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7.73 KB
- 文档页数:5
概要设计包括哪些内容概要设计是指在进行项目、产品或者方案设计之前,对整个设计进行概括性的规划和设计,以便在后续的具体设计过程中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和方向。
概要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系统架构设计、界面设计、技术选型等方面。
首先,需求分析是概要设计的第一步。
在这一阶段,需要明确项目的背景、目标、用户需求、功能需求等,以便为后续的功能设计和系统架构设计提供基础。
需求分析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包括用户对产品的期望、使用场景、使用习惯等,同时也需要考虑市场需求、技术需求等方面。
其次,功能设计是概要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设计,包括功能模块划分、功能流程设计、功能交互设计等。
功能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也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性能等方面。
另外,系统架构设计也是概要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系统架构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整体结构、模块划分、模块间的关系、数据流向等方面。
系统架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同时也需要考虑系统的性能、可扩展性等方面。
此外,界面设计也是概要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界面设计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界面美观、易用性等方面。
界面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体验,同时也需要考虑不同终端的适配等方面。
最后,技术选型也是概要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技术选型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综合考虑技术的成熟度、性能、可维护性、成本等方面,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
综上所述,概要设计是项目、产品或者方案设计的第一步,对整个设计进行概括性的规划和设计。
概要设计的内容包括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系统架构设计、界面设计、技术选型等方面,这些内容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需要综合考虑,以便为后续的具体设计提供方向和框架。
一、需求分析说明在Windows7环境下,创建一个控制台进程,此进程包含n 个线程。
用这n个线程来表示n个读者或写者。
每个线程按相应测试数据文件的要求进行读写操作。
用信号量机制分别实现读者优先和写者优先的读者-写者问题。
读者-写者问题的读写操作限制(包括读者优先和写者优先):1) 写-写互斥,即不能有两个写者同时进行写操作。
2) 读-写互斥,即不能同时有一个线程在读,而另一个线程在写。
3) 读-读允许,即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读者在读。
读者优先的附加限制:如果一个读者申请进行读操作时已有另一个读者正在进行读操作,则该读者可直接开始读操作。
写者优先的附加限制:如果一个读者申请进行读操作时已有另一写者在等待访问共享资源,则该读者必须等到没有写者处于等待状态后才能开始读操作。
运行结果显示要求:要求在每个线程创建、发出读写操作申请、开始读写操作和结束读写操作时分别显示一行提示信息,以确定所有处理都遵守相应的读写操作限制。
以下是各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1.主函数模块判断进行读者优先还是写者优先。
2.读者优先-读者线程定义互斥变量h_Mutex,通过WaitForSingleObject(h_Mutex,-1)实现对readcount的互斥访问。
3.读者优先-写者线程当前读者进程全部结束后,等待的写者进程就可以申请资源EnterCriticalSection(&RP_Write)进行写操作。
4.写者优先-读者线程定义互斥变量h_Mutex1,h_Mutex2,通过WaitForSingleObject(h_Mutex1,-1)读者进入临界区,同时通过h_Mutex2实现对readcount的互斥访问。
5.写者优先-写者线程定义互斥变量h_Mutex3,实现对writecount的互斥访问。
6. 读写操作优先处理函数从文件中读取相关数据,通过数组依次创建读者进程和写者进程,来协调程序的运行,直到所有的读写线程全部结束。
附录A 软件需求分析报告文档 (1)附录B 软件概要设计报告文档 (13)附录C 软件详细设计报告文档 (33)附录A 软件需求分析报告文档1.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写目的 (3)1.2项目风险 (3)1.3文档约定 (3)1.4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3)1.5产品范围 (4)1.6参考文献 (4)2. 综合描述 (4)2.1产品的状况 (4)2.2产品的功能 (5)2.3用户类和特性 (5)2.4运行环境 (5)2.5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 (5)2.6假设和约束(依赖) (6)3. 外部接口需求 (6)3.1用户界面 (6)3.2硬件接口 (7)3.3软件接口 (7)3.4通讯接口 (8)4. 系统功能需求 (8)4.1说明和优先级 (8)4.2激励/响应序列 (9)4.3输入/输出数据 (9)5. 其它非功能需求 (9)5.1性能需求 (9)5.2安全措施需求 (10)5.3安全性需求 (10)5.4软件质量属性 (10)5.5业务规则 (10)5.6用户文档 (10)6. 词汇表 (11)7. 数据定义 (11)8. 分析模型 (12)9. 待定问题列表 (12)1. 简介1.1 编写目的此文档对《点菜系统》做了全面细致的用户需求分析,明确该软件应具有的功能、性能、界面,使系统分析人员、软件开发人员能明确用户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概要设计说明书和后续设计与开发。
