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英语词汇石化现象及应对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213.41 KB
- 文档页数:1
《初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石化现象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英语写作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而石化现象在初高中生的英语写作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初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石化现象,探讨其成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
二、石化现象的定义及表现石化现象指的是在英语写作中,学生使用过于复杂或生硬的句式、词汇,导致文章显得呆板、不自然。
这种现象在初高中生的英语写作中尤为明显。
具体表现如下:1. 句式单一:学生在写作时倾向于使用同一种句型,如“主语+谓语+宾语”的简单句,缺乏变化。
2. 词汇使用不当:学生过于追求使用高级词汇,而忽视语境的适用性,导致文章读起来生硬、不流畅。
3. 语法错误:学生在写作时出现语法错误,如时态、语态、主谓一致等方面的错误,使文章显得不地道。
三、初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石化现象的对比分析1. 初中生英语写作中的石化现象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往往受限于语言水平,容易出现句式单一、词汇贫乏的问题。
同时,由于对语法规则掌握不够扎实,常常出现时态、语态等基本语法错误。
这些错误和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石化现象的初级表现。
2. 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的石化现象相对于初中生,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有所提高,但石化现象依然存在。
高中生在写作时更倾向于使用复杂的句式和高级词汇,以显示自己的水平。
然而,如果使用不当,会使文章显得矫揉造作、不自然。
此外,高中生的语法错误可能更加隐蔽和复杂,如主谓不一致、从句使用不当等。
四、成因及影响1. 教育环境: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为应付考试而过于注重语法规则的学习,忽视实际运用。
2. 教师教学方法:部分教师过于强调语法和句型的训练,忽视对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培养。
3. 学生自身原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足,缺乏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影响:石化现象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使文章显得呆板、不自然。
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初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石化现象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英语写作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而石化现象在初高中生的英语写作中尤为常见。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初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石化现象,探讨其成因及应对策略,以期为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二、石化现象定义及表现英语写作中的石化现象指的是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因受母语影响而无法流畅、准确地运用英语表达思想。
其表现为句子结构单一、语法错误频繁、词汇使用不当等。
初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均会出现石化现象,但表现程度有所不同。
三、初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石化现象的对比分析1. 表现程度: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石化现象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句子结构简单、词汇量有限。
而高中生在写作中出现的石化现象较为严重,往往表现为长句难以组织、复杂句型使用困难等。
2. 原因分析:初中生由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对英语语法、句型等掌握不够熟练,容易受到母语影响。
而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但在面对复杂的写作任务时,往往因缺乏足够的词汇和句型储备而出现石化现象。
四、石化现象成因分析1. 母语影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母语思维影响,难以将英语语法和句型灵活运用。
2. 词汇量不足:学生词汇量有限,无法准确表达思想,导致写作中出现石化现象。
3. 教学方法不当: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过于注重语法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4. 缺乏练习: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乏足够的写作练习,导致在实际写作中出现困难。
五、应对策略1. 加强基础训练:教师应注重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和句型。
2. 扩大词汇量:学生应积极扩大词汇量,提高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摆脱母语思维的影响。
4. 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情景对话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实际运用能力。
5. 增加写作练习:学生应多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对英语词汇石化现象的分析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在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著名的语言学家Wilkins说:没有语法,可以表达很少的东西;没有词汇,任何东西都不可以表达。
因此,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在当今英语词汇学习中,普遍存在词汇学习的停滞问题,或是思维的固定化模式问题,形成词汇的对应模式,造成学生英语词汇水平停滞不前,此现象称为英语词汇的石化现象。
一石化的概念1969年,在剑桥国际会议上,美国著名语言学家Selinker 最早提出了“石化”一词。
1972年,在其学术论文《中介语》中进一步对石化现象进行了阐述,也因此奠定了“石化”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地位。
Selinker认为:“石化就是母语的词条、规则和词系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中,不管学习者的年龄有多大,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
”Selinker在1996年重申对石化现象的定义时说:“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过渡语中一些语言项目、语言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
” 英国语言学家Leech在其著作《语义学》中指出:石化现象指词汇在长期使用中意义的固定化。
通过对这一术语的定义,Leech解释了英民族使用英语词汇时常使其外延意义缩小的现象。
综上所述,石化现象就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一定程度时,所学词汇或语法在头脑中形成固化形式,处于的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影响着学习者的进一步发展。
二石化现象的分类Selinker从形式与性质对石化现象进行了分类。
首先,Selinker在形式上将石化现象分为个体石化与群体石化。
而个体石化又进一步分为错误重复和语言能力石化。
错误重复指的是已经修改纠正了很多次错误的重复出现。
