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16.17 KB
- 文档页数:2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题导引本专题主要讲述新中国的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历程。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中共中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科学界和文化艺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由于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使“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
“文革”期间,教育领域混乱不堪,文学艺术领域一片凋零,科技领域整体发展迟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重新落实“双百”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科学技术成就突出,文学艺术创作走向繁荣,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1.理清基本线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而是充满曲折与坎坷。
学习本专题时,要归纳成就,总结经验,也要分析失误,吸取教训。
2.明确重要关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发展与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要看到社会环境对科教事业的影响,又要看到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3.加强与现实联系:本专题主要讲述“现代”的成就,有许多是我们日常所见所用的,要注意与时政热点、现实生活相联系。
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情景问题切入“茅盾文学奖”是我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
1982年12月6日,首届“茅盾文学奖”评选揭晓。
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魏巍的《东方》、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莫应丰的《将军吟》、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古华的《芙蓉镇》等6部长篇小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这是周克芹、魏巍、姚雪垠、莫应丰、李国文、古华(前右起)在中国作家协会1982年12月15日举办的茅盾文学奖授奖大会上。
本课第一目“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主要讲述了“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概况以及重要意义。
本课第二目“‘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则讲述了“文革”时期文化领域的低调发展,出现“文化凋零”局面。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一、【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一)结构化预习(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1.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的方针。
2.成果:领域文学创作电影戏剧舞台剧作品(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1.导火线:《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2.动乱中“文化的凋零”(1)原因:江青等推行(2)表现:①破“”,文化典籍付之一炬;②文艺人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遭批斗,甚至迫害致死;③文艺作品遭封杀;“八亿人口八个戏”。
(三)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1.“二为”方向的提出含义:文艺为服务,为服务2.体育成就引人注目(1)年中国重返奥委会(2)20世纪80年代,中国赢得“五连冠”3)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第一枚金牌(4)1992年和1996年,和奥运会,中国均获16枚金牌(5)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名列金牌榜第三位(6)年,北京申奥成功 (二)预习检测1.“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不包括()A.《共同纲领》提出发展人民的文艺事业B.“文革"的爆发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D.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开展20.关于我国文化事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双百”方针其实质是文艺上的“民主”B .“文革”是对中国文化事业的大摧残,毫无成就可言C.“二为”方向是建国初期文艺发展的指导方向D.在新时期,中国的文化发展缓慢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一)图说历史这是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剧照。
它是20世纪6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创作出来的,是当时的艺术精品之一.(二)互动解疑1.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阐述“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历史义。
生成问题3.概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题概述:该专题主要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讨论有关的经验教训。
将本专题的学习放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一时代背景中去考察。
本专题教学手段主要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
教学资源有课件、视频〔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1977年恢复高考、漳浦一中建校八十周年、神舟五号、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分专题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教训[会考要求]知道我国的“双百〞方针,认识“文化大革命〞对文化艺术的摧残,概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
[教学重难点]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内容及贯彻的经验教训难点: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影像资料将本课知识生动、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新课导入]2008年9月中旬,第1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在大连举办,揭晓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情况。
百花奖的设立始于1962年,百花奖主要反映了广大观众对电影的评价和喜好,因而被称为“群众奖〞。
百花奖以盛开的百花取名,象征影坛百花齐放,春色满园,鼓舞电影艺术家创作出更多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好影片。
百花奖以百花女神雕像作为自己的奖杯。
百花奖的设立表达了党和政府什么科学艺术发展方针?当时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教学过程]本课结构:建国以后〔五六十年代〕—文化繁荣文革时期〔六七十年代〕—文化凋零改革开放〔1978年后〕—再现繁荣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提出的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二科目:历史授课人:课题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一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第课时三维目标(1)知道“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其意义就是指要要了解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和大经济建设逐步展开后,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提出双百方针,在学术问题和艺术领域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文化艺术摧残的史实就是要通过文化大革命对文艺的摧残,认识到双百方针的正确性,从而理解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3)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就是要理解双百方针与二为方向的实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指导思想,能够推动文化事业走向新的繁荣。
重点“双百”方针;“双为”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及体育运动的成就。
中心发言人雷新建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辨证关系。