本说明书的预期读者为客户、后续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等。
1.2 项目风险具体说明本软件开发项目的全部风险承担者,以及各自在本阶段所需要承担的主要风险,首要风险承担者包括:●任务提出者;●软件开发者;●产品使用者。
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1章绪论 ..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背景 (1)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4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2)第2章需求分析 (3)2.1 设计目的 (3)2.2 设计目标 (3)2.3 系统范围 (3)2.4 系统接口 (4)2.4.1 用户接口 (4)2.4.2 硬件接口 (4)2.5 系统运行环境 (5)2.5.1 硬件配置 (5)2.5.2 软件配置 (6)2.6 系统(用户)需求 (6)2.6.1 业务描述 (6)2.6.2 系统要求 (6)2.6.3 系统目标 (7)2.6.4 系统功能描述 (7)2.6.5 系统性能需求 (8)2.6.6 系统框架图 (8)第3章概要设计 (10)3.1 编写背景 (10)3.2 系统的大致描述 (10)3.3 业务概述和逻辑设计 (10)3.3.1系统主体的描述 (10)3.3.2对系统几大业务流程描述 (12)3.4技术架构 (12)3.5功能模块设计及接口设计 (13)3.5.1 M0端主程序 (13)3.5.2 键盘扫描 (13)3.5.3 BEEP报警系统 (14)3.5.4 LED报警系统 (14)3.5.5 摄像头线程 (15)3.5.9 GPRS模块设计 (16)3.5.6 HTML和CGI模块设计 (16)3.5.7 Cgi线程模块设计 (17)摘要随着嵌入式、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在很多行业上得到了应用。
其中包括在物流仓储上的应用。
大大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
物联网技术、嵌入式技术、3G技术,都是目前热门的技术(这3种技术很难界定,更多的是从应用上进行划分),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来多。
学生收费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概要设计1.系统概述2.功能需求(2)费用项目管理:学校可以设置不同的费用项目,如学费、图书费、住宿费等,并设置对应的收费标准和截止日期。
(3)收费记录管理:记录学生的缴费、欠费、退费等情况,并生成相应的收费凭证。
(4)收费查询与统计:提供查询功能,包括按时间段、学生、费用项目等条件的查询;提供统计功能,可以统计不同费用项目的收费情况、欠费情况等。
(6)欠费提醒与预警:系统能够根据设定的时间和条件,自动发送欠费提醒短信或邮件给学生或家长,并提前预警欠费情况。
(7)报表打印:支持生成各类报表,如收费明细表、收费统计表等,并支持导出和打印功能。
3.数据流程及系统架构设计(1)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客户端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服务器端存储学生和收费信息,并提供相应的业务逻辑处理。
(2)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客户端通过登录验证后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并通过与服务器的交互完成相关业务流程。
(3)学生信息的录入和修改由教职员工在客户端完成,系统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端存储,同时可以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同步。
(4)费用项目的设置和修改由教职员工在客户端完成,系统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端存储,费用项目和标准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和调整。
(5)收费记录的录入和查询由教职员工在客户端完成,可以根据学生和费用项目进行查询,并生成相应的收费凭证。
(6)电子支付集成由系统与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集成实现,在客户端提供支付入口,当学生进行在线缴费时,系统将支付信息传输至支付平台完成支付流程。
(7)系统会进行欠费提醒的处理,当学生出现欠费情况时,系统会自动发送短信或邮件提醒学生或家长,并记录提醒的时间和方式。
(8)报表打印功能由服务器端提供,客户端可以选择生成不同类型的报表,并支持导出和打印功能。
通过以上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学生收费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满足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收费管理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
软件工程设计基本步骤(案例参考)软件工程设计基本步骤(案例参考)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软件工程设计成为了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以一个案例来介绍软件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以期为读者提供一种全面而系统的设计思路。
一、需求分析作为任何软件工程项目的起点,需求分析至关重要。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设想一个线上购物平台的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与相关方进行沟通,详细了解他们对购物平台的期望与要求。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我们可以收集用户的需求,并将其整理为一份需求文档。
