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新闻标题的辞格艺术
- 格式:pdf
- 大小:142.54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新闻标题的辞格艺术——以《新民晚报》世博会期间新闻为例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世博会期间《新民晚报》的世博新闻标题,分析新闻标题的辞格,进而探讨在热点事件中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与创意。
关键词新闻标题辞格《新民晚报》世博会新闻标题是一则新闻内容主旨的提炼与价值传达的核心,被称为“新闻的眼睛”,在制作新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类媒体对于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求极高,甚至“把有才能的标题制作者看作新闻编辑室中最重要的人才之一”。
①在新闻标题的制作艺术中,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合理添加修辞,与新闻事实相互配合,在标题中凸显活力,使标题生动新颖,是新闻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新民晚报》世博报道的新闻标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吸引了受众的眼球,本文从修辞学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一、比喻辞格的运用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
②新闻标题中恰当运用比喻辞格可以使新闻标题变抽象为具体,变单调为生动,变枯燥为色彩,具有亲切性和可读性,更好地吸引读者,迎合受众。
(肩题)他们既是“留声机”,又是“导航仪”还是“翻译机”(主题)“小白菜”七十二变笑迎宾客(2010年7月27日A6版)标题中,“小白菜”是世博会志愿者的代称,这一群体对世博会的顺利举办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例肩题中“留声机”、“导航仪”和“翻译机”生动通俗地将他们的贡献通过比喻生动表现出来。
二、比拟辞格的运用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格式。
③新闻标题的制作中恰当运用比拟辞格,能够使描述的新闻更加的富有人情味,体现受众观,能够进一步地加强媒体与受众的联系与交流。
芬兰馆掀开“红盖头” 希腊馆邀你到“希腊”( 2010年5月2日 A7版)标题中,“掀开红盖头”本是人的动作与行为,此题中将人的动作比拟到了物象上,使抽象变为具体,使读者在阅读新闻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加了新闻的亲切性与接近性。
运用超常规修辞制作新闻标题制作新闻标题的方法很多,超常规修辞就是报纸编辑常用的手法。
所谓超常规修辞,就是在特定语境中为了达到一定的修辞目的,有意冲破搭配规则,造成语义变异,在读者心中唤起联想,使词语或短句产生不同凡响和新鲜独特的表达效果。
语言符号本来是线性的,语词只能挨个依次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出现,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这种线性的语言序列和要表达的立体思维有一定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维表达的需要。
而一条好的新闻标题,则要尽可能唤起读者的想象,尽可能多地表达丰富的信息,这就必须借助修辞,特别是超常规修辞。
新闻标题中常用的超常规修辞有谐音格、收启格、引用等等。
一、谐音格谐音是就一个词语的语音相似点、相同点,选择对应的暗示词语,通过发挥联想作用来传递文本的真正信息。
谐音的模式较多,新闻标题中常用的有飞白、拈连。
1、飞白(1)台湾闹“机瘟”天灾还是人祸(《中国青年报》1999.9.2)(2)一些电话预约服务口是“行”非(《齐鲁晚报》1999.5.24)“鸡瘟”是鸡常见的一种病,鸡一旦传染上瘟病,就会很快大批死亡。
台湾近年来飞机连连失事,就象得了“瘟病”,官方解释是天灾所累,但实际上并不象鸡得了瘟病不好治疗,完全是管理不善造成的。
“口是心非”指的是一个人说的一套而做的是另外一套,电话预约服务也存在这类现象,搞虚假承诺,仅遵“口是”而以“行非”告终。
两例标题运用了谐音,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人读来觉得诙谐幽默、生动形象。
2、拈连(1)当心:减肥会“减”掉你的聪明(2)杀毒软件错“杀”无辜开发公司被诉侵权(《北京晚报》1999.5.18)(3)杀猪杀出了“资料费”(《中国青年报》1999.8.28)例(1)中把自然搭配“减肥”中的“减”字巧妙地用到“聪明”上,强调减肥的不良后果。
例(2)中所引“杀”是顺上文而来的,形象地把杀毒软件的功能不足表现出来。
杀猪可以收有关的管理费和税费,从哪里“杀出”了一个“资料费”?例(3)在出人意料和不符合逻辑当中,让人觉得乱收费行为的荒唐胡闹。
新闻标题写作技巧
1. 嘿,要让新闻标题吸引人,那可得突出重点啊!就像“特朗普又搞大事啦!”这标题,一下子就抓住你的眼球。
你想想,要是标题平淡无奇,谁会去看呀!
