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共同学习之旅-建水工程-25—建筑中水的处理与建筑雨水
- 格式:pdf
- 大小:3.22 MB
- 文档页数:15
环境类生产实习专题报告---中水、雨水的利用报告人:欧亚会陈俊升在宿松泓源生活污水处理厂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宿松的排水管道是雨污合流的形式,在宿松这样雨水丰富的县城,在雨天会给污水处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另外污水经处理后的中水直接排入河内,造成很大的资源损失。
(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因此,如果对雨水以及中水的有效利用,不仅会减轻污水处理厂的压力,还能增加经济效益,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此同时,缓解了水资源的紧张问题。
所以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实习小组展开了讨论得出一下结果:1、中水利用资源的有限性迫使我们必须节约用水的同时充分提高水利用效率,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科学,合理的利用一切可回收再利用的水资源。
城市建筑中水资源化与回用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居民生活供水的紧张程度。
中水的直接排放,使相当一部分有回用收价值的中水白白浪费且又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负担。
因此,研究实施城市中水回用技术对于我国解决水资源短缺意义十分重大。
国际上,美国、南非、印度、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早已开发污水经处理后回用的工作。
早在1926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Crand Canyon 国家公园将处理过的废水回用于冲厕所、草地喷水、冷却水和锅炉给水。
1960年,科罗拉多州修建了一套中水回用系统,提供高尔夫球场、公园、高速公路等的景观用水。
美国在1975年的中水利用量,占总取水量的38。
7% ,并以每年4%~5%增。
1977年,佛罗里达州建成一套200km长的中水系统,为公园、高尔夫球场、校园、住宅区草地、冷却塔提供水源。
目前,哥伦比亚城有1/ 3经生物处理的城市污水,回用作为城市杂用水;加利福尼亚州约有200余座中水工程,城市污水回用中水量占污水总量的31%。
南非温得和克市已建成处理能力为450m3/d的污水回用作中水的系统。
屋面雨水收集利用与建筑中水系统联合运行更新时间:09-8-5 10:34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城市雨水作为水资源利用迅速在世界各地得到发展。
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和德国等都很关注雨水的利用,如日本结合已有的中水工程,在城市屋顶修建雨水浇灌的“空中花园”,在楼房中设置雨水收集装置与中水道工程共同发挥作用;德国在八十年代末就把雨水的管理与利用列为九十年代水污染控制的三大课题之一,修建了大量的雨水收集装置来截流、处理及利用雨水,并尽可能利用天然地形地貌及人工设施来截流、渗透雨水,削减雨水的地面径流,减轻城市洪涝。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时空不均。
因此近年我国为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局面正着手进行南水北调工程,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
作为缺水地区不能坐等外源调水,应充分开发和回收利用当地一切可能的水资源,其中城市雨水就是长期忽视的一种水资源。
目前我国对城市雨水的利用率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总之,通过雨水的合理收集与利用,补充地下水源,削减城市洪峰流量,有效控制地面水体的污染,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雨水利用的方法雨水利用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间接利用渗透回灌以补充地下水是雨水的间接利用方法。
一些国家的雨水设计体系已把渗透和回灌列入雨水系统设计的考虑因素。
但目前我国城镇雨水的设计体系仍是“直接排放水体”的模式,无法获得削减径流量、减轻污染负荷、补充地下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
2)直接利用将雨水收集处理后直接利用。
主要用于城市的绿地浇灌、路面喷洒、景观补水等,可有效地缓解城市供水压力。
本文主要探讨雨水用作中水补充水源与建筑中水系统联合运行的存在问题。