这个文档将成为开发团队的参考,指导整个开发过程。
二、概要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进行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阶段的目标是构建一个高层次的设计框架,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主要关注平台的功能划分、数据流图、系统架构等方面的设计。
通过概要设计,我们可以全面把握系统的大致轮廓,并更好地与开发团队进行沟通和协作。
三、详细设计在概要设计确定后,我们进入详细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将对系统进行更加具体和细致的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对每一个子系统或模块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数据结构、算法、接口等。
其次,我们需要对系统的界面进行设计,以确保用户友好性和易用性。
最后,我们还需要进行性能设计,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和可靠性。
通过详细设计,我们可以为开发团队提供清晰而具体的开发指导,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进行项目进度的控制。
四、编码与测试在详细设计完成后,我们进入编码与测试阶段。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将根据详细设计构建实际的软件代码,并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验证代码的正确性和稳定性,确保软件能够按照需求和设计要求进行运行。
五、部署与维护最后,我们需要将开发完成的软件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并对其进行维护。
在部署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系统安装、配置和数据迁移等操作。
而在维护阶段,我们将持续关注软件的运行状况,及时修复漏洞和bug,并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
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的标准格式一、开发计划(一)引言1、目的说明编制开发计划的目的。
2、参考资料列出必要的参考资料。
3、定义列出用到的术语的定义和外文缩写的原文。
(二)概述1、工作内容2、主要参加人员3、成果列出要提交给用户的程序文件、文档或服务的名称,及非移交成果的名称。
4、完成的最迟期限(三)实施计划1、任务的分解及人员分工列出各项任务及其负责人和主要参加人员。
2、进度列出各任务的开始日期和完成日期。
3、关键问题列出影响整个开发项目的关键问题,技术难度、风险及处理方案。
(四)支持条件1、计算机系统支持2、需要由用户承担二、需求分析说明书(一)引言1、目的说明编制需求分析说明书的目的。
2、参考资料列出必要的参考资料。
3、定义列出用到的术语的定义和外文缩写的原文。
(二)概述1、目标说明本项软件开发意图、应用目标、作用范围等,以及所开发的软件与其它软件的关系。
2、用户特点列出使用本软件的用户类型、特点、其教育程度和技术特长。
3、约束和假定列出本软件开发工作的假定和约束。
(三)需求规定1、对功能的规定根据功能模型逐项说明本软件各项功能的详细需求。
列出完成各项功能所需输入,处理,输出及所需控制等。
2、对性能的规定包括精度、时间特性要求、灵活性。
3、数据要求数据分为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两类。
静态数据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一般不改变的数据;动态数据是指在运行中发生变化、需要输入输出的数据。
(1)数据描述(2)数据采集(3)输入输出要求(4)其它要求(四)运行环境规定(1)硬件包括处理机、网络、输入输出设备及其它设备。
(2)软件列出支持软件。
(3)接口包括必要的硬件接口、软件接口、通讯接口等。
(五)关于不可能实现的用户要求的说明三、概要设计说明书(一)引言1、目的说明编制概要设计说明书目的。
2、参考资料列出必要的参考资料。
3、定义列出用到的术语的定义和外文缩写的原文。
(二)总体设计1、需求规定简述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性能等要求。
概要设计的四个主要任务概要设计是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四个主要任务: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接口设计和数据设计。
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概要设计的第一个主要任务,它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这个任务中,开发团队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期望以及业务流程,以确保软件能够满足用户的期望。
需求分析还需要将用户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软件规格说明书,并进行需求优先级的排序和管理,以确保软件的开发能够高效和有序地进行。
2.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概要设计的第二个主要任务,它是将需求分析的结果转化为实际系统设计的过程。
在这个任务中,开发团队需要确定软件的整体结构、模块划分以及功能分配。
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通信方式,数据流以及流程控制等内容,并在整个设计方案中保持一致性和可扩展性。
3. 接口设计:接口设计是概要设计的第三个主要任务,它是设计软件对外接口的过程,是软件开发中的一个关键方面。
接口设计需要考虑软件跨平台兼容性、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扩展性等方面,并为其他模块或外部应用程序提供提供规范的API、Webservice或RPC的实现。