2. 哇塞,新闻标题得简洁有力才行呀!比如说“疫情之下,他们这样做!”简单明了,让人急切想知道他们到底做了什么。
不简洁有力怎么能勾起人的好奇心呢!
3. 哎呀,使用夸张手法在新闻标题写作中也很重要呀!比如“震惊!这个城市一夜之间变成这样!”这多让人惊讶,让人忍不住就要去读。
不用夸张手法怎么能制造轰动效果呢!
4. 嘿,别忘了在新闻标题里加点情感元素呀!像“感人!他们的故事让你热泪盈眶”。
带情感的标题多能打动人心啊,能不让人想快点了解吗!
5. 哇哦,制造悬念也是新闻标题的一绝啊!好比“背后的真相竟然是……”,这不得让人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啊!没有悬念的标题多无趣呀!
6. 哈哈,新闻标题还可以用流行语呀!“绝绝子,这件事太震撼了!”这样很接地气,更能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呀!不用流行语怎么能紧跟时代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新闻标题写作技巧多着呢,好好运用就能抓住读者的心!。
新闻标题中的仿拟格在新闻标题中,有一种辞格是很常见的——仿拟。
所谓“仿拟”是指仿照一个现成的格式而临时新创的修辞方式,被仿的格式可以是词、短语、句子等单位。
这种辞格的使用增添了新闻标题的表达效果。
如:(1)“奶爸”喜欢挑战(体坛周报2006年8月18日)(2)二手车市里清它没商量(今晚报2006年8月22日)(3)“够物嘉年华”顾客也疯狂(千山晚报2006年8月16日)例(1)中的“奶爸”是模拟“奶妈”一词而做,喻指新闻中的主人公是一位能像保姆一样勤勤恳恳照顾别人的男人。
例(2)中的“清它没商量”是由“爱你没商量”演化而来,用肯定的口气表达了有关部门治理二手车市的坚定信念。
(3)“顾客也疯狂”源于“修女也疯狂”,形象地描述了市民不知满足地购物的情形。
几个标题中都使用了通过模仿而创造的新词语,虽然与被仿词语仅一两个字之差,但却形象、生动、风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新闻标题中仿拟的形式(一)仿词即以词为单位构成的仿拟现象,更换原词中的某个语素来创造新词。
例如:(4)鞍山北美承诺解决冬季“冷点问题”,投资7200万进行大修、抢修、外网改造(千山晚报2006年8月16日)(5)德甲欢迎“荷”心(体坛周报2006年8月30日)(6)亚平宁“锋”会国米占先(北京青年报2006年9月9日)例(4)中“冷点”是对“热点”的仿造,幽默地道出了鞍山北美公司要解决鞍山市冬季供暖中存在的问题。
例(5)是通过谐音的方式模拟“核心”而临时造出来的词,形象地表达出某个荷兰籍球员将在德国甲级联赛某个俱乐部中占据重要位置。
而(6)中“‘锋’会”是对“峰会”的翻作,报道了意大利各足球俱乐部的前锋所组成的群体中,国际米兰占有绝对优势。
(二)仿语即以短语为单位构成的仿拟现象,替换原短语中的语素或词来形成新的短语。
例如:(7)马良行摘走五朵“银”花(体坛周报2006年9月4日)(8)欧洲“76年之痒”(体坛周报2006年8月18日)(9)团体做媒,累并幸福着(辽沈晚报2006年9月6日)例(7)中“五朵‘银’花”仿短语“五朵金花”而来,暗示着五位参加世青赛并获得亚军的女子球员。
新闻学习——谈谈报纸新闻评论标题的修辞格艺术谈谈报纸新闻评论标题的修辞格艺术◎赵继茹引言在以往的一个长时间里,新闻评论给人的印象常常是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
一些人甚至认为修辞化是文艺作品的事,评论则是政治性较强的严肃题材,大可不必追求什么形象感和生动化。
甚至在说理论述上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互割裂,这显然是一种片面性的认识。
事实上,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互结合,才能使评论在深度上和可读性方面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
[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
标题最需要出采,它是文章的第一个亮点。
新闻评论标题更是忌平、忌俗。
因为随着现代传媒产业的飞速发展,人们接触的新闻信息有如恒河沙数。
在“读报读题”这种既定事实下,受众对报纸媒体新闻信息的“千里挑一”几乎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尤其对报纸新闻评论而言,更是如此。
传神又富有魅力的评论标题能使受众感受到新鲜儿,进而像被磁铁吸引一样去往下阅读。
因而,评论标题若想做到以“目”传神,以“目”传情,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修辞格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以各大报刊上优秀的报纸新闻评论标题为例,探讨新闻评论标题的修辞格艺术。
一、修辞格对报纸新闻评论标题的重要性报纸媒体上,一篇出色的新闻评论,离不开一个抢眼的好标题。
