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通信信道1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364.54 KB
- 文档页数:55
移动通信信道1移动通信信道1移动通信信道是指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数据和信号的特定物理介质。
移动通信信道承载着方式信号的传输和通话过程中的数据传送。
通常,移动通信信道可以分为下行信道和上行信道。
下行信道下行信道是指从基站(基站可以理解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发射和接收设备)向方式发送信号和数据的信道。
下行信道用于实现方式接收呼叫、短信、数据等服务。
它是从基站到方式的单向通信信道。
下行信道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1. 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用于向所有方式广播公告、系统信息等。
2. 公告信道(Paging Channel):用于向特定方式发送来电通知、短信等。
3. 共享信道(Shared Channel):多个方式共享使用的信道,用于传输语音、数据等。
4. 寻呼信道(Pilot Channel):用于基站向方式发送信号,帮助方式进行寻呼监听。
5. 同步信道(Sync Channel):用于同步方式时钟和基站时钟。
6. 邻区信道(Neighbour Channel):用于与周边基站进行通信。
上行信道上行信道是指从方式向基站发送信号和数据的信道。
上行信道用于实现方式发出呼叫、发送短信、数据等服务。
它是从方式到基站的单向通信信道。
上行信道也有多种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接入信道(Access Channel):用于方式与基站建立连接和发送呼叫等。
2. 数据信道(Traffic Channel):传输方式发出的语音、数据等。
3. 控制信道(Control Channel):传输方式与基站之间的控制信息,如网络注册、身份验证等。
4. 反馈信道(Feedback Channel):用于方式向基站发送接收质量反馈信息。
移动通信信道的特点移动通信信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随机接入:移动通信系统要支持大量的用户接入,信道必须具备随机接入的能力,以确保用户可以随时接入网络。
2. 可靠传输:信道要具备传输信号和数据的可靠性,在无线环境中,信道受到噪声、多径效应等环境因素的干扰,通信系统需要采用相应的纠错技术,提高信道的可靠性。
第3章信道与信道复用任何一个通信系统,均可视为由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三大部分组成。
因此,信道是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信道特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总特性。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通信系统的广泛应用,通信网的规模和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系统容量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方面,原来只传输一路信号的链路上,现在可能要求传输多路信号;另一方面,通常一条链路的频带很宽,足以容纳多路信号传输。
所以,多路独立信号在一条链路上传输,即多路通信就应运而生了。
本章重点介绍信道和信道复用的基本概念。
3.1 通信信道信道是信息传输的通道。
信道连接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通信设备,并将信号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完成点对点通信。
在现代通信网中,信道作为传输链路可连接网络结点的交换设备,从而构成多个用户连接的网络。
信号必须依靠传输媒介进行传输。
按传输媒介的不同,信道可以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大类。
有线信道指利用人造的传输媒介来传输信号,如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以及光缆等。
无线信道指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来传输信号,包括地波传播、短波电离层反射、超短波或微波视距中继、人造卫星中继等。
3.1.1 有线信道在有线信道传输方式中,电磁波沿着有线介质传播并构成信息直接流通的通路。
有线信道包括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和光缆等。
1畅明线明线是指平行架设在电线杆上的架空线路,如图31所示。
它本身是导电裸线或带绝缘层的导线。
其传输损耗低,但是易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对外界噪声干扰较敏感,并且很难沿一条路径架设大量的(成百对)线路,故目前已经逐渐被电缆所代替。
0112畅对称电缆对称电缆是由若干对称为芯线的双导线放在一根保护套内制成的。
为了减小各对导线之间的干扰,每一对导线都做成扭绞形状,称为双绞线。
保护套则是由几层金属屏蔽层和绝缘层组成的,它有增大电缆机械强度的作用。
对称电缆的芯线比明线细,直径在0.4~1.4mm,故其损耗较明线大,但是性能较稳定。
图32所示为对称电缆实例图。
移动通信信道1移动通信信道11. 引言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方式进行通信。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信道是指信息传输的通道,在信道上进行的数据传输决定了通信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类型、特点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 信道类型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不同的传输特点,信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控制信道控制信道主要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控制信息传输,包括呼叫建立、保持、释放等过程中的信令传输。