语言能力石化指的是过渡语的停滞不前,通常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
当语言能力石化在某一地区具有普遍性,成为该地区社会的普遍现象时,就形成群体石化,导致新的方言的出现。
高中生英语词汇石化现象及应对策略摘要:在当今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中,普遍存在词汇学习的停滞问题,或是思维的固定化模式问题,形成词汇的对应模式,造成学生英语词汇水平停滞不前,此现象称为英语词汇的石化现象。
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介绍石化的概念,阐述石化现象的分类、表现和成因,进而提出了避免石化现象产生的词汇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词汇石化现象许多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外语学习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有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停滞不前、很难再有较大提高的现象。
这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现象——词汇能力的石化,且该现象常见于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中。
绝大多数英语教师和学习者都会发现,特别是英语学习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不再像学习的初级阶段稳步地提高,而是处在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从而形成语言石化现象,不能取得理想的目的语学习成效。
二语习得中的语言石化(也称僵化)现象被看作是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此现象的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文章通过分析词汇石化的定义、成因和特点,探索在英语教学中可有效减少或避免该现象的教学对策。
一、词汇石化现象及其原因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词汇的石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Selinker的分类,学习者个体石化大体表现在两方面:1.词汇偏误石化(Diction Error Fossilization)。
表现为被纠正多次的,并认为已清除了的错误反复出现,如学生总把“university”写成“universty”等,而且这种错误反复出现并很难纠正。
蔡虹在《英语学生写作中词类混用现象》中提到,此类偏误主要表现在因受中文词性使用较灵活含糊的影响,很多学生没有正确使用词性的意识,在英语写作中常出现不分词性、词类混用的错误。
2.词汇能力石化(Diction competence fossilization)。
表现为学习者个体的中介语在语言、词汇及句法结构方面的石化,即学生的作文缺乏内容、没有思想、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文章中用词口语化、简单化和缺乏准确性笼统化。
浅谈英语词汇学习中的石化现象及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一、石化的定义及分类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听说读写等方面发展的基础,是语言体系中结构和意义的统一体,没有词汇就无法交际。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 A. 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很多东西无法传递;没有词汇,则任何东西都无法传递。
”因此,词汇教学在整个语言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
一般说来英语词汇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发音、拼法、词性、意义。
特别是英语词义,一般教材都配有一个或几个汉语意义的英语词汇表,倘若教师在授课时只是领读而没有加以确切说明与解释,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错误地认为它们是全等关系,比如一说到汉语中的“酒”,学生就会首先想到“wine”;提到“杯子”,就会想到“cup”,“石化(fossilization)现象”便由此产生。
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将石化定义为:“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母语知识的影响,总会出现其母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规则,这些词语和表达结构的长期使用会形成语言僵化,这种语言僵化即石化现象。
”石化现象通常可分为暂时僵化和永久性石化。
暂时僵化是指语言习得的稳定期或学习高原现象,此时语言参数表现出平稳和所说的语言“冻结”期。
这种BrownDouglas 静止的状态,处于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
而永久性石化则是指不管学习者年龄有多大,也不管学习者接受的解释和指导有多少,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
在形式上,石化现象可以分为个体石化(individual fossilization)和群体石化(group fossilization)。
个体石化是指个人已经被纠正的错误再次出现;群体石化是一种普遍性的石化,我们常见的“中式英语”就是群体石化的一种表现。
二、词汇石化的表现1. 英汉词义对等关系石化(1)完全误等这种现象源于词典中的词条翻译。
如果在与英美人交流时,仅仅依靠汉义来选英词,往往会发生误会。
在交际过程中,常使对方感到莫名其妙。
如lettuce一般词典上都译为“莴苣”,实际上与我们所说的带茎的植物完全不同。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和目标语言的双重影响,导致在口语表达中出现僵化、呆板和不自然的现象。
这种石化现象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会对语言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本文将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表现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语言教学者和学习者的重视,促进第二外语教学的改进。
一、成因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母语干扰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母语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母语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方面的干扰,导致其口语表达呆板、僵化。
2. 目标语言不自然的输入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来自教材和教师的不自然的目标语输入,这种不自然的输入与实际语言使用存在差异,使学习者的口语表达也带有石化的痕迹。
3. 语言习得阶段在语言习得的不同阶段,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握水平不同,而在初级阶段学习者往往会受到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更为显著。
以上几个方面导致了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为了避免中介语石化现象,学习者需要针对不同的成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表现1. 语法错误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出现句法结构呆板、语法错误的现象,这种语法错误不仅影响了口语表达的流利性,还降低了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2. 词汇使用不当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可能会使用一些过时的、不符合实际语言使用的词汇,使得口语表达给人一种不自然的感觉。
3. 句子结构僵化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使用一些固定的句式和结构,使得表达显得呆板、僵化。
以上几个方面是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些表现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能影响到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兴趣。
