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练习(用)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基础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秋1、明年..2. 因为长句..3.因为长句..刀枪鸣4.铁骑突出..5.曲终收拨当心画..衣裳起敛容6.整顿..7.弟走从军阿姨死..故8.暮去朝来颜色..嫁作商人妇9.老大..10.去.来江口守空船11.又闻此语重唧唧...12.凄凄不似向.前声妆泪红阑干13.梦啼..1、明年秋古义第二年2、因为长句古义于是创作3、因为长句古义七言古诗4、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出现5、曲终收拨当心画古义在…中心6、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7、弟走从军阿姨死古义管理歌女的头目8、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容貌9、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10、去来江口守空船古义走了以后11、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叹息声12、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以前13、梦啼妆泪红阑干古义泪流满面二、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及意义。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2.遂命.酒3.歌.以赠之4.梦.啼妆泪红阑干5.命曰《琵琶行》..6.商人重.利轻别离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名词做状语2、遂命酒名词做动词命令摆酒3、歌以赠之名词做动词做歌4、梦啼妆泪红阑干名词做状语在梦里5、命曰名词做动词命名题名6、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做动词看重轻视三、指出下列句式类型并翻译。
1、送客湓浦口()2、本长安倡女()3、使快弹数曲()4、感斯人言()5、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财()6、转徙于江湖间()1、送客湓浦口(省略句(于)、状语后置)2、本长安倡女(省略句“是”)3、使快弹数曲(省略句之)4、感斯人言(省略句于)5、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财(状语后置)6、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平常,随随便便B.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叹息C.却坐促弦弦转急却:退回D.座中泣下谁最多泣:哭泣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B.低眉信手续续弹C.枫叶荻花秋瑟瑟D.终岁不闻丝竹声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转徙于江湖间却坐促弦弦转急B.凝绝不通声暂歇如听仙乐耳暂明C.琵琶声停欲语迟今夜闻君琵琶语D.填酒回灯重开宴满座重闻皆掩泣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B.遂命酒C.使快弹数曲D.歌以赠之5.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主人下马客在船A.烟笼寒水月笼沙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一项是(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A.①②③B.①③⑤C。
《琵琶行》配套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听段处士弹琴方干①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知。
泉迸幽音离石底,松含细韵在霜枝。
窗中顾兔②初圆夜,竹上寒蝉尽散时。
唯有此时心更静,声声可作后人师。
【注】①方干(836-888),唐朝诗人。
②“顾兔”亦作顾菟,古代中国神话传说月中阴精积成兔形,后因以为月的别名。
3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题目是“听段处士弹琴”,但全诗并没有把大量的笔墨花在摹写琴声的高妙上,却令人读来更觉意韵绵长,难以释怀。
B.诗的首联,诗人介绍演奏者,上句的“七条丝”代指琴,下句的“十指”代指“演奏者”段处士。
C.诗的颔联,上句“泉迸幽音离石底”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幽咽泉流冰下难”所突出的音乐特点完全相同。
D.诗的尾联,诗人先点明听完音乐之后的感受,然后再用议论的方式评价乐声,给予段处士高度评价。
33.本诗与白居易《琵琶行》第二段的内容都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二者在描写音乐方面有哪些共同之处。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郑五愔弹琴孟浩然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岐路洛阳城。
3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孟诗的中间四句,“下衫袖”的细节描写和边弹边饮的举动共同塑造了郑愔豪放不羁的形象。
C.柳诗首联先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再联想到秦人悲声,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也有相似写法。
D.柳诗颈联运用了联想手法,渲染了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衬托了灯下独愁、楼上空思的形象。
35.两首诗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练习和答案白居易《琵琶行》原文练习和答案《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不知数。
钿头银击节碎,血色罗裙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难为听。
琵琶行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其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形容的是琵琶的______。
2. 诗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描绘的是琵琶声音的______。
3.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两句诗,用来形容的是琵琶声音的______。