控制信道的传输过程对通信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2.2. 物理信道物理信道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主要信道类型,用于传输用户的语音、数据和视频等信息。
物理信道的特点是传输速率较高,同时信道容量也较大,能够满足用户对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的需求。
2.3. 广播信道广播信道是用于向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所有用户广播信息的信道。
广播信道的传输距离较远,覆盖范围较大,能够实现对广大用户的信息传输。
3. 信道特点不同类型的信道具有不同的特点,下面将分别介绍各个类型信道的特点:3.1. 控制信道特点- 控制信道具有较低的传输速率,主要传输控制信息和信令。
- 控制信道对通信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传输过程要求高可靠性和低延迟。
- 控制信道的容量通常较小,需要严格控制通信量。
3.2. 物理信道特点- 物理信道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大的信道容量。
- 物理信道的传输质量直接影响通信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传输质量。
- 物理信道需要通过调制解调、编解码等技术来实现信号的传输和解析。
3.3. 广播信道特点- 广播信道具有较远的传输距离和较大的覆盖范围。
- 广播信道能够实现一对多的信息传输,适用于向大量用户广播信息。
- 广播信道的信号传输需要考虑信号衰减、干扰等因素。
4. 信道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不同类型的信道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下面将介绍信道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4.1. 控制信道应用- 控制信道主要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呼叫建立、保持、释放等过程中的信令传输。
信道知识点总结一、信道的定义与分类1. 信道的定义信道是信息传输的媒介,在通信系统中起到传输信息的作用。
它可以是电磁波、光波、声波等形式的媒介,用来传输信号或数据。
2. 信道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信道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按传输方式分类: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2)按传输方向分类:单向信道和双向信道。
(3)按传输介质分类:光纤信道、微波信道、声波信道等。
二、信道的特性与参数1. 信道的特性信道的特性包括带宽、传输速率、传输距离、信噪比、误码率等。
- 带宽:信道能够传输的频率范围,带宽越大,传输速率越高。
- 传输速率:信道能够传输的数据量,通常以每秒传输的比特数表示。
- 传输距离:信道能够传输数据的最远距离。
- 信噪比:信号与噪声的比值,反映了信号传输的质量。
- 误码率:在传输过程中产生错误的比率。
2. 信道的参数信道的参数有很多,主要包括衰减、延迟、频谱容量、多径效应等。
- 衰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逐渐减弱的现象。
- 延迟:信号在传输中所需要的时间。
- 频谱容量:信道传输数据的最大能力。
- 多径效应: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遇到多条路径,产生干扰和衰减。
三、信道传输技术1. 信道编码信道编码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为了提高信道传输质量而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式包括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汉明码、卷积码等。
2.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是指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
调制技术有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等。
3. 多路复用多路复用是指将多个信号通过同一信道传输的技术,包括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等。
4. 故障检测与纠正在信道传输中,常常会出现传输错误的情况,故障检测与纠正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纠正传输错误,提高传输可靠性。
四、信道建模与传输性能分析1. 信道建模信道建模是指对信道进行描述和抽象,以便对信道进行分析和仿真。
常用的信道建模方式包括概率模型、时域模型、频域模型等。
移动通信信道1移动通信信道11. 信道的概念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信道是指无线电波传输时承载信号的介质。
信号在无线传输过程中通过信道进行传输,信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通信质量和传输速率。
移动通信信道是指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信号的通道。
2. 移动通信信道的分类移动通信信道根据信号传输的方式和用途的不同可以进行分类。
常见的移动通信信道有以下几种:2.1 控制信道控制信道用于传输通信系统的控制信息,包括建立连接、维护连接、释放连接等过程中需要交换的信息。
控制信道保证了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并确保用户能够正常进行通信。
2.2 数据信道数据信道主要用于传输用户数据,包括语音、视频、文字等信息。
