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及答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411.81 KB
- 文档页数:10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一、引言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它通过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丰富了作品的语言层次,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在教学中,如何生动地介绍修辞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修辞意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就修辞手法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能够理解其含义和运用方法;2. 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能够在作文中熟练运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1. 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及分类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等内容时,通过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达到修饰、夸张、感染读者的目的。
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分为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举例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些修辞手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比喻修辞手法的教学比喻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用来形容或说明一种事物。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比喻的美妙之处,并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造比喻句子。
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大树,让学生以树为主题,进行比喻的创作。
3. 拟人修辞手法的教学拟人是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性质和行为,在修辞手法中常用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形象性。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拟人修辞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共同之处,并引导他们进行拟人描写的练习。
4. 排比修辞手法的教学排比是指将同类词、短语或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并列,增加表达的声势和节奏感。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排比句子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排比修辞的特点和作用,并进行排比的写作练习。
5. 夸张修辞手法的教学夸张是指对事物进行过度放大或缩小,以达到强调或夸张的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幽默的夸张句子,引发学生的笑声,并让他们体会夸张对于表达的影响。
随后,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夸张的句子,扩展他们的修辞表达能力。
6. 反问修辞手法的教学反问是以表达意思的形式来提出问题,不需要回答。
它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增强表达的力度。
“修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小学阶段常见的六种修辞方法。
回顾成语和古诗句中的修辞。
2、复习小学阶段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句段,能正确判断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方法,进一步明确这六种修辞方法在表达中的作用。
3、学习运用修辞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熟练掌握修辞方法的妙用,并能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运用。
教学过程:一、揭示本课任务: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复习修辞。
(板示:修辞)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
二、复习新授:过渡:在六年的语文学习中,你们最熟悉哪些修辞方法呢?(板书: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好,那我们现在就到学过的课文中去会会这些“老朋友”。
(一)会会“老朋友”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可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形象。
在判断比喻句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比喻必须用在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上,而且这两种事物必须有共同点。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比喻词(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根据这三个组成部分是否完全出现,以及他们之间所显示的关系,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
第一种:明喻,就是三个组成部分同时出现,明显的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像……一样……若,如,如同,仿佛,似,好似等,基本结构形式是:甲像乙。
如,太阳像个火球慢慢的升起来。
明喻要有比喻词,但含有像,好像,如同等词语的句子并不一定是比喻句,如,他长得像他爸爸。
(作比较)我好像听到楼下有人喊我。
(感觉),这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表猜测)第二种:暗喻,也是三个组成部分同时出现,暗暗的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是,成为,变为等。
基本结构形式是:甲是乙。
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第三种: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把喻体当作本体来说。
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2.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比喻与比拟。
3.帮助学生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能够准确辨别比喻与比拟的异同。
2. 举一反三,能力训练,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难点:1.理解修辞手法的内涵,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能够准确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看大屏幕。
见过吗?这是?菱湖明珠。
如今盛夏的菱湖更美,你们可以为远方的客人简单地描述一下吗?他的回答中我看到了一位大师的影子,是?朱自清。
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也想到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咱们一起读读。
一样的荷花、一样的荷叶,不一样的语言,为什么朱自清的语言更美?因为在这里他巧妙地运用了某些手法,比如?比喻拟人。
这些在文学上统称为修辞手法。
二、七嘴八舌,明确中心:俗语说的好“人要衣装马要鞍”,语言一样要包装。
打扮一个人,可以描眉、涂唇彩、腮红、画眼浅,各式各样、方方面面。
打扮一段语言呢?今天推荐一种——修辞手法。
课本的105页。
课文说修辞手法拥有十八般武艺,真是如此吗?现在就以实例事实中看看修辞手法到底有哪些招数能耐。
这个任务早已布置,谁能主动告诉我?比、拟、借、夸、对、排、设、反这八种是修辞手法的基本招数,也是高考大纲的基本要求。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奇招怪招,比如顶真、回环、互文、移就、拈连、引、对、反语等等。
加在一起应该超过十八种了。
不止如此,如果再深究下去,修辞的功力可谓深不可测。
你们有谁对修辞内涵预习了吗?找到一位有心人。
大家看,和我的准备基本一致。
原来我们平时常说常用的修辞真名应叫:“修辞格”。
修辞格属于修辞的一种,它还可以再分类,几类?怎么分?不过不管再分多细,我们可以看到,修辞格和修辞的关系如同:一滴水之于大海,一片云之于天空,一朵花之于草原,一棵树之于森林。
