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专题课件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1正确使用成语
- 格式:ppt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76
江苏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大题-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含解析作者: 日期:考点一正确使用词语 江苏卷五年考情导向试卷 考查词语考查类型 考查形式 2016 年 机敬、敬锐,浮躁、焦躁,与众不同、 标新立异近义实词、成 语 同一语境选 词辨析 2015年 徘徊、积聚、积淀,宵衣阡食、 废寝忘食 近义实词、成 语 同一语境选 词辨析2014年 用心、匠心,浑成、饱满,别树一帜、 别有洞天近义实词、成 语 同一语境选 词辨析 2013 年 南辕北辙、买楼还珠,异曲同工、殊途 同归,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近义成语 不同语境选 词辨析 2012年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如雷 贯耳,弄巧成拙、弄假成真 近义成语 同一语境选 词辨析 析考题•以题觅法I卜例 (2016-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 __________ ,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 ________ ,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 _____________ ,越想得 到,距离LJ 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A. 与众不同机敬焦躁B. 与众不同敬锐浮躁C. 标新立异机敬浮躁高考第一大题 语言文字运用 (第1-5题)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看看考生的失误听听老师的指导▼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重点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语境,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别•“与众不同”的意思是“跟大家不一样” •“标新立异”的意思是“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标榜“新”和“异”,重在主观行为,此处宜用前者.“机敬”的意思是“机警灵敏”,多用于形容人的反应能力.“敏锐”的意思是“(感觉)灵敬;(眼光)尖锐”,多用于形容人的思想、感觉、目光、洞察力等,此处强调“感觉敏锐”,应选用后者.“焦躁”的意思是“着急而烦躁”,多用于形容人的心理.“浮躁”的意思是“轻浮急躁”,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情.“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 侧重点不同.此处宜用后者.理理解题的技法▼一、去同析异,明确侧重(针对“短板一”)近义实词的特点是"同中有异”,因此,辨析近义实词时,可以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其符合语境意的词语.语素全都不同的词语应从用法方面去考虑;语素相近的词语,要特别留心不同之处•1.牢记搭配对象有的时候,两个近义词之间的意义并无明显差别,但是搭配的对象稍有不同, 甚至差异很大.如“简洁”和“简捷”,“简洁”常与“说话”“行文”等搭配, “简捷”常与“方法”等搭配•2.去除同类项,对区别项加以组词区分如2016年江苏卷中的“焦躁”和“浮躁”,可以将相同的语素“躁”去掉, 将剩下的语素分别组成“焦急”“轻浮”两个词语,这样就可以辨析二者之间的差异了.3.寻找关键语素的反义词如“真谛”和“精髓”,考生分辨不清其用法的时候可以抓住其关键语素的反义词,“真”的反义词是“假”,“精”的反义词是“粗”,也就是说,这两个词语一个探讨的是真假问题,一个探讨的是精粗问题,探讨的问题不一样,使用语境自然也不一样.4.将两个字的词变成四个字的词或短语有时通过扩展词语,很容易就能看到它们的差异•如“钟情”和“衷惜”, 可分别扩展成四字短语“一见钟情”和“互诉衷情”,便可辨析其不同.二、紧扣语境,辨析区别(针对“短板二”)一些成语的使用一般具有自身的特点或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中与语境不符,将会出现错误.在解题时,应从如下方面入手:1.准确理解语境所表达的意思语境,就是上下文.判断成语使用是否符合语境,就要抓住具体语境所要表达的意思.如2016年江苏卷,"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语境意是人期望自己与别人不同,而不是标榜自己.2.辨析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别要注意从意思、使用对象、程度、褒贬、侧重点等方面加以认真揣摩.如2016 年江苏卷中的“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侧重客观上的不同,“标新立异”侧重主观上的标榜新异.3.探寻语境意与成语意思的契合之处在明确了语境意之后,将语境意与两个成语进行比较,探究哪个成语更适合语境意,即可得出答案.提考能•以题试法I专项对点练新底:鲜练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20332000】庄子与这个世界作了长久的厮守,故而有了最绵缈的缠绵.他对世界那种既恼乂怜的丰富神情简直使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对世界,在极端的蔑视里有细致的________与回忆,在极端的怜惜里有失望与无奈.他仿佛当众把一切都掷在脚下, 给我们看,并遏制不住地冷笑;而当众人散去,他乂收拾起这一切,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A-不可理喻体察踩踏B.捉摸不透体谅踩踏C.捉摸不透体察作践D∙不可理喻体谅作践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捉摸不透:猜测不清楚.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不通情理.根据语境,第一空只能填入''捉摸不透”.体察:体验和观察.体谅: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给以谅解. 第二空用“细致的”来形容,根据语境,应填入"体察”.作践:糟蹋;作弄,侮辱.踩踏:践踏.根据句意,庄子是故意地摧残给人看,故第三空应填入“作践”.]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巴黎恐怖袭击让人们认识到,现时恐怖主义虽是针对某国具体实施行动,但本质上并不以国家为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任何_________ 的想法,甚至站在所谓的文明冲突框架下对暴恐采取__________ 政策,到头来将被证明不过是在恐怖名单上的排序比较靠后而已. A.界限隔岸观火 妥协 B.界限隔岸观火 绥靖 C.界线置身事外 绥靖 D.