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生物必考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5.01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涵盖了生物学的多个基础领域,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进化论、生态学等。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概述:1.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 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
2. 遗传与进化:- DNA是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
- 基因是DNA上的特定序列,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进化论解释了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起源,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3. 生物分类:- 生物按照相似程度被分为不同的分类单位,如界、门、纲、目、科、属、种。
4. 生物代谢:- 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 光合作用是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释放能量的过程。
5. 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独立定律,解释了遗传特征的传递方式。
6. 生物技术:- 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用于改良作物、治疗疾病等。
7. 人体生理:- 涉及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8. 生态与环境:-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 环境问题包括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需要通过生态学原理来解决。
9. 生物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每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遗传和生态价值。
10. 免疫学基础:- 免疫系统是生物体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的防御机制。
- 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自然界的科学视角。
高三生物知识点人教版高三生物知识点(人教版)生物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的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人教版课本中整理出高三生物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生物。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基本单位,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起着选择性渗透的作用,细胞质包含细胞器,细胞核则控制细胞的遗传和生命活动。
2. 细胞代谢细胞通过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包括物质的吸收、运输和分解等过程。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最重要的细胞代谢过程。
3.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细胞分裂是细胞的增殖和再生的基础,主要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
第二章遗传与变异1.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生物种群中基因和性状传承的过程。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揭示了基因的离散性和随机性传递。
2. 遗传物质与染色体DNA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染色体是DNA的载体。
3.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单位,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组成。
4.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变异是生物种群中个体之间差异的产生,进化则指种群在环境选择下的逐渐改变。
第三章动植物体内物质的吸收与运输1. 动植物的组织结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是构成动植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2. 动植物的物质吸收动物通过呼吸、消化和排泄等系统吸收营养物质,植物则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3. 动植物的物质运输动植物体内的物质通过管道系统进行运输,动物是通过血管系统,植物是通过维管束进行。
第四章生物体的能量代谢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是能量的转换和储存方式。
2.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有氧氧化产生能量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1. 生物的生殖有性和无性生殖是生物个体繁殖的两种方式,有性生殖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2. 动植物的发育动物的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个体生长,植物的发育包括植株生长和生殖器官的形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基本概念与结构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立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负责物质的进出和信息的传递。
4. 细胞质包含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是进行代谢活动的场所。
5.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储存和管理中心,包含DNA。
二、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DNA是遗传物质,通过复制和转录过程传递遗传信息。
2. RNA在蛋白质合成中起到关键作用,包括mRNA、tRNA和rRNA。
3. 遗传信息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4. 基因突变是进化的原动力,自然选择作用于生物种群,导致物种的适应性进化。
5. 生物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
三、生物的新陈代谢1.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所有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2.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3.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通过氧化有机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
4. 酶是新陈代谢中起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5. 细胞呼吸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等阶段。
四、植物生长发育与调节1. 植物生长发育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
2. 植物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3. 光周期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4. 植物的逆境响应包括干旱、盐碱、寒冷等非生物因素的适应。
5. 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受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影响。
五、动物生长发育与调节1. 动物生长发育受基因控制,激素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2.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调节动物的生长、代谢和生殖。
3. 神经系统通过快速的电信号传递控制动物的行为和反应。
4. 免疫系统保护动物免受病原体侵害,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5. 动物行为包括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受环境和遗传双重影响。
