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汽车b面设计的意思
汽车B面设计是指汽车的侧面设计,也被称为侧身设计。
它是汽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它直接影响了汽车的整体外观和风格。
汽车B面设计包括车身线条、车窗形状、车门设计、车轮拱等部分。
它们的设计要素和比例都会对汽车的整体外观产生影响。
一个好的B面设计可以使汽车显得流畅、动感、稳定或是豪华,而一个不合理的设计则可能会让汽车看起来笨重或是乏味。
在B面设计中,车身线条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素。
设计师们通过运用曲线、边缘和凹凸等手法来打造出车身的动感和流畅感。
这些线条会在侧面延伸,从前轮拱一直延伸到后轮拱,形成一个整体的流线型。
合理的线条设计可以让汽车看起来更加动感和时尚。
车窗形状也是B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师们会根据车辆类型和风格,选择不同形状的车窗来展现独特的设计风格。
一些车窗可能会与车身线条相呼应,形成一种流畅的视觉效果,而其他车窗则可能会采用更加独特的形状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车门设计也是B面设计中的一个关键要素。
设计师们会考虑到车门的开启方式、线条的延续以及车窗的位置等因素。
一些汽车可能会采用翼式车门、敞篷车门或者特殊的开启方式,以增加车辆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汽车B面设计还会考虑到车轮拱的设计。
设计师们会根据车辆的类型和风格,选择不同形状和尺寸的车轮拱来打造出独特的外观效果。
一些车轮拱可能会更加宽大和张扬,以增加汽车的运动感和稳定感。
汽车B面设计是汽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了汽车的整体外观和风格。
一个好的B面设计可以使汽车更加吸引人,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轴荷分配——指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承平面的垂直载荷,也可以用占空载或满载总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汽车的最小转弯直径——转向盘转至极限位置时,汽车前外转向轮轮辙中心在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的直径。
汽车整车整备质量——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商用车——指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并且可以牵引挂车。
乘用车——指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
它也可以牵引一辆挂车。
汽车的装载质量——指在硬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所允许的额定装载量。
离合器的后备系数β——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静摩擦力矩与发动机最大转矩之比。
CVT——速比可实现无级变化的变速器,即无级变速器。
准等速万向节——在设计角度下以相等的瞬时角速度传递运动,而在其他角度下以近似相等的瞬时角速度传递运动的万向节。
不等速万向节——万向节连接的两轴夹角大于零时,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以变化的瞬时角速度比传递运动,但平均角速度相等。
等速万向节——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以始终相等的瞬时角速度传递运动的万向节。
静挠度——汽车满载静止时悬架上的载荷Fw与此时悬架刚度c之比,即f c=Fw/c。
轴转向——前、后悬架均采用纵置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的汽车转向行驶时,内侧悬架处于减载而外侧悬架处于加载状态,于是内侧悬架受拉抻,外侧悬架受压缩,结果与悬架固定连接的车轴(桥)的轴线相对汽车纵向中心线偏转一角度。
动挠度——指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通常指缓冲块压缩到其自由高度的1/2或2/3)时,车轮中心相对车架(或车身)的垂直位移。
独立悬架——左、右车轮通过各自的悬架与车架(或车身)连接。
悬架的线性弹性特性——当悬架变形f与所受垂直外力F之间成固定的比例变化时,弹性特性为一直线,称为线性弹性特性,此时悬架刚度为常数。
一、名词解释1.试制设计:开发新产品(汽车),试制前进行的设计工作2.概念设计:是指从产品创意开始,到构思草图、出模型和试制出概念样车等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
3.整车整备质量: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4.质量系数:指汽车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即ηm0 =m e/m05.汽车轴荷分配:是指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承平面的垂直负荷。
