的表现,悲剧和喜剧可以结合在一起。
二、人物性格塑造的基本原则。
1、肯定了情节的基础作用,但是提高了性格在戏剧中的意义和作用2、性格塑造原则:必须具有鲜明性;性格必须与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地位等一般因素相符;注意性格的复杂性和整体性;注意人物性格的连贯性,但要保持其首要特征;激情与性格相统一3、情节与性格不应当想冲突,情节也应当影响到人物性格的鲜明性。
新古典布瓦洛:法,《诗的艺术》《书简诗》一、理性与自然。
1、推崇理性观念,追求理性就是追求善。
2、艺术的使命是传达真理的教化而不是其他。
3、艺术创作上处理题材要以理性为宗旨,写作时智慧思考的结果而非迷狂。
4、同时重视情感对艺术创造的意义和价值。
5、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对形式起统帅作用,但形式美也有其独立价值。
6、自然也是理性。
二、三一律和语言问题。
古今之争,是崇古派和厚今派围绕三一律是否被采用展开。
启蒙卢梭:《论戏剧》《新爱洛伊丝》《忏悔录》。
1、关注灵魂和情感,指责科学技术发展会使人伤风败俗,提出回归自然,被称为浪漫主义文学之父。
2、抑制戏剧。
启蒙狄德罗:《论戏剧诗》《关于〈私生子〉的谈话》《画论》。
1、继承了亚里士,强调模仿主要是模仿自然,认为文学和艺术的真实性是通过模仿自然实现的。
2、《论戏剧诗》中认为,想象能力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诗人善于想象,哲学家善于推理,文学想象离不开逼真。
3、严肃喜剧:即市民剧,以英国的感伤剧为依据,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中间的类别,又称为正剧,以家庭题材与宫廷题材相对立,倡导把人物性格放在情境中区表现,在严肃喜剧里当以情境为主,人物性格为次,情境成为文学作品的基础,性格由情境决定。
4、重视戏剧的道德教育作用,与贺拉斯的寓教于乐思想相近,强调了喜剧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