六、生态环境与保护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高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对人教版高三生物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细胞生物学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膜:双层脂质结构,具有物质的进出选择性(2) 核: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DNA、RNA等(3)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和细胞液,是细胞中许多基本活动发生的场所2. 细胞的代谢过程(1) 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2) 光合作用: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和氧气(3) 消化作用:细胞利用酶分解吸收外界物质3. 细胞的分裂(1) 有丝分裂:包括纺锤体形成、核分裂、细胞质分裂三个阶段(2) 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裂:包括受精、卵裂等过程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一对基因的分离与重组、基因的自由组合等(2) 遗传与环境的关系:基因表现受环境影响2. DNA与基因(1) DNA的结构:含有碱基对、糖基、磷酸基团等(2) DNA复制与转录:DNA在细胞内复制和转录为RNA的过程3. 进化理论(1) 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种适应环境、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等(2) 分子生物学支持的证据:比较胚胎提供的证据、分子遗传学证据等三、生物技术1. 定向进化(1) 选择和育种:利用人工方法培育出理想品种(2) 基因工程:利用重组DNA技术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2. 细胞工程(1) 细胞培养:包括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等技术(2) 克隆技术:利用体细胞核移植等技术复制生物体3. 基因工程与人类健康(1) 基因诊断:通过基因检测早期发现疾病(2) 基因治疗:改变人体基因组以达到治疗效果四、生态学1. 生态系统的组成(1) 无机物质循环:水循环、碳循环等(2) 生物间的相互作用: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等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生态平衡:包括群落的平衡和种群的稳定等(2) 生态恢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后的修复和重建3. 生物多样性保护(1) 自然保护区:设立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2) 保护物种:保护濒危物种以维护生态平衡以上是人教版高三生物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细胞的基本概念与结构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等结构。
2.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3. 细胞核包含DNA,是遗传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中心。
4. 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负责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二、生物的分类与进化1.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2. 进化论是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由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和物种起源。
3. 生物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
三、遗传与变异1. 遗传是指生物将其特征传递给后代的现象,主要通过DNA实现。
2. 变异是生物个体之间或亲子代之间差异的现象,可遗传或不可遗传。
3.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
四、生物的生殖与发育1.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是生物繁殖的两种方式。
2. 人类的生殖过程包括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受精和胚胎发育。
3. 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幼年期和成年期等阶段。
五、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2.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等。
六、人体与健康1. 人体结构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构成。
2.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3. 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措施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七、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光合作用1. 植物生长发育包括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和繁殖等过程。
2.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3.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在细胞线粒体中进行的能量代谢过程。
八、动物的行为与调节1. 动物行为包括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2. 动物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 动物的迁徙、冬眠等行为是适应环境变化的表现。
九、生物技术的应用1. 基因工程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生物基因进行操作的科学。
生物知识点高三必考人教版生物知识点高三必考(人教版)生物是高中生物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
下面将介绍高三生物知识点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的构成要素。
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的功能包括物质的吸收、消化、合成、运输和排泄等。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功能单位,具有自主代谢和自我繁殖的能力。
二、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种群内个体之间基因信息的传递与变异的过程,包括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的突变。
进化是生物种群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逐渐改变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三、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种子的萌发、根系的生长、茎叶的分化、开花结实、果实的成熟等。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并受到植物内部激素的调控。
四、动物的生命活动动物的生命活动包括营养、运动、呼吸、排泄、感受、繁殖等。
动物根据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展出了不同的适应性特征。
五、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物个体。
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平衡维持的基础。
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
六、人体的生命过程人体的生命过程包括消化吸收、呼吸交换、循环运输、排泄、感觉纠正、繁殖等。
人体生命过程的维持受内部调节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七、生物科技与人类社会生物科技是利用生物体内的基因信息和代谢特性进行研究和开发的技术。
生物科技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上介绍了高三生物知识点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复习提供帮助。
同学们要通过理论学习、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做好高考复习准备,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高考生物人教版必背知识点生物是高中阶段必修的一门科学课程,也是高考中的重点科目之一。
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必背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涉及到生物的基本概念、生物的分类、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等方面。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必备的生物知识点。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根据细胞内是否有真核膜,生物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类。
原核生物是指细胞内没有真核膜的生物,包括细菌等;真核生物是指细胞内有真核膜的生物,包括动植物、真菌等。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生物学习的基础内容之一。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界保护层,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部分,包含各种细胞器和溶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
