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五首原文及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26.84 KB
- 文档页数:10
归园田居的原文及赏析 归园田居 (其一)原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陶渊明 曾几次出仕,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 年)为江州祭酒,安帝义熙元年 (405 年)辞彭泽令归乡,前后历十二年时间。
归乡次年作了《归园田居》组诗 五首,诗人在诗中叙述了归田的原因、归田后的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开头两句说自己的性情: 自幼便无适应世俗的气度, 本来的性情是喜爱山水 自然。
次两句说自己一时误人仕途:由于误人仕途,一别田园已十三年(原文三 十年, 为十三年之误) 了。
“羁鸟”两句说自己身在仕途, 时思归田, 在仕途中, 心像束缚在笼中的鸟总想回到故乡, 又像育养于池中的鱼想念故乡。
这六句叙述 辞官归田的原因。
“开荒”两句说归田劳动生活: 归田后在南野里开荒生产, 依守自己的淳朴 本性,不必取巧逢迎。
“方宅”两句说自己有田可种有屋可住:住宅四周有十余 亩园田足供生产劳动,还有八九间茅屋可供自住。
“榆柳”六句写风光之美:高 大榆树、柳树的浓阴荫盖着屋后,排列在屋前的是桃树、李树;远望可以隐隐约 约地看到有人住的村子, 还可以看到林子里升起轻轻飘飘的炊烟; 不时可以听到 深巷中狗叫,也可以听到桑树上鸡叫。
这六句中,前两句写所见的近景,中间两 句写所见的远景,后两句则写所闻之声。
六句如实地写出了农村的田园风光。
以1/5上八句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和田园风光的喜爱。
“户庭”两句说归隐之后既少尘杂之事又有空闲之时: 家里没有尘俗杂事相 扰,因而有很多闲暇。
“久在”两句说归隐之乐:就像被关在牢笼中的鸟儿,又 回到了大自然。
这四句写归隐之后的愉快心情。
平淡而醇美是本诗的主要特点。
《归园田居》赏析引导语:《》是最为经典的田园诗作,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准备的一些《归园田居》赏析,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归园田居·其一朝代:魏晋作者: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通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本性、气质。
一作“愿”。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3.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4.羁(ji)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5.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6.野:一作“亩”。
际:间。
7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8.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9.荫(yìn):荫蔽。
10.罗:罗列。
11.暧暧(ài):昏暗,模糊。
12.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墟里:村落。
13.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14.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
15.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这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所写的大量歌颂田园生活的抒,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的总结是写重返自然的感受。
·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通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
1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3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4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5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6方: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7荫:荫蔽。
8罗:罗列。
9暧暧:暗淡的样子。
10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村落。
11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2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13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
14樊:栅栏。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翻译】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学课⽂归园⽥居原⽂及翻译⼩学课⽂归园⽥居原⽂及翻译 归园⽥居是陶渊明⼀篇经典的古诗,通过对⽥园⽣活的描绘,表达⾃⼰对乡村纯真美好⽣活的向往,下⾯是⼩学课⽂归园⽥居原⽂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学课⽂归园⽥居原⽂及翻译 【原作】 归园⽥居(其⼀)——[晋]陶渊明 少⽆适俗韵,性*本爱丘⼭。
误落尘⽹中,⼀去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宅⼗余亩,草屋⼋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村,依依墟⾥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复得返⾃然。
【注释】 归园⽥居:此诗共五⾸,⾃成⼀组。
本⾸为其⼀。
适俗韵:合适于世俗的性*情。
韵,性*情、情调、风度。
尘⽹:尘世的⽹罗,这⾥指仕途。
意思是说仕途像⽹罗⼀样束缚⼈。
三⼗年:有⼈说当作“⼗三年”,因为陶渊明由出任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县令归⽥,前后正好是⼗三个年头。
在这⾥的“三⼗”不是确数。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束缚于笼⼦中的鸟⼉总是依恋过去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总是想着原来⽣长的潭⽔。
羁鸟,束缚于笼⼦中的鸟。
池鱼,被⼈养在池⼦中的鱼。
渊,潭。
本句以“羁鸟”、“池鱼”⽐喻不⾃⼀由的仕途⽣活,以“旧林”、“故渊”⽐喻渴望的⽥园。
南野:⼀作“南亩”。
际:间。
守拙:安于没有能⼒做官。
拙,指不善于做官,也就是不善于逢迎取巧之意。
荫:荫蔽。
罗:罗列。
暧暧:昏昧的样⼦,指隐约不清。
依依:轻柔的样⼦。
墟⾥烟:村落⾥的炊烟。
户庭⽆尘杂,虚室有余闲:门庭之内没有尘俗杂事,虚空安静的居室显得很闲暇。
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虚空的屋⼦。
余闲,闲暇。
樊笼:关鸟兽的笼⼦,这⾥⽐喻仕途。
久在樊笼⾥,复得返⾃然:这两句是说⾃⼰象笼中的鸟⼀样,重返⼤⾃然,获得⾃⼀由。
返⾃然,指归耕园⽥。
【古诗今译】 我这个⼈天⽣就缺少迎⼀合世俗的本性*,⾃幼就钟情于悠闲⾃在的⼭川⽥园⽣活。
然⽽却不慎陷落了仕途的⽹罗中,这⼀去就是很多年。
陶渊明诗作《归园⽥居》赏析 最后作者抒发感慨:“⾐沾不⾜惜,但使愿⽆违。
”⼣露沾⾐,本使⼈不快,⽽诗⼈却说“不⾜惜”,只要使“愿”⽆违。
他的“愿”究竟是什么?它既有儒家洁⾝⾃好、安贫乐道的思想,亦有道家的反朴归真、顺应⾃然的意念,并且这⼆者常常融为⼀体。