三、解决方法针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学习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法:1. 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通过阅读、听力等方式提高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输入,使其接触到更为自然、地道的语言输入,从而有利于减少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出现。
《初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石化现象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初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
然而,在初高中生的英语写作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石化现象”逐渐显现。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初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石化现象,以期为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什么是“石化现象”“石化现象”是指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当学习达到一定阶段后,由于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不均衡、母语思维定势的干扰、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形成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
在英语写作中,这种石化现象表现为语言表达的单一化、句式结构的不丰富、用词过于简单等。
三、初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石化现象的对比分析1. 初中生英语写作中的石化现象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往往受母语思维定势的干扰较大,导致语言表达不够地道。
同时,由于词汇量有限,句式结构相对单一,文章内容较为简单。
此外,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也使得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2. 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的石化现象相较于初中生,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石化现象。
高中生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但往往过于依赖课本或老师所给的范文,缺乏创新思维。
此外,高中生的用词和句式结构相对更加复杂,但在运用复杂的语法结构时容易出现错误。
四、原因分析造成初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石化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往往偏重语法规则的讲解,忽视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其次,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也是导致石化现象的重要原因。
学生过于依赖教材和教师,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此外,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缺乏有效的练习和反馈等也是导致石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五、应对策略为了解决初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的石化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情境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英语词汇教学“石化”消解研究在英语学习中,词汇量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常常会遇到一种现象,即“石化现象”。
这一现象是指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对于某些单词的理解和使用无法脱离固定的语境,一旦语境发生变化,学生就难以理解和运用这些单词。
因此,探讨如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消解“石化”现象,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运用能力和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石化”现象最早是由著名语言学家Pinkham提出的,他在研究中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时,只能记住单词在特定语境下的含义,而无法将单词灵活运用到其他语境中。
这一现象在学习外语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对于初学者和中级学习者来说,英语词汇的“石化”现象更为严重。
为了探讨英语词汇教学中“石化”现象的消解方法,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了“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结合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等方法,了解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石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及影响;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消解策略,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石化”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学生缺乏足够的语境练习,无法深刻理解单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二是学生常常只单词的表面含义,而忽略了单词的文化背景和使用习惯;三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单词用法的深入讲解和引导。
为了消解这些现象,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通过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境练习;二是引导学生单词的文化背景和使用习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单词的含义;三是加强单词用法的讲解和训练,让学生掌握单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正确用法。
研究还发现,通过运用这些消解策略,学生的英语词汇运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于目标单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同时学生的英语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表明,“石化”现象的消解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运用能力和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2010年第10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110,2010第26卷JO URNAL O F ED U C AT I O NAL I NST ITUTE O F J IL IN PRO VINC EVol 126(总250期)To t a l No 1250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徐一欣(6—)女,江苏南通人。
硕士,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
