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 向狼借路课件(最新编辑)_19-21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4
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向狼借路教案教科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故事《向狼借路》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
2. 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1. 教科书。
2. 相关故事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类似故事,如《狐狸和葡萄》、《乌鸦和狐狸》等,让学生对寓言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2. 介绍故事《向狼借路》的背景和作者。
3.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第二章: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推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中的细节描述。
2. 培养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故事中的隐含意义。
2. 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推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科书。
2. 相关故事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1. 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通过细节推断出的寓意。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寓意。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推断能力。
第三章:角色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角色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不同角色的理解和同情心。
教学重点:1. 分析故事中的角色特点。
2. 培养同情心。
教学难点:1. 理解不同角色的内心感受。
2. 培养学生对不同角色的理解和同情心。
教学准备:1. 教科书。
2. 相关故事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各个角色的特点和动机。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角色的内心感受。
3. 分享学生对不同角色的理解和同情心。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角色特点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对不同角色的理解和同情心表现。
第四章:写作练习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4.《向狼借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参加这个活动,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向狼借路》。
《向狼借路》这篇课文是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勇者无惧”。
这是一篇外国作品,故事发生在1857年的冬天,文中的作者只身一人去深山旅行,当他经过霍普河谷的时候,遇到了那里的六只森林狼。
他深信如果他掉转身体往回走,或者加快脚步逃跑,那么整个狼群就会在顷刻之间将他扑倒,撕得粉碎。
所以他只有唯一的选择,那就是向狼借路,凭借着对狼的了解和作者的机智、勇敢,最终成功地借到了路。
课文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勇敢无畏的精神具有震慑一切的巨大力量,甚至可以战胜凶残的动物。
结合课文内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的语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把握人物特点。
3、体会作者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的勇敢无畏精神。
教学的重点放在通过体会一些语句,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上。
难点是:让文章牵动人心,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体会作者的紧张、恐惧和勇敢。
这节课我在教学方法的安排上,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和对比法进行教学。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近森林狼,走进作者的内心。
用“狼的可怕”和“作者的勇敢”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理解在危险中怎样保护自己。
在设计这节课前,我们团队曾有过两个思路,一个思路是:整节课提出两个大问题,一个是这是一只怎样的狼?作者是怎样做的?然后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教学。
另一个思路是按段进行教学,三次反复强调狼的恐怖和作者的勇敢。
最后,我们一致同意采用第二种教学思路,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的心情。
下面我主要说一说教学设计的流程这个环节。
首先通过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学生初读课文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然后精读课文,在这一环节重点放在课文的2——5自然段,引导学生围绕我与狼进行了哪几次的较量这个问题展开研读,体会描写狼的行为和我的表现的句子,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抓住这条大的主线感知课文,不用设计过多过细的问题打乱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路。
五年级语文上册向狼借路教案教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五年级语文上册向狼借路教案教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五年级语文上册向狼借路教案教科版的全部内容。
向狼借路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体会文中的我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的勇敢无胃的精神.2、能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把握人物特点。
3、主动认识6个生字、会写出11个生字。
教学重点:课后1、2题教学难点:课后1、2题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小黑板教学流程:引入:一情趣导入设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这是一个很奇特的课题,同学们一定会很多疑问,谁向狼借路,怎样借路?这么凶残的动物会借路`给我吗?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自学提示:1、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再读课文,找出文章描写借路过程的段落.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
理解课文1、读课文,标记出意外遇到狼时我的表现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2、读课文,体会我前后的心理活动。
3、再读课文,想想如果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要抓住哪些情节才能吸引人,4、试讲这个故事。
深入理解抓住故事场面,把握人物特点重点围绕第1、2题进行。
第1题:按照“翻掘动物尸体——蹲成整体的——大声呼叫-—齐向后转”的顺序,说说我当时的表现抓住关键词体会我当时的心情硬着头皮,表现我了要掩饰自己的胆怯,努力做到无所畏惧,同时,真实的反映了我当时的心情。
感情朗读示范读、评议读、竞赛读。
