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氢谱解析共10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100
2.2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1、自旋偶合系统及分类(1)自旋-自旋偶合机理自旋核与自旋核之间的相互作用称自旋-自旋偶合(spin-spin coupling),简称自旋偶合。
下图是1,1,2-三氯乙烷的1HNMR谱。
双峰和三峰的出现是由于相邻的氢核在外加磁场B中产生不同的局部磁场且相互影响造成的。
CHCl2中有两种取向,与B同向和与B反向,粗略认为二者几率相等。
同向取向使CH2Cl的氢感受到外磁场强度稍稍增强,其共振吸收稍向低场(高频)位移,反向取向使CH2Cl的氢感受到的外磁场强度稍稍降低,其共振吸收稍向高场(低频)端位移,故CH使CH2裂分为双峰。
这种自旋-自旋偶合机理,认为是空间磁性传递的,即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对自旋-自旋偶合的另一种解释,认为是接触机理。
即自旋核之间的相互偶合是通过核之间成键电子对传递的。
根据Pauling原理(成键电子类的自旋方向相反)和Hund规则(同一原子对成键电子应自旋平行)及对应的电子自旋取向与核的自旋取向相同时,势能稍有降低,以Ha -C-C-Hb为例分析。
无偶合时Hb有一种跃迁方式,所吸收的能量为,在Ha 的偶合作用下,Hb有两种跃迁方式,对应的能量分别为E1,E2。
在Hb 的偶合作用下,Ha也被裂分为双峰,分别出现在处,峰间距等于Jab,J为偶合常数。
所以自旋-自旋偶合是相互的,偶合的结果产生谱线增多,即自旋裂分。
偶合常数(J)是推导结构的又一重要参数。
在1HNMR谱中,化学位移(δ)提供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积分高度(h)代表峰面积,其简化为各组数目之比。
裂分峰的数目和J值可判断相互偶合的氢核数目及基团的连接方式。
(2)n+1规律某组环境完全相等的n个核(I=1/2),在B中共有(n+1)种取向,使与其发生偶合的核裂分为(n+1)条峰。
这就是(n+1)规律,概括如下:某组环境相同的氢若与n个环境相同的氢发生偶合,则被裂分为(n +1)条峰。
某组环境相同的氢,若分别与n个和m个环境不同的氢发生偶合,且J值不等,则被裂分为(n+1)(m+1)条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