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共同学习之旅-建水工程-25—建筑中水的处理与建筑雨水
- 格式:pdf
- 大小:3.22 MB
- 文档页数:15
环境类生产实习专题报告---中水、雨水的利用报告人:欧亚会陈俊升在宿松泓源生活污水处理厂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宿松的排水管道是雨污合流的形式,在宿松这样雨水丰富的县城,在雨天会给污水处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另外污水经处理后的中水直接排入河内,造成很大的资源损失。
(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因此,如果对雨水以及中水的有效利用,不仅会减轻污水处理厂的压力,还能增加经济效益,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此同时,缓解了水资源的紧张问题。
所以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实习小组展开了讨论得出一下结果:1、中水利用资源的有限性迫使我们必须节约用水的同时充分提高水利用效率,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科学,合理的利用一切可回收再利用的水资源。
城市建筑中水资源化与回用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居民生活供水的紧张程度。
中水的直接排放,使相当一部分有回用收价值的中水白白浪费且又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负担。
因此,研究实施城市中水回用技术对于我国解决水资源短缺意义十分重大。
国际上,美国、南非、印度、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早已开发污水经处理后回用的工作。
早在1926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Crand Canyon 国家公园将处理过的废水回用于冲厕所、草地喷水、冷却水和锅炉给水。
1960年,科罗拉多州修建了一套中水回用系统,提供高尔夫球场、公园、高速公路等的景观用水。
美国在1975年的中水利用量,占总取水量的38。
7% ,并以每年4%~5%增。
1977年,佛罗里达州建成一套200km长的中水系统,为公园、高尔夫球场、校园、住宅区草地、冷却塔提供水源。
目前,哥伦比亚城有1/ 3经生物处理的城市污水,回用作为城市杂用水;加利福尼亚州约有200余座中水工程,城市污水回用中水量占污水总量的31%。
南非温得和克市已建成处理能力为450m3/d的污水回用作中水的系统。
屋面雨水收集利用与建筑中水系统联合运行更新时间:09-8-5 10:34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城市雨水作为水资源利用迅速在世界各地得到发展。
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和德国等都很关注雨水的利用,如日本结合已有的中水工程,在城市屋顶修建雨水浇灌的“空中花园”,在楼房中设置雨水收集装置与中水道工程共同发挥作用;德国在八十年代末就把雨水的管理与利用列为九十年代水污染控制的三大课题之一,修建了大量的雨水收集装置来截流、处理及利用雨水,并尽可能利用天然地形地貌及人工设施来截流、渗透雨水,削减雨水的地面径流,减轻城市洪涝。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时空不均。
因此近年我国为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局面正着手进行南水北调工程,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
作为缺水地区不能坐等外源调水,应充分开发和回收利用当地一切可能的水资源,其中城市雨水就是长期忽视的一种水资源。
目前我国对城市雨水的利用率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总之,通过雨水的合理收集与利用,补充地下水源,削减城市洪峰流量,有效控制地面水体的污染,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雨水利用的方法雨水利用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间接利用渗透回灌以补充地下水是雨水的间接利用方法。
一些国家的雨水设计体系已把渗透和回灌列入雨水系统设计的考虑因素。
但目前我国城镇雨水的设计体系仍是“直接排放水体”的模式,无法获得削减径流量、减轻污染负荷、补充地下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
2)直接利用将雨水收集处理后直接利用。
主要用于城市的绿地浇灌、路面喷洒、景观补水等,可有效地缓解城市供水压力。
本文主要探讨雨水用作中水补充水源与建筑中水系统联合运行的存在问题。
2雨水水量及水质特点2.1雨水水量分析我国地域辽阔,降雨存在时空分布不均,不同地区降雨量及降雨历时差异较大,且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降雨形成的径流量也有较大的出入。
绿色校园建筑中水和屋面雨水联合利用设计实例随着日益发展的互联网和社会信息网络,人们变得越来越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关注绿色建筑的形式也越来越多。
绿色建筑的关键仍然是节能环保,可持续利用资源。