4. 数据设计:数据设计是概要设计的第四个主要任务,它是根据需求分析中确定的数据需求,设计出系统中的数据库结构和数据表的定义。
数据设计需要考虑系统各个模块需要用到的数据类型、数据量以及数据处理方式,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要为未来系统的可扩展性考虑可能的数据变更和数据迁移问题。
总体而言,在概要设计任务中,需要开发团队按照一定的任务序列,完成软件的系统分析、功能设计、API设计和数据设计等工作,以确保软件开发中能够系统性地、有序地推进。
这一任务的完成水平是直接决定软件开发项目能否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的关键因素。
概要设计的主要成果概要设计的主要成果概要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它是在需求分析和详细设计之间进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详细设计和编码工作提供指导。
下面将从需求分析、系统架构、模块划分、数据结构和算法等方面来介绍概要设计的主要成果。
一、需求分析在进行概要设计之前,需要对用户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等。
根据用户需求,可以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和业务流程,并且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描述,以便在后续的系统实现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指导开发人员。
二、系统架构系统架构是概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系统架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系统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测试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常用的系统架构包括MVC(Model-View-Controller)、三层架构(PresentationLayer-Application Layer-Data Layer)等。
三、模块划分在确定系统架构之后,需要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划分和定义,以便后续的详细设计和编码工作。
模块划分是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业务流程来进行的,每个模块都应该具有清晰的功能和职责,并且与其他模块之间应该有良好的协作关系。
四、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概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决定了系统中数据的组织方式和存储方式。
在进行数据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数据的类型、大小、访问频率等因素,并且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来进行存储和管理。
五、算法算法是概要设计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的交互方式和处理逻辑。
在进行算法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等因素,并且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进行实现。
六、总结概要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为后续的详细设计和编码工作提供了指导。
在进行概要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系统架构、模块划分、数据结构和算法等因素,并且需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评审,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附录A 软件需求分析报告文档 (1)附录B 软件概要设计报告文档 (13)附录C 软件详细设计报告文档 (33)附录A 软件需求分析报告文档1.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写目的 (3)1.2项目风险 (3)1.3文档约定 (3)1.4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3)1.5产品范围 (4)1.6参考文献 (4)2. 综合描述 (4)2.1产品的状况 (4)2.2产品的功能 (5)2.3用户类和特性 (5)2.4运行环境 (5)2.5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 (5)2.6假设和约束(依赖) (6)3. 外部接口需求 (6)3.1用户界面 (6)3.2硬件接口 (7)3.3软件接口 (7)3.4通讯接口 (8)4. 系统功能需求 (8)4.1说明和优先级 (8)4.2激励/响应序列 (9)4.3输入/输出数据 (9)5. 其它非功能需求 (9)5.1性能需求 (9)5.2安全措施需求 (10)5.3安全性需求 (10)5.4软件质量属性 (10)5.5业务规则 (10)5.6用户文档 (10)6. 词汇表 (11)7. 数据定义 (11)8. 分析模型 (12)9. 待定问题列表 (12)1. 简介1.1 编写目的此文档对《点菜系统》做了全面细致的用户需求分析,明确该软件应具有的功能、性能、界面,使系统分析人员、软件开发人员能明确用户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概要设计说明书和后续设计与开发。
本说明书的预期读者为客户、后续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等。
1.2 项目风险具体说明本软件开发项目的全部风险承担者,以及各自在本阶段所需要承担的主要风险,首要风险承担者包括:●任务提出者;●软件开发者;●产品使用者。
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软件开发的第一步,需求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它是确定软件开发目标、用户需求和功能规格说明的过程。
