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三节---流程的优化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5.86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通用技术《流程的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流程,并对流程设计和优化的方法和步骤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本上,让学生进行综合实践的部分,是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部分。
学情分析学生对工农生产及企管理中的流程不是很熟悉,要他们对这些流程进行设计和优化是非常困难,但学生对与他们学习和生活有关一些事项却比较了解,并感兴趣,所以这节课让学生进行设计和优化的选题都是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由学生自己在上一课时提出的一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一)流程改进的内容与目的1.工期优化目的:缩短加工时间。
1.案例设计:周末做家务:用电饭锅做饭1小时,炒菜15分钟,用洗衣机洗衣45分钟,拖地15分钟,浇花5分钟。
2.讲解①串行工序②并行工序3.马上行动:制作一只台灯的工期如何优化,改进之后可能带来什么问题?思考并设计流程,在草稿纸上画流程图,然后回答优化条件:流程机理进一步研究思考并回答优化条件:增加人员情境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感悟与理解知道流程优化的一种方法练习巩固,为优化的条件作准备2.工艺优化目的:节约材料案例:工件制造的工艺优化1)切削法2)少切削法3)无切削法学生体会与领悟优化条件:工艺水平提高举例补充说明对切削法、少切削法、无切削发作简单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工艺优化的过程。
3.成本优化目的:节省资金提问:沃尔玛与普通超市有何区别?这样做好的好处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优化条件:足够的空间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探究4.技术优化目的:提高质量案例:德化白瓷烧制方法,原来采用炉窑烧法,采用木材、柴油等,现代采用电窑烧法,有何好处?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
实现实时温度控制,技术前所未有。
产品质量更胜一筹。
学生思考回答优化条件:设备的改进让学生了解技术优化的好处教师提问:常见的流程的优化目的是什么?涉及哪些内容?强调:优化的目标通常以指标反映出来。
注意平衡各项资源,突出重点指标,达到整体优化。
第三节流程的优化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能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流程优化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2。
理解流程优化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
3。
能概括某种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所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4. 能对生产生活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的改进设计,并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设计方案的特点或流程的改进方案的优越之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升运输机组装流程的设计和优化以及购物纸袋的设计制作,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展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直升运输机组装流程的设计和优化,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养成改进和优化意识,培养富于想象、敢于表现、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流程优化的内容和条件。
2。
能够根据流程优化的内容和条件对简单流程进行优化。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流程优化的内容和条件对简单流程进行优化。
三、教学分析教学思路:通过“如何对流程进行优化?流程优化有哪些内容和条件?”这一问题,导入新课。
第一部分:通过工期优化、工艺优化和成本优化的案例分析以及直升运输机组装流程优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流程优化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部分:结合直升运输机组装流程的优化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流程的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通过教材P58的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流程的改进和优化是建立在设备、工艺提高以及对流程内在机理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的。
通过设计制作购物袋的巩固活动,使学生对流程优化的内容、条件和意义有进一步的理解.本节的核心概念是流程优化,科学合理的流程不是自然产生的,它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结果.流程优化涉及到工期优化、工艺优化、成本优化、技术优化、质量优化等优化指标.在有限的学时中,通过具有对比性的实践活动实现工艺、成本、技术、质量的优化比较困难,所以本节以工期优化为侧重点。
通过组装直升运输机和设计制作购物袋,使学生亲历工期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流程优化的概念。
流程的优化教案教案标题:流程的优化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流程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和描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流程。
2. 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估流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3. 学生能够应用优化技巧,改进和优化现有的流程。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入流程的概念,解释流程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
2.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制作披萨、购物流程等,引导学生理解流程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流程进行分析。
可以选择学校内部的流程,如放学流程,或者社会生活中的流程,如邮寄快递流程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分析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3. 学生讨论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如缩短等待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步骤等。
实践:1.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改进的建议,并设计一个优化后的流程图或步骤表。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新的流程,并评估改进的效果。
3. 学生讨论并总结优化流程的关键因素,如时间管理、资源分配等。
展示和评价:1.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优化流程,并解释他们的设计理念和改进效果。
2. 学生互相评价和讨论各组的改进方案,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建议。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如学校的考试流程、家庭的日常作业流程等。
2. 学生可以通过采访家人或老师,了解他们所参与的流程,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案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学生对流程概念和优化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对改进方案的设计和解释能力。