4. 诗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声音的______。
5.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______的感慨。
二、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琵琶行》中所描述的琵琶声的特点?A. 急促如雨B. 低沉如泉C. 清脆如莺D. 悠扬如风2.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嘈嘈”和“切切”分别形容了琵琶的哪种声音?A. 大弦的声音和大弦的声音B. 小弦的声音和小弦的声音C. 大弦的声音和小弦的声音D. 小弦的声音和大弦的声音3. 诗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是形容琵琶声音的什么特点?A. 突然而响亮B. 柔和而细腻C. 悠长而连绵D. 清晰而分明4.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对琵琶声音的赞美B. 对琵琶声音的惋惜C. 对琵琶声音的无奈D. 对琵琶声音的感慨5.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A. 琵琶B. 琵琶手C. 琵琶音乐D. 人生际遇三、简答题1. 请简述《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两句诗的含义。
2. 诗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两句诗,是如何形象地描绘琵琶声音的?3.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诗,诗人是在表达什么?四、论述题1. 论述《琵琶行》中,白居易是如何通过琵琶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2. 请结合《琵琶行》的内容,谈谈你对“音乐是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案:一、填空题1. 急促2. 细腻3. 突然而响亮4. 感慨5. 音乐二、选择题1. D2. C3. A4. D5. D三、简答题1. 这两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大弦和小弦的声音特点。
琵琶行练习题及答案1.正确答案为A。
应改写为:正确的读音组合是哪一个。
A。
湓浦口(pén)、憔悴(jiāo)、六玄(yāo)。
2.正确答案为D。
应改写为:哪一个选项中所有词语的书写都完全正确?D。
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
3.正确答案为C。
应改写为:下列哪一个词在文中的意思是“句”?C。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
4.正确答案为A。
应改写为:下列哪一个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低沉抑郁”?A。
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
5.正确答案为B。
应改写为:下列哪一个加线词语在古今意义上都相同?B。
门前冷落、鞍马稀。
6.不恰当的一项是A。
应改写为:下列哪一个使用熟语的方式不恰当?A。
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拆除啊!7.正确答案为B。
应改写为:哪一句诵读时节拍正确?B。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不恰当的一项是D。
应改写为:下列哪一项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D。
“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9.强调的是琵琶女的迟疑不决的心情。
应改写为: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的迟疑不决的心情,强调的是她的心理状态。
终究,音乐所带来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消失。
在文中,憔和贾应该读作qiáo和gǔ,浸应该读作jìn。
徒应该改为徙,崖应该改为涯,翻应该改为反。
在这首诗中,没有提到“畅快”、“作歌”和“字”。
老大应该改为年纪大了,去来应该改为去了以后,掩泣应该改为掩面哭泣。
突出应该改为突然爆发出,整理和以前没有问题。
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的意思与语境不符合。
在这首诗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没有问题。
别有”这句话表达了琵琶女的“幽愁暗恨”之情,而不是听众内心的愁思和怨恨。
《琵琶行(并序)》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的这句经典名言,引发网友热议。
①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回应称,②历套该出版社的教材中,③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④从未有过“斯人”,⑤“是人”记成“斯人”的原因是因为古文诗词中“斯人”出现得太多了。
比如《岳阳楼记》中的“微斯人,吾谁与归”,《琵琶行》中的“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等等。
而“是人”却很少见。
从字意角度,很多人会觉得“斯人”的感彩更浓烈,有感慨之意。
既然“斯”与“是”的意思区别不大,是否还有必要“____________”呢?当然有必要。
对“斯”与“是”的较真,木尝不是出于捍卫经典原貌的本能,是对“是”的探索,是对“真”的重视。
有网友为了找出“斯人”,大量翻找古籍刻本、教材教辅,甚至连汉语语料库都查了一遍。
有疑惑就找证据,有问题就找答案,这种“较真”的意义,其实已经超越对“斯”“是”二字的区分。
历来诗人学者都注重推敲文字,因为汉语____________,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用法、丰富的含义,一字之差常常谬以千里,对“斯”“是”的辨析,是考据传统的继承,也是求是精神的传承。
在网络时代,“求是”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在网络传播中,____________的情况十分多见,比如最近某影视剧中一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大为流行,但原句是“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还有不少网友对多音异形的字望文生义,张口乱读、随手乱改、误用错用,伤害了字词原本的意蕴,亵渎了汉字文化。
1.请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填写序号并进行修改。