在需求分析完成后,概要设计阶段开始。
概要设计旨在描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确保它们或多或少地符合用户要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并深入了解它们的重要性和方法。
需求分析的重要性需求分析是成功开发出一款高质量软件的关键因素。
它不仅使开发者能够理解用户需求,还让用户能够明白其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
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软件的开发过程便会被推向危险的边缘。
因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进行需求分析时,有几个重要因素需要考虑。
首先,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使用场景。
其次,需要明确软件所需执行的任务和功能。
最后,需要定义安全性、性能和可维护性要求。
这些因素需要在开发过程中得到满足,以确保用户的满意度和软件的可用性。
在进行需求分析时,有几个方法可以使用。
一个流行的方法是使用用例分析。
用例是指一种描述用户与系统之间交互的方式,可以对可能出现的错误或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和追踪。
另一种方法是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OOAD),这让开发团队能够同时考虑软件系统和用户。
概要设计的重要性概要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它是对需求分析结果的进一步细化,旨在确保软件架构和开发过程符合业务需求。
在概要设计阶段,开发者不仅要考虑软件的外观和功能,还要注重其内部结构和三层架构的设计。
概要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为每个任务分配合适的职责。
这样一来,开发者就能够确定软件各个部分的基本架构和实现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开发者需要确保软件系统每个组件都能够配合工作,并能够满足设定的性能要求。
因此,在进行概要设计时,开发者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软件架构。
确定软件架构是概要设计的核心内容。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_完整版一、引言软件工程是一门涵盖软件开发、维护和管理等领域的学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完整版,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测试等环节。
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明确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进行需求收集、需求分析和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编写。
通过与用户的沟通与交流,软件工程师可以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为后续的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三、概要设计概要设计是软件开发的第二步,其核心任务是对需求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概括。
在这一阶段中,软件工程师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模块划分,并绘制出系统的框架图和数据流程图等。
概要设计的完成将为详细设计提供指导。
四、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是软件开发的第三步,其目的是针对概要设计的每个模块进行具体的设计和描述。
在这一阶段中,软件工程师需要确定每个模块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并绘制出流程图和类图等。
详细设计的完成可以为后续的编码和测试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
五、编码与单元测试编码阶段是软件开发的核心环节,其任务是根据详细设计的要求,将设计转化为可执行的代码。
在编写代码的同时,软件工程师需要进行单元测试,以验证代码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单元测试可以通过编写测试用例和使用调试工具等方法进行。
六、综合测试综合测试是在编码和单元测试完成后进行的,其目的是验证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在这一阶段中,软件工程师需要进行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以确保软件系统在各个模块之间能够正常交互,并满足用户的需求和要求。
七、部署与维护部署与维护是软件开发的最后一步,其任务是将开发完成的软件系统部署到目标环境中,并进行日常的维护和更新工作。
在部署过程中,软件工程师需要进行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以确保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八、总结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它要求软件工程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软件定做开发流程软件定制开发流程是指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要求,设计、开发和交付定制化软件解决方案的过程。
以下是典型的软件定制开发流程,具体步骤可能因项目类型和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定制开发流程的第一步。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与客户密切合作,详细了解客户的需求和业务流程。
