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
- 格式:docx
- 大小:89.55 KB
- 文档页数:2
过敏性紫癜患者护理常规【疾病概述】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e)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由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
本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黏膜出血、腹痛、便血、关节肿痛或血尿,可同时伴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一般发病年龄为5~6岁,2岁以前及20岁以后少见。
成年患者较儿童患者易患紫癜性肾炎,治疗后也更易复发。
男性多于女性,春秋两季发病居多,可占全年发病的65%。
【护理问题】1.高热2.贫血3.出血4.感染5.疼痛6.知识缺乏【护理措施】1.按血液病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擦洗时不要用力,勤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
3.静脉穿刺时,尽量缩短系止血带的时间;医务人员进行各种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以防局部血肿形成;注射部位应交替使用,注射后针眼处要按压5分钟以免引起出血。
4.鼓励患者进食清淡、少渣饮食,避免食用过硬、带尖、带刺及刺激性食物;应避免食用曾发生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蛋、奶等。
5.关节肿胀、疼痛时,应减少活动量,避免过度负重和易导致创伤的运动。
6.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加强护理,预防感染。
【健康教育】1.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私自停药或减药。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
花粉季节时应减少外出,外出时应带口罩。
3.应避免食用曾发生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蛋、奶等。
4.如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就诊。
过敏性紫癜的护理要点过敏性紫癜护理措施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免疫系统介导的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痛和腹痛等症状。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休息: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劳累和过度活动,以防止病情加重。
2. 符合过敏原忌口:过敏性紫癜的发作往往与过敏原有关,因此患者需要避免接触或摄入可能引发过敏的物质,如药物、食物、化妆品等。
3. 控制病情加重: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发热、关节疼痛、腹痛等加重的情况,需要及时向医生汇报,调整治疗方案。
4. 保持皮肤清洁:患者需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出现感染,避免使用刺激性的香皂或洗浴用品。
5. 控制瘙痒:过敏性紫癜患者常伴有皮肤瘙痒的症状,可以使用温水浸泡或局部冷敷减轻瘙痒感,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引起损伤和感染。
6. 加强护肤:使用保湿剂或乳液来滋润皮肤,避免皮肤过干和龟裂。
7. 正确用药:按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和抗炎药物,如抗组胺药物和激素等,以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
总之,护理过敏性紫癜的关键是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并处理并发症,提供患者合理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具体的护理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制定。
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
一、概述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临床表现] 皮肤紫癜、粘膜出血、腹痛便血、关节肿痛或血尿[特
殊检查] 束臂试验,毛细血管镜检查。
[治疗要点] 病因防治,药物治疗。
二、护理诊断
1、有受伤的危险与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有关。
2、疼痛:腹痛、关节痛与腹型或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有关。
三、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注意病人皮肤、粘膜有无损伤,有无内脏或颅内出血
的症状和体征。
皮肤、粘膜受损出血时,注意出血部位、出血量和
时间,监测心率、血压、意识状态等。
关节型观察局部肿、热、痛
情况,将受累关节放置合适位置,少活动,减轻疼痛;腹型便血者定
时测量血压、脉博、记录便血量。
听肠鸣音。
观察肾脏是否受累,
注意尿色,定期做尿常规检查。
2、营养支持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有消化道出血时,遵医嘱给予冷流食或禁食。
3、用药护理遵医嘱按时服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给予低盐低
脂饮食,监测血压变化,逐渐减量,不可擅自停药。
应用免疫抑制
剂时,要预防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监测血常规。
4、活动与休息生活中避免接触反应原及相关的刺激因素,活动时
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伤害。
5、健康教育
(1)本病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寻找病因极为重要,要避免接触反应原,若必须接触,让病人做好准备及注意观察,发生症状随时就诊。
(2)本病一般预后良好,肾脏受累者少数迁延数月或发展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常预后较差。
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重症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关节肿痛者应取舒适体位及功能位。