三年级学习常见修辞手法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三年级学习常见修辞手法引言:学习修辞手法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系统地学习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以提升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和练习,以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特点;2. 辨别并应用常见的修辞手法;3. 运用修辞手法改写句子,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4. 通过个人创作,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作短文。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案、黑板、笔、教学素材(包括修辞手法的例句);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例句引入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并展示一些修辞手法的例子,引发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教师根据课件和教案,简明扼要地介绍并讲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重点强调每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在写作中的运用。
3. 示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要求学生仔细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4. 练习运用(2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修辞手法的特点,改写句子,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学生可以个别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创作实践(2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以“我的家乡”为题材,使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个人创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展开思路和写作。
6. 作品展示与点评(10分钟)学生可以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或者将作品交给老师进行点评。
教师通过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作成果,同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提高了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修辞手法解析夸张与比较教学设计导言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通过夸张和比较手法,作家能够更加生动地描绘事物,激发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共鸣。
本文将对夸张和比较这两种主要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并提供一份相应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
一、夸张的定义与示例夸张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事物的描述进行夸大,以增加表达效果和强调特点。
夸张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加印象深刻。
以下是夸张的一些常见形式和示例。
1. 夸张的形象描写夸张形象描写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者对比来达到强调的效果。
例如,描述夏天的热可以说“像置身熔化的烈焰中”,这样的描写使得炎热感更加明显。
2. 夸张的数量描述夸张的数量描述可以对数字进行夸大或者缩小,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说“他一口气喝了十瓶汽水”,这样的描述不仅强调了他的大胃口,也使得他与普通人的差异更加明显。
3. 夸张的比喻或者对比夸张的比喻和对比常常出现在作品中,通过与平常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或者喻示来达到夸张的效果。
比如,形容一个人非常瘦弱可以说“他身材好比一根稻草”,这样的比喻使得人物形象更加夸张。
二、比较的定义与示例比较是修辞手法中另一种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对事物进行对比,突显它们的差异和共同点,以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和感悟。
以下是比较的一些常见形式和示例。
1. 比较的形象描写比较的形象描写通过对事物进行具体的对比,使得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事物的特点。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她像花朵一样娇美”来形容一个女孩子的美丽,这样的比较使得形象更加生动。
2. 比较的数量描述比较的数量描述可以将事物的数量进行对比,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多少和变化。
比如,我们可以说“这个城市的人口比上海还多”,这样的比较让人对城市的繁华有了直观的了解。
3. 比较的概念对比比较的概念对比通过对不同概念之间的对比,突出它们的差异和联系。
例如,我们可以说“学习是一支笔,努力是一块宝石”,这样的对比使得学习和努力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显。
《修辞手法教案》PPT课件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用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识记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 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能够加以运用。
3. 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三、教学内容1. 比喻:通过对比两个相似的事物,突出其中一个特点。
2. 拟人: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和行为。
3. 夸张: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以突出其效果。
4. 排比:将几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修辞手法的魅力。
2. 讲解:详细讲解每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并举例说明。
3. 分析:让学生分析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效果。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修辞手法进行总结,并强调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运用修辞手法的准确性和创意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认为最有用的修辞手法,并分享为什么。
2. 修辞手法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制作展板或PPT进行展示,并解释其应用和效果。
3. 修辞手法竞赛:举行一个修辞手法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对修辞手法的记忆。
七、教学资源1. 修辞手法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供学生查阅和学习。
2. 写作模板:提供一些包含修辞手法的写作模板,帮助学生快速上手。
3. 修改建议: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修改文章中修辞手法使用不当的例子和建议。
八、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观点、描绘形象、增强语言感染力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文本、鉴赏修辞手法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比喻: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表示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2. 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属性,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替代。
4. 夸张:为了突出某种事物的特点,故意言过其实,夸大其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
2. 难点:正确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合作能力。