英语词汇学习中的石化现象及教学对策徐一欣(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通226000)摘要:石化现象是二语习得中的普遍现象,也是教学过程中难以克服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石化现象在词汇学习中的表现形式,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减少石化现象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词汇学习;石化现象;对策中图分类号:G 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0)10—0089—03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基础。
离开词汇,语言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对英语学习者而言,词汇的多少和词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
因此,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贯穿于英语学习过程的始终。
然而,许多学生在词汇学习中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不理想,尤其是在说、写、译方面,语言输出能力的不足更为突出。
学生所掌握的词汇远不足以恰当、充分地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石化现象便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一、中介语石化的定义和分类中介语(inte rlanguage,LG )是二语习得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美国应用语言学家Larry Selink 2e r 提出,是指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na tive language,N L )与目的语(targe t language,TL )之间的特有的独立语言体系。
中介语石化(f os 2silizati on ),是指外语学习者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
《初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石化现象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在英语写作中常常被提及。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初高中阶段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石化现象,并探讨其成因及解决策略。
二、石化现象的定义及表现石化现象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停滞不前,无法达到其潜在的语言水平。
在英语写作中,石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词汇、语法、句式等方面的僵化,缺乏变化和灵活性。
三、初高中英语写作中石化现象的对比分析(一)初中阶段在初中英语写作中,学生往往因词汇量有限、语法规则掌握不牢等原因出现石化现象。
例如,在描述同一事物时,学生往往会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和词汇,导致文章缺乏层次感和深度。
此外,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写作缺乏兴趣和信心,也是导致石化现象的重要原因。
(二)高中阶段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石化现象依然存在。
一方面,部分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难以改变,仍沿用初中的写作方式;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在实际写作中却难以灵活运用,导致文章缺乏地道性和流畅性。
四、成因分析(一)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方法和习惯是导致石化现象的重要原因。
如过度依赖教科书和教辅资料,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或者长期使用固定的句式和词汇,难以形成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二)教师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如过度强调语法规则的掌握,忽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或者缺乏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和反馈,导致学生无法及时纠正错误。
五、解决策略(一)加强自主学习和思考学生应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多阅读、多写作,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同时,要善于思考和总结,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和风格。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和反馈机制。
《初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石化现象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英语写作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初高中生来说,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然而,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遇到一个被称为“石化现象”的难题。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初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石化现象,以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解决方法。
二、石化现象的定义石化现象,是指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在某一阶段达到一定的水平后,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继续提高的现象。
在英语写作中,这种现象表现为学生的写作能力长时间没有明显进步,甚至出现退步的情况。
三、初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石化现象的对比分析1. 现象表现(1)初中生英语写作中的石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词汇量有限、语法错误较多、句式单一等问题。
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难以表达复杂的想法。
(2)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的石化现象则更加复杂。
除了基础知识的不足,学生还可能因为思维深度不够、缺乏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问题而无法突破写作瓶颈。
此外,高中生的写作任务更加复杂,需要更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2. 原因分析(1)初中生英语写作中石化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词汇量不足、语法规则不熟悉等。
此外,缺乏有效的写作训练和指导也是导致石化现象的重要原因。
(2)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石化现象的原因则更加多元化。
除了基础知识的不足,学生还可能因为学习方法不当、缺乏自信和动力、过度依赖模板和套路等原因而陷入困境。
此外,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如果无法有效应对压力,也容易导致写作能力的停滞不前。
四、应对措施1. 对于初中生,应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扩大词汇量,熟悉语法规则,同时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提高写作技能。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力,让学生享受写作的过程。
2. 对于高中生,除了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外,还应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思维深度。
