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考核表
- 格式:docx
- 大小:134.09 KB
- 文档页数:8
东北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为方便考生了解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有关规定和注意事项,特制订本章程。
考生应认真了解我校公布的相关政策(招生章程、报名须知、学院招生细则等)。
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一、招生专业及导师我校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学位类型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分为校内专职导师和校外兼职导师。
2023年,我校具体招生专业(领域)及导师情况详见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下均简称招生专业目录)。
考生务必在报名前主动联系报考导师,确认导师当年招生计划情况,导师简介、研究方向等信息可登录报考学院网站查询。
二、报考条件(一)以申请考核方式报考博士研究生的基本条件是: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的体检标准,心理健康。
3.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系列条件之一:(1)硕士毕业生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持境外硕士学位证书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认证);(2)应届硕士毕业生(考生录取当年发放录取通知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硕士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3)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报考类别原则上为定向就业),已修完拟报考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并在拟报考学科领域具有较丰富的成果(在报考专业或相近领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我校认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2篇,或在科学研究等本职工作中已取得重要成果,其中至少有一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或在企业技改升级中做出重大贡献,相关工作取得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版)东北大学研究生院2前前言言为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按照全面提升博士研究生学术要求标准的原则,组织有关学院、学科制订了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同时结合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需要优化了课程设置,补充了一些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培养方案。
列入本培养方案的学科是学科建设与发展处发布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共涉及83个。
本培养方案从限(学制)及培养方式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和导师组根据学生的来源、去向、科研项目等情况制定具体培养计划。
在培养过程中,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可以分阶段、也可以平行或交叉进行。
三、研究方向(一)研究方向是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与自身优势和特点的结合。
(二)在拟定研究方向时,应注意其先进性与引导作用,充分凝练和概括,不应重复和重叠,不应是研究课题的罗列,也不应是导师学术兴趣的组合。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博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培养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政治、文化、道德、外语、专业素质的内容。
学位课程为必修课,博士生修课的最低学分为10学分。
各学科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本学科的最低学分要求。
(一)课程设置与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2学时2学分学位课外国语96学时6学分学位课学术报告与讲座32学时2学分学位课第二外语64学时4学分选修课专业基础课32—48学时2—3学分选修课专业课32—48学时2—3学分选修课7(二)教学组织与修课要求1.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文件的精神,博士研究生开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作为必修课程。
2.“外国语课程”着重对博士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
对于入学时已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学生,可申请免修。
《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申请表》填写说明1.“硕士论文题目”一栏中,应届硕士可填写论文开题标题,其他已经硕士毕业的往届生如实填写。
2.“论文著作发表情况”一栏中,发表论文著作仅填写以第一、二作者刊出或录用的论文;检索情况选择填写“SCI\EI\核心\其他”中一项,SCI文章需如实填写影响因子,“EI\核心\其他”文章,“影响因子”处无需考生填写。