这在“读题时代”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说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眼睛,那么标题就是新闻评论的眼睛,更是读者对评论文章的第一印象。
评论标题要忌平、忌俗,力求文采,这不仅是吸引受众阅读整个评论的需要,也是遵循评论标题特点的内在要求。
(一)新闻评论标题的特点评论标题的特点有:首先,评论标题是以简短的文字表明议论范围、主要见解、作者意向和情感诉求;其次,评论标题侧重务虚,意思较抽象直观,需作的形象生动。
(二)修辞格能增强评论标题的吸引力而当前影响报纸新闻评论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标题制作的简单化、程式化,缺乏鲜明性、冲击力。
针对这种情况,恰当地使用各种辞格艺术,会增加评论标题的文采和吸引力,让其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进而让新闻评论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优秀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1. 简洁明了:优秀的新闻标题应该能够在短短几个字或短语中准确、简洁地表达出新闻的要点。
这样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也方便读者快速了解新闻内容。
例如:“火车脱轨事件造成十多人受伤”,这个标题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新闻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2. 引人眼球:优秀的新闻标题需要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它可以采用一些独特的词汇、表达方式或者调动读者的情感,从而引起读者的关注。
例如:“惊人的发现!科学家揭示了宇宙的秘密”,这个标题中的“惊人的发现”和“揭示宇宙的秘密”都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3. 准确性:优秀的新闻标题应该能够准确地反映新闻事件的事实。
它不能有误导性或夸大其词的倾向,而应该客观、公正地描述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
这样可以确保读者对新闻的理解和判断是准确的。
对于一起交通事故,标题应该明确描述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而不应该夸大或缩小事故的事实。
4. 紧扣时事:优秀的新闻标题应该紧密联系到时事热点,能够关注社会大众关心的问题。
它可以通过关键词的选择和某些新闻事件或话题的呼应,来迅速吸引读者的关注。
针对某个热门话题写的新闻标题,如“游戏成瘾引发社会关注:专家指出应重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能够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和关注。
5. 科学性:优秀的新闻标题应该采用科学的表达方式,包括正确使用词语、用词精准等,保证标题的语言准确性和科学性。
对于科学研究的新闻报道,标题应该使用与研究领域相关的专业术语,以准确地描述研究成果。
除了以上几点,优秀的新闻标题还需要符合新闻的价值观和伦理规范,尊重事实和真相,避免夸大、虚假宣传等问题。
只有符合这些要求的新闻标题才能真正吸引读者的关注,并传递准确、客观的信息。
新闻学习——谈谈报纸新闻评论标题的修辞格艺术谈谈报纸新闻评论标题的修辞格艺术◎赵继茹引言在以往的一个长时间里,新闻评论给人的印象常常是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
一些人甚至认为修辞化是文艺作品的事,评论则是政治性较强的严肃题材,大可不必追求什么形象感和生动化。
甚至在说理论述上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互割裂,这显然是一种片面性的认识。
事实上,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互结合,才能使评论在深度上和可读性方面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
[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
标题最需要出采,它是文章的第一个亮点。
新闻评论标题更是忌平、忌俗。
因为随着现代传媒产业的飞速发展,人们接触的新闻信息有如恒河沙数。
在“读报读题”这种既定事实下,受众对报纸媒体新闻信息的“千里挑一”几乎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尤其对报纸新闻评论而言,更是如此。
传神又富有魅力的评论标题能使受众感受到新鲜儿,进而像被磁铁吸引一样去往下阅读。