序号:修改:序号:修改:序号:修改: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琵琶行》练习题一、选择题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李白A. 《霓裳羽衣曲》B. 《六幺》C. 《梅花三弄》D. 《阳关三叠》A.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B.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C. 春江水暖鸭先知,碧水浮萍处处生。
D. 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二、填空题1. 《琵琶行》中,诗人白居易在______(地点)遇到了琵琶女。
2. 琵琶女演奏的曲目中,有一曲名为______。
3. 诗句“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描绘了琵琶女演奏时的高潮部分。
三、判断题1. 《琵琶行》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诗歌。
()2. 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
()3. 《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
()四、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的场景。
2. 诗人在《琵琶行》中表达了哪些情感?3. 请举例说明《琵琶行》中的修辞手法。
五、翻译题“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六、拓展题1. 请结合《琵琶行》的内容,谈谈你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的理解。
2. 请以《琵琶行》为题材,创作一首现代诗歌。
七、匹配题A.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B.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 描述江边送别的景象2. 描写琵琶女演奏的高潮部分3. 写演奏结束后江面的宁静景象八、解释题1. 解释下列诗句中的词语:“千呼万唤始出来”(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半遮面)2. 请解释“间关莺语花底滑”中的“间关”一词的含义。
1.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2.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十、分析题1. 分析《琵琶行》中琵琶女形象的特点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2. 请分析《琵琶行》中环境描写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十一、仿写题请仿照《琵琶行》中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琵琶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课后巩固梯级演练检查我的基础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湓浦口(pén)贾人(ɡǔ)六幺(yā)迁谪(dí)B.转轴(zhóu)拨弦(xián)幽咽(yè)花朝(zhā).船舫(fǎnɡ)衣裳(shánɡ)信手(xìn)虾蟆陵(há)D.慢捻(liǎn)荻花(dí)钿头(diàn)琵琶行(xínɡ)提示:A项迁谪zhé;项衣裳chánɡ;D项慢捻niǎn。
答案:B2.默写填空。
(1)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
(2)千呼万唤始出,_____________。
(3)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
(6)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
答案:(1)江州司马青衫湿(2)犹抱琵琶半遮面(3)相逢何必曾相识(4)别有幽愁暗恨生(5)唯见江心秋月白(6)大珠小珠落玉盘3.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快弹数曲(畅快)/歌以赠之(作歌)/欲语迟(迟疑)B.低眉信手(随手)/银瓶乍破(忽然)/却坐(退).声声思(思考)/阑干(纵横交错)/是夕(这)D.漂沦(漂泊沦落)/间关(形容鸟鸣声)/弦转急(变化)提示:.思:悲伤。
答案:14.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D.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提示:为:①写作,②替。
其:③那个声音,④那个人。
答案:B5.所用的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B.终岁不闻丝竹声.秦时明月汉时关 D.谈笑有鸿儒,往无白丁提示:A、、D三项互。
琵琶行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琵琶行》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C2. 《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描述的是什么?A. 珍珠B. 琵琶声C. 雨滴D. 酒杯答案:B3. 《琵琶行》中“间关莺语花底滑”中的“间关”是什么意思?A. 断断续续B. 连续不断C. 悠扬动听D. 快速滑过答案:A二、填空题4. 《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枫叶荻花秋瑟瑟5. 《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犹抱琵琶半遮面三、简答题6. 请简述《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特点。
答案:琵琶女在《琵琶行》中被描绘为技艺高超、情感丰富的音乐家。
她的音乐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她的琵琶声如同珍珠落玉盘,清脆悦耳。
同时,她的形象也充满了神秘感,如“犹抱琵琶半遮面”,展现了她内敛而含蓄的美。
7. 《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人与人之间情感共鸣的理解。
它传达了一种即使在人生低谷,也能在陌生人之间找到共鸣和慰藉的情感。
四、论述题8. 分析《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对整首诗情感表达的作用。
答案:《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是整首诗情感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琵琶声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琵琶女内心的悲欢离合,以及她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音乐的起伏变化,如同琵琶女情感的波动,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她的内心世界。
