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清雅 娴静天成——读陶佛锡先生书画作品
- 格式:pdf
- 大小:224.76 KB
- 文档页数:3
飘逸简淡颖悟奇巧——华嵒《仿古山水图册》赏析
朱建新
【期刊名称】《中国书画》
【年(卷),期】2004(000)005
【摘要】<正> 由已故著名收藏家和书画鉴赏家陶心华先生捐赠、无锡市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华嵒《仿古山水图册》,是一部十分难得的精品力作,国家一级文物藏品。
该图册为生宣纸本,有题跋一页,画面16页,其中设色12页,水墨4页。
画面纵23.5厘米、横17.8厘米。
从画上的年款"辛酉冬"推断,该图册作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是年华嵒60岁。
因此,该山水图册为华嵒晚年所作仿古山水画佳作,有重要的欣赏和研究价值。
【总页数】17页(P125-141)
【作者】朱建新
【作者单位】无锡市博物馆文物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5
【相关文献】
1.神秘、悠远、空灵、飘逸的朦胧山水——吕绍福山水画赏析 [J], 潘光午
2.古意盎然见功力——记南京博物院藏吴历《仿古山水图册》 [J], 万新华
3.神秘、悠远、空灵、飘逸的朦胧山水——吕绍福山水画赏析 [J], 潘光午
4.神秘、悠远、空灵、飘逸的朦胧山水——吕绍福山水画赏析 [J], 潘光午
5.神秘、悠远、空灵、飘逸的朦胧山水——吕绍福山水画赏析 [J], 潘光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赞美书画的诗句1.书画诗文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
——唐寅《贫士吟》2.官閒空绾文章印,水浅难移书画船。
——仇远《岁晏迁居》3.今晨告我武林行,一束图书画舸轻。
——孙蕡《送高文质游杭州》4.尽将书画散朋友,独与长铗归来乎。
——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5.书画船过水晶宫,杨柳正绿花正红,且为老夫寄诗筒。
——方回《送□景文长兴丞》6.江湖漂萍本无蒂,一囊书画东西家。
——沈周《挽方水云道士用东坡先生清虚堂韵》7.江湖漂萍本无蒂,一囊书画东西家。
——沈周《挽方水云道士用东坡先生清虚堂韵》8.篆刻诗书画,造微靡不工。
——陈三立《为石醉六题其师江建霞京卿遗墨册》9.苏黄不作与可死,人间书画无真迹,劝君宝此勿轻掷。
——何景明《题文与可画竹上有东坡山谷题识》10.进观君艺何斑斓,能诗书画奕剑丸。
——程恩泽《沈栗仲同年宰酃县以弦歌化之邑能鼓雅琴者四十余人其治可想以诗赠之》11.箪瓢斋颇奢颜巷,书画船堪埒米家。
——刘克庄《次韵竹溪题达卿后坡·□反终身从李愿》12.初学书画同游戏,静阅琴棋相对闲。
——耶律楚材《寄妹夫人》13.一个琴棋书画手,数声鼓板笛笙歌。
——王延康《七十自寿诗·其六》14.书画琴棋诗酒外,深闺亦可寄闲情。
——那逊兰保《题览胜图》15.昔献书画图,新诗亦俱往。
——杜甫《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16.惜哉功名忤,但见书画传。
——杜甫《观薛稷少保书画壁》17.右军书画神传髓,康乐文章梦授心。
——齐己《荆州贯休大师旧房》18.聊雠二百载,傥有书画传。
——梅尧臣《饮刘原甫家原甫怀二古钱劝酒其一齐之大刀长》19.酒果若羔雁,书画及弊器。
——方回《送前歙黟楚□□五首·天王理万国》20.华屋旧公孙,燕室书画香。
——方回《小饮张季野宅分韵得张字》21.善书画意不画像,妙在托兴如声诗。
——方回《赠善画龙虎吴伯原杂言》22.园畦频点检,书画悦心情。
——朱有燉《拟不如来饮酒·羡我霜髯老》23.依稀淮岸潇湘浦,惯见月虹书画船。
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佚名
【期刊名称】《前线》
【年(卷),期】2024()5
【摘要】中国山水画讲究寄情与状物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人与自然亲和共生的美学追求,也最能说明中华传统美育内蕴自然美育之道。
《论语·雍也》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曾解释说:“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明代仇英所作的重彩青绿山水画《桃源仙境图》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处“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的胜境。
画作以高远章法构图,重峦叠嶂中庙宇隐现,林木葱郁间流水潺潺,三位临流而坐的白衣高士神色恬淡、逸兴高致。
大山大水的全景式布局中,峰峦、楼阁、古木、溪流等都敷色艳丽、笔墨清逸,可谓极尽天地之大美,令人心境旷然、心神安顿。