同时,学会有效应对学习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动力。
石化现象【论英语语音教学中的“石化”现象】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语言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状态。
然而当学习者达到一定程度后,过渡语的某些特征如语法、语义、语音等就会趋于停滞状态,很难甚至无法消除,在语言学上,我们将凝固在中介语中的顽固性错误称为语言“石化”(fossilization)。
一语言“石化”现象的基本概念语言学家们认为中介语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连续体,它的发展是指语言学习者所掌握的目的语知识从“O”状态向以该目的语为母语的本族语者fNss)的语言能力状态不断前进的过程。
但对于绝大多数学习者来说,这一前进过程无法顺利完成,他们的中介语水平永远无法达到NSs的语言能力状态。
Selinker将这一现象定义为“石化”(fossilization),即学习者中介语系统的“长期”(10ng-term)停滞不前,当他们的中介语系统仍包含有一些与目的语不符的“语言结构”(stuctures)时,他们就停止了学习,他们的中介语永远无法发展到NSs的状态。
语言的“石化”现象可存在于语音、语法和词汇中。
其中以语音“石化”现象尤为突出。
二、语音习得中的“石化”现象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的母语习得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会对第二语言产生影响。
产生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产生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
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把母语的语音知识与英语的语音知识联系起来。
正如Allan James所讲:“本族语结构对第二语言结构的影响,在语音方面比其他方面大得多。
因为学习一个全新的语音系统意味着学习新的发音和听觉模式。
这些模式属于语言行为的生理方面,与语言行为的认知方面来比,它们更抗拒改变和调整。
”同时,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不同语系。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日耳曼语系。
两种语言在语音上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正是这些似是而非之处影响正确的英语发音,形成了负迁移,使学生的发音带着浓重的“中国腔”。
比如说,他们常常出现长短元音不分,甚至是用汉语中某些相近的音替代汉语中没有的读音的现象,而且,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英语和汉语在语音上的区别,即英语是以重音计时的语言,而汉语是以音节计时的语言。
《初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石化现象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英语写作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初高中生来说,其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出现一种被称为“石化现象”的困境。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初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石化现象,探讨其成因及应对策略。
二、石化现象的定义及表现石化现象指的是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写作水平停滞不前,无法有效提高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初高中生的英语写作中均有体现,但表现程度和原因有所不同。
对于初中生,石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词汇量有限、语法错误频发、句式单一等。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文章缺乏连贯性和深度。
对于高中生,石化现象则更多地表现为思维受限、创新性不足、对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型的运用能力较弱等。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难以突破自己的语言局限,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三、初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石化现象的对比分析1. 词汇运用:初中生在词汇量上相对有限,对词汇的掌握不够熟练,导致在写作中难以运用所学词汇进行表达。
而高中生在词汇运用上相对更为熟练,但仍然存在对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型的运用能力不足的问题。
2. 语法掌握:初中生在语法掌握上存在较多问题,如时态错误、主谓不一致等。
而高中生的语法问题则更多地表现为句式单一、缺乏连词等。
3. 思维深度:初中生的写作多以简单叙述为主,缺乏深度和广度。
而高中生的写作在思维深度上有所提升,但仍存在思维受限、创新性不足的问题。
4. 学习方法:初中生的学习方法多以模仿和机械记忆为主,缺乏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
而高中生在学习方法上有所改进,但仍需加强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成因分析造成初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石化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导致学生无法充分接触到多样化的语言材料和教学方法。
其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不当,如缺乏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此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改进,如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初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石化现象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英语写作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初高中生来说,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然而,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之一便是“石化现象”。
本文将对初高中阶段学生英语写作中的石化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究其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及其对学生英语写作的负面影响,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石化现象的定义及产生原因石化现象,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继续提高的现象。
在英语写作中,这一现象表现为学生在写作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上停滞不前,无法有效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初高中阶段学生英语写作中石化现象的产生原因有多个方面。
首先,部分学生由于基础不扎实,词汇量有限,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在写作过程中无法准确表达思想。
其次,部分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和动力,对英语写作持消极态度,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此外,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材的选择以及学习环境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石化现象。
三、初高中阶段英语写作中石化现象的对比分析1. 表现形式的对比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相对较低,石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词汇量有限、语法错误较多、句式单一等问题。