考生应如实填写此项内容,并在提交给研招办的书面材料中附上佐证材料复印件。
(1)发表的文章所在期刊为核心期刊的需要考生提供:A.文章正文复印件,请考生将本人用彩色记号笔重点标出;B.文章目录复印件,只要提供有考生的那页目录即可,请考生将本人用彩色记号笔重点标出;已录用未刊出的文章无需提供此项内容。
C.能够证明该期刊为核心期刊的佐证。
对于已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核心期刊会在封皮页面上标明“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等字样。
若存在此类标识,则该封皮可以作为核心期刊的有力佐证材料。
然而,如果封皮上没有这类标识,但刊物确为核心期刊,考生需要提供刊源证明。
刊源证明可以通过图书馆开具或网上查询打印等方式获取,且不设统一标准和规格限制。
提交顺序应按照:封皮、目录、正文、刊源证明的顺序进行。
C2.对于已录用未刊出的文章,提供录取通知复印件、往期该期刊封皮或刊源证明。
装订提交顺序按照:封皮、目录、正文、录用通知、刊源证明(2)发表的文章所在期刊为其他期刊的需要考生提供:只需要文章正文复印件即可,请考生将本人用彩色记号笔重点标出。
无法证明文章所在期刊或者会议论文为SCI\EI\核心类文章的其他文章均要选此项。
(3)发表的文章所在期刊为SCI、EI期刊的需要考生提供:A.文章正文复印件,请考生将本人用彩色记号笔重点标出;B.文章目录复印件,只要提供有考生的那页目录即可,请考生将本人用彩色记号笔重点标出;已录用未刊出的文章无需提供此项内容。
C.影响因子证明,必须提供期刊影响因子证明,可通过图书馆、LETPUB、小木虫网站等多种途径查询,不做统一要求,影响因子证明提供网页截图并用彩色记号笔重点标出数值;EI无需提供影响因子证明。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年博士生招生细则依据国家及学校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各学科实际情况,制订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年博士生招生细则。
一、适用对象本办法适用于年报考我院博士研究生的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的考生。
二、招生专业及导师年我院招收博士生的专业及导师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导师介绍及联系方式详见(导师介绍)。
考生务必与导师联系确认其招生计划等情况。
三、报考条件(一)基本要求.符合《关于做好年硕博连读生考核及录取工作的通知》、《东北大学年博士生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工作办法》文件规定的报考条件。
.根据博士生培养相关规定和需要,我院学术型专业不招收除国家专项计划以外的定向就业考生。
定向就业(在职)考生可选择报考我院工程博士(先进制造领域),相关信息可于年月后到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欢迎符合报考条件的所有考生报考。
(二)材料要求.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考生须按照学校相关文件要求认真准备相关材料。
.除学校文件要求的材料外,所有考生均须上交加盖公章的政治思想写实材料(应届生由学籍所在学生管理部门出具;往届生由所在单位人事或党务管理部门出具,无工作单位的由户籍所在地或档案所在地的村镇、街道政府部门出具).硕博连读的考生除学校文件中规定的材料外,还需上交外语四、六级等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硕士期间成绩单(级硕士不要求)和可以体现本人学术、科研水平与能力的相关材料。
上述所有材料将作为考核小组重要的考核依据,均在资格审查时统一上交(所有材料要求纸)(三)报名程序.网上报名符合条件的考生于月日—月日,自行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如实填报相关信息,逾期不予补报。
申请考核制学生选择考试方式选择“申请考核”,硕博连读学生选择考试方式“硕博连读”。
.现场确认考试方式选择申请考核制的考生携带本人二代身份证及相关材料于月日—月日到东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进行信息确认。
考试方式选择硕博连读的考生携带本人二代身份证及相关材料于月日到东北大学新机械楼房间进行现场确认。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表学号:姓名:研究题目:导师:学科专业:木材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考核成绩:考核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填表时间:2016 年 6 月17 日填表说明1、考核工作由各学院统一安排,各相关负责人组织和实施。
2、时间安排在每年春季,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
3、研究生本人在考核前通过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打印成绩单,附于中期考核表后,填写中期考核表中的自我评定栏目,并提交获奖证书、发表论文、录用函等相关证明材料。
4、导师对研究生的业务能力写出综合评定意见。
5、由各班辅导员在研究生自我评定和听取同学评议的基础上,统一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状况进行量化考核,总分低于6分者视为不合格。
6、学院分党委或党总支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写出评定意见。
7、由班长统一将中期考核表交到各学院研究生秘书处进行研究生成绩审核和评分,并就开题报告是否完成进行审核。
8、研究生以PPT方式向考核小组汇报入学以来在课程学习、是否按照开题报告研究内容和进度开展科研工作、学位论文工作阶段成果、下一步研究计划及存在的问题、按期完成论文工作的可能性等方面的情况,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并接受考核小组提问,时间应不少于5分钟。