因此,他把劳动当作“⽴善”的⼿段,精神的寄托,⽣活的依靠,理想的归宿。
只要保持名节,他劳⽽怨。
末两句在诗意上作⼀转折,使作品进⼊⼀个思想⾼度,韵味悠深,耐⼈寻绎。
这⾸五⾔诗,主要是采⽤“赋”的`⼿法,通过叙事来表现思想感情,其中没有景物的描写、⽓氛的烘托,也没有⽐兴的运⽤,⼏乎全⽤叙述,只在未尾稍发议论,以点明其主旨。
全诗叙写真实,发⾃肺腑,所以《后⼭诗话》说:“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
”《藏海诗话》说:“⼦由叙陶诗,‘外枯中膏,质⽽实绮,⽽实腴’,乃是叙意在内者也。
”⽇本学者近藤元粹说这⾸诗是“五古中之精⾦良⽟”。
陶诗受到中外诗评家的如此赞誉,可见其征服⼈⼼的艺术⼒量。
陶渊明《归园⽥居》(其四) 久去⼭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侄辈,披步荒。
徘徊丘间,依依昔⼈居。
井灶有遗处,桑⽵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皆焉如?薪者向我⾔,死没⽆复余。
⼀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似幻化,终当归空⽆。
陶渊明《归园⽥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曲。
⼭涧清且浅,遇以吾⾜。
我新熟酒, 只鸡招近局。
⽇⼊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短,已复⾄天旭。
诗的第四⾸同第五⾸实际是⼀⾸诗的前后两个部分。
诗⼈怀着意满志得,甚⾄是带点炫耀的⼼情造访故友。
⼦侄与俱,笑语不断,披寻径,健步⽽前。
他要同故友共忆旧时岁⽉,向他们倾诉⼼曲,同他们畅饮⼏杯……然⽽,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井灶有遗处,桑⽵残朽株”的残破景象,听到的是故友"死没⽆复余”的噩耗。
⼀向通达的诗⼈也不禁陷⼊了“⼈⽣似幻化,终当归空⽆”的深沉哀伤之中。
所以,第五⾸写归来,“怅恨独策还”,虽仍有⼦侄跟随,诗⼈却不愿多⾔,形同孤雁,独⾏,“崎岖历曲”,⼀任⼩径上的⽊丛牵掣他的⾐衫。
∙首页∙发现小站∙线上活动《归园田居》五首赏析2008-05-15 23:18:02来自: 司徒稚岛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诗人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写作背景】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赏鉴】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
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
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古诗归园田居的原文古诗归园田居的原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古诗归园田居的翻译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古诗归园田居的赏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我们并不陌生,它是五柳先生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五首诗中的第三首。
陶渊明,又名潜,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当时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为了做官不择手段。
陶渊明也做了几年小官,可是他却不能忍受官场中的尔虞我诈,毅然选择了退出官场,归隐田园。
所以他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
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正是田园诗的代表。
首先,从诗歌的语言方面看来,这首诗歌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优美的修饰,短短四句话,不过四十个字却将描绘出了一幅平静恬淡却不失美丽动人的农家生活图:南山下有我种下的豆苗,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夜晚顶着一轮圆月带着出头归来。
乡间道路狭长,路旁草木长的郁郁葱葱,以致衣服也被露水沾湿。
只是衣服沾湿了并不可惜,只要不要辜负了我的这片心意。
而且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极为平常的“豆苗,南山,小路,杂草,夕露。
”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却勾勒出了一幅恬淡优美,清新可人的图画,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田园风光以其清淡朴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眼前,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让人悠然神往。
简明扼要,朴实无华的语言,虽然显得十分的“拙劣”,却真实的反应出了农家生活的恬淡与美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园田居》共五首,描写了作者离开了官场时的愉快心情,赞美了田园风光和表达了对躬耕生活的羡慕。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篇1:归园田居·其一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通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
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
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
陶渊明写“归园田居”其实是写作者自己理想的故居。
《归园田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每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第一首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译文及赏析《归园田居》译文及赏析导语:陶渊明厌恶官场的黑暗污浊,寻求出仕隐居,以下是由小编为您整理的《归园田居》的翻译及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译文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鉴赏《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结尾二句,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所谓“自然”,不仅指乡村的自然环境,亦是指自然的生活方式。
在陶渊明看来,为口腹所役,以社会的价值标准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追逐富贵,追逐虚名,都是扭曲人性、失去自我的行为。
而自耕自食,满足于俭朴的生活,舍弃人与人之间的竞逐与斗争,这才是自然的生活方式。
不管这种认识在社会学中应作如何评价,终究是古今中外反覆被提出的一种思想。
当然,陶渊明作为一个贵族的后代,一个很少经历真正的苦难生活的磨砺的士大夫,要完全凭借自己的体力养活一家人,实际是难以做到的;而且事实上,他的家中仍然有僮仆和带有人身依附性质的“门生”为他种田。
但他确实也在努力实践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特殊认识,经常参加一些农业劳动,并在诗歌中歌颂这种劳动的愉悦和美感。
读者应当注意到:不能把陶渊明的“躬耕”与普通农民的种地等量齐观,因为这并不是他维持家庭生活的主要经济手段;也不能把陶渊明对劳动的感受与普通农民的感受等同看待,因为这种感受中包含了相当深沉的对于人生与社会的思考,在古代,它只能出现在一小部分优秀的知识分子身上。
