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居惠州
十月二日,苏轼终于达到惠州。虽是贬谪而来,但苏 轼毕竟文名满天下,地方官员特许他在三司行衙(北 宋最高财政机构的官员所居住的宾馆)的合江楼暂住。 但毕竟是被贬谪,十余日后,苏轼搬到佛寺嘉祐寺居 住。生活虽然清贫,但苏轼却过的比较安闲,时常与 朋友游山玩水、吟诗作赋。绍圣二年(1095年)三 月,新任广州提刑程正辅前来拜访苏轼,他是苏轼的 表兄兼姐夫,因为苏轼的姐姐八娘嫁给程正辅后不到 一年便抑郁而亡,故两家数十年不相往来,此次拜访 后两人重归于好,程正辅也将苏轼请回合江楼居住。
第四部分
诗人典故
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 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诗人典故
苏轼退房
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 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 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 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肖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 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 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 租房子住。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内。
诗人典故
对联退敌
北宋时期,宋人率招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 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 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 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 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恰 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 四诗风雅颂。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 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 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 《诗经》亦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 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