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教案 (12)
- 格式:doc
- 大小:212.00 KB
- 文档页数:4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五、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用探究的方法了解物质的一些属性,并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使学生学会对物质进行分类,通过填写物质分类表将物质常见的属性表述出来,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3、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了解探究过程的一些重要环节,学习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物质的几种物理属性,并能够相互比较.让学生学会分析事物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各种物理属性教具和学具:教师:课本P16图6—13bcd中选一组。
学生:课本P17图6—15中器材。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请大家说出我们身边的物质种类,老师记录学生讨论,发言大家列举的都很好,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有什么区别吗?引出物体、物质的不同,不同物质其物理属性一般不同。
二、引导学生活动活动1:观察课本P16图6—13中文字所标注的物体,小组内交流,指出分别利用了它们的什么物理属性?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师选择课本P16图6—13bcd中一个进行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熔点、弹性、导电性、导热性、磁性、透光性……活动2:比较物质的硬度引导学生按下列步骤进行①用铁钉分别在石蜡和铝板上刻画,说现象。
②在指南上填写硬度的概念③小组交流如何比较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铁钉、铅笔心、铜钥匙的硬度大小关系,在全班展示方案④全班同学活动,找出硬度大小关系,并填写课本。
⑤师:物质的软硬程度叫硬度,硬度也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活动3:学会分类要求:将玻璃、水晶、铁、牛奶、水银、白酒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把它们分为两类,并按照分类方式1(示例)填空,拓展学生的思维,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指南上下面两个表的填写。
活动4:创新设计利用学生的学习小组,共同来设计一架飞机,为飞机的各个部分选取材料。
并且说明你选材的依据,从飞机的外壳、照明设备、有窗户、乘客坐椅等方面考虑。
苏科版八年级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二)整体教学思路、方法
探究是科学的灵魂,而猜想与假设是探究的核心,探究教学通过猜想、设计实验等完成教学过程,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教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出发,引出问题,应用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建立物理概念,让学生通过协作交流,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教学重点:除状态、比热、密度外,物质的物理属性:硬度、透明度、导电状性、导热状性等。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物质物理属性,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自然物质的多样化,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真正掌握物理知识。
(四)教学难点:比较物质的硬度。
突破:比较多种物质的硬度,并按硬度大小排序,学生的猜想各不相同,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必须事先建立一个比较的基准点,然后再比较有关物质硬度。
基准点的选择决定了探究方法的繁简,一般以你认为硬度居中的物质作第一基准点,这样可将物质分成了两类:一类硬度较大的,一类硬度较小的。
然后在硬度较大的部分按上述方法分类排序,最后在硬度较小的部分按同样的方法分类排序。
(五)教学器材:
文件大小: 34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江苏省仪征市八年级物理下册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仪征市八年级物理下册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仪征市八年级物理下册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物质的物理属性课题6。
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目标(1)知道密度、硬度、弹性、导电性、磁性等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会描述物质的这些属性;(2)会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尝试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与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重点知道密度、硬度、弹性、导电性、磁性等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难点会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教学流程二次备课【课前准备】1物质的物理属性、、、、、、等。
2、木筷、不锈钢筷、塑料筷中,导热性能最强的是 .【学习过程】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物质具有哪些物理属性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里有6件物品:铁块、水银、橡皮、牛奶、巧克力、酒精,你会把它们分成二类吗?一类:;另一类:。
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我们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分类标准,那么为什么物体的分类标准有这么多?因为物质有2.活动探究:物质的硬度。
(1)大胆猜想:铁钉、玻璃板、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铜钥匙、铅笔芯这七种物质的硬度大小。
(2)设计“比较这七种物质硬度”的实验方案。
比较技巧:用硬度小的材料在硬度大的材料上刻画时一般不会留下痕迹,根据这一规律可判别硬度相近的材料的硬度大小。
教案:苏科版八下物理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内容1. 定义和区分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热值和硬度。
2. 理解物理属性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掌握物理属性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热值和硬度。
2.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属性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属性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和运用。
难点:物理属性的测量方法和单位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
学具:课本、笔记本、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实物的物理属性是什么。
2. 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热值和硬度的定义和区分。
3. 实践:学生使用测量工具,对一些物质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数据。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物理属性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6.5 物质的物理属性密度比热容热值硬度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什么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并给出密度、比热容、热值和硬度的定义。
答案:物质的物理属性是指物质固有的、不随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改变的性质。
密度是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热值是单位质量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硬度是物质抵抗划痕的能力。
2. 请列举三个实际问题,并运用物理属性的概念解决这些问题。
答案:问题1:为什么冰块在室温下会融化?答案:因为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当冰块放入水中时,冰块会浮起来,从而吸收热量融化。
问题2: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喝一杯冰镇饮料会感到凉爽?答案:因为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当冰镇饮料放入口中时,冰会迅速融化吸收热量,从而感到凉爽。
问题3:为什么煤炭是一种常用的燃料?答案:因为煤炭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时可以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提供能源。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6.5节《物质的物理属性》。
本节课主要介绍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热值等概念,以及它们与物质种类和状态的关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不同,并能应用于生活实际,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热值等概念,并理解它们与物质种类和状态的关系。
2. 能够运用物质的物理属性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物质的物理属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密度计、热量计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盐水沉鸡蛋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鸡蛋会沉入盐水中,从而引出物质的物理属性这一概念。
2. 知识讲解:(1)介绍密度、比热容、热值等物质的物理属性,并解释它们与物质种类和状态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差异。
3. 例题讲解:运用物质的物理属性概念,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解释为什么冰块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热水袋能取暖等。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物质的物理属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5. 板书设计:板书应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密度、比热容、热值等物质的物理属性,以及它们与物质种类和状态的关系。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么鸡蛋会沉入盐水中。
(2)列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物质的物理属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鸡蛋会沉入盐水中,是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根据密度原理,鸡蛋会沉入盐水中。
(2)例子一:冰块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密度原理,冰块能浮在水面上。
