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8.4 几分之几大小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9
教案标题:8.3几分之几大小的比较——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够准确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内容:1. 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2. 分数比较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两个分数,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结果。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分数比较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点评。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分数比较的应用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点评。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 学生能够准确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3.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在实践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15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因此需要对这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对于同分母的分数,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小学数学人教新版三年级上册实用资料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2.分数的简单计算3.分数的简单应用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编排特点1.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多维度的。
在分数概念的多个含义中,“部分-整体”概念处于基础地位。
因此,教材编排既考虑到分数概念的发展基础,又兼顾学生建构概念的认识特点,在本单元第一次认识分数时,借助几何直观和操作,从“一个物体作整体”到“多个物体作整体”,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分数所表达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而且所有内容的安排全部围绕这一基本含义展开,无论是比较大小还是简单的分数计算,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
2.加强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增加了第3小节“分数的简单应用”。
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接着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分数的含义”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仅沟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分数概念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
只有从两个方面认识分数,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它的本质意义。
教材借助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等)、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分数形的特征。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2.分数的简单计算3.分数的简单应用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编排特点1.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多维度的。
在分数概念的多个含义中,“部分-整体”概念处于基础地位。
因此,教材编排既考虑到分数概念的发展基础,又兼顾学生建构概念的认识特点,在本单元第一次认识分数时,借助几何直观和操作,从“一个物体作整体”到“多个物体作整体”,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分数所表达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而且所有内容的安排全部围绕这一基本含义展开,无论是比较大小还是简单的分数计算,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
2.加强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增加了第3小节“分数的简单应用”。
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接着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分数的含义”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仅沟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分数概念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
只有从两个方面认识分数,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它的本质意义。
教材借助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等)、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分数形的特征。
教案标题:8.1.2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几教材版本:人教版适用年级:三年级适用学期:2023-2024学年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是用来表示整体被等分后的一部分或几部分。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理解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3. 培养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形或实物来理解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几何直观。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够在小组活动中分享和讨论分数的认识。
【教学重点】1. 分数的读写。
2. 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3. 通过实物或图形来理解分数。
【教学难点】1. 分数意义的理解,尤其是分子表示的部分和分母表示的等分。
2. 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分数的图形和实例。
2. 实物或图片,用于分组活动。
3. 分数卡片,用于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个切开的蛋糕或水果,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我们如何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2. 学生回答后,引出分数的概念。
二、新课内容1. 讲解分数的读写,介绍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2.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几个分数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
3. 分组活动,每组分配一些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合作讨论如何用分数来表示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一部分。
4.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巩固练习1. 发放分数卡片,让学生独立完成卡片上的练习题。
2. 教师选取几道题目,让学生上黑板展示解答过程,并讲解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分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实际意义。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尝试用分数来表示其中的一部分,并写下来。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预习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实例和分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2.分数的简单计算3.分数的简单应用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编排特点1.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多维度的。
在分数概念的多个含义中,“部分-整体”概念处于基础地位。
因此,教材编排既考虑到分数概念的发展基础,又兼顾学生建构概念的认识特点,在本单元第一次认识分数时,借助几何直观和操作,从“一个物体作整体”到“多个物体作整体”,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分数所表达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而且所有内容的安排全部围绕这一基本含义展开,无论是比较大小还是简单的分数计算,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
2.加强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增加了第3小节“分数的简单应用”。
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接着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分数的含义”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仅沟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分数概念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
只有从两个方面认识分数,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它的本质意义。
教材借助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等)、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分数形的特征。
小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的大小比较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材中,认识分数的大小比较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分数是数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可以表示一个数相对于整体的部分。
而分数的大小比较就是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来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
本文将从分数的定义与表示、分数大小比较的原则以及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数的定义与表示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分子表示整体中的部分数量,而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的份数。
分子和分母都是整数且分子小于分母。
分数通常以"分子/分母"的形式表示,例如1/2,3/4等。
二、分数大小比较的原则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如果分子相同,分母较小的分数较大。
例如,比较1/2和1/3,由于分子相同,而分母1/2的分母小于1/3,所以1/2大于1/3。
2. 如果分母相同,分子较大的分数较大。
例如,比较2/4和3/4,由于分母相同,而分子3/4的分子大于2/4,所以3/4大于2/4。
3. 如果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可以通过将分数转化为相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例如,比较1/2和3/4,我们可以将它们转化为相同分母的分数,得到2/4和3/4,由于分子和分母都相同,所以3/4大于2/4,即1/2小于3/4。
三、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数的大小比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实际案例:1. 食物比较:在餐厅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分数的大小比较,比如一块蛋糕被切成了8块,而另一块蛋糕被切成了12块,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相同大小的一部分来确定哪个蛋糕的份量更多。
2. 分配资源:在家庭或学校中,如果有一份糖果需要分给三个人,分子为1,分母为3,而另一份糖果需要分给四个人,分子为1,分母为4,我们可以通过分数的大小比较来确定每个人分到的糖果数量。
3. 跑步速度比较:在体育课上,我们可能需要比较两个学生的跑步速度。
如果一个学生跑了200米用时1/2分钟,而另一个学生跑了300米用时3/4分钟,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速度来确定谁跑得更快。
期末知识大串讲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01:分数的初步认识1. 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几分之一。
分数是由分子,分数线和分母组成。
2.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分子都是1,分母小,就是分的份数少,分数就大;分母大,就是分的份数当多,分数就小。
3.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2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二,3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三……4. 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分数比较大小时,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当分子相同时,分母大的分数小。
知识点02:分数的简单计算1.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1可以看作是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计算1减去几分之几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3.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知识点03:分数的简单应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考点01:分数的初步认识1.(2021三上·红塔期末)下面各图涂色部分能用四分之一表示的是()。
A.B.C.【答案】B【完整解答】解:A:能用13表示;B:能用14表示;C:不能用14表示。
故答案为:B。
【思路引导】四分之一的意思是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1份,由此选择即可。
2.(2022三上·菏泽期末)下图中,这些橘子的27有()个。
A.1 B.2 C.4 D.7 【答案】C【完整解答】解:将14个橘子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2个橘子,27则表示其中的2份,即有4个橘子。
故答案为:C。
【思路引导】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本题中的2 7是表示将这些橘子平均分成7份,求取其中的2份是多少。
3.(2022三上·瑞安期末)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三次后打开,其中的每一小份是正方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