3. 写作实践: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比喻、比拟1.1 讲解比喻、比拟的定义和特点1.2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比拟的运用1.3 学生练习:运用比喻、比拟手法进行写作2. 第二课时:借代、夸张2.1 讲解借代、夸张的定义和特点2.2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借代、夸张的运用2.3 学生练习:运用借代、夸张手法进行写作3. 第三课时:对偶3.1 讲解对偶的定义和特点3.2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对偶的运用3.3 学生练习:运用对偶手法进行写作4.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4.1 给学生提供一段文本,要求学生识别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4.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分析结果4.3 教师点评并进行讲解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5.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5.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5.3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写作实践,评价学生对高考常见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修辞手法--夸张句学习目标:1.认识夸张句的定义,作用,分类.2.通过学习具体例句明白夸张句的用法.敎学设计:課前导语:夸张句就像一面哈哈镜,有时让人变得高大威猛,有时变得貌美如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夸张句.一、夸张的定义: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二、夸张的分类:夸张可分为两类、三种形式,即"普通"类和"超前"类,普通类又可分为三类, 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1、这座楼真高. 这座楼高耸入云.2、会场上想起了热烈的掌声.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1、这个面包太小了.这个面包小的连塞牙缝都不够.2、这辆车开得太慢了.这辆车开得和蜗牛一样慢.(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1、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2、他一点胃口也没有,饭没入口就饱了.3、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了.夸张句举例四、趣味语文:看图猜成语一步登天一毛不拔一手遮天五、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学会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其表达效果;(3)能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古代诗歌,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3)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3)引导学生感受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美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与理解;(2)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学难点:(1)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2)创作中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2)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课堂讲解:(1)讲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举例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3)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例子;(2)每组选取一个例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3)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2.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创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情况和表达效果;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资源1. 古代诗歌文本;2. 相关修辞手法的参考资料;3. 写作纸张和文具;4.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诗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创作实践法: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将所学修辞手法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技巧教学对象: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复习梳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设问、反问七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2. 学会常见修辞手法的答题技巧。
一、导入谈话导入,了解修辞手法运用的重要性。
二、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三、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技巧(一)比喻作用:能够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答题技巧: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比喻成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表达了作者_之情。
以课文《琥珀》中的比喻句为例子,讲解怎样答题。
(二)拟人作用: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让语句变得更加亲切,且加强读者理解力。
答题技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_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表达了作者_之情。
以课文《猫》中的拟人句为例子,讲解怎样答题。
(三)排比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更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了,表达了作者_之情。
以课文《三月桃花水》中的排比句为例子,讲解怎样答题。
(四)夸张作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答题技巧: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_ (内容),表达了(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以课文《母鸡》中的夸张句为例子,讲解怎样答题。
(五)对比作用:使对比的双方更突出。
答题技巧: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与_对比,突出了_。
以课文《白鹅》中的对比为例子,讲解怎样答题。
(六)设问作用:强调问题,引人注意,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使文章有起伏。
答题技巧: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对对象十特征的注意和思考。
以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中的设问句为例子,讲解怎样答题。
(七)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增强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更有力地强调了以课文《海上日出》中的反问句为例子,讲解怎样答题。
四、练习巩固五、小结。
修辞手法解析夸张与反问教学设计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元素,能够给作品带来生动、形象和感染力。
夸张与反问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两种表达方式,具有独特的功能和效果。
本文将针对夸张与反问这两种修辞手法展开解析,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
一、夸张的修辞手法解析夸张是一种运用夸张手法让形象或事物显得异常夸张的修辞方式。
它通过夸大言辞、夸张细节等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感染力。
夸张的修辞手法常见于幽默作品、诗歌、小说等。
夸张手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夸大事物或事件的规模:通过放大事物的数量、大小、重要性或频率,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他背起了整个山,走进了无尽的黑暗」,这种夸大的表述使得读者对主人公的力量和决心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2. 夸张形容词或副词的使用:通过使用强烈、极端的形容词或副词,来突出描述的内容。
例如,「她美得像天使一样」,这里的「像天使一样」即是对她美丽程度的夸张描写。
3. 夸张细节的突出:通过夸大细节的描述,来夸张事物的特征或表达作者的感情。
例如,「小刚长得高得像一座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刚的身高与山相比,突出了他的高个子。