教案:苏科版八下物理6.5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6.5节“物质的物理属性”。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理解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
2. 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差异,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不同物质物理属性的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密度计、温度计、烧杯、铁块、铜块等)。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课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密度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
例如,报道关于油轮泄漏事件,油品流入江河,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油品泄漏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与物质的密度有何关系?2. 知识讲解:(1)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
(3)讲解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实验与观察:(1)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2)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差异。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密度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的应用。
例如,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铜块,质量为150g,求铜的密度。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5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内容1. 介绍物质的各种物理属性,如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
2. 解释各种物理属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探讨物质物理属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质的各种物理属性,如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物理属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鉴别真假黄金,引出物质的物理属性这一主题。
2. 讲解:讲解各种物理属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如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测量物质的物理属性,如测量密度、硬度等,并解释测量结果的含义。
4. 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物质的密度计算质量或体积。
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物理属性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物理属性: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
2. 密度计算公式:ρ = m/V。
3. 应用实例:鉴别真假黄金、计算物体质量或体积等。
七、作业设计(1)已知一块铜的密度为8.9g/cm³,体积为2cm³,求铜的质量。
(2)已知一块玻璃的透明度为80%,求其不透明度。
2. 作业答案:(1)铜的质量 = 密度× 体积= 8.9g/cm³ × 2cm³ = 17.8g。
(2)不透明度 = 100% 透明度 = 100% 80% = 2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物质的各种物理属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5 物质的属性—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1. 引言本教学设计是基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教学内容,着重介绍了物质的属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物质的特性和属性对物质的用途和功能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了解物质的属性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够描述物质的不同属性,并举例说明;•能够运用物质的属性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3.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以下内容:•物质的物理性质:密度、颜色、形状、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腐蚀性、氧化性等;•物质的属性对其用途和功能的影响。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入问题:你知道物质的属性是什么吗?物质的属性对什么产生影响?2.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步骤二: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1.展示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概念和举例;2.进行示范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颜色、形状、熔点和沸点;3.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4.学生自主总结物质的物理性质,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步骤三:学习物质的化学性质1.展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概念和举例;2.进行示范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可燃性、腐蚀性、氧化性等;3.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4.学生自主总结物质的化学性质,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步骤四:探究物质属性对用途和功能的影响1.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属性对其用途和功能有哪些影响?举例说明;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小项目:选择一个日常用品,分析其所需物质的属性对其功能和用途的影响;3.学生展示小项目结果并进行讨论。
步骤五:小结和反思1.简要复习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2.学生个人反思:对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有何收获,还有什么不足之处?5. 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包括小组讨论、实验记录、小项目展示等;•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对物质属性的理解和运用。
6. 扩展延伸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属性和它们对物质的用途和功能产生的影响,可以进行以下扩展活动:•参观工厂或实验室,了解不同物质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的应用情况;•设计并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深入研究物质属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探究不同物质的应用领域,并分析物质属性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
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姓名_____________评价_______________
1.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
C、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2.关于宇宙起源,现代大多数科学家认同的是()
①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②大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
③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④宇宙温度下降至一定程度,逐步形成行星和恒星、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3.科学家设想利用道路来收集太阳能进行发电,供电动汽车和路灯使用。
方法是在路基上先铺设覆盖有太阳能电池的水泥板,再在太阳能电池上覆盖透明的玻璃作为路面,这个设想要能实际使用,对玻璃的选择,下列哪一项不是主要需考虑的()
A.玻璃表面粗糙程度 B.玻璃强度
C.玻璃颜色 D.玻璃的隔音效果
4.如图所示,天花板下用绳子吊着物体A,则对物体A施力的物体有
A.天花板,绳子 B.绳子,地球()
C.天花板,地球 D.绳子,地面
5.有A、B、C三个用丝线悬挂着的轻质小球相靠近,结果A与B相互排斥,B与C相互吸引,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带正电,则C一定带正电 B.若A带负电,则C一定带正电
C.若B带正电,则A一定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 D.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则可能不带电
6.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明和小红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船浆 B.龙舟 C.小明和小红 D.湖水
7.2011年5月科学家发现行星“葛利斯581d”较适合地球生命居住,且同一物体在“葛利斯581d”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
设想宇航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 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葛利斯581d”,测得方便面的示数是()
A.天平示数为100 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 N
B.天平示数为100 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C.天平示数为200 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D.天平示数为200 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8.如图,商场的电梯匀速向上运动,站在电梯上相对电梯静止的人受到的作用力有()
A.重力和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
9.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下后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10.小明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没有推动,关于小明对桌子的推力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力小于摩擦力 B.推力等于摩擦力 C.推力大于摩擦力 D.不能确定两者的大小关系
11.请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为0.05_______;一瓶“雪碧”的体积大约为1.25_______;
牛奶的密度大约为1.2_________;小明背的书包约重18_______.