数据信道的传输速率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通信系统的性能。
2.3 广播信道广播信道用于向广域范围内的用户发送广播信息,例如天气预报、紧急通知等。
广播信道通常采用单向传输,不需要进行双向通信。
2.4 分集信道分集信道常用于抵抗多径衰落和干扰,提高信道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
常见的分集技术包括时分复用(TDM)、频分复用(FDM)和码分复用(CDMA)等。
3. 移动通信信道的特点移动通信信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 多径效应由于移动通信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经历反射、折射、散射等多种路径,导致信号在接收端产生多次接收到的副本,即多径效应。
多径效应会导致信号叠加和衰落,影响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传输质量。
3.2 多用户接入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大量的用户,不同用户的信号需要通过同一个信道进行传输。
因此,移动通信信道需要具备多用户接入的能力,以实现同时传输多个用户的数据和控制信息。
3.3 带宽限制移动通信信道的带宽是有限的,需要合理分配给不同的用户。
带宽限制需要保证用户间的公平竞争和满足用户需求。
3.4 时变性移动通信信道的传输性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受到多径效应、干扰和衰落等因素的影响。
时变信道需要通过信道估计和调整发送和接收参数以适应信道的变化。
第三章信道任何一个通信系统从大的方向均可视为由发送端、信道、接收端三大部分组成。
因此信道是通信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信道的特性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总特性。
3.1 信道定义与分类为了研究的需要,将有关转换设备一并划入狭义信道,称为广义信道。
广义信道:除传输媒质外,还包括有关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天线、Modem 等。
见图3—1 樊书P343.2 信道数学模型一、调制信道模型在具有调制解调过程的任何一种通信方式中,已调信号离开调制器便进入调制信道,对于Modem而言,通常可以不管调制信号包括什么样的转换器,也不管选用了什么样的传输媒质,以及发生了怎样的传输过程,研究的着眼点只关心已调信号通过调制信道的最终结果,即只关心调制信道输入/输出信号的关系。
因此把调制信道概括成一个模型是可能的。
通过对调制信道进行大量考察之后,发现有如下主要特性:①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则必然有一对(或多对)输出端;② 绝大多数的信道都是线性的,满足叠加定理; ③ 信号通过信道有迟延时间; ④ 信号通过信道有损耗;⑤ 无信号输入信道时,仍有(可能)一定的功率输出(噪声)。
由此看来,可用一个二端对(或多端对)的时变线性网络去代替调制信道,这个网络称作调制信道模型(图示)。
对于二端对网络: ()()[]()t n t e f t e i +=0()~t e i 输入的已调信号,()~t e 0 信道输出波形,()~t n 信道噪声(干扰)(加性干扰);()[]t e f i ~ 表示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变换)的某种函数关系。
寻找到这种函数关系是()()t e t k i ⋅ ()~t k 对()t e i 的一种乘性干扰。
可以写成:()()()()t n t e t k t e i +=0如果了解()()t n t k 、的特性,信道对信号的特性就能搞清楚。
()()()()⎪⎪⎪⎪⎩⎪⎪⎪⎪⎨⎧→→无线信道用于信号随机快变化变参应看作随机过程作恒参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有线信道缓慢固定恒参信道对信号影响乘性干扰t k t k t k , 二、编码信道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即把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
通信信道□通信信道的组成远程设备之间的数据链路称为通信信道、通信线路或通信链路。
一条通信信道提供了在两至多点间传送数据的通道。
通信信道可以由下述传输设备之一或它们的某种组合所组成:1.2.3.4.5.6.7.数据是按位(0、1信号)存储和传送的,信道速度是指每秒钟可以传输的位数,又称它为波特率。
位/根据1.次声级。
次声级线路比电话线还低一级。
通常,因硬件技术的限制使得每秒钟只能输出72.声级。
这是常规的电话线路,其速率在600波特(位/秒)到9600波特之间。
一条常规的电话线可以被“调节”以高达9600波特的速率传送数据,而且相当准确。
当然随着这种能力的增加而必然带来用户成本相应提高。
如果具体看声级线路速度,那么,一条具有1200波特速率的线路每秒钟大约可以传送120个字符。
声级线路主要用于计算机与群控器之间的3.宽频带级。
宽频带级信道具有超出1兆波特的容量,而且主要用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信道的种类一个公司要为自己在费城与纽约之间架设一条同轴电缆线是不切实际的,更不用说是不合法的。
同样,要建立自己的微波中继站或发射卫星也是不切实际的。
鉴于这些原因,大多数公司都转向去租用公用的载波线路,例如,去租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和西方联盟(Western Union)为他们一个公司可以在传输设备间租用一种永久的或半永久的连接线路(租用线)。
永久线路是一天24小时都可使用的专用线。
半永久的连线只给公司在每天的某9个小时使用权。
租用线路的公司付费的多少取决于波特率的大小、距离的长短以及是永久的还是半永久的等因拨号线路(又称为公用线或交换线路)是严格按时间和距离来记帐的。
这跟打长途电话的私用线路由使用者自己安装、维护,而且其所有权也是属于使用者的。
私用线是局部网的一部分,有时也称为一个“局部网”。
一个局部网只限于一个大楼内或公司范围内的几座另一种公司载波线路是增值网络(VAN),VAN是一种“特殊的”公用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