3.给予少渣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饮食,少量多餐,忌食虾、蟹、牛奶等易
致敏食物。
4.观察皮疹形态、数量、部位,穿棉质衣裤,注意手卫生,保持皮肤清
洁,不用碱性肥皂,防小儿抓伤皮肤,提供舒适的环境,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
5.密切观察患儿神志及瞳孔,有无头痛、头胀、视物模糊等主诉以防发
生颅内出血。
6.监测肾功能有无损害,观察尿量及性状。
7.观察腹痛的性质,排便次数及颜色,腹痛者应暂禁食。
8.观察免疫抑制剂及激素药物的作用,加强心理护理。
9.做好出院指导,教会家长观察病情和调节饮食,正确用药,定期复诊。
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护理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高,血液外渗所致。
主要表现为皮肤淤点或紫癜,可伴有腹痛、关节痛和肾脏损害。
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稍多于女性,好发于春秋季。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 病因①感染:最常见的原因,包括细菌(β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麻疹、水痘、风疹病毒)及肠道寄生虫感染等。
②食物过敏:主要是鱼、虾、蟹、蛋、牛奶等引起的异性蛋白过敏。
③药物过敏:如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异烟肼、阿托品、噻嗪类利尿药及水杨酸类等解热镇痛药。
④其他:如花粉、尘埃、虫咬、寒冷刺激及疫苗接种等。
2. 发病机制①速发型变态反应:致敏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产生的IgE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上,释放出组胺及慢反应物质(SRS-A),引起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
②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致敏原进入体内后,刺激B淋巴细胞(B细胞)产生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着于血管壁及肾小球基底膜上激活补体,引起小动脉炎及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导致皮肤、黏膜、肠道、关节腔或肾脏出血、水肿。
二、护理评估(一) 健康史评估发病前1~2周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史,询问有无进食容易引起过敏的蛋白质、接触花粉、尘埃或被昆虫叮咬等情况,了解有无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异烟肼、阿托品、噻嗪类利尿药、解热镇痛药等用药史或疫苗接种史。
(二) 临床表现1. 临床类型:(1) 皮肤型 (单纯型、紫癜型) 最常见。
以局限于四肢的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下肢大关节附近及臀部分批出现对称性分布、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样紫癜(图-1),反复发作,可融合成片、形成淤斑,数日内渐变成紫色、黄褐色、淡黄色,经7~14天消退;可伴有皮肤水肿、荨麻疹。
少数累及面和躯干部皮肤,初起有皮肤瘙痒,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多形性红斑。
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
一.定义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IgA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性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炎,其特征为非血小板减少的皮肤紫癜,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和肾脏病变。
二.症状、体征
好发于下肢,以小腿伸侧为主,皮损为针尖至黄豆大小、可触及的紫癜、出血性丘疹或瘀斑,常分批出现。
可伴腹痛、便血、关节痛、血尿等。
三.护理问题
(一)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有皮损有关。
(二)疼痛与疾病累及关节有关。
(三)焦虑与疾病反复、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四.护理措施
(一)休息与体位: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穿宽松纯棉衣物,勤剪指甲,避免搔抓、摩擦、挤压,避免热水肥皂等刺激皮肤,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恢复期可适量运动。
(二)饮食:勿食致敏性食物,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腹痛时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出血时禁食。
(三)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皮损的变化、阳性体征和化
验结果。
有腹痛症状的腹型紫癜患儿禁止腹部热敷,注意评估疼痛部位、性质、严重程度及其持续时间。
(四)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五)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向患者解释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案,缓解其焦虑情绪。
五.健康宣教(一)卧床休息。
疾病恢复 3 月内应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反复。
(二)定期复查尿常规。
(三)经过治疗紫癜消失 1 个月后,方可恢复动物蛋白饮食,逐步添加。
(四)积极寻找病因,避免服用可疑药物和食物。
紫瘢风(过敏性紫瘢)中医护理常规紫瘢风,是由于禀赋不耐,外感风热之邪,致血不循经,溢于肌肤,发为紫瘢。
一、护理评估(1)通过问诊了解患者发病年龄及发病经过。
(2)通过望诊了解患者皮损的好发部位:四肢远端特别是小腿伸侧好发。
(3)通过触诊了解皮损为瘀点、瘀斑,有压之不退色的特点°(4)了解患者是否有腹痛、腹泻、血尿、关节痛等症状。
(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6)中医证型:①风盛血热证。
证候:病情较急,出血严重,皮肤紫瘢成片,高出皮面,瘙痒,发热恶风,口干咽痛。