同时,音乐也成为了诗人与琵琶女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立体。
五、附加题9. 如果你是《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你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答案:这个问题的答案开放,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进行回答。
例如,如果我是琵琶女,我可能会通过更加深情和富有变化的琵琶演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每一个音符都充满情感的力量,以此来触动听众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快乐、悲伤、怀念和无奈。
《琵琶行》练习
一、填空。
1、《琵琶行》中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的句子
是,。
《琵琶行》的“行”
指。
2、《琵琶行》中用“,
”两句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不愿出场又不得不出场的矛盾心理。
3、别有幽愁暗恨生,。
4 、《琵琶行》中两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到了侧面描写:第一次侧面描写的句子是:
,;第二次是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
,”来进行侧面描写。
5、写琵琶女出场的句子是:,。
6、《琵琶行》一诗中擅长用景物衬托人物内心和音乐效果。
请你写出三处这样的句子:
;;。
7、从弹奏指法和弹奏内容两方面来描写琵琶女的高超的演奏技艺的句子
是:,。
8、______ __ 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 __ 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9、《琵琶行》中形容音乐声粗重的句子是:。
形容音乐声轻细的句子是:。
形容音乐声流畅的句子是:。
形容音乐声冷涩的句子是:。
10、白居易,字____ ___,晚年号_____ ___。
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__ _____诗人。
他积极倡导“_____ ___”运动,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作品集是《___ _ ____》。
他的两首长篇叙事诗《》和《》代表了他诗歌的最高成就。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浔.阳荻.花霓裳
..嘈.嘈幽咽.裂帛.西舫.
三、解释加点的字。
转轴拨.弦三两声曲终收拨.当心画低眉信手
..续续弹
弦弦掩抑
..莺语花底滑
..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间关
四、阅读。
任盈盈演奏《笑傲江湖曲》
金庸
①令狐冲又惊又喜,依稀记得便是那天晚上所听到曲洋所奏的琴韵。
这一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雅致,令狐冲虽不明乐理,但觉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
这婆婆所奏的曲调平和中正,令人听着只觉音乐之美,却无曲洋所奏热血如沸的激奋。
奏了良久,琴韵渐缓,似乎乐音在不住远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细微几不可再闻。
②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
回旋婉
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
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地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
③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
王元霸、岳不群等虽都不懂音律,却也不禁心驰神醉。
易师爷更是犹如丧魂落魄一般。
(摘自《笑傲江湖》)
11.有人说“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中的“遥”与“外”应该交换位置,这种看法对吗?12.第2段划线句子的意境,与《琵琶行》中哪4个诗句描写的情景相似?请写出来。
1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说“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
”是因为演奏者的思想性格,情感经历迥异。
B.第2段描摹箫声,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一年四季自然景物变化的情景。
C.第3段描写音乐主要采用侧面烘托和通感的修辞方法。
D.文中写王元霸、岳不群、易师爷等都不懂音律,但却听得心驰神醉,丧魂落魄,这样描写有点儿自相矛盾。
E.《笑傲江湖曲》是小说《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所以曲调既粗旷又细腻,既豪放又典雅。
14、“歌行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组()
①篇幅较长②篇幅较短③其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④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
化⑤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⑥讲究对仗,声调韵律
A.②③④⑥B.①③④⑥C.①④⑤D.①③⑥
15、以下诗词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
16、《凭箜篌引》选自《_______ ___》,作者___ _,唐代诗人。
17、吴丝蜀桐张高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凭中国弹箜篌。
18、《李凭箜篌引》起句就写到“吴丝蜀桐张高秋”,试分析这一句诗的作用。
19、《李凭箜篌引》一诗中运用了四个典故,写出这四个典故。
试分析作者运用典故的作用。
典故①②③④
作用
20、《琵琶行》中有三处景物描写,请写出这三句诗,并分析这三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一处:。
作用:
第二处:。
作用:
第三处:。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