【总页数】1页(PI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2.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与比兴思维方式之异同
3.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论汉代人对不同毛色兔的情感
4.投资者频频受骗,专家提醒:养蛛取毒技术尚未成熟——养蛛取毒富路不通
5.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董仲舒君子“中和”治身观念的天道逻辑与运作机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0南腔北调画的絮语壹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因其文化思想、习俗观念乃至宗教情感之差异,各有其独特生长的艺术样式和艺术形式。
就艺术样式而言,音乐、绘画、诗歌等等,彼此起落消长;就艺术形式(体裁)而言,人物、山水、花鸟,各有优劣轻重,莫衷一是,并非其中的哪一种始终独占鳌头。
在中国绘画史上,人物画发达最早,山水画次之,花鸟鱼虫画又次之。
随着时光的流逝,古今之人物画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价值取向上已大不相同。
从创作思想及观念上来讲,今天的人物画几乎已把远离人物画作为绘画的本质,变成一种与西洋肖像画相类的纯粹的绘画形式。
不讲传承,人物画古意荡然已是事实,今不如古亦成共识。
是今人不识古人物画之面貌,抑或画家有意冲破古人物画之藩篱,另找出路?值得梳理一番。
贰《王维传》有这样的记载:“人有奏乐图,不知其名。
维视之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好事者集乐工按之,无差。
”王维能从一幅不著名的“奏乐图”中精确地读出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其作品符合“历史故实”的“指事”功能不言而喻。
古代的人物画大抵是如此的。
文学以语言叙述历史,绘画以图像再现历史,二者互为补充,所以图画才有“与六籍同功”的美誉。
尽管白德松先生一再声明:“艺术不是欣赏故事,而是欣赏表达。
”但是他的作品却处处充满故事。
《建安文气》(封二)《正始之音》《竹林之游》《东山待起》(封三)《兰亭之褉》《归去来兮》,一幅作——读白德松先生“魏晋文人系列”清峻通脱 风流卓然文/杨 琼《魏晋文人系列之一:建安文气》画的絮语品就是一个故事,这六个故事构成了一幅断代的魏晋艺术思想史图景。
绘画不完全是“欣赏故事”,但以故事为纲,才能更好地“欣赏表达”。
至于白德松先生所指的“表达”,我的理解是:一方面是图像在对历史进行表达,另一方面是画家通过作品表达了他对历史的看法。
古人画人物,大抵有明确之目的,即以“存典故备法戒”为主旨,故所画对象必有故事,与后世画山水、花鸟、鱼虫等可任意点染挥洒大不一样。
清朝中期蒋廷锡二十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我们一起分享蒋廷锡精品绘画作品。
蒋廷锡(1669—1732),字酉君、杨孙,号南沙、西谷,又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是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官员、画家。
清初恽寿平在花鸟画坛起衰之后,蒋廷锡学其没骨画技,变其纤丽之风,开创了根植江南、倾动京城的“蒋派”花鸟画。
传世画作有《海棠牵牛图》、《塞外花卉图》、《梅竹图》、《芙蓉鹭鸶图》、《兰石图》、《萱花图》、《梅雀图康熙帝书雪梅诗折扇》、《梅竹图康熙帝临米芾书折扇》、《柳蝉图》、《长春富贵图》、《富贵寿考图》、《大吉图》、《赐莲图》、《兰竹图》、《御园瑞蔬图》、《行书五言》、《长寿富贵图卷》、《蜀葵萱花图》、《花鸟》、《四瑞庆登图》等。
清雅脱俗淳真自然——漫谈邹泉生的书法艺术
郭如尊
【期刊名称】《福建艺术》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结识邹泉生是在1989年秋,当时我大学毕业分配在才溪中学任教,或许是共同爱好之故,认识是自然而然的了。
随后,我们在不断的交往中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直至今日。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郭如尊
【作者单位】龙岩市上杭县职专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清雅脱俗亦别具赤橙黄绿皆霓彩\r——赏析日本名瓷九谷烧 [J], 陈娟
2.清雅脱俗文质彬彬:走进李永强的荷花世界 [J], 陶义美;
3.清雅脱俗文质彬彬:走进李永强的荷花世界 [J], 陶义美
4.万里清风醉,潇潇竹影熏——漫谈自然清雅的紫砂壶"月色凤尾" [J], 史国平