教案扩展:1. 可以将流程的优化与科技应用结合,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改进流程,如自动化、智能化等。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流程优化在工业生产、物流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并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
流程的优化的说课稿一、课程标准要求能解释流程的改进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能概括某种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中所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的改进设计,并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的改进方案的优越之处。
二、教材分析1、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流程的优化》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Ⅱ》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编者对本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了解流程,理解流程→ 设计流程→ 优化流程”。
本节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流程,并对流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及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的基础上提出的。
流程的设计具有不惟一性,已经设计的流程还可以进行改进、优化。
完美的流程不存在,不断优化才能不断进步。
根据我校高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些整合和处理:以苏教版为主,地质版为参考,这节内容分两个课时完成,这节课是第一课时。
主要围绕着流程优化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和条件展开。
以学生熟悉和容易理解的案例为载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流程优化的思想,以及流程的改进与设备、材料之间的关系。
并为下一节流程优化的综合实践服务。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流程优化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理解流程的改进与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设备、材料、管理等密切相关。
(2)过程与方法:针对确定的流程,分析流程优化时应考虑的因素;经历对案例和问题的探讨、分析,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流程优化的过程,渗透技术的人文特性,探究优化背后所隐含的更深的思想。
通过各组讨论、分析、活动,养成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流程的优化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有所侧重;以及流程的改进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技术的人文特性及优化背后所隐含的更深的思想。
三、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对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对流程的涵义及其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了流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并且能对生产和生活中一些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
2.3流程的优化教学设计
江苏省东台中学何鹏
流程的优化
——教学简案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流程优化的重要意义及主要内容。
2.理解流程优化与设备、材料之间的关系。
3.能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流程优化。
过程和方法:
1.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好新知识。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和价值观
1.通过小组的形式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2.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
1.工期优化和技术优化的分析与应用。
2.合理利用优化思想来处理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
合理的使用各种流程优化思想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过程:。
《流程的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流程的优化》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Ⅱ》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编者对本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了解流程→ 设计流程→ 优化流程”。
本节也就是是在学生初步了解流程,并对流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有了一定的掌握的基础上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流程的优化改进。
根据我校高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些处理:按教材这节内容分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围绕着流程优化的内容展开。
通过学生熟悉和容易理解的案例为载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流程优化的思想,以及流程的改进与设备、材料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流程优化的意义,解释流程优化的条件,懂得流程优化的主要内容,学会对流程优化改进。
2、过程与方法:分工合作进行小组探索学习,通过分享学习,老师归纳总结获得其它流程优化内容,通过分工合作现场作品流程优化。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流程优化的学习,渗透技术的人文特性,探究优化背后所隐含的更深的思想,更好为人类服务。
通过各组讨论、分析、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懂得流程优化的内容,学会对流程优化改进。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流程优化方法,对日常生活和学习进行改进和优化。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通过对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对流程的涵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能对生产和生活中一些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
(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学生对与他们学习和生活有关的一些流程比较了解,富有兴趣,但对工农生产及企业管理中的流程比较陌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法和学法教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导向→合作探索→学习分享→成果展示→ 总结提升”的模式展开。
流程的优化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2)文档内容:流程的优化章节: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三节流程的优化课时:第2课时作者:徐道安(海南华侨中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人们到银行或储蓄所存取款”等案例,让学生得出流程优化需要的条件,理解流程优化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经历流程设计和优化的一般过程。
(2) 学会流程设计和优化的一般方法,能对生产生活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的改进设计。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感受交流的快乐。