因而,评论标题若想做到以“目”传神,以“目”传情,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修辞格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以各大报刊上优秀的报纸新闻评论标题为例,探讨新闻评论标题的修辞格艺术。
一、修辞格对报纸新闻评论标题的重要性报纸媒体上,一篇出色的新闻评论,离不开一个抢眼的好标题。
这在“读题时代”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说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眼睛,那么标题就是新闻评论的眼睛,更是读者对评论文章的第一印象。
评论标题要忌平、忌俗,力求文采,这不仅是吸引受众阅读整个评论的需要,也是遵循评论标题特点的内在要求。
(一)新闻评论标题的特点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断言,富有辞格艺术的标题最能吸引读者。
一方面,它便于理解。
另一方面,它含有更多的审美成分,能给读者以美的感受。
正因为如此,熟练掌握各种辞格的特点和修辞效果,巧拟评论标题,对新闻评论有着很强的传播能力。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为时间段,从各大报刊上精选34个优秀的报纸新闻评论标题为研究对象,按照修辞格的类型将其分类,并针对各种辞格在评论标题拟写中的应用技巧,作些简略的分析。
新闻报道中的修辞格运用第一是比喻。
比喻分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中国乡镇企业报》刊发的新闻《沿海凤凰落巢公安“下金蛋”》,在这里,把沿海客商比喻成“凤凰”,把客商在公安县独资、合资办企业产生的良好效果比喻成“下金蛋”。
采用借喻的方法,使标题既形象又富有动感,给人一种“看下去”的欲望。
第二是比拟。
比拟是把物人化或人物化的一种手法,达到“人物交融”的境界。
这样的标题显得更形象、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湖北日报》刊发的《湖北大江机床厂焕发青春》,机床厂是一个老厂,一度关门停产,经过改革体制后,又开始复活开花并越办越红火。
用“焕发青春”将企业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将企业的魅力、活力和发展潜力再现给读者,并感染读者。
《湖北经济报》刊发的《“黄山头”穿上“文化衫”》,写的是黄山头酒业公司发展企业文化,打文化牌,推销产品,提高效益,发展企业。
用“穿上”一词将企业拟人化,形象、美妙地把企业的营销战略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三是借代。
1993年春节过后,湖北藕池曲酒厂召开订货会,请来一大批用户,并向用户征求了产品意见。
由此,笔者写了一篇《藕池曲酒厂邀请“上帝”论功过》的消息,标题中没有出现“用户”或“消费者”的词语,而是借“上帝”代之,这样更加具体体现了企业唯“用户”是瞻,唯市场而动的经营观念,结果把一次普通的订货会写得活龙活现,不仅《湖北日报》刊用,《荆州日报》还用作头版头条。
1994年10月,荆州塑管厂积压了1000多吨塑管产品,这块心病沉重地压在企业老总身上。
企业将千吨积压产品一吐而光,就好像为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终于找到了婆家一样轻松愉快。
在这里,记者使用《荆州塑管厂千吨积压产品落户婆家》借“婆家”来代替“用户”,既丰富活泼了标题,又表现了企业及老总“嫁出老姑娘”后的喜悦心情,给读者一种“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的感觉,为此长舒一口气。
TJ EPORTERS'记自规肩[fILNOTES2019I111报纸新闻标题的辞格艺术探讨□文/岳龙摘要:所谓辞格,与修辞方法是同义词。
写作时为了强化表达效果,对辞格艺术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报纸新闻的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能够在第一时间向观众传达许多信息,也是激发观众阅读兴趣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制定新闻标题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辞格艺术的应用,确保标题的表达精淮且简练,提升新闻整体格调。
关键词:报纸新闻;标题制定;辞格艺术—、比喻在报纸新闻标题当中,比喻是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法。
运用比喻可将晦涩的本体借助喻体,给读者直观、立体的印象,同时可让新闻标题更加生动,不再枯燥乏味。
这里举一个例子:《南充晚报》刊发过这样一条新闻:沛今年将开工成南高速扩容建设,开建闻(中)仪(陇)营(山)、南充至潼南、南充过境高速公路。