生物的分类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物可以按照营养方式分为光合生物和化学合成生物;按照细胞结构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按照形态特征分为植物和动物等。
同时,生物还可以按照生物进化的程度分为原始生物和进化生物等。
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遗传是指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将基因从父母传给子代的过程。
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由DNA分子组成。
基因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包括外貌、性格、生理功能等。
进化是生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生物通过进化适应环境的改变。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实验技能。
例如,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如何进行植物的组织培养;如何进行种群数量调查等。
这些实验技能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今后从事生物学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总之,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通过学习生物学,我们可以了解到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多样性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必备的生物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更能增加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大家能够牢固掌握这些必背知识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自己的生物学习效果。
人教版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高三生物,是高中生物学习的最后一个年级,也是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学习生物的重点是掌握人教版教材中的必背知识点。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备考。
第一章:生物的调节与协调生物的调节与协调是生物体内部保持相对稳定的内环境的重要机制。
其中,内分泌系统起着关键作用。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其分泌的激素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等。
激素通过血液传递到目标器官,调节器官的功能活动。
第二章: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是生物种族延续和个体发育的基础。
遗传的分子基础是DNA。
DNA由核苷酸组成,包括脱氧核糖、有机碱基和磷酸。
DNA分子的结构是双螺旋结构,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
DNA复制是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包括解旋、复制、合成三个步骤。
基因是DNA的一个片段,携带着遗传信息。
第三章: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
细胞分裂有两种方式: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包括前期、分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其中分期又包括早期、中期和晚期。
有丝分裂是细胞生长、发育和增殖的基础。
无丝分裂是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
第四章:变异与进化变异与进化是生物种群进化的基础。
变异是指生物个体在基因和表型上的差异。
变异的来源包括基因突变、重组和随机分配等。
进化是种群遗传结构和适应环境变化的长期过程。
进化的驱动力包括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基因流动等。
第五章:生物技术的基础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生物器官或生物分子进行生产和服务的技术。
DNA重组技术是生物技术的基础之一。
它包括选择、切割、连接和转入等步骤。
PCR技术是一种体外扩增DNA的方法。
同源重组是DNA分子进行基因转移的重要方式。
第六章: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膜是细胞的界面,起着选择性通透和物质交换的作用。
细胞器是细胞内的功能结构,包括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等。
高中生物人教版知识点总结pdf一、细胞的分子基础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的组成与选择性通透性- 细胞核的构造与作用- 细胞质的组成,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细胞骨架的功能与结构2. 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类型、结构与复制- 糖类与脂质的种类及其生物学意义3. 酶与代谢- 酶的特性与作用机制- 代谢途径,包括糖代谢、脂质代谢等- 细胞呼吸与能量转换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的复制与修复- RNA的转录与翻译- 基因的表达调控2. 遗传的细胞基础-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染色体的结构与数目变异3. 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的类型与影响 - 基因重组的原理与意义4. 进化论- 物种的起源与演化- 自然选择的作用机制- 遗传多样性与物种适应性三、生物多样性与生态1. 生物分类与多样性- 生物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与保护2.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3. 群落生态学- 群落的组成与演替- 种群动态与物种间关系4. 全球生态问题- 气候变化的影响- 生物入侵与生态系统失衡四、植物生长发育与人类活动1. 植物生长发育- 植物激素的类型与作用 - 植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2. 植物与环境-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农业与生物技术- 农作物的遗传改良-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五、人体健康与疾病1. 人体结构与功能- 人体器官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 生理过程的调控2. 疾病与健康-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非传染性疾病的成因与预防3. 免疫与疾病防治-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疫苗与免疫疗法的应用六、生物技术与社会1. 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 基因工程的原理与应用- 细胞工程与组织工程2. 生物技术的社会影响- 生物伦理问题- 生物技术与法律规制3. 生物技术的未来趋势-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 生物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结语高中生物课程涵盖了从分子生物学到生态系统的广泛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对生命科学的深入理解。
高三人教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三生物课程的学习是为了获取和掌握生命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以及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将对高三人教生物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涵盖了生物的基础概念、生命历程、遗传与进化、生物工程技术等方面。
一、生物的基础概念1. 细胞理论:万物由细胞组成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的构成单位,以及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 生物的组成和结构:生物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等多个层次组成。
3. 生物的功能:生物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复制、自我更新和适应环境的功能。
4. 生命的特征:生物具有生长、代谢、反应刺激、繁殖和适应等特征。
二、生命历程1. 遗传物质: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由核苷酸组成,以双螺旋结构存在。
2.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3.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
4. 生殖与发育: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是生物的两种生殖方式,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个体发育。