而在高中阶段,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基础,但石化现象表现为思维受限、创新性不足、无法灵活运用语言等问题。
2. 产生原因的对比初中阶段学生石化现象的产生多与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等因素有关。
而高中阶段学生石化现象的产生则与学习压力增大、应试教育影响、缺乏创新教育等因素有关。
四、石化现象对学生英语写作的负面影响石化现象对学生英语写作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影响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使学生对英语写作产生抵触情绪;其次,限制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法准确表达思想;最后,影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无法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初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石化现象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英语写作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初高中生来说,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提升英语水平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遇到一个被称为“石化现象”的难题。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初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石化现象,并探讨其成因及应对策略。
二、石化现象定义所谓“石化现象”,是指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因某些原因而陷入僵化状态,无法顺利进行创作和表达。
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常会遇到这个问题,尤其对于英语写作相对薄弱的同学而言更是如此。
三、初高中生的石化现象对比分析(一)现象表现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石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信、害怕表达、句式单一等。
而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石化现象则更为复杂,除了上述问题外,还可能表现为思维僵化、难以运用高级词汇和句型等。
(二)成因分析初中生英语写作的石化现象主要源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缺乏自信和练习不足。
而高中生则可能因为学习压力大、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母语干扰等因素导致石化现象更为严重。
四、应对策略(一)针对初中生针对初中生,首先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提高自信心。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肯定学生的进步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增加练习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此外,引导学生多读优秀范文,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也是有效的途径。
(二)针对高中生对于高中生,除了巩固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拓展思维,尝试运用高级词汇和句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记忆技巧、阅读策略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
同时,减少母语干扰,多进行英文原版阅读和听力训练也是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结论初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石化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初中生和高中生的石化现象在表现和成因上存在差异。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应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提高自信心、拓展思维、运用高级词汇和句型等都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2019·666摘要: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着语言的石化现象。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减少学生语言的石化现象,比如自我语言素养的提高、增加学生对目标语的文化理解程度,并通过语言环境的创设、正确学习策略的培养和有效教学反馈机制的建立等相应的措施,避免和减少学生语言能力的石化。
关键词:石化现象高中英语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反映自己在英语学习上投入时间不少,但英语水平在到了一定程度时很难突破,语言能力和层次没有太大提升,难免有挫折感。
这些现象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除了语言学习本身的策略因素之外,英语学习中的语言石化现象应该受到重视。
笔者试从语言石化现象出发,分析高中英语教学中需要采取的对策,以期给一线教学有所启示。
一、语言石化现象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1972年在《中介语》中提到了石化现象。
他指出,石化现象就是语言成分、规则和语言的子系统被二语习得者保存为靠近目标语的中介语,这一现象即使随着习得者年龄的增长,学习到的目标语增多也不会改变。
Selinker 在1996年重申对石化现象的定义时指出:“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
”众多学者对语言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语言学者戴炜栋认为,语言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外语学习者不能在语言的自然使用中同时习得第二语言,也无法像其母语学习者那样自由地使用第二语言。
由此可见语言石化现象不仅与学习者的年龄和个体差异(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等)因素有关,而且涉及到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和教师对学习者的影响。
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二语学习者多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进行语言的学习、接受教师的指导。
如果教师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准确的语言或不地道的表达,对学习者产生误导,就会导致学生产生语言石化现象。
此外,教师对学习者学习水平的评价手段多为卷面测试,而一线教师多重视测试的结果而忽视语言实际的运用,在语言知识的处理上不全面或不规范,也会导致学生语言石化现象的产生。
英语学习词汇的石化障碍是什么,有哪些解决对策词汇石化常包括语音石化、语法石化和语义石化。
本文侧重关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英语词汇语义石化现象。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对英语学习的进步及英语语言使用能力的提高有极大束缚力。
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这里我推荐一个在线真人外教一对一的网站给大家——阿卡索外教网来辅助学习,它一节课15元,外教很不错,有欧美和菲律宾的,可以随意选择,上课体验很好,时间地点都可以自己安排,比较灵活方便,感兴趣的,可以去体验下他们的英语免费试听课。
Leech的《语义学》中有一术语——petrifaction,中译为石化。
指某一词条约定俗成的意义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意义事后长期使用,使之固态化。
如“missile”,最初指称一切投击物,外延很广,可以是石子、棍棒、粉笔头,任何东西,只要作为投击物都可以称之为“missile”。
出现“导弹”后,人们头脑中一出现这个词,就只联想到一种威力强大的军事武器。