归园田居全文及赏析归园田居,是唐代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陶渊明的归隐田园生活为题材,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归园田居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淡泊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归园田居全文如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柳条随风长,花影满池塘。
秋千院落晚,砧杵树阴凉。
露沾珠帘重,风惹绣衾香。
狐鸣不能寐,兔走秋千床。
劳劳供膳事,薄俸无与伦。
农夫犹饿死,我则神思饱。
居然世外性,此乐天者狂。
既念往日事,悄然泪满怀。
我有嘉宾在,坐与我炉旁。
炊烟缭绕兮,日月逾长。
游览宛与昔,草木凋兮双。
鸡栖瓦上梁,犬吠草间塘。
宾从外来至,欢此有馀粮。
矫矫虎臣骄,摇摇鹘女羞。
我行其间乐,怀此适意忧。
余亦能高咏,斯人共长筹。
涉川有余力,依林能搏风。
长歌当垆市,哭竽出郊墉。
欢乐虽可忘,惆怅不可同。
欲以著君心,奈何短长空。
这首诗共有48句,以七言古诗的形式表现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首先,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这表明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渴望。
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的归园田居,描述了自己的田园生活。
他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
最后,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对真理的追求。
他说“欢乐虽可忘,惆怅不可同。
欲以著君心,奈何短长空。
”这表明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真理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淡泊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所写的大量歌颂田园生活的抒,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的总结是写重返自然的感受。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通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
1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3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4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5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6方: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7荫:荫蔽。
8罗:罗列。
9暧暧:暗淡的样子。
10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村落。
11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2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13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
14樊:栅栏。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归园田居》古诗鉴赏整理《归园田居》古诗鉴赏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许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精确地来说应当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归园田居》古诗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归园田居》古诗鉴赏1:陶渊明原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解释:1、南山:指庐山。
2、稀:稀有。
3、兴:起床。
4、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5、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6、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7、狭:狭窄。
8、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9、足:值得。
但:只。
10、愿:指憧憬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11、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反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12、违:违反。
诗意: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有。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惋惜的,只要不违反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赏析:《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结尾二句,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所谓“自然”,不仅指乡村的自然环境,亦是指自然的生活方式。
在陶渊明看来,为口腹所役,以社会的价值标准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追赶富贵,追赶虚名,都是扭曲人性、失去自我的行为。
而自耕自食,满意于俭朴的生活,舍弃人与人之间的竞逐与斗争,这才是自然的生活方式。
不管这种熟悉在社会学中应作如何评价,终究是古今中外反覆被提出的一种思想。
当然,陶渊明作为一个贵族的后代,一个很少经受真正的苦难生活的磨砺的士大夫,要完全凭借自己的体力养活一家人,实际是难以做到的;而且事实上,他的家中仍旧有僮仆和带有人身依附性质的“门生”为他种田。
但他的确也在努力实践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特别熟悉,常常参与一些农业劳动,并在诗歌中歌颂这种劳动的愉悦和美感。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翻译及赏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这首诗我们并不陌生,它是五柳先生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五首诗中的第三首。
陶渊明,又名潜,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当时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为了做官不择手段。
陶渊明也做了几年小官,可是他却不能忍受官场中的尔虞我诈,毅然选择了退出官场,归隐田园。
所以他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
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正是田园诗的代表。
首先,从诗歌的语言方面看来,这首诗歌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优美的修饰,短短四句话,不过四十个字却将描绘出了一幅平静恬淡却不失美丽动人的农家生活图:南山下有我种下的豆苗,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夜晚顶着一轮圆月带着出头归来。
乡间道路狭长,路旁草木长的郁郁葱葱,以致衣服也被露水沾湿。