其中最重要的是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这正是水和屋面雨水联合利用在绿色校园建筑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水和屋面雨水联合利用在绿色校园建筑中的设计实现方式。
一、水和屋面雨水联合利用及其优势水和屋面雨水联合利用是指采用当地水资源和屋面雨水,通过水系统管理和控制,实现灌溉、洗涤和洗车的一种节能环保的设计手段。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利用形式:1、回收循环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面雨水收集和回收,以降低再生水系统的消耗,节省再生水;2、屋面雨水收集: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面雨水收集,以供公共游泳池和灌溉的水源;3、雨水混合使用:结合当地水资源和屋面雨水,通过水系统管理,实现灌溉、洗涤和洗车的一种节能环保的设计手段;4、污水处理:利用污水处理系统将屋面雨水收集、污染物沉淀、污水处理等过程实现对屋面雨水的有效利用。
由此可见,水和屋面雨水联合利用在绿色校园建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管理水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绿色校园建筑实例1、清华大学绿色校园清华大学位于北京市,是少有的一所具有完整的绿色校园建筑的大学。
他们最大的绿色校园建筑实践是通过水和屋面雨水联合利用实现节能减排、水资源节约和污染减少的目的。
整个设计过程由收集雨水的屋面雨水池、水系统管理系统、污水处理和分配系统等多个部分组成,实现了整个项目的绿色建筑特色。
(1)屋面雨水收集校园设计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面雨水收集,以供公共游泳池、表演池和灌溉的水源。
清华大学设计的屋面雨水收集系统采用了新型的多层隔离技术,能够有效收集屋面雨水,减少雨水侵蚀污染,同时避免屋面雨水进入地下室,减少建筑材料污染。
(2)污水处理清华大学在建筑设计中也采用了多个污水处理技术,包括屋面雨水集中装置、消毒与净化池、污水处理装置等,不仅能有效地利用屋面雨水,还能将污水处理干净,符合环保要求。
建筑中水工程案例咱就说有这么一个超酷的环保办公大楼,那可是中水工程的优秀范例。
这大楼里人可不少,用水的地儿也多。
以前啊,就跟大多数建筑一样,水哗哗地来,又哗哗地走,浪费得很。
但是呢,人家现在搞了个中水工程,那可就不一样喽。
首先呢,这大楼的中水来源就很有门道。
大楼的屋顶面积老大了,下雨天的时候,那雨水就像收到了邀请函一样,顺着特殊设计的排水管道就被收集起来了。
这还不够,大楼里的洗手池也很神奇,洗过手的水啊,没有直接就流进下水道消失不见。
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管道系统,被引流到一个专门的中水收集池里。
就好像是给这些原本要被扔掉的水安排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
那这些收集来的中水呢,可不是随便放着就完事儿了。
这里面有一套超级有趣的处理设备。
你可以把这个设备想象成一个超级严格的水教官。
中水先来到一个大池子,里面像是在开一场大型的“杂质派对”,大颗粒的杂质就会沉淀到池底,就像那些不爱动的家伙被留在了角落里。
然后呢,水又会经过一个像迷宫一样的过滤系统,这里面有沙子啊、活性炭之类的东西。
这些就像是一个个小卫士,把那些残留的小杂质、异味什么的都给挡住或者吸收掉。
经过这一道道关卡,原本看起来有点脏脏的中水,就变得清澈了许多。
处理好的中水有啥用呢?用处可大了去了。
大楼里的冲厕所就全靠它了。
你想啊,以前用干净的自来水冲厕所,多浪费。
现在用处理后的中水,那真是又环保又省钱。
而且大楼的绿化也离不开这些中水。
那些花花草草就像是喝到了特别定制的“营养水”,长得可茂盛了。
还有一个特别逗的事儿。
这大楼里有个员工特别好奇这中水到底咋样,有一次他不小心用装中水的水桶洗了手,结果发现洗得还挺干净,也没有啥异味。
不过这可不能提倡啊,毕竟这中水是专门用于非饮用用途的。
这个环保大楼的中水工程啊,不仅自己省水省钱,还成了周围建筑学习的榜样。
其他大楼的人过来参观的时候,都觉得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这中水工程就像是大楼的一个秘密宝藏,又环保又实用,真是个超棒的点子!。
建筑给排水的发展中水处理水是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是不可替代的、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没有足够的水,人们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更谈不上提高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
缺水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节水是缓解这一问题较现实的办法,而污水回用是一条有效的节水途径。
采用建筑中水系统,使污水处理后回用,有着双重意义既可减少污染,又可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在建筑逐步向绿色生态建筑发展的同时,建筑中水系统成为建筑给排水的一个发展方向。
1中水水源及用途中水水源可取自生活污水和冷却水,一般可按下列顺序取舍:冷却水→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