夸张修辞手法教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夸张修辞手法的功能和效果,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夸张修辞手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例句或短文段落,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夸张表达,并讨论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2. 给学生提供夸张修辞的练习题目。
例如,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事物或情景,运用夸张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夸张的运用方式。
3. 与学生一起分析夸张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与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夸张修辞手法,并讨论作者使用夸张的目的和效果。
二、反问的修辞手法解析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疑问句或反向陈述来达到强调或引起读者思考的修辞方式。
修辞手法解析比喻与排比教学设计在语言表达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共鸣。
其中,比喻和排比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比喻和排比这两个修辞手法。
一、比喻的解析与教学设计1. 概念解析比喻是一种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比,来进行形象、生动的表述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有助于加深听众或读者对某一概念的理解。
2. 教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比喻,可以采用以下教学设计:(1)引入比喻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他们自己找到一些比喻的句子,并分析其中的共性和特点。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观察,引导他们自己总结出比喻的定义和作用。
(2)比喻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比喻,如直接比喻、隐喻比喻、拟人比喻等。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比喻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比喻的多样性和灵活运用。
(3)比喻句子的创作指导学生通过训练,掌握比喻的句式、修辞特点以及常见的比喻对象,培养他们创造比喻句子的能力。
可以通过给定主题,让学生尝试写出与主题相关的比喻句子。
二、排比的解析与教学设计1. 概念解析排比是一种通过列举多个相同结构的词、短语或句子,用于强调、对比或修饰的修辞手法。
排比的运用可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力度,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2. 教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排比,可以采用以下教学设计:(1)引入排比的概念通过给学生展示有排比手法的经典句子,引导他们发现这些句子中的规律和特点。
让学生参与讨论,总结出排比的定义和特点。
(2)排比的表达技巧介绍排比的常见表达技巧,如并列排比、递进排比、反问排比等。
通过分析不同排比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手法,帮助学生掌握排比的多样性和灵活运用。
(3)排比句子的创作通过练习,培养学生使用排比的能力。
可以给学生一些主题,让他们尝试写出具有排比结构的句子。
同时,老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多样化和创新性地运用排比。
《修辞手法——比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比喻修辞的概念、构成、分类和作用2、能够准确判断比喻句的基本构成3、学会写比喻句以及赏析比喻句的表达效果二、重点、难点学会写比喻句以及赏析比喻句的表达效果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猜谜语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
谜底:荷花提问:这则谜语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二)考纲解读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语文高考考查语言运用和表达的一个重要的常见考点。
最近十年的考题中,每年都出现,或单独成题,或在阅读赏析中合并考查。
《考纲》对常见的修辞手法作了明确规定,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借代、设问、反问八种。
实际上,我省对口高考在命题中对考纲有所突破,通感和反语这两种修辞也要注意。
(三)考情分析详见PPT(四)深入探究1、比喻的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3、必备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但不能是同一类事物。
4、比喻的种类(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如同”等相联结。
(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常用“是”、“就是”“成”、“成为”“变成”“等于”等联结。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5、注意的问题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如“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轻快。
”本体和喻体没有相似点。
其二,比喻要贴切、合乎事理。
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识别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
2.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3.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修辞手法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古代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2. 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修辞手法。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修辞手法的分类,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静夜思》中的比喻和拟人。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创意和效果。
七、课后作业1. 阅读一首古代诗歌,识别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
2. 尝试创作一首诗歌,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手法。
八、教学资源1. 古代诗歌文本:提供不同朝代和风格的诗歌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修辞手法的解析和案例分析。
3. 创作工具:提供纸笔或电子设备供学生创作。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
2. 第二课时: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案例。
3. 第三课时:互动讨论和创作实践。
十、教学反思1.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安排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 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强调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性,以便他们在阅读和欣赏古代诗歌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修辞手法及答案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rhetorical devices and ans wers修辞手法及答案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修辞标点是借助于标点符号而进行的修辞活动,其作用是改变句界、明确层次、消除歧义、调整节奏、传达语气、突出重点、标明性质、产生含义。
本教案根据修辞标点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专家解读考点课标与教材对修辞手法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方法的种类并理解其表达作用;在交流和写作实践中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顶真。
修辞手法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拟写题。
解答修辞试题,不仅要正确辨析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修辞方法,还要注意体会修辞方法在特定语境中的积极作用和表达效果,避免比喻不贴切、比拟不当、夸张失真和排比生硬等问题。
典型例题透视例下面一句话属于一般性的描写,请发挥你的想象,增加一些词语或句子,使用夸张、拟人的手法,使其传达出一种炎热难耐的意境。
盛夏的中午,太阳发着光,树上的蝉儿鸣叫着,小草立在路边。