让学生读出我的表现抓描写方法,仿写片断当堂作业:积累内化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简单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14.《向狼借路》教案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体会文中的我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的勇敢无胃的精神。
2.能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把握人物特点。
3.主动认识6个生字、会写出11个生字。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我”的紧张、恐惧、勇敢。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
出示“狼”的图片狼是凶狠的动物,美国作家丹德奎尔在一次深山旅行时就碰到了一群森林狼,想知道他的结局吗?让我们跟随丹德奎尔一起走近这个惊险的故事。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了解。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再读课文,找出文章描写借路过程的段落。
三、理解课文。
1.读课文,体会我前后的心理活动。
2.再读课文,说一说哪些情节吸引人。
四、品读课文。
1.读第二自然段。
说一说这时我们距离狼大约是多少?狼是怎么做的?从狼的这些行为上看,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狼?它们要干什么?应该怎样去读呢?看看我们的主人公他是怎么做的?找同学读。
你怎么理解“硬着头皮”?从中能看出丹德奎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不逃跑,那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走到离狼群只有25米到30米时,狼又是怎么做的?(找学生读一读)课文中又是怎么描述嗥叫的声的?它们在吼什么?丹德奎尔把自己当作了什么?将军是怎样一个人?他真的威风吗?不害怕吗?从中能看出丹德奎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齐读第四自然段。
4.“群狼一动不动地蹲着,看着我,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它们要干什么?从中你感觉到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狼?丹德奎尔通过狼群时,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步态,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沉着,机智)5.小结:课文讲述了一个“向狼借路”的故事,对狼的描写抓住行动,行动之中又透露出狼心理的分析与判断。
对“我”的感觉和心理描写细致生动,真实可信。
6.作者究竟是凭借什么成功地向狼借路的呢?第二课时一、读课文,把握人物特点。
重点围绕第1、2题进行。
14.《向狼借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参加这个活动,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向狼借路》。
《向狼借路》这篇课文是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勇者无惧”。
这是一篇外国作品,故事发生在1857年的冬天,文中的作者只身一人去深山旅行,当他经过霍普河谷的时候,遇到了那里的六只森林狼。
他深信如果他掉转身体往回走,或者加快脚步逃跑,那么整个狼群就会在顷刻之间将他扑倒,撕得粉碎。
所以他只有唯一的选择,那就是向狼借路,凭借着对狼的了解和作者的机智、勇敢,最终成功地借到了路。
课文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勇敢无畏的精神具有震慑一切的巨大力量,甚至可以战胜凶残的动物。
结合课文内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的语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把握人物特点。
3、体会作者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的勇敢无畏精神。
教学的重点放在通过体会一些语句,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上。
难点是:让文章牵动人心,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体会作者的紧张、恐惧和勇敢。
这节课我在教学方法的安排上,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和对比法进行教学。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近森林狼,走进作者的内心。
用“狼的可怕”和“作者的勇敢”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理解在危险中怎样保护自己。
在设计这节课前,我们团队曾有过两个思路,一个思路是:整节课提出两个大问题,一个是这是一只怎样的狼?作者是怎样做的?然后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教学。
另一个思路是按段进行教学,三次反复强调狼的恐怖和作者的勇敢。
最后,我们一致同意采用第二种教学思路,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的心情。
下面我主要说一说教学设计的流程这个环节。
首先通过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学生初读课文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然后精读课文,在这一环节重点放在课文的2——5自然段,引导学生围绕我与狼进行了哪几次的较量这个问题展开研读,体会描写狼的行为和我的表现的句子,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抓住这条大的主线感知课文,不用设计过多过细的问题打乱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路。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向狼借路教科版写在前面的话:〝英勇〞是一个熟习的话题,我们当然知道它的重要性。
可是当一系列的灾难出如今我们面前的时分,我们才发现我们对它的需求是那样的迫切,我们需求一种真正的英勇,面对风险坚持冷静,镇定。
面对困难不畏缩、不绝望。
英勇不是不惧怕,而是面对风险可以打败自己,向一切看似不能够的困难借一条生活之路。
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困难面前所具有的临危不惧、镇定、英勇的肉体。
2了解并积聚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3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思绪:这是一篇内容生动,描写细腻的文章。
描写了我如何从狼群面前经过的惊险阅历,从而表达了〝我〞身上所具有的英勇、临危不惧的肉体质量。
教学本课从三个版块停止,第一版块:体会狼群的可怕,经过朗诵,在读中感受。
第二版块:从作者的举动中感遭到什么是真正的英勇。
第三版块感悟写话:英勇教学进程:一导入;师:明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课文—---向狼借路。
谁来读读课题。
生:读课题师: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他为什么要向狼借路。
生:我想知道他是怎样借路的,最后借没借到路。
师:是啊,那就让我们带着效果来自在读读课文吧。
到文章中找答案。
二、新授〔一〕学习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2.出示读不准的词语。
师:刚才我在下面悄然问一个同窗,〝憎〞有几个读音,他说似乎有两个。
你们以为呢?生:犹疑师:〝憎〞只要一个读音,面目可憎,憎恨。
师:那谁在读课文的时分处置自己提出的效果了。
师:他为什么要向狼借路?生:他只身一人离开森林,要过的路就在狼的身边。
师:那结果如何呢?生:他最后成功的向狼借了一条路。
师:谁试着把这件事的原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
生:这篇课文讲了我在森林里遇到一只狼,我要过的路就在狼的身边,我向狼借了一条路,最后终于成功的向狼借了一条逃生之路。
师:对啊,把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呀。
第一版块:在朗诵中感受狼的可怕师:这个故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作者是要向一群狼借路,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狼啊?请你在书中画一画,找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