通过会议和工作坊等形式,收集和整理需求,明确软件的功能和特性。
2. 概要设计概要设计是将需求和业务流程转化为软件功能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开发团队将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模块划分。
同时,还要考虑系统的性能、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需求。
3. 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是概要设计的具体化和细化过程。
在这一阶段,开发团队将详细定义系统的各个模块和组件,并设计其内部结构和交互方式。
还要考虑数据结构和算法等方面的设计。
4. 开发和编码开发和编码是将详细设计转化为实际代码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开发团队会使用相应的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编码。
同时,还要进行代码版本控制和文档管理等工作。
5.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是对开发的各个模块进行测试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开发团队会针对每个模块编写测试用例,并使用调试工具进行测试。
通过检查代码的正确性和逻辑错误,来确保每个模块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
6. 集成测试集成测试是将所有模块进行集成和测试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开发团队会将所有模块的代码整合在一起,并进行功能和性能的综合测试。
还要检查模块之间的接口和数据传递是否正常。
7.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测试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开发团队会按照预定的测试方案,对整体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全面测试。
还要进行负载测试、安全性测试和兼容性测试等。
8. 验收和部署验收和部署是软件定制开发流程的最后一步。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会邀请客户参与对系统的验收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修复和优化。
最终,将软件部署到客户的环境中,并进行上线和测试。
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梳理,为系统设计提供基础和指导。
系统设计则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需求转化为具体的系统模型和架构,包括软件组件、数据流和接口等。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需求分析1.1 需求调研需求调研是需求分析的起点,它通过与用户交流、观察和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
这包括用户实际需求、业务流程、数据模型、约束条件等方面。
在需求调研阶段,需求分析人员需要与用户进行深入的沟通,确保对用户需求的准确理解。
1.2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梳理。
它包括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两个方面。
功能需求是指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特性,如数据查询、业务处理等;非功能需求则是指系统在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需求分析可以通过使用需求建模工具来将需求转化为可视化的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沟通。
1.3 需求确认需求确认是将需求分析结果与用户进行沟通和确认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需求分析人员需要与用户共同验证和修改需求,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需求确认可以通过原型设计和测试等方式进行,以便用户对系统的功能和界面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系统设计2.1 概要设计概要设计是系统设计的初步阶段,它主要关注系统的整体架构和模块划分。
在概要设计中,需求分析人员需要将需求转化为系统的高层次设计方案,包括系统模块、子系统和接口等。
概要设计通常使用流程图、数据流图、结构图等工具进行描述和表示。
2.2 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是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更加详细的设计和规划。
它主要关注系统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和交互方式。
在详细设计阶段,需求分析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和算法,为系统的实现提供指导。
详细设计通常使用类图、时序图、数据库设计等工具进行描述和表示。
2.3 架构设计架构设计是系统设计的核心,它确定了系统的核心组件和关键技术。