一个地级市一年中开工建设4条高速公路,对于当地来说,无疑是T牛事关民生的大新闻,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好消息。
《南充晚报》的标题是《今年开工4条高速路南充“出路”更宽广》,标题中的“出路”二字,既指“通往外面的道路”,亦指"前途,发展的方向”。
比喻手法的成功运用,让这则新闻更生动,更吸弓I读者的关注。
读者看了新闻,不仅联想到4条高速路建成后,出行的道路有了更多选择,同时也感受到南充这座城市的发展道路将更加宽广,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
二、比拟比拟亦是鋼闻标题当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其与比喻手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很多时候实际应用会将两者混淆。
但是两者在实际应用时,任然有着不同的意义。
在比喻当中,本体是否出现并不重要,但是喻紳必须出现,否则无法构成比喻。
例如"人民在黑暗的黎明,都在殷躺望春天的到来。
”这句话当中黎明与春天都是喻体,但是本体(黑暗的本体是压迫,春天的本体是解放)没有出现。
在比拟当中却恰恰相反,本体必须出现,但喻体却并不出现,目的是营造出两者一体的感觉,例如太阳绽放出了笑脸,主体是太阳,喻体是人,但并没有出现。
2005年10月第10卷 第4期 西 安 邮 电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XI ’AN UN IV ERSIT Y OF POST AND TEL ECOMMUN ICA TIONS Oct 12005Vol 110No 14收稿日期:2005-06-10作者简介:严 琳(1965-),女,江苏泰兴人,西安财经学院院报编辑部编辑。
报纸新闻标题的辞格艺术严 琳(西安财经学院院报编辑部,陕西西安 710061)摘要: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在报纸新闻标题制作中采用适当的修辞方式,可使简短标题产生最大化的艺术魅力,从而使新闻产生最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报纸;新闻标题;辞格艺术中图分类号:G 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64(2005)04-0104-03 报纸的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文字,新闻标题最基本的作用是概括新闻事实,以便读者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曾就新闻标题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被阅读的新闻中,有94%是读者先读标题再读新闻的,读者通过阅读标题对新闻的吸收率为34%,而淘汰率为66%。
也就是说,读者对新闻的选择是从标题开始的,标题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读者对新闻事实的取舍。
在现代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新闻传播事业迅猛发展,各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在同一时段,不同媒体所报道的相当部分新闻信息内容是相同的,这时,一个适当的、精彩的标题不仅能吸引受众接受,也成为激烈竞争中媒体取胜的法宝。
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眼睛”、门面,标题只满足于事实和文字上的准确无误是不够的。
“题好文一半”,好的标题常常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达到对新闻事实的提升。
因此,在充分搜集新闻信息,用新颖的思维方法加以归纳、总结、表达的基础之上,采用得体、适当的艺术手法制作新闻标题,才能使新闻标题更加“光彩照人”。
也就是说,在新闻标题最基本的艺术手法———叙述和描绘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语言的精炼和措词的严密。
为了在简短的标题下产生最大化的艺术效果,不仅要注意遣词造句,而且要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格,使标题的表达效果精彩纷呈,魅力四现。
所谓修辞是文学用语,是指对文章的用词、造句以及谋篇布局的斟酌和推敲,是把话讲得更准确、鲜明、生动的一种技巧。
大量实例证明,恰当使用辞格艺术,新闻标题会更有“文彩”和吸引力,新闻才能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1 形象具体———话“比喻”比喻是人们在描述或说明事物时,通过联想,用同它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一种辞格。