5.清雅秀媚中的平淡天真——恽寿平书法艺术 [J], 唐璐;肖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富丽斑斓古朴静雅——品味著名画家徐惠泉笔下墨彩交融的审美之道徐惠泉《惠风和畅》 246cmx545cm 纸本 2018年徐惠泉《温暖港湾》220cm×180cm 2017年徐惠泉《花之梦》 160.5cmX179cm 纸本 2009年徐惠泉《苏绣》 188cmx178cm 2014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回眸六百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中,徐惠泉的一幅曾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墨彩画作品《花之梦》,画面上身着红绿服饰,手持或头簪鲜花面容清纯可爱的少女形象,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艳丽典雅的色彩运用,繁复精致的细节处理,赢得无数观者的赞叹。
徐惠泉1983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校,最早是画水墨人物,后来发展为彩墨画,这种转化主要是吸收了很多传统绘画、敦煌壁画和民间绘画的特点,同时适逢国家改革开放,能看到世界当代绘画作品,再加上新材料媒介的引进,为绘画提供了更方便的实践探索机会,于是形成了彩墨画的自觉意识。
后来在探索中觉得如果纯粹以色彩为主体,与中国画的传统离得太远了。
于是又重新认识传统绘画笔墨,以中国传统为基础,完成了“水墨”、“彩墨”到“墨彩”的探索变化之路。
1990年徐惠泉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个人画展,并以《愁听梦里猿声长》为标志,完成了从水墨向墨彩转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他作画虽然仍以水墨意趣来表现人物形象,但却更多地运用色彩表现手段,形成了墨彩斑斓,富丽辉煌的画面景象。
1993年他创作的墨彩画《江南丝竹-傍妆台》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标志着他独特的个人风格形成,此后他一直保持着这种风格并加以不断完善,绘画技巧更加娴熟,画面墨彩效果更加繁复瑰丽,佳作不断涌现出来,呈现在观众面前而得到美的享受。
在他的创作题材中虽然也有像《文学家朱自清》这样较为严肃的作品,但总的来说他还是始终憧憬着江南旧时青年女性优雅闲适的生活状态,描摹她们美丽阿娜的姿态与倩影,和现实生活主题始终保持着很大的距离。
赞美画家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赞美画家的诗句有哪些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赞美画家的诗句有哪些1、《柯敬仲墨竹》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
(.)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
——明代:李东阳2、《虞美人·槐阴别院宜清昼》槐阴别院宜清昼,入座春风秀。
美人图子阿谁留。
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
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淡梨花瘦。
只除苏小不风流。
斜插1枝萱草,凤钗头。
——金朝:元好问3、《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1片笙歌醉里归。
——宋代:欧阳修4、《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唐代:王维5、《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元代:王冕2.赞美画家的诗句金陵晚望》高蟾(唐)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1片难过画不成。
《画鸡》唐寅(明)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洁白走将来。
生平不敢轻言语,1叫千门万户开。
《贻费道人》谭用之(唐)谁如南浦傲烟霞,白葛衣轻称帽纱。
碧玉蜉蝣迎客酒,黄金毂辘钓鱼车。
吟歌云鸟归樵谷,卧爱神仙入画家。
他日凤书何处觅,武陵烟树半桃花。
. 《范宽秋林萧寺图》乾隆(清)禅有南宗及北宗,画家笔法与之同。
限于地气因殊风,北之巨擘华原翁。
《山居杂诗910首》宋曹勋画工作江梅,粉桧良自夸。
吾侪晕澹墨,1枝才数花。
风情意自足,横斜不行加。
须知自古来,画家须诗家。
.3.赞美画家的句子有哪些1.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2. 禅有南宗及北宗,画家笔法与之同。
3. 须知自古来,画家须诗家。