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1.3 本论文的目的、内容及作者的主要贡献 (1)1.3.1 本论文的目的 (1)1.3.2 本论文的内容 (1)1.3.3 作者主要贡献 (2)1.4 国内外相近研究课题的特点及优缺点分析 (2)1.5 现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1.5.1 需求分析问题 (2)1.5.2 数据库设计问题 (2)1.5.3 三层结构设计问题 (3)1.5.4 代码实现问题 (3)1.5.5 页面设计问题 (3)1.6 本课题要达到的设计目标 (3)1.6.1 实现后台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3)1.6.2 实现用户信息的管理 (3)1.6.3 实现学生成果信息的发布与管理 (4)1.6.4 实现对学生信息及成果信息的查询 (4)1.6.5实现用户间学习交流的留言、评论功能 (4)第二章系统分析 (5)2.1 系统需求分析 (5)2.2 采用的关键技术介绍 (6)2.2.1 简介 (6)2.2.2 SQL Server 2000简介 (6)2.3 可行性分析 (7)2.2.1 技术可行性 (7)2.2.2 操作可行性 (7)第三章系统概要设计 (8)智能卡技术课程设计报告3.1 系统总体设计 (8)3.1.1 运行环境 (8)3.1.2 系统流程 (8)3.1.3 系统结构 (10)3.2 系统接口的概要设计 (10)3.2.1 用户接口 (10)3.2.2 外部接口 (12)3.3 数据库概要设计 (12)3.3.1 逻辑结构设计 (12)3.3.2 物理结构设计 (13)3.4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14)3.4.1 出错信息 (14)3.4.2 补救措施 (14)3.4.3 系统维护设计 (14)第四章系统详细设计 (15)4.1 表示层即系统界面的详细设计 (15)4.1.1 母版页的详细设计 (15)4.1.2 客户首页的详细设计 (16)4.1.3 成果发布界面的详细设计 (17)4.1.4 学生留言信息管理界面的详细设计 (18)4.1.5 页面权限设置的详细设计 (19)4.2 业务层的详细设计 (19)4.3 数据库详细设计 (20)4.3.1 表的详细设计 (21)4.3.2 表间关系图 (23)第五章系统实现 (24)5.1 系统开发环境 (24)5.2 系统实现 (24)5.2.1 客户端系统实现 (24)5.2.2 后台管理系统实现 (26)5.3 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27)5.3.1 服务器端要求 (27)5.3.2 客户端要求 (27)5.4 系统部署 (27)5.4.1数据库设置 (27)5.4.2 服务器端运行设置步骤 (27)第六章性能测试与分析 (28)6.1 测试实例(测试集)的研究与选择 (28)6.2 性能分析 (29)第七章课程设计总结 (31)7.1 系统总结 (31)7.1.1 系统特点介绍 (31)7.1.2 系统存在的问题 (31)7.2 系统改进建议或设想 (32)7.3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 32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开发设计流程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设计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良好的开发设计流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保证产品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开发设计流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需求分析。
在进行软件开发之前,我们需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
这包括与用户的沟通,收集用户需求,明确产品功能和性能要求等。
只有明确了需求,才能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概要设计。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行概要设计,即对整体架构进行规划和设计。
这包括系统模块划分,模块之间的关系,数据流程设计等。
概要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系统整体结构,为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接着,详细设计。
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行详细设计,即对系统的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
这包括具体的算法设计,数据结构设计,接口设计等。
详细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每个模块的功能和实现细节,为编码和测试提供指导。
然后,编码实现。
在详细设计完成后,我们就可以进行编码实现工作了。
在这个阶段,开发人员需要根据详细设计的要求,编写代码并进行调试。
编码实现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最终质量,因此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实现。
最后,测试验证。
在编码实现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测试验证工作。
这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通过测试验证,我们可以验证产品是否符合需求,是否存在缺陷和问题。
只有通过了测试验证,产品才能交付给用户使用。
综上所述,一个完整的开发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和测试验证。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缺一不可。
只有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希望大家能在实际工作中,根据这个设计流程进行规范化的操作,提高软件开发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一、需求分析说明
在Windows7环境下,创建一个控制台进程,此进程包含n 个线程。
用这n个线程来表示n个读者或写者。
每个线程按相应测试数据文件的要求进行读写操作。
用信号量机制分别实现读者优先和写者优先的读者-写者问题。
读者-写者问题的读写操作限制(包括读者优先和写者优先):
1) 写-写互斥,即不能有两个写者同时进行写操作。
2) 读-写互斥,即不能同时有一个线程在读,而另一个线程在写。
3) 读-读允许,即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读者在读。