比喻是新闻标题形象化,字少意丰地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生动,化艰涩为浅显,能引起人们的联想,扩展信息的含量,增强标题的感染力、说服力。
如:(肩)石家庄市加强行政效能监察(主)“阳光投诉”烛照政府查处“三类和尚”(副)数百名“歪嘴和尚”“懒和尚”“贪和尚”被处分(2004年12月17日《中国青年报》)这是一则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报道,标题中以“歪嘴和尚”比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乱作为的干部;不作为,不勤政的干部被比喻为“懒和尚”;到企业,“吃、拿、卡”,到处“化缘”,损公肥私,不廉政的干部喻为“贪和尚”,标题不仅说明了“阳光”烛照政府的新闻事实,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猴年钢价上蹿下跳(2004年12月23日《工商时报》)在抑制投资过热的经济大背景下,钢铁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于是猴年钢价大幅起落,以猴性“上蹿下跳”喻钢价戏剧性的几度起落可谓生动形象,其中的问题更引人深思。
守护“陕西的一叶肺”———黄龙县干部群众冬季护林防火工作见闻(2004年12月22日《陕西日报》)陕西黄龙县境内十万亩莽莽林海,持续不断地净化着渭北和陕北的大片空气,把它比喻为“陕西的一叶肺”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以上几则标题都用了比喻的手法,给人与事物以生动的形象,这样的标题恰到好处地表明了新闻的内容,让人读起来饶有兴味。
2 人物交融———话“比拟”“比拟”和“比喻”一样,也是使用最普通的修辞格,它是把人之外的事物当做人来写(拟人),或者用写此物的词语来写彼物。
新闻标题这样写,可以造成特有的情味,使受众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甚至增深幽默、嘲讽的意味,使标题更加引人注目。
虚弱的俄罗斯无需遏制(2004年12月27日《参考消息》) (肩)黄土文化点石成金民俗艺术博击商海(主)安塞领跑陕北文化产业(2005年1月4日《陕西日报》) (主)150亿美元苦恋中国不良资产(副)外国投资者最青睐与房地产有关的不良资产(2004年12月23日《工商时报》)这几则标题运用比拟中地拟人手法,赋予了原无生命的东西以人的体态和动作,“虚弱”、“领跑”、“苦恋”这些几乎都是人才有的特征,把人的情态赋予了物,这样的表达,使标题顿生动感,原本抽象的事理也变得明白易懂了。
比拟的另一类是拟物,就是赋人以事物形象描述,或用此物写彼物。
(主)让城墙延伸西安的文脉(副)专家学者研讨西安南门仿古城仪式(2004年12月19日《陕西日报》) (肩)一所名不见经传的职业学校一家不知名的小厂携手走过12年获得双赢(主)校企合作实现“无缝”对接(2004年12月24日《中国教育报》)比拟是作者感情的流露,因而也只有对所描述的客观事物具有真情实感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比拟并不是随便把“人”比作物或把“物”比作“物”就算了事,比拟的“人”或“物”在性格、情态、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或相近之点。
只有这样才可能把“物”写得人性化。
3 工整对称———话“对偶”对偶,俗称“对子”,它是用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连的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的一种辞格。
对偶是汉语独有的一种辞格,在新闻标题制作中运用这种辞格,可以使新闻标题形式整齐匀称,声韵和谐,能增强语言的整齐美和音乐美;在表意上,能把意思表现得凝练、集中,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如:(主)言而无信 拆散秦晋之好见利忘义 阻断百亿市场(副)一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技成果为何难推广(2005年1月18日《陕西日报》)乌总理默然辞职 格总统欣然助阵(2005年1月3日《西安日报》) (肩)五十年风雨辉煌 十万株桃李芬芳(主)哈尔滨师范大学迎来建校50周年(2001年5月21日《光明日报》)在新闻标题中运用对偶辞格,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汉语的特点,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音节和谐自然;另一方面,还应注意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服从表达的需要,决不免强拼凑,以免不伦不类。
4 含蓄意会———话“双关”双关是指利用语音的相同相近或语义的多指性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兼有两种意思,造成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效果。