(2)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感受交流的快乐,培养不满足现状、富于想象、敢于表现、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及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流程优化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能对生活中和学习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的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能对生产生活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的改进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培养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
四、教学方法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流程,并对流程设计和优化的方法和步骤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本上,让学生进行综合实践的部分,是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部分。
通过“人们到银行或储蓄所存取款”、“用数控机床进行机械加工、洗衣流程的优化和制作纸制提兜的流程试验等等案例,让学生思考流程优化需要什么条件。
引导学生得出“流程与材料、设备、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优化流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条件”。
2. 学情分析学生对工农生产及企管理中的流程不是很熟悉,要他们对这些流程进行设计和优化是非常困难,但学生对与他们学习和生活有关一些事项却比较了解,并感兴趣,所以这节课让学生进行设计和优化的选题都是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由学生自己在上一课时提出的一些问题。
六、教学准备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情感,本课时收集不同类型的丰富的经典结构图片通过投影机播放让学生鉴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技术和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流程的优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苏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第三节“流程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
通过典型的案例来说明流程的优化是根据优化的目的,从工期、技术等指标综合考虑的;提出流程优化的条件主要有工艺、材料和设备等方面。
前两节“生产和生活中的流程”和“流程的设计”,学生初步认识流程,知道如何进行流程设计,本节课进行更深层次的流程优化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经过生产和生活中流程的学习,学生对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设计一些简单的流程了。
但学生对流程优化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还不清楚,流程怎么优化还不了解。
学生普遍对流程的优化有一种畏惧心理,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学生对生产中的流程不熟悉。
流程的优化也需要学生具有开放性思维和一定的生活经验。
学生不知道,不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就构成了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要通过案例分析讲解,让学生理解流程改进的意义和目的,掌握流程改进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并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一项流程改进的设计方案。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理解流程优化的意义及内容。
能对简单的流程进行优化,并用文字或图表说明设计方案的特点或改进方案的优越之处。
(2)过程与方法分析流程优化应考虑的因素,经历对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技术的人文特性,探究优化所隐含的更深的思想,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流程优化的内容(2)对简单流程进行优化教学难点:合理的使用流程优化思想解决现实问题。
五、教学方法教法1、情境教学:根据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采用田忌赛马动画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了探究流程优化的欲望。
2、直观教学法:夸美纽斯的“直观性原则”,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灵感,促进对流程的理解。
3、实践教学法: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绘字和刻字和制作纸制提兜的实践活动,体验中加深理解,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三节---流程
的优化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完整稿.doc
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三节---流程的优化教学.ppt
第二单元
流程与设计
第三节
流程的优化
一、教学内容分析:
流程优化是流程分析的深入和延伸,流程分析和流程优化是流程设计的基础,更是流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日常生活与生产中一些流程优化的案例分析,以次来说明每件事情
成功在于细节的把握和设计。
能够概括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生产生活流程优化内容的分析来判断出每一件事情流程优化所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内容同学们较易理解,因此无须更多的实验和案例进行详细的讲解,秩序对书上一些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
让同学们对流程优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三、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流程优化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2)理解流程优化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
3)能概括某种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所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4)能对生活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的改进设计,并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设计方案的特点或流程改进方案的优越之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流程的不足,并提出优化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学生解决和处理问题的优化思想和优化意识。
2)增强与技术相联系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流程优化的内容及目的和一般性步骤
2.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明确流程优化的目的,把握流程优化的条件,创设条件对简单流程进行优化。
五、教学概述:
从实例分析入手,降低教学难度,运用系统的思想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优化,在分析过程中体验流程优化的意义。
根据案例分析总结阐述流程优化方法和一般性步骤,分析影响流程优化的因素。
要求学生运用流程的思想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研究课题、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比较、优化方案。
总结归纳出流程最优化方法的含义。
通过试一试和技术试验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完成一个流程优化的过程,体验流程是如何优化的。
1课时。
六、教学器材: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教师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引出流程优化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