1.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赠画师》,:鲁迅朝代:现代体裁:7绝2. 禅有南宗及北宗,画家笔法与之同。
《范宽秋林萧寺图》,:乾隆朝代:清3. 须知自古来,画家须诗家。
扇面美人——潘家仕女扇面绘画作品欣赏潘振镛(1852~1921)字承伯,号雅声,自称冰壶琴主,晚署纳钝老人,又署钝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
大临子。
工书、画,仕女法费丹旭,清轻淡雅,洁净无尘。
花卉师恽寿平,书法亦似之。
间作山水,法近文征明。
传世者以仕女居多,与沙三春,吴嘉猷并称为三绝。
ShanMian潘振镛▲清光绪四年潘振镛仕女图折扇页款识:盈盈碧浪荡垂杨,花片纷飞水亦香。
舟过银塘轻打桨,莫教惊起睡鸳央。
戊寅秋日写赠蒙叔尊丈大人教正,潘振镛。
钤白文方印“潘”。
▲清潘振镛仕女图折扇页款识:杨柳岸晓风残月。
甲午春二月写以嗣帆仁兄大人鉴正,雅声潘振镛,时客黄歇浦。
钤朱文方印“亚笙”。
▲清光绪七年潘振镛仕女图折扇页款识:社日踏青南陌去,闺中针线停才。
寻巢新燕又归来。
乌衣双宛转,红裹独徘徊。
小径泥融春渐透,文莺点换弓鞵。
谢娘池馆旧亭台,斜阳芳草地,多少野花开。
临江仙。
辛巳中秋节仿玉壶外史法应渔庄如弟大人属即正,雅声潘振镛。
钤白文方印“振镛”“潘”。
▲清潘振镛仕女图折扇页款识:光绪三年丁丑春二月下干拟华秋岳老人笔法于楳泾寓中,即应渔庄如弟大人清属,雅声潘镛。
钤白文方印“振镛”。
▲清光绪二十九年潘振镛仕女图折扇页款识:仿玉壶山人本,癸卯蒲夏之吉鸳水雅声潘振镛写于海上客次。
▲清光绪十二年潘振镛仕女图折扇页款识:待燕归来始下簾。
丙戌中秋节写为伯英仁世兄大人清赏,雅声潘振镛。
钤朱文方印“振镛”,朱文方印“亚笙”。
▲清潘振镛仕女图团扇页款识:渔庄如弟大人清属,雅声潘振镛写。
钤白文方印“潘振镛”。
▲清光绪十二年潘振镛柳湖春泛图团扇页款识:柳湖春泛图。
摹新罗山人笔意,于梅泾寓舍之栽花,馆中丙戌暮春下干,雅声潘振镛。
钤朱文方印“亚笙”。
▲清光绪十二年潘振镛仕女图团扇页款识:如花丰貌破瓜年,寐寐春阴倦欲眠。
拟倩丝桐诉心事,手掀红裹露双缠。
丙戌夏五,奉彦威仁兄大人教正弟潘振镛。
钤朱文方印“亚笙”。
潘振节ShanMian潘振节(1858-1923),字叔龢,号颂声,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徒居浙江平湖,振镛弟。
披沙拣金圣手,高风峻节当年.doc原无锡博物馆馆长,现无锡市人大常委委员、无锡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无锡市收藏家协会会长。
重文化、爱艺术是梁溪古风。
无锡历代所出文化艺术名家俯拾即是,私人书画收藏更是蔚然成风。
元四家之一倪瓒的“清?s 阁”,所藏名画法帖众多。
明代华夏有“江东巨眼”之称,其“真赏斋”贮藏古物金石书画极富。
清代秦祖永不但家藏丰厚,而且以过眼之作,撰写《桐荫论画》一书行世。
近代的无锡籍收藏家就更多了,他们为古代书画文物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们所收藏的历代书画珍品也大多成为了无锡博物院书画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陶心华先生,正是近代锡邑鉴藏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
澈怀馆,陶心华先生藏画斋。
陶老与我有忘年之交。
我第一次拜访?j怀馆,品赏?j 怀馆藏画,已是30 年前爽秋时节。
江南陶氏乃无锡望族,和无锡的其他名门望族一样,有着雅好丹青、精于鉴藏的传统。
受家族文化传统的影响,陶老从小就喜爱备种字画。
青年时代恰逢战乱兵变,亲眼目睹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物流离失散,陶老痛心疾首,由此更矢志于搜集散落于世的古代书画。
此后,陶老将自己大部分的积蓄都花在搜集购买精品剧迹上,以一己之力,甚至不惜临时变卖衣物,广掇珍秘,披沙拣金,积50 年之心力,终于庋藏了一大批珍品剧迹。
知我喜爱丹青,有志于古书画的研习,陶老特邀我去?j 怀馆观画。
彼时的陶老虽年逾古稀,然神奕气爽,谈锋甚健。
他将所收藏精品列于案几,如数家珍,一一介绍。
这批古代大师的法书名画,风格各具,奇辉异彩,令人目眩神移,至今忆起仍回味无穷。
?j 怀馆藏画以明清两代作品为主。
其中,不仅有流传有绪、甚至曾为清内府收藏过的珍品剧迹,而且体现出一些鲜明的个性特色。
由于?j 怀馆的珍品目前绝大多数藏于无锡博物院(原无锡市博物馆),因此,仅从无锡博物院藏陶老听捐作品,就可大致了解?j 怀馆藏画的主要特色。
一、明清书画作品流派纷呈,名家荟萃,依稀体现明清两季书画发展脉络明清两季,中国书画艺术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面,特别是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在书画史上非常重要的名家和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