读者优先的附加限制:如果一个读者申请进行读操作时已有另一个读者正在进行读操作,则该读者可直接开始读操作。
写者优先的附加限制:如果一个读者申请进行读操作时已有另一写者在等待访问共享资源,则该读者必须等到没有写者处于等待状态后才能开始读操作。
运行结果显示要求:要求在每个线程创建、发出读写操作申请、开始读写操作和结束读写操作时分别显示一行提示信息,以确定所有处理都遵守相应的读写操作限制。
以下是各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
1.主函数模块
判断进行读者优先还是写者优先。
2.读者优先-读者线程
定义互斥变量h_Mutex,通过WaitForSingleObject(h_Mutex,-1)实现对readcount的互斥访问。
3.读者优先-写者线程
当前读者进程全部结束后,等待的写者进程就可以申请资源EnterCriticalSection(&RP_Write)进行写操作。
4.写者优先-读者线程
定义互斥变量h_Mutex1,h_Mutex2,通过WaitForSingleObject(h_Mutex1,-1)读者进入临界区,同时通过h_Mutex2实现对readcount的互斥访问。
5.写者优先-写者线程
定义互斥变量h_Mutex3,实现对writecount的互斥访问。
6. 读写操作优先处理函数
从文件中读取相关数据,通过数组依次创建读者进程和写者进程,来协调程序的运行,直到所有的读写线程全部结束。
测试数据:
1 R 3 5
2 W 4 5
3 R 5 2
4 R 6 5
5 W 5.1 3
二、概要设计说明
1线程控制:
CreateThread 完成线程创建,在调用进程的地址空间上创建一个线程,以执行指定的函数;它的返回值为所创建线程的句柄。
HANDLE CreateThread(
LPSECURITY_ATTRIBUTES lpThreadAttributes, // SD
DWORD dwStackSize, // initial stack size LPTHREAD_START_ROUTINE lpStartAddress, // thread function
LPVOID lpParameter, // thread argument DWORD dwCreationFlags, // creation option LPDWORD lpThreadId // thread identifier );
2 ExitThread 用于结束当前线程。
VOID ExitThread(
DWORD dwExitCode // exit code for this thread
);
3 Sleep 可在指定的时间内挂起当前线程。
VOID Sleep(
DWORD dwMilliseconds // sleep time
);
4信号量控制:
WaitForSingleObject 可在指定的时间内等待指定对象为
可用状态; DWORD WaitForSingleObject(
HANDLE hHandle, // handle to object
DWORD dwMilliseconds // time-out interval
);
hHandle为等待的对象,也就是实现同步或者互斥的对象。
该函数一执行,相应的信号量就减去1,如果信号量小于等于0,那么他一直在循环。
5 实现信号量互斥和同步
CreateSemaphore用于创建信号量,根据参数的不同可以利用它实现互斥和同步。
ReleaseSemaphore用于释放信号量,使用后相应的信号量加1
HANDLE CreateSemaphore(
LPSECURITY_ATTRIBUTES lpSemaphoreAttributes,//SD
LONG,lInitialCount, //initial count
LONG,lMaximumCount, //maximum count
LPCTSTR lpName //object name
); ReleaseSemaphore( HANDLE hSemaphore, LONG lRelseaseCount, LPLONG lpPreviousCount ); //handle to semaphore //cont increment amount //previous count 6控制流程
用CheckPersonList(PersonLists)函数检查PersonLists中是否有为创建的进程(读写者)。
如果有则创建相应的读写线程7创建读写者
用boolCreateReader(int StartTime,int WorkTime)函数创建读者写者相应的线程,其中由windows提供的函数为CreateThread (NULL,0,ReaderProc,
(LPVOID)pPerson,0,&dwThreadID);返回的是DWORD型变量。
在CreateReader(int StartTime,int WorkTime)中还会初始化相应的读写者的基本信息,例如何时申请数据何时读数据何时关闭线程等等。
8同步与互斥
WaitForSingleObject(信号量名字,infinite)和ReleaseSemaphore(信号量名字,1,null)用于实现同步于互斥,执行WaitForSingleObject(信号量名字,infinite)信号量相应的信号量减1,执行ReleaseSemaphore(信号量名字,1,null)恢复1。
9.主要数据结构
intreadCount:访问资源的读者线程数目;
intwriteCount:访问资源的写者线程数目;
CRITICAL_SECTIONRP_Writer:临界区对象,读者优先中用于阻塞写者;
CRITICAL_SECTIONCS_Writer:临界区对象,写者优先中实现写写互斥;
CRITICAL_SECTIONCS_Reader:临界区对象,写者优先中用于阻塞读者,体现写者优先;
struct Thread:线程信息结构体结构表示,成员变量包括int Number,char Type,doubleRunTime, WaitTime,分别代表线程序号,线程种类(读者或写者),等待时间,作业时间。
HANDLE Mutex1:互斥信号量,用于实现写者优先。
HANDLE Mutex2:互斥信号量,用于维护read_Count修改。
HANDLE Mutex3:互斥信号量,用于维护write_Count修改。
void ReaderPriority(char *file)\\读者优先主控程序
void RP_ReaderThread(void *p)\\读者优先-读者线程
void RP_WriterThread(void *p)\\读者优先-写者线程
void WriterPriority(char *file)\\写者优先主控程序
void WP_ReaderThread(void *p)\\写者优先-读者线程
void WP_WriterThread(void *p)\\写者优先-写者线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