教具课型课时安排课时教法学法个人主页教学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余年历史,是一部急速变革,艰难创业和曲折发展的历史。
作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共和国的文化事业也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
“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及十年文革,不仅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挫折,对教育,科学等文化事业也造成了极大地破坏。
但在新中国初期十几年中,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文化事业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科学技术也有了可喜的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在“双百”与“双为”方针的共同指导下,新时期文学艺术工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科学与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问题一:新中国文化事业繁荣的原因?出现曲折的原因?繁荣原因:(1)社会环境的变化政治变化: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
经济变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逐步展开。
(2)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创作(3)双百方针的提出遭遇曲折的原因:政治上的“左”倾错误波及意识形态领域,以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社会主义政治民主不够完善;文艺界的派别之争影响了“双百”方针的贯彻;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产生了消极影响。
必修三专题五: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2年1月商丘市期末22题)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
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
”A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 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 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 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二、非选择题2.(2012年1月黄山市一模25题)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这一时期希腊人的思想、创造、艺术都进入了一个高潮,……这种精神活动的领导及中心是雅典。
因为30余年(公元前466年—公元前428年)中,雅典由一位朝气蓬勃思想自由的伯利克里统治着。
他立志把被波斯人所蹂躏的城市在废墟中重建起来。
雅典现存的名胜古迹中多数是这一次伟大重建的遗物。
伯利克里不仅在物质上重建了雅典城,而且复兴了雅典的精神。
他不仅召集建筑师和雕刻家,更与诗人、戏剧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好朋友。
——(美)H·G·威尔士《文明的溪流》材料二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
这股发自晚明的新思潮,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的藩篱,萌发民主性的光华。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材料三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
……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
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材料四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一、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新旧社会的交替,“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
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史料分析、情境再现、比较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社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双百”方针;“二为”方向;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辨证关系。
三、教学过程【本课学习目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整体感知】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中央适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调动几百万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了文化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
但由于“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这一方针未能坚持执行。
“文化大革命”时期,科学文化事业遭受沉重打击。
改革开放以后,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才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思考: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哪几个阶段?第一框题“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纪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的邮票1、含义: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2、背景:1)新中国的成立调动了文艺工作者的激情。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3、意义:1)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
3)借鉴了国外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
4)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4、代表作:文学:如《红岩》、《红日》、《红旗谱》等。
5.1答案
【自主探究】一、1.(2)社会主义制度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应用思考1:(1)数量上:作品众多,体裁广泛。
(2)内容:以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内容为主,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3)方针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形式上: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
应用示例1:D
二、1.(1)海瑞罢官2.(2)③样板戏
应用思考2:(1)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导致优秀文化典籍遭破坏,国家文物遭摧残。
(2)全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甚至被迫害致死。
(3)中外优秀作品禁演,文艺创作万马齐喑。
(4)八亿人口八个样板戏。
应用示例2:C
三、1.(3)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应用思考3:“双百”方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坚持这一方针,才能促进文化艺术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做到:
(1)文艺要为人民服务。
(2)允许文艺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要坚持正确的文艺创作思想。
(4)勇于艺术创新。
应用示例3:A
【合作探究】
(1)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
(2)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的贯彻遭到了严重破坏和损害。
影响:导致许多热爱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蒙冤受屈,长期受到歧视和压抑,严重损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基本停止。
(3)材料三是对材料一的继承和发展,把“双百”方针的贯彻上升到“三个面向”的高度,从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的角度来认识“双百”方针的作用。
(4)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能够吸取教训,保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也说明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历曲折。
【运用探究】3. C 4.D
【延伸探究】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艺“双百”方针的理解。
根据所学史实应该是在艺术上允许各家各派竞相开放,即百花齐放;在学术研究上应该畅所欲言,允许发表不同见解和主张,即百家争鸣;故②错误,选B项。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