只是衣服沾湿了并不可惜,只要不要辜负了我的这片心意。
而且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极为平常的“豆苗,南山,小路,杂草,夕露。
”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却勾勒出了一幅恬淡优美,清新可人的图画,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田园风光以其清淡朴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眼前,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让人悠然神往。
简明扼要,朴实无华的语言,虽然显得十分的“拙劣”,却真实的反应出了农家生活的恬淡与美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全诗突出一个“拙”字,陶渊明不善农作,所以有了“草盛豆苗稀”的景象,但能得归隐躬耕,其意趣正从中得来,言语之中透露着对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意与享受,自得之意,溢于诗外。
《归园田居》原文及赏析《归园田居》原文及赏析《归园田居》诗意图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
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准备的一些《归园田居》赏析,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归园田居》原文及赏析 1《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赏析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
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
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有的论者很乐于称道渊明胸中的“无一点黏着”,其实,“黏着”还是有的。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全诗赏析 归园田居 五首其一 [东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亩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
作者在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11月,主动辞去只 做了83天的彭泽县令,决意退隐田园,从此不再出仕。
次年写了《归园田居》 组诗五首,描写自己离开官场时的愉快心情,赞美躬耕生活和田园风光。
本诗是 《归园田居》组诗第一首,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 然的愉快心情。
开头四句是诗人弃官归田之时对自己的志趣与仕宦生活的反思, 也是对自己弃官归田原因的交代。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说世俗的阿谀奉 承诗人一样也没有学会,反而喜欢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本 性是与大自然相通的。
这里写的是诗人向来的志趣, 也表明他后来的出仕本非本 愿 。
适俗韵,是指逢迎世俗的本性与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本领。
丘山则代表 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适俗韵前缀加少无,丘山前饰以本爱,表现出诗人清 高孤傲、 与世不合的性格。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是对自己仕宦生活的追悔。
说自己进入污浊而又拘束的官场,是误落,表明自己是因一时迷了心窍,才不经 意间糊里糊涂入仕的, 内中有几多懊悔与感慨。
说自己离开故园山林入仕竟然那 么长时间,真是不可思议。
这里面包含了对故园山林的几多眷恋。
三十年应是十 三年,指作者出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官之后写此诗的这段时间。
诗的五、六句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比喻自己思恋旧居,不喜在外做官。
这是诗人弃官归田之因,表明他厌倦官场旧生活、向往田园新生活。
其中羁鸟、1/5池鱼比喻不自由的仕宦生活,旧林、故渊比喻田园。
诗的七、八句以开荒、守拙点题,写自己从此真正回归园田,过上村居生活 了。
归园田居(5首) 原文、翻译及赏析归园田居(5首)_古诗文网陶渊明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参考资料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身世陶渊明,中国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比肩的伟大诗人。
陶渊明自己从来没有说过是哪里人,甚至也不说生于何时何地。
于是,在陶渊明的出生年份上,就出现了公元365年、公元369年、公元372年等等多个版本。
陶渊明的身世也成了难解之谜。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宜丰学者凌诚沛主持组建了“陶渊明始家▼生平青少年时期(28岁以前)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但陶渊明的父亲死得早,渊明少年时,家运已衰落,“少而贫苦。
”他自述:“自余为人,逢运之贪。
箪瓢屡罄,絺綌冬陈。
”(《自祭文》)但物质生活虽然贫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却很丰富。
他学习儒家《六经》,学习《老子》、▼归隐隐逸诗人俗称五柳先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
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同时对陶渊明▼文学成就饮酒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五首》是东晋诗人创作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
羁鸟⑶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归园田⑹。
方宅十余亩⑺,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⑻,桃李罗堂前⑼。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⑽。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⑾。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⒁。
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1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3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4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5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6方: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7荫:荫蔽。
8罗:罗列。
9暧暧:暗淡的样子。
10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村落。
11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2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13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
14樊:栅栏。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