也可以用占空载或满载总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6.汽车比功率:汽车所装发动机标定最大功率与汽车最大总质量之比,P b=P emax/ m a7.汽车比转矩: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最大转矩与汽车总质量之比,T b=T emax/m a8.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是指转向盘转至极限位置时,汽车前外转向轮轮辙中心在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的直径。
9.汽车制动性:是指汽车在制动时,能在尽可能短的距离内停车且保持方向稳定,下长坡时能维持较低的安全车速并有在一定坡道上长期驻车的能力。
10.汽车燃油经济性:用汽车在水平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上,以经济车速或多工况满载行驶百公里的燃油消耗量(L/100km)来评价。
11.离合器间隙:指离合器正常结合状态,分离套筒被回位弹簧拉到后极限位置时,为保证离合器摩擦片正常磨损过程中离合器仍能完全接合,在分离轴承和分离杠杆内端之间留有的间隙。
12.离合器后备系数:离合器所能传递最大静摩擦力矩与发动机最大转矩之比。
13.传动轴的临界转速:当传动轴的工作转速接近于其弯曲固有振动频率时即出现共振现象,以致振幅急剧增加而引起传动轴折断时的转速。
14.锁紧系数:差速器的内摩擦力矩与差速器壳接受的转矩之比。
15.锥齿轮螺旋角:锥齿轮节锥表面展开图上的齿形线任意一点的切线与该点和节锥顶点连线之间的夹角。
16.悬架动挠度: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时,车轮中心相对车架(或车身)的垂直位移。
17.悬架静挠度:指汽车满载静止时悬架上的载荷Fw与此时悬架刚度c之比,即fc=Fw/c18.悬架弹性特性:悬架受到的垂直外力F与由此引起的车轮中心相对于车身位移f(即悬架的变形)的关系曲线。
汽车造型设计专业术语
1. “流线型”:你看那些跑车,那优美的线条,不就是流线型嘛!就像鸟儿在空中滑翔一样流畅,比如兰博基尼的车身设计,哇,真的太帅了!
2. “前脸”:汽车的前脸那可是很重要的呀!它就像人的脸一样,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呢!像宝马的前脸,多有辨识度呀!
3. “腰线”:嘿,腰线就像是汽车的身材曲线呀!它能让车看起来更有动感,像奔驰的腰线,多漂亮,多吸引人呐!
4. “尾部设计”:车的尾部设计可不能马虎呀!它就像一个完美的句号,比如保时捷的尾部,那叫一个精致!
5. “轮毂”:哇哦,轮毂就像是汽车的鞋子呀!漂亮的轮毂能给车增色不少呢,就像改装车的那些炫酷轮毂,太赞了!
6. “天窗”:天窗这东西可太棒啦!就像给车开了个小窗户看天空,想想开着有天窗的车出去兜风,多爽啊!
7. “内饰”:汽车的内饰可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呀!舒适好看的内饰能让人心情大好,像那些豪华车的内饰,简直了!
8. “色彩搭配”:车的色彩搭配多重要啊!就像我们穿衣服一样,好看的颜色搭配能让人眼前一亮,不是吗?
9. “空气动力学”:这可是很厉害的呢!能让车跑得更快更稳,就像赛车一样,利用空气动力学设计来提升性能,多牛啊!
10. “比例”:汽车的比例得协调呀!不然看着多别扭,好的比例就像模特的身材一样完美,你说呢?
我觉得汽车造型设计的这些专业术语真的很有趣,它们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汽车的美呀!。
汽车造型设计的名词解释从古至今,汽车一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汽车的造型设计则是汽车工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汽车的外观设计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独特的设计语言,通过外观的线条、比例和形状来传达车辆的功能、性能和品牌形象。
本文将解释汽车造型设计中一些重要的名词,带你深入了解这个充满创意和技术的领域。
1. 比例(Proportion)比例在汽车造型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汽车的比例是指各个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包括车轮直径、车身长度、车头和车尾的比例等。
合理的比例可以使整车看起来平衡、和谐,并且符合人们对风格的审美认知。
例如,长短合适的轴距、适当的车身长度以及恰如其分的车轮直径都会给人一种美感和稳定感。
2. 曲线(Curve)汽车造型设计中的曲线是指车身表面的弧度和线条走向。
曲线的使用能够赋予汽车一种流线型的美感,同时也与车辆的速度和性能相关。
例如,狭长的曲线可以给人一种动感和速度感,而圆润柔和的曲线则会给人一种平衡感和温和感。
汽车设计师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曲线来营造出不同的情绪和特征,进而传达品牌形象和设计理念。
3. 肩线(Shoulder Line)肩线是汽车侧面视图中从车头到车尾的一条线。
这条线能够起到将车辆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作用,并且能够赋予车辆轮廓线条更多的动感和流畅感。