医院污水不宜用作中水水源。
中水水源可分为3类[4]:a 不含厨、厕排水,以冷却水、雨水、洗浴水为主的优质杂排水;b 含厨房排水的杂排水;c 杂排水+厕所排水。
中水原水水质不同,处理流程也不一样。
我国一般采用以下几种中水处理流程[7流程1(物化处理为主)适用于a、b类原水原水→格栅→调节池→混凝处理或气浮→过滤→消毒→中水流程2(生化处理为主)适用于a、b类原水原水→格栅→调节池→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流程3(二段生化处理)适用于b、c类原水原水→格栅→调节池→一段生物处理→沉淀→二段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流程4(物化+生化处理)适用于b、c类原水原水→格栅→调节池→混凝处理或气浮→沉淀→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流程5(mbr膜生物反应器)闸门井---调节池---提升---厌氧---缺氧---膜生物反应器---出水加消毒2、中水的回用方式(1)单独循环方式单独循环方式是指在单体建筑物中建立中水处理和回用设施,这种方式不需要在建筑物外建立中水管道,但其处理费用较高。
(2)小区循环方式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大规模的住宅区、较新的开发区等范围较小的地区,区内建筑可共同使用一套中水处理系统和中水道。
如日本八王子市多摩新城区、千代田区、大手町地区等。
环保建筑的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建筑在设计和施工中开始注重环保建设。
其中,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措施。
本文将探讨环保建筑的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的意义、实施方法以及优点和可以实现的环境贡献。
一、环保建筑的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的意义雨水和中水被回收利用,主要是为了减少用水量,降低建筑物对水资源的依赖度,解决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同时还可以对城市环境进行保护、美化。
当我们的建筑物采用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工具,就能够减轻城市供水压力,减少污水处理的负担,降低水资源的消耗,缓解自来水厂的产能压力,为建筑节省费用,同时也可以赢得环保建筑的良好口碑。
二、环保建筑的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实施方法环保建筑的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通常分为两个步骤:1、雨水收集雨水收集是建筑物采用雨水利用系统的关键措施。
目前主要的雨水收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地下雨水收集,即通过种植草坪、植物等地下滤收雨水,再排放到消水池或河流中;另一种是地面雨水收集,即通过构建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于绿化带、屋顶、阳台等处,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再供给楼体、绿化、洗车等需要用水的地方。
2、中水回用中水指生活污水经过预处理后再经过净化处理后,可供部分或全部回用的用水。
中水处理包括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高级氧化处理等方法。
目前常用的中水回用方法有三种:抽水循环式、重力循环式和压力循环式,其中抽水循环式是最为常见的回用方法。
三、环保建筑的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的优点和环境贡献1、减少用水量和水源污染在环保建筑中采用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工具,不仅可以减少建筑用水量,降低自来水厂的每日净水量,还可以有效减轻水源污染的压力。
2、促进自然循环应用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可以有效促进自然循环,尤其是在自然水资源极度缺乏,并且在城市化进程日益迅猛的地区,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可以迅速实现水循环和资源回收利用,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节约能源和降低能耗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系统本身将会消耗一定的能源,但是收集和回用的水资源可以大量减少供水企业对能源的消耗,从而使得城市的能源需求大幅降低,建筑物能耗得到大幅降低,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建筑中的建筑节水技术与应用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建筑节水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合适的节水技术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建筑中的建筑节水技术与应用,并介绍一些有效的节水方法。