界线 置身事外 妥协B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尽头 处,限度.界线:两个地区分界的线:不同事物的分界;菜些事物的边缘.此处重 在强调"限度”,是抽象的,非实指国家界线,故宜用“界限”.隔岸观火:比喻 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 关心.此处企调态度,故用''隔岸观火”.绥靖:安抚,使保持地方平静.妥协:为 了避免冲突或争执而让步• “绥靖”常与“政策” 一词搭配.故选B 项.]3.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悻寿平的花鸟画__________ 北宋徐崇嗣, _________ 了明代花鸟画中的写意法,笔触洒脱飘逸,以清秀柔丽代替了以往浓艳富丽的画风,饶有机趣,画作[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近义词语和成语辨析重在结 合语言环境,辨别词语的适用对象和情感色彩•取法:取以为法则•效法:照着别人的做法去做;学习(别人的长处)・由于语句中说“以清秀柔丽代替了以往浓艳富 丽的画风S 故不能用“效法S 排除B. C 两项•融汇:融合汇聚•在语义上侧重于“汇集” “汇聚” •融会:融合•侧重于把几种不同的事物聚集起来有机地合成 一体•句中有“代替”就不能用“融汇”,文中也没有体现“汇聚”,故可排除A 项•精妙绝伦:精致巧妙到了极点•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 布置等美好漂亮•据此选D 项・]4.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由于美国入侵伊拉克,利比亚内乱,再加上叙利亚内战和极端恐怖组织________ ,2015年夏天,超过100万的中东、非洲难民前往欧洲, ______________ T A.取法融汇 精妙绝伦 B.效法融汇 美轮美奂 C.效法融会 美轮美奂 D ∙取法融会 精妙绝伦 D难民危机.欧洲各国在协调难民收容政策、共同抵御区域性危机等方而遭遇了一系列难题.由此可见,地区国家间充分合作、坦诚____________ 十分必要.A∙无事生非爆发勾通B.兴风作浪暴发勾通C.无事生非暴发沟通D∙兴风作浪爆发沟通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兴风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无事生非:本来没有问题而故意制造纠纷.此处应用"兴风作浪”. 爆发: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売,向四外迸出;突然发作.多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艾、运动等;又用于表示情绪、力量等. 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妙(多含贬义);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难民危机”应用"爆发”.沟通:使两方能通连.勾通:暗中串通;勾结地区国家间”应用“沟通” •]5.在下面一段话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古筝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从琴瑟里____________ 而来的.古筝以其多变的指法,________ 的音域,深受民众喜爱•传统的筝乐被分为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其曲目及演奏方法__________ .A∙演化宽皿平分秋色B.演绎宽广平分秋色C.演绎宽厚各有千秋D∙演化宽广各有千秋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演化: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演绛: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铺陈,发挥: 展现,表现.根据描述对象,应选“演化”.宽厚:宽而厚;(待人)宽容厚道;(嗓音)浑厚•宽广:而积大;范围大;(心胸)开阔,(见识)广博.从E面的"音域”看,应选"宽广”.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从语境看,应选“各有千秋”.]6.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刘勰的《文心雕龙》论述了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继承与革新等关系,构建了宏大而______________ 的文论体系,初步__________ 了我国文学史观,成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询所未旬!勺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也是我们现在进行文学创作、文艺批评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缜密:周密;细致(多指思想). 紧密:十分密切,不可分隔;多而连续不断.“构建……体系''用“缜密”更恰当.确立:稳固地建立或树立.创设:创办;创造(条件).“确立”与“文学史观” 搭配得当.不可或缺:不能有一点点缺失.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从词爻和语境来看,应选用"不可或缺”.]。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考情解读学案引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新课标卷主要考查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而又易错的成语和虚词的用法。
从命题形式上看,近两年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包括四选一、六选三),具体命题形式有两种:一是判断成语运用的正误,二是辨析近义虚词的选择填空题。
从考查点来看,成语和虚词也主要考查“理解”这一考点。
成语方面,除了考查理解成语的意义之外,还要考查适用对象、适用范围、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搭配习惯、语法习惯等。
而虚词方面,主要考查固定搭配,此外还有结合语境分析分句间的关系。
对成语的考查,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需要认真审清题干要求,分辨清楚是选择使用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平时复习时要注意,对于一些成语使用的特殊方面要格外注意,如适用对象、色彩和语法习惯等。
掌握了成语的意义和特殊用法后,再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排除,只要认真细心,此类试题的难度不会很大。
如果出现较为生僻的成语,一是回忆是否在哪里见过,二是看看能否进行迁移。
而近义成语辨析,则要注意这一组成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此外就是根据语境进行排除。
虚词则要注意一些常见固定搭配,并且能够从语境进行分析,准确辨识分句关系,根据选项内容进行选择排除。
类型一熟语(成语)[2017·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