三、遗传与进化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提出了基因、显性、隐性等概念。
2. 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结果。
3. 进化论: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认为物种的演化是长时间内由成千上万代的选择和适应过程所致。
4.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生物地理学、生化遗传等是进化论的证据。
四、生物工程技术1.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来产生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体。
2. DNA重组技术:通过酶切、连接和转化等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生物体,实现外源基因的表达。
3. 细胞工程:利用细胞培养的技术手段,进行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重组。
4. 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动物等生物体,增加其产量、改善其质量和抗病能力。
五、生物的环境与资源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组成,包括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
人教版高三生物必考知识点
【篇一】
名词: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2、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转换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其他化合物(如:丙酮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脱氨基作用: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被分解成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转变成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为糖类、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通过食物获得的氨基酸。
它们是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种。
8、糖尿病:当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会得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于糖的利用发生障碍,病人消瘦、虚弱无力,有多尿、多饮、多食的“三多一少”(体重减轻)症状。
9、低血糖病:长期饥饿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会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
症状,喝一杯浓糖水;低于45mg/dL时出现惊厥、昏迷等晚期症状,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必须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语句:1、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的图解参见课本。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三类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转化的数量不同,如糖类可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二是转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80-100mg/dL范围内;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就会产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现低血糖症状,低于45mg/dL,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多食少动使摄入的物质(如糖类)过多会导致肥胖。
4、消化:淀粉经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运输: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主动运输),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
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6、糖类没有N元素要转变成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质,必须获得N元素,就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
蛋白质要转化成糖类、脂类就要去掉N元素,通过脱氨基作用。
7、唾液含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胰液含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肠液含肠淀粉酶、肠麦芽糖、肠脂肪酶
(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
8、胃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大肠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小肠吸收:以上所有加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胃和大肠都能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小肠上皮细胞突起形成小肠绒毛,小肠绒毛朝向肠腔一侧的细胞膜有许多小突起称微绒毛微绒毛扩大了吸收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篇二】
名词: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
(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
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
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
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
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
例如,蛙的红细胞。
公式: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语句: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
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姐妹染色体)。
2、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来确定的,无论一个着丝点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但当染色体(染色质)复制后且两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1)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细胞分裂期:A、分裂前期:①出现
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记忆口诀:膜仁消失两体现(说明是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形成)B、分裂中期: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时期;记忆口诀:着丝点在赤道板。
C、分裂后期: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记忆口诀:着丝点裂体平分。
D、分裂末期: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
记忆口诀:膜仁重现新壁成。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①相同点是染色体的行为特征相同,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②区别: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细胞的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将细胞质分裂为二;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为二。
5、DNA分子数目的加倍在间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在后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单体的产生在间期,出现在前期,消失在后期。
6、有丝分裂中染色体、DNA分子数各期的变化:①染色体(后期暂时加倍):间期2N,前期2N,中期2N,后期4N,末期2N;②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才有):间期0-4N,前期4N,中期4N,后期0,末期0。
③DNA数目(染色体复制后加倍,分裂后恢复):间期2a-4a,前期4a,中期4a,后期4a,末期2a;
④同源染色体(对)(后期暂时加倍):间期N前期N中期N后期2N末期N。
7、细胞以分裂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