一、雨水收集与利用1.1 雨水收集系统在建筑设计阶段,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面的雨水通过管道收集到一个集水装置中。
这些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于浇灌花园、冲洗马桶、洗车等非饮用水用途。
通过利用雨水,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从而实现节水的目的。
1.2 雨水利用收集到的雨水可以通过过滤和消毒处理后,用于特定的用途。
例如,在建筑物中设置粮仓,用雨水供应冲洗设备;在花园中安装喷头,用于浇灌植物。
这样的雨水利用既能满足饮用水的需求,又能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二、节水洗手间设计与应用2.1 低冲洗马桶传统的冲洗马桶在每次冲洗时会使用大量的水,而低冲洗马桶则采用更节水的冲洗方式。
它们通过改变冲洗方式或减少冲洗量来减少水的使用量。
这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用水量,还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2 淋浴器节流器淋浴器节流器可以调节水流量,将水流速度降低,从而减少用水量。
这种节流器可以在淋浴头上简单安装,并能有效地减少水的流失,节约用水。
三、绿色屋顶的应用绿色屋顶是一种利用植被覆盖屋顶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减少水的径流和雨水的流失。
绿色屋顶能够吸收和滞留大量的雨水,并将其逐渐释放到大气中,减少了城市雨水的排放。
此外,绿色屋顶还能够提供降低建筑物能量消耗的效果,使建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四、灌溉系统的改进建筑物周围的花园和绿地通常需要定期浇水,而合理的灌溉系统可以帮助节约水资源。
通过使用滴灌系统或喷洒式灌溉系统,可以减少水的浪费,并确保植物得到适量的水分。
此外,还可以设置湿度感应器和土壤湿度监测器,根据不同的天气和土壤湿度自动调整灌溉时间和水量,实现智能节水。
综上所述,建筑节水是一项重要的环保任务,可以通过使用雨水收集系统、节水洗手间、绿色屋顶和改进灌溉系统等技术与应用实现。
雨水在中水工程中的应用樊曙红【摘要】中水是指冲厕、道路清扫、消防、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城市杂用水.雨水经过处理后用作中水,可有效地节约饮用水资源.本文介绍了雨水的收集与用作中水的处理工艺.【期刊名称】《粮食与食品工业》【年(卷),期】2015(022)005【总页数】3页(P83-85)【关键词】中水工程;雨水;收集;处理工艺【作者】樊曙红【作者单位】无锡中粮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无锡214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23.6近年来,由于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清洁水资源受污染的程度和范围不断扩大,地球上可利用的水资源日趋紧缺。
我国的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如果单从总体来看中国的淡水资源年拥有量为28 124亿m3(其中地表水为27 115亿m3),总量居世界第6 位,但是按人口统计,人均水资源量仅2 220 m3,不及世界人均淡水资源量的1/4,并且水资源的南北分布显著不均。
我国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之一,全国缺水城市达200多座。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是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城市建筑物、构筑物以及道路形成了大量的不透水屋面、路面,其径流系数一般为0.9,降雨量的90%将形成雨水径流。
大量的雨水径流没有得到利用,不仅仅是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加大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
以前城市水资源的集约利用主要致力于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不重视对城市雨水的利用而任其排放,造成了大量宝贵雨水资源的流失。
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雨水流失量也越来越大。
一方面是城市的严重缺水问题,另一方面是大量的雨水排放导致城市排水不畅、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为了缓解这些问题,雨水利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国外发达国家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早,且已形成规模。
德国于1989年颁布实施了雨水利用设施标准(DIN1989),1992年出现了第2代雨水利用技术,目前正在实施第3代雨水利用技术及标准,其技术特征就是设备的集成化,即从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储存、过滤、渗透、提升、回用到控制都有一系列的定型产品和组装式成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