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或弦细数。
②阴虚火旺证。
证候:紫瘢色红,时发时隐;或紫瘢消失后,仍感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口燥咽干。
舌淡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或沉缓。
③气虚不摄证。
证候:紫瘢反复发作,遇劳即发,迁延不愈,紫瘢隐约散在且色淡红,面色少华,疲乏气短,食欲下降。
舌淡,少苔,脉沉细或弱。
④湿热蕴结证。
证候:皮肤散在紫瘢,伴有腹胀腹痛,或有关节肿痛,口黏口苦,头重身倦,大便黏滞,或有呕吐腹泻,纳呆,甚则便血。
舌红,苔薄腻,脉弦滑。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勿摆放鲜花。
(3)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双下肢。
必要时应限制患者的活动。
(4)患者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5)寻找致敏因素,对可疑的食物或药物,应暂时不食用或不应用,或在密切观察下,从少量或小剂量开始食用或应用,逐渐增加Q(6)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患者的皮损变化及伴随症状,如大便颜色及形状,如有异常及时送检,以明确诊断。
②若患者出现剧烈腹痛、呕吐时,除饮食宜软、宜消化外,应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③患者出现呕血或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④应警惕患者肠梗阻或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尤其是儿童。
⑤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口腔气味、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
过敏性紫癜病人的护理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系统性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导致血液外渗至皮下、粘膜和浆膜下,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关节酸痛、腹部不适和肾脏损害等改变。
(一)临床特点: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春季发病率较高,发病前有上感症状,或有某种食物、药物服用史。
(二)护理目标:(1)能够了解相关过敏源,避免接触过敏源。
(2)躯体不适感减轻。
(3)做到合理饮食。
(4)能够掌握疾病相关知识。
(5)预防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三)护理问题:(1)疼痛:与炎症渗出局部肿胀有关。
(2)胃肠道反应:与胃肠道粘膜损伤有关。
(3)活动受限:与毛细血管炎症有关。
(4)病情反复:与接触过敏源或活动有关。
(四)评估:(1)抗炎抗过敏治疗后,瘀点、瘀斑是否消退,水肿及疼痛是否减轻。
(2)正常饮食后是否会出现腹部不适。
(3)正常活动后是否有新的瘀点瘀斑出现。
(4)化验尿常规及血常规是否正常。
(五)护理措施:(1)常规护理:向患者做健康指导,让患者了解自己病情,了解有关该病的知识,了解合理饮食及减少活动的必要性。
消除患者的顾虑,树立治疗信心。
(2)向患者介绍本病的一般治疗用药情况。
(3)向患者介绍过敏源检测或者脱敏治疗对于该病恢复的意义。
(六)健康教育:(1)饮食注意事项。
(2)禁忌辛辣刺激及海鲜、羊肉、生冷硬的食物。
(3)避免进食过敏源检测阳性的食物。
(4)日常活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病情控制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5)紫殿性肾炎:注意休息。
(6)注意预防感冒。
(7)注意坚持用药。
(8)告知定期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的必要性。
(七)危急重症的观察及处理:(1)尿血、便血(2)观察:患者尿及大便颜色,出血量。
(3)处理: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激素控制病情,必要时给予止血药物。
(4)腹痛时观察患者腹痛的部位、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等。
(5)卧床休息,禁食,给予缓解胃肠痉挛的药物治疗。
(八)出院指导:(1)按时服药。
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
1(紫癜的程度及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
2(大小便的颜色。
【症状护理】
1(紫癜型的护理:嘱病人不用手搔抓皮肤,加强心理护理。
2(腹痛型的护理:
(1)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
(2)密切观察大便的颜色。
(3)遵医嘱给予激素类药物。
3(关节痛的护理: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适当按摩关节,降低肌张力。
4(肾型的护理:密切观察尿的颜色,加强生活护理。
【一般护理】
1(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动物异性蛋白、抗生素、花粉等。
2(观察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副作用。
【健康指导】
1(告知病人避兔感冒和接触过敏原。
2(指导出院病人学会自我观察,自我防护。
18
3(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稳定病情,促进治愈。
4(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
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一、皮肤护理1、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摩擦、碰伤、抓伤,如有破溃及时处理,防止出血和感染。
2、衣着宽松、柔软,并保持清洁、干燥。
被褥平整、清洁、柔软,防止紫癜受压、破损。
3、尽量减少肌注,静脉注射操作轻柔,尽量穿刺成功或安置留置针,扎压脉带切勿太紧,拔针后要延长进针部位的压迫时间.4、避免接触可能的各种致敏原,同时按医嘱使用止血药、脱敏药等。