石化这个术语现用以指中国人学外语词汇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学习一门外国语言的词汇时,常通过与某一汉语词汇对应学其意义。
以英语“beat”为例,第一次见到该词时就把此词义定为汉语“打”义。
此后,不管在任何场合都把“beat”与“打”义绝对对等。
由此便对“beat”的约定俗成的意义进行了曲解,并按照曲解意义长期使用。
本文就此现象将从三个侧面展开论述: 1、本现象对英语学习的巨大障碍作用; 2、英汉词义不绝对对应; 3、克服这一障碍的对策与方法。
一、词汇石化对英语学习的障碍作用英语学习中的词汇石化现象对英语学习的进展有极大的阻碍。
语言是一个有机体系,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
词汇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是语言的物质基础,是语言的原材料,没有词汇就不可能有语言。
语言的存在是因为语言是信息载体,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语言这一功能的实现首先得依赖于词汇。
词汇学习的层面包括音、形、义。
就这三个层面而言,“义”又应当居首位。
高中生英语词汇石化现象及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19-01-08T10:54:26.793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8期作者:杨红军司甜甜[导读] 本文通过介绍石化的概念,阐述石化现象的分类、表现和成因,进而提出了避免石化现象产生的词汇教学策略。
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461000
摘要:在当今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中,普遍存在词汇学习的停滞问题,或是思维的固定化模式问题,形成词汇的对应模式,造成学生英语词汇水平停滞不前,此现象称为英语词汇的石化现象。
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介绍石化的概念,阐述石化现象的分类、表现和成因,进而提出了避免石化现象产生的词汇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词汇石化现象
许多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外语学习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有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停滞不前、很难再有较大提高的现象。
这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现象——词汇能力的石化,且该现象常见于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中。
绝大多数英语教师和学习者都会发现,特别是英语学习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不再像学习的初级阶段稳步地提高,而是处在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从而形成语言石化现象,不能取得理想的目的语学习成效。
二语习得中的语言石化(也称僵化)现象被看作是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此现象的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文章通过分析词汇石化的定义、成因和特点,探索在英语教学中可有效减少或避免该现象的教学对策。
一、词汇石化现象及其原因
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词汇的石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Selinker的分类,学习者个体石化大体表现在两方面: 1.词汇偏误石化(Diction Error Fossilization)。
表现为被纠正多次的,并认为已清除了的错误反复出现,如学生总把“university”写成“universty”等,而且这种错误反复出现并很难纠正。
蔡虹在《英语学生写作中词类混用现象》中提到,此类偏误主要表现在因受中文词性使用较灵活含糊的影响,很多学生没有正确使用词性的意识,在英语写作中常出现不分词性、词类混用的错误。
2.词汇能力石化(Diction competence fossilization)。
表现为学习者个体的中介语在语言、词汇及句法结构方面的石化,即学生的作文缺乏内容、没有思想、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文章中用词口语化、简单化和缺乏准确性笼统化。
根据何旭良教授对大学二年级和部分四级考试学生作文的统计分析,学生所使用的单词97%是中学阶段所学的单词,仅有3%是大学阶段所学词汇。
此外,在文章中也可以看到诸如“a piece of cake”之类典型的口语化词汇和“He was happy.”这种不痛不痒的笼统表达,充分说明学生写作词汇能力的欠缺。
英语学习中的词汇石化现象原因是母语负迁移作用。
汉语属孤立语(Isolating Language),英语为屈折语(Inflecting Language),英语通过词形变化表示意义或语法功能的改变,而汉语词形不发生变化,主要通过词序和功能词表示语法作用。
显然,这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因此给英语习得者带来的负迁移作用是巨大的。
另外,两种语言有着非常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很多词汇的文化含义、社会含义等迥然不同。
词汇学习缺乏对这些意义的准确输入也会给写作词汇带来很多的偏误,而且这种偏误一旦产生就很难消除。
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是根深蒂固的,影响非常大,会一直伴随整个英语学习。
这种语言间巨大的差异带来的障碍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扫除的,因此容易形成石化。
二、解决高中英语教学词汇石化的对策
1.要注意习得者英语学习的发展阶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习得者的英语学习能力在迅速提高之后进入到了“高原期”(plateau)(Littlewood William 1984)。
习得者在“高原期”五年后便出现了石化现象(Selinker 1972)。
因此,英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自学习初期就形成的不良的或无效的学习方法,及时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要帮助学生尽可能减少母语的干扰。
(3)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要注意英语输入和输出的质量。
低质量的词汇输入是引起词汇偏误和石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学生在记忆单词时只注重汉语的解释,但有时这种解释不能准确地解释该词汇的含义,使得学生对该词汇的理解一知半解,同时出现了“记得快忘得快”现象。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英语的解释,进而培养学生双语的解释能力。
为了防止词汇的石化,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要更多地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良好的互动可促进双方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有效反馈,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课堂上对相关社会、文化信息的植入可减少或避免学生对词汇理解的石化现象,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而促进二语习得。
语言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而石化现象也变得很复杂。
对二语学习而言,石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石化现象一旦产生就会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
词汇是二语习得的基础,也是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单位,词汇一旦石化,必然会影响学习者对英语的习得。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词汇石化这一现象,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如提高词汇输入质量、加强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得以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