盛夏的中午,(20xx年湖北咸宁市中考试题)答案示例:盛夏的中午,太阳发着刺眼且毒辣辣的白光,(使人眩晕,)树上的蝉儿烦躁地声嘶力竭地鸣叫着,小草耷拉着头(脑袋),无精打采地立在路边。
透视:这是一道近似于扩写句子的试题,要求考生把一个一般性描写炎夏的句子,用上夸张、拟人的手法,添加一些词语和句子写出其“难耐”的炎热程度来。
解答这道题,考生必须在给定的句子基础上做,要用上夸张、拟人两种手法,要动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添加词和句,把炎热难耐的盛夏中午写具体、写生动。
常见失误分析例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用排比句概括苏州的美。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
哪怕是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
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
含蓄也是苏州的美。
要是不下一番搜寻的工夫,你就别想领略它。
苏州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
他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走到那儿,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的惊叹。
苏州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
在苏州,你喜欢古朴,请到沧浪亭;你爱好清幽,就去拙政园;你喜欢疏朗,不妨到怡园;你倾向于深邃,这儿有狮子林。
(20xx年江苏苏州市中考试题)答案示例:苏州的美是古典的,苏州的美是含蓄的,苏州的美是多样的。
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材料按排比要求写句的试题。
考生失分之处在:离开材料写排比句,所写的排比句不能概括苏州的美。
比如,有的考生误将“优雅”“庄严”“恬淡”“古朴”等词视为对苏州美的概括,而导致错答失分。
解题方略是,抓语段中的关键词或中心句。
能力提升练习1.下列句子使用修辞错误的一项是()A.(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排比)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嘉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
C.(比喻)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
D.(反问)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20xx年四川达州市中考试题)2.请你恰当地运用一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描绘你家乡的一处美景。
(20xx年辽宁阜新市中考试题)3.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常是霎时的喜悦。
(20xx年四川内江市中考试题)4.写一段话,介绍一下你家乡的自然风景、人文景观或近几年发生的变化,要用上比喻句,不超过50字。
(20xx年贵州安顺市中考试题)5.20xx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
请以“爱护地球”为主题写一段话。
要求:从下面所给词语中任选三个(多选不限),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个字。
责任警示和谐居安思危同舟共济山清水秀(20xx年河南省中考试题)Ⅱ专项模拟训练1.从修辞角度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B.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D.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B.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对偶)C.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拟人、夸张)D.……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反语)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比喻、拟人,表现“我”急于到赵庄看戏的焦急、急切的心理。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比喻、夸张,说明行军之神速。
)C.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夸张,突出地表现时光迅速流逝。
)D.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反语,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强盗行径的强烈讽刺与愤慨。
)4.在下列四个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B.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C.苏州园林可不是对称的,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D.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
5.对下面一段文字依次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我们应当心胸开阔如大海,应该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试想,如果心眼儿比针鼻还小,老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怎么能与同学们相处得好呢?A.明喻夸张设问B.夸张暗喻反问C.明喻夸张反问D.夸张暗喻设问6.请找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7.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把它们唤醒。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D.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8.读下面一段话,回答两个问题。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1)画线句是一个比喻句,它的本体是什么?(2)这个比喻意在突出()A.充满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B.夏天,金色是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的颜色。
C.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磅礴的气势。
D.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丰收年。
9.下面是歌颂青春的几句名言,请把它们改写成一个连贯的排比句。
①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李大钊②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
——莎士比亚③春天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
——雨果④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
——马克思⑤啊!青春!青春!或许你美好的全部奥秘不在能够做出一切,而在希望做出一切。
——屠格涅夫改写:10.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修辞手法训练题答案Ⅰ中考试题精编1.C2.示例1:辽远的天空一碧如洗,晚风轻轻地摇着家乡的红花绿草,宛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在与她的孩子们低语。
示例2:展现在眼前的是汪汪一碧的湖水,美丽的鱼儿快乐地游着。
岸边的垂柳梳着秀发,不时低下头来欣赏自己的倩影。
3.音乐家的灵感常常变成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常变成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常变成完满的构图,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常是霎时的喜悦。
4.略5.示例: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爱护它的责任。
我们应该居安思危,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让我们的家园永远山清水秀。
Ⅱ专项模拟训练1.A2.C3.C4.C5.C6.拟人排比7.A.拟人B.夸张C.对偶D.反问8.(1)麦浪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2)C9.示例:(1)青春,是人生的花朵;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青春,是时代的精神;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青春,是创造一切的希望。
(2)青春是珍贵的,她是人生最美的花朵,是不耐久藏的珍宝,是转瞬即逝的春光;青春是饱满的,她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展示着时代的性格,孕育着时代的希望。
(3)青春的价值在于它是不耐久藏的珍宝,是稍纵即逝的瞬间;青春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性格;青春奥秘在于它总是希望做出一切,总是不断奋勇直前。
10.小树是森林的儿子:阳光是保姆,溪流是乳汁,小鸟、松鼠是树的玩伴。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