二、关节肿痛的护理观察患儿关节肿胀及疼痛情况,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理疗方法,教会患儿利用放松、娱乐等方法减轻疼痛.患儿腹痛时应卧床休息,尽量在床边守护,并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按医嘱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缓解关节疼痛和接触痉挛性腹痛.三、饮食护理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饮食,避免食用动物蛋白,怀疑引起致病的食物也应避免食用.有肠道出血倾向者给予无渣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呕吐严重及便血者,应暂禁食.紫癜性肾炎应给予低盐饮食.四、病情观察1、观察紫癜的分布,有无消退或增多。
2、观察有无腹痛、便血等情况,同时注意腹部体征并及时报告和处理。
有消化道出血时,应卧床休息,限制饮食,给予无渣饮食,出血量多时禁食,经静脉补充营养。
3、观察尿色、尿量,定时做尿常规检查,若有血尿和蛋白尿,提示紫癜性肾炎,按肾炎护理。
五、健康教育1、过敏性紫癜可反复发作或并发肾损害,给患儿和家长带来痛苦和不安,故应针对具体情况予以解释,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教会家长和患儿观察病情,讲解饮食护理的重要性,使家长主动配合治疗.要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避免意外磕碰。
3、指导其尽量避免接触各种可能的过敏原,定期来院复查。
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查房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紫红色皮疹、出血和瘀斑。
护理在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和恢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查房,包括患者评估、护理措施和教育等方面,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一、患者评估1.病程记录:记录患者的病程信息,包括发病时间、病情进展、治疗效果等,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
2.病史询问: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家族史和用药史等,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因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体征观察: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包括皮疹的分布、形状和颜色等,以及是否存在出血和瘀斑等症状,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4.生命体征监测: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二、护理措施1.皮肤护理:定期清洗患者的皮肤,并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湿敷患处,以减轻瘙痒和疼痛感。
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洗涤剂和护肤品。
2.出血和瘀斑护理:对于有出血和瘀斑的部位,应避免过度摩擦或刺激,并采取防护措施,如使用软质的纱布包扎或适当的护具保护。
3.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嘱托,及时给予抗过敏药物、止痒药物和抗炎药物等,如抗组胺剂、糖皮质激素等,以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
4.患者安全: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和低血小板计数的患者,应加强监护,确保患者在床上休息,避免活动过度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5.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合理调整饮食,提供富含维生素C和K等有助于促进血管健康和减少出血的食物。
三、教育与指导1.用药指导: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所用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2.避免致敏因素:教育患者了解过敏性紫癜的可能致敏因素,如一些食物、药物、环境或接触物等,避免接触或频繁暴露。
3.病情观察:指导患者和家属定期观察和记录病情的变化,如皮肤状况、体温、出血和瘀斑等,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
一、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摩擦、碰伤、抓伤,如有破溃及时处理,防止出血
和感染。
2、衣着宽松、柔软,并保持清洁、干燥。
被褥平整、清洁、柔软,防止紫
癜受压、破损。
3、尽量减少肌注,静脉注射操作轻柔,尽量穿刺成功或安置留置针,扎压
脉带切勿太紧,拔针后要延长进针部位的压迫时间。
4、避免接触可能的各种致敏原,同时按医嘱使用止血药、脱敏药等。
二、关节肿痛的护理
观察患儿关节肿胀及疼痛情况,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理疗方法,教会患儿利用放松、娱乐等方法减轻疼痛。
患儿腹痛时应卧床休息,尽量在床边守护,并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按医嘱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缓解关节疼痛和接触痉挛性腹痛。
三、饮食护理
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饮食,避免食用动物蛋白,怀疑引起致病的食物也应避免食用。
有肠道出血倾向者给予无渣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呕吐严重及便血者,应暂禁食。
紫癜性肾炎应给予低盐饮食。
四、病情观察
1、观察紫癜的分布,有无消退或增多。
2、观察有无腹痛、便血等情况,同时注意腹部体征并及时报告和处理。
有
消化道出血时,应卧床休息,限制饮食,给予无渣饮食,出血量多时禁食,经静脉补充营养。
3、观察尿色、尿量,定时做尿常规检查,若有血尿和蛋白尿,提示紫癜性
肾炎,按肾炎护理。
五、健康教育
1、过敏性紫癜可反复发作或并发肾损害,给患儿和家长带来痛苦和不安,
故应针对具体情况予以解释,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教会家长和患儿观察病情,讲解饮食护理的重要性,使家长主动配合治
疗。
要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避免意外磕碰。
3、指导其尽量避免接触各种可能的过敏原,定期来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