在新闻标题制作时,使用双关辞格,可以使语言表达含蓄曲折,发人深思,可以使语言幽默诙谐,妙趣横生,针砭时弊深中肯綮,起到引发受众思考,阐明褒贬态度的作用。
我省露地冬菜遭遇“严冬”(2004年12月21日《陕西日报》)我省冬菜丰收了,但产区鲜有客商,时值冬季,萧条的市场也酷似节令上的严冬。
・51・ 第4期严 琳:报纸新闻标题的辞格艺术挂起来的“日子”难过(1999年11月6日《粤港信息日报》)挂起来的“日子”既指挂历业务,又暗示这些正规厂家在非法印刷品的挤兑下双脚无法踏在实处的尴尬处境。
第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日方山城宏连下我方五城,直到马晓春出战,方获胜利,《羊城晚报》便利用词义双关作了一个奇趣引人的妙题《“马”到成功》。
在《延安紫砂红起来》这则标题中,“红”也是一字“双关”,“红”既是紫砂的颜色,又含市场走红之意。
双关辞格中要有表面和暗含两个含义,而这两方面的意义又是相联的。
所以,要让读者理解其表面意义,又能领会到其实际意义,要让读者能一眼看出双关的内涵,同时手法又要巧妙,使蕴含的内容含蓄曲折一些,这样的标题才会富有情趣,引人深思。
5 将错就错———话“飞白”飞白,是故意把一个常用的词语用错,或把一句极普通的话说错,将错就错达到某种特殊修辞目的辞格。
适当地运用飞白辞格不仅可以使语言新鲜活泼,饶有风趣,而且还能拓宽意境。
元旦我省天气晴朗“冻”人(2004年12月31日《华商报》)10余天湿冷天气后,我省近来久违的晴朗,但风和日丽之时气温却降至入冬以来的最低值,晴朗的天气自然只会“冻人”了。
浙江重“典”治庸官2004年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这是一则报道浙江在全省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消息,浙江出台一系列规范机关工作行为的制度,意在用法规———“典”,问责庸官,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自然是重“典”了。
万“码”奔腾 谁主沉浮(2001年5月23日《光明日报》)汉字输入方式,已经申报专利的有3000多种,全国乃至世界正申报专利或处于研发阶段的更是成千上万,“万马奔腾”在此成“万码奔腾”,形象的表现了现如今汉字输入方式各显风采的局面。
《羊毛出在牛身上》这则新闻讲的是,某些会议把宾客的住宿费收得高高的,以补贴伙食,因为房钱公家报销,伙食是自己开支。
这样羊毛自然就出在牛身上了。
标题含蓄幽默,讽刺有力。
6 典故寄意———话“讽喻”讽喻辞格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它的特点是把典故、成语的原始意义引入标题,不仿其句式,只取其意,使标题所要表达的意义从典故本身的寓意中明确表达出来,这种形式的标题,往往言简意赅,寓庄于谐,能收到引人联想、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效果。
加拿大媒体“偷梁换柱”蒙世人(2005年1月5日《西安晚报》)商标侵权玩“狸猫换太子”保护知识产权面临新课题(1999年11月1日《粤港信息报》)以上几则新闻标题中,都有我们熟悉的来自中外古典小说或神话传说中的经典故事,以熟悉的事物比喻不熟悉的事物,显得通俗而有趣味性,又给读者增加了想象和体味的空间。
读者自能领会其中的含义。
其它一些辞格在新闻标题中也有使用,如排比、层递、设句、反语等等,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再一一叙述了。
当然,标题要做到概事达意具体准确、生动、简洁,常常还需要几种不同的修辞方式综合使用。
总之,标题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语言和各种辞格方法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于新闻标题制作艺术的探索也将是永无止境的。
Art of f igure of speech for ne wspaper ne ws titleYAN Lin(Newspaper Editorial Department ,Xi ’an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an 710061,China )Abstract :A title is an eye of news.To adopt the proper rhetoric way in the newspaper news title can make the brief title prduce the maximized artistic charm ,thus make the news produce the best spreading result.K ey w ords :newspaper ;news title ;art of figure of speech・601・西 安 邮 电 学 院 学 报 200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