12.原子核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摩擦起电实质上是_______发生了转移.
13.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易冻裂,其原因是水在凝固时,质量_______(选填:“变大”、
“不变”、“变小”,下同),体积_________的缘故,
14.如图,若该牛奶的密度是 1.2×103kg /m 3,则牛奶的质量为 kg ,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
为 g /c m 3.
15.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5︰2,甲、乙两物体体积之比是_________,如果甲截去一半,乙截去四分之一,剩下部分密度的比是_________.
16.有以下5种物品:①橡皮,②纯净水,③钢直尺,④水银,⑤塑料三角板,试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包括 ,其特征为 ;
17.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不科学的说法,比如:①铁比棉花“重”;②将不同的砝码分别放在已调平的天平左右两盘,“重”的那端将下降,通过学习物理,我们知道:说法①中的重”应改成 ,说法②中的“重”应改成 。
18.现在正处春天时 节,空气中处处飘溢着花香,这是 现象;当天气晴朗,气温高时,香味更浓,这是因为 。
19.重为30 N 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这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 N .如果用5 N 的水平力,使它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 N ,方向________.
20.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 ,受到弹簧测力计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t 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由图像可知当t =1s 时,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
(选填“静止”或“运动”)t =5s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
21.(4分)(1)下图表示在空中飞行的质量为2kg 的足球,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一木块从斜面上滑下,画出它所受的摩擦力的示意图。
22.(3分)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性质,小刚用水和酒精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时,他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如下所示.
表一: 表二:
甲
第(1)题图 第(2)题图
(1)小刚同学已经在坐标纸上画出了酒精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请在图上再画出水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
(2)小刚仔细地分析了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关系,归纳出了以下的结论:
①分析表l或表2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教物理的晓丽老师在解放路百货店买了一个金灿灿的实心饰品,同学们特别想知道这个饰品是否是纯金的(ρ金=19.3×103 kg/m3).他们选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C.将饰品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饰品的总体积;
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E.将饰品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帮助同学们回答下面五个问题: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B、______________(余下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
(2)在调节平衡螺母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
向________(左/右)端调节,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3)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饰品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饰品的质量是________g;用细线拴好饰品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
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饰品的体积是________cm3.
(4)通过计算可知,饰品的密度为________g/cm3,由此可以确定该饰品不是纯金的.
(5)“适量的水”的含义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8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B.与物体受到的压力大小有关;
C.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所用的木块完全相同,操作方法正确,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1)实验时,应拉着弹簧测力计沿方向做运动;
(2)由第1和第2次实验,可验证猜想_______是错误的.
(3)由第1和第3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第1和第4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第2和第5次实验可以验证猜想D处,还有实验也可验证猜想D,请你写出两组,两组实验分别
是_______、_______(只填实验次数).
(6)在第一次实验中如果用2N的力水平拉动木块,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N.
25.(4分)体积是50cm3的铝球,它的所受的重力是0.54N,问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多大?(要求通过计算进行说明,g=10N/kg,ρ铝=2.7×103kg/m3)
26.(4分)某同学用一只玻璃杯、水和天平测一块石子的密度,他把杯子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是200g,放入石子后,将水溢出一部分以后称得总质量是215g,把石子从杯中取出,称得水和杯子的质量为190g,求石子的密度.(ρ水=1×103 kg/m3)
27.(4分)起重机的钢丝绳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 94×104N.现有一批钢材,体积为300 dm3,密度为7.9 g/cm3.用这架起重机能一次把这批钢材吊起吗?通过计算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