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29
第二章第一节农民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背景: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长期以来,中国的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下就过着极其贫困的不自由的生活。
鸦片战争以后,为了应对巨额的赔偿和弥补财政亏空,税负加重。
同时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下,中国的农业和加工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1851年1月,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建好太平天国,并于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位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3.其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并坚决打击那些官僚豪绅4.《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的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打算,它并没有超出小农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精简,是小农业和加工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
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
5.《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发的社会发展方案,分别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有主张,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6.天京事变严重的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7.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的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使得其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新的历史特点。
;沉重的冲击了孔子和儒学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8.失败愿意及教训: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大大的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能正确的指导斗争未能正确的对待儒学;不能把西方侵略者和人民群众区别开来9.教训:子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是其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