2雨水水量及水质特点2.1雨水水量分析我国地域辽阔,降雨存在时空分布不均,不同地区降雨量及降雨历时差异较大,且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降雨形成的径流量也有较大的出入。
绿色校园建筑中水和屋面雨水联合利用设计实例随着日益发展的互联网和社会信息网络,人们变得越来越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关注绿色建筑的形式也越来越多。
绿色建筑的关键仍然是节能环保,可持续利用资源。
其中最重要的是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这正是水和屋面雨水联合利用在绿色校园建筑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水和屋面雨水联合利用在绿色校园建筑中的设计实现方式。
一、水和屋面雨水联合利用及其优势水和屋面雨水联合利用是指采用当地水资源和屋面雨水,通过水系统管理和控制,实现灌溉、洗涤和洗车的一种节能环保的设计手段。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利用形式:1、回收循环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面雨水收集和回收,以降低再生水系统的消耗,节省再生水;2、屋面雨水收集: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面雨水收集,以供公共游泳池和灌溉的水源;3、雨水混合使用:结合当地水资源和屋面雨水,通过水系统管理,实现灌溉、洗涤和洗车的一种节能环保的设计手段;4、污水处理:利用污水处理系统将屋面雨水收集、污染物沉淀、污水处理等过程实现对屋面雨水的有效利用。
由此可见,水和屋面雨水联合利用在绿色校园建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管理水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绿色校园建筑实例1、清华大学绿色校园清华大学位于北京市,是少有的一所具有完整的绿色校园建筑的大学。
他们最大的绿色校园建筑实践是通过水和屋面雨水联合利用实现节能减排、水资源节约和污染减少的目的。
整个设计过程由收集雨水的屋面雨水池、水系统管理系统、污水处理和分配系统等多个部分组成,实现了整个项目的绿色建筑特色。
(1)屋面雨水收集校园设计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面雨水收集,以供公共游泳池、表演池和灌溉的水源。
清华大学设计的屋面雨水收集系统采用了新型的多层隔离技术,能够有效收集屋面雨水,减少雨水侵蚀污染,同时避免屋面雨水进入地下室,减少建筑材料污染。
(2)污水处理清华大学在建筑设计中也采用了多个污水处理技术,包括屋面雨水集中装置、消毒与净化池、污水处理装置等,不仅能有效地利用屋面雨水,还能将污水处理干净,符合环保要求。
建筑中水工程案例咱就说有这么一个超酷的环保办公大楼,那可是中水工程的优秀范例。
这大楼里人可不少,用水的地儿也多。
以前啊,就跟大多数建筑一样,水哗哗地来,又哗哗地走,浪费得很。
但是呢,人家现在搞了个中水工程,那可就不一样喽。
首先呢,这大楼的中水来源就很有门道。
大楼的屋顶面积老大了,下雨天的时候,那雨水就像收到了邀请函一样,顺着特殊设计的排水管道就被收集起来了。
这还不够,大楼里的洗手池也很神奇,洗过手的水啊,没有直接就流进下水道消失不见。
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管道系统,被引流到一个专门的中水收集池里。
就好像是给这些原本要被扔掉的水安排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
那这些收集来的中水呢,可不是随便放着就完事儿了。
这里面有一套超级有趣的处理设备。
你可以把这个设备想象成一个超级严格的水教官。
中水先来到一个大池子,里面像是在开一场大型的“杂质派对”,大颗粒的杂质就会沉淀到池底,就像那些不爱动的家伙被留在了角落里。
然后呢,水又会经过一个像迷宫一样的过滤系统,这里面有沙子啊、活性炭之类的东西。
这些就像是一个个小卫士,把那些残留的小杂质、异味什么的都给挡住或者吸收掉。
经过这一道道关卡,原本看起来有点脏脏的中水,就变得清澈了许多。
处理好的中水有啥用呢?用处可大了去了。
大楼里的冲厕所就全靠它了。
你想啊,以前用干净的自来水冲厕所,多浪费。
现在用处理后的中水,那真是又环保又省钱。
而且大楼的绿化也离不开这些中水。
那些花花草草就像是喝到了特别定制的“营养水”,长得可茂盛了。
还有一个特别逗的事儿。
这大楼里有个员工特别好奇这中水到底咋样,有一次他不小心用装中水的水桶洗了手,结果发现洗得还挺干净,也没有啥异味。
不过这可不能提倡啊,毕竟这中水是专门用于非饮用用途的。
这个环保大楼的中水工程啊,不仅自己省水省钱,还成了周围建筑学习的榜样。
其他大楼的人过来参观的时候,都觉得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这中水工程就像是大楼的一个秘密宝藏,又环保又实用,真是个超棒的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