9、根据研究生的汇报及递交的材料,结合导师的评语及建议,由考核小组依据研究生中期考核表中的科研业务能力评估表客观、公正地逐项进行评审打分,并给出相应评定等级。
10、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签署综合考核意见。
11、由相关负责人签署培养质量监控重点跟踪对象整改意见。
12、考核后的博士生中期考核材料由学院存入学生个人培养档案。
13、此表用A4纸双面打印。
注:表中需要选择的项目请在相应栏目中划“√”。
谢谢观看!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意外。
信通学院2019年度博士生“申请-考核”制综合考核方案根据学校文件《关于开展2019年度博士生“申请-考核”制秋季学期招生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学院继续在博士生招生工作中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
申请条件及流程须按照学校文件要求执行。
学院综合考核方案如下:综合考核总分100分,包括申请材料审核、初试、复试三个环节,申请材料审核20分、初试40分、复试40分。
1、申请材料审核(满分20分)学院成立由5名专家组成的申请材料审核小组,对考生提供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主要审核内容如下:(1)考生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经历与取得的成绩;(2)考生从事报考学科领域的相关工作经历、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发表的高水平学术文章等;(3)考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培养潜力等,提交的科研设想需论述①博士研究前期基础——研究方法、技术基础、实验和研究条件;②博士阶段研究计划——选题价值、拟研究课题及内容、预期目标等内容;(4)其他与考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有关的因素等。
2、初试(满分40分)初试需要提交一份科研报告,科研报告主要内容是硕士期间研究课题与成果。
报告成绩由学院5名专家评审评定。
对于确有特殊学术专长和突出科研能力,未达到“申请条件第(三)条”的申请人,初试需增加考核申请人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素养,学院将重点考核申请人硕士期间研究课题内容,满分50分,达标线为30分,达标者可以进入复试,该项实际得分按照比例折算。
3、复试(满分40分)复试为面试,主要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学科背景、专业英语、专业基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已开展科研工作与取得的成果进行考核。
复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18年11月12日。
文法学院2017年春季博士研究生答辩工作相关事宜通知根据《东北大学关于博士学位论文“双盲”隐名评审的暂行规定》研院字[2015]3号及《关于做好博士学位论文送审工作的通知》研院字[2015]4号两文件的精神,现将我院2017年春季博士研究生答辩工作相关事宜的通知如下:一、送审前需提交材料及时间安排研究生院学位科在每周的周二和周四受理学位论文送审工作。
考虑到实际情况,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学位会议前后一周以及法定节假日、寒暑假不受理此项工作。
提交材料:博士学位申请人需将学位论文等材料送交给本学科责任教授进行审核,责任教授审核同意送审后,进入学院送审论文资格审查和送审环节。
1)申请博士学位申报材料(博士生送审博士学位论文申请表、开题报告书及论文计划书、中期检查报告书、发表论文统计表、攻博期间学术成果证明材料复印件),在申报材料中所有“责任教授意见位置”处均需有责任教授本人签字;2)学术报告(可以在送审后组织本人的学术报告会);3)博士论文盲评材料电子版(包括电子版学位论文、电子版学位论文创新性评价表、电子版《学位申请人基本信息汇总表》)4)送审论文时须将《申请博士学位发表文章情况统计表》、《博士生送审博士学位论文申请表》连同转账单交到学位办,如果是申诉或直接答辩还须把《“异议申诉”和“直接进入答辩程序”审核表》交过来5)报盘方法:登录研究生院网上办公系统http://219.216.96.73/pyxx/login.aspx,输入学号和密码(初始密码为身份证号后6位),选择毕业与学位——提交学位申请单,填写后选择页面右上角提交申请,打印。
报盘信息用于打印毕业证、学位证,及提交至国家学位办,必须认真填写,确认信息无误。
提交方式:由学生本人每周二、四送交至文法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文管学馆A209室)。
学位论文专家评阅书返回情况可在研究生院“学位工作”网页(网址:/dongda/xwgz/index.jhtml)查询。
填表说明
1、登记表内容要如实、准确、规范填写、打印,右下角页码数暂空;
2、按照表的顺序分别复印在B4纸的正反面,其中正面左侧为攻博期间
取得的成果,右侧为评阅意见综述;反面左侧为答辩委员会决议,右侧为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共印25份;正反面左侧留出2厘米的装订线。
3、攻博期间取得的成果要求标注与博士学位论文第几章节内容相关,如
“[对应论文第三章第四节]”;并且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东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4、导师对所填材料进行审核后签字处不能以打印代替;
5、此表在论文答辩完成后马上交到学院教学科研办;
6、表格中内容不符合要求者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将不予讨论。
申请博士学位人员登记表
说明:此表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博士学位所用,B4纸复印一式25份。
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