肩线的高度、弧度以及与其他线条的交汇点都会影响车辆的整体视觉效果。
比如,高而突出的肩线会给人一种力量感和阳刚感,而低调的肩线则展现出一种典雅和柔和的风格。
4. 灯组设计(Lighting Design)车辆灯组设计从功能性和美感上来说同样重要。
灯组设计包括前大灯、后尾灯和雾灯等不同部位。
这些灯光不仅要满足行车安全的要求,还要与整车造型相协调。
设计师可以通过灯具的形状、曲线和照明效果来营造出不同的风格和形象,例如,锐利的前大灯设计会给人一种锐利和动感的感觉,而柔和的尾灯设计则会显得更加温暖和亲切。
5. 运动套件(Sport Package)运动套件是指在原有基础上对汽车进行一系列外观设计上的改动,以增加运动感和动感。
1.整车整备质量: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2.质量系数:指汽车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3.轴荷分配:指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承平面的垂直负荷,也可以用占空载或满载总质量的百分比表示4.比功率:比功率Pb是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标定最大功率Pemax与汽车最大总质量ma之比5.比转矩:比转矩Tb是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最大转矩Temax与汽车总质量ma之比6.轮胎的负荷系数:指经总体布置计算后,汽车轮胎所承受的最大静负荷值与轮胎额定负荷值之比7.离合器的后备系数:定义为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静摩擦力矩与发动机最大转矩之比,β必须大于18.侧倾中心:汽车在侧向力作用下,车身在通过左、右车轮中心的横向垂直平面内发生侧倾时,相对与地面的瞬时转动中心9.偏频:汽车悬架与其簧上质量所组成的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10.悬架静挠度:指汽车满载静止时悬架上的载荷与此时悬架刚度之比11.悬架动挠度:指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时,车轮中心相对车架的垂直位移12.钢板弹簧满载弧高:指钢板弹簧撞到车轴上,汽车满载时钢板弹簧主片上表面与两端连线间的最大高度差13.减振器阻尼系数:在减振器卸荷阀打开前,其中的阻力F与减振器振动速度v 之比14.转向器正效率:功率从转向轴输入,经转向摇臂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15.转向器逆效率:功率从转向摇臂轴输入,经转向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16.转向系角传动比:转向盘角速度与同侧转向节偏转角速度之比17.转向器的传动间隙特性:各种转向器中传动副之间的间隙随转向盘转角的大小不同而改变,这种变化关系称为转向器传动副传动间隙特性18.制动器效能:制动器在单位输入压力或力的作用下所输出的力或力矩19.制动器的效能因数:在制动鼓或制动盘的作用半径上所得到的摩擦力与输入力之比20.比能量耗散率:单位时间内衬片(衬块)单位摩擦面积耗散的能量21.比摩擦力:衬片(衬块)单位摩擦面积的制动器摩擦力。
一、名词解释(全部有)1.概念设计:根据领导决策所确定的开发目标以及针对开发目标制定的工作方针、设计原则等主导思想提出整车设想。
2.技术设计:绘制汽车总布置图,它是在总布置图和各总成、部件设计的基础上用1:1或者1:2的比例精确地绘出的,用于精确控制各部件尺寸和位置,为各总成和部件分配精确的布置空间,因此又称为尺寸控制图。
3.整车整备质量: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4.质量系数:指汽车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
质量系数反映了汽车的设计水平和工艺水平。
5.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汽车在平直良好的路面上,从原地起步开始以最大的加速度加速到一定车速所用去的时间。
6.汽车比功率: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标定最大功率与汽车最大总质量之比。
即Pb=Pemax/m a。
7.汽车比转矩: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最大转矩Temax与汽车总质量m a之比。
能反应汽车牵引能力。
8.汽车燃油经济性:指汽车在保证动力性的基础上,以尽可能少的燃油消耗行驶的能力。
9.汽车的制动性:汽车行驶时能在短时间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称为汽车的制动性。
10.离合器后备系数:为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静摩擦力矩Tc与发动机最大转矩Temax之比。
11.汽车轴荷分配:指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承平面的垂直载荷,也可以用占空载或满载总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12.扭转减震器的角刚度:是指离合器从动片相对于其从动盘毂转1rad所需的转矩值。
13.传动轴的临界转速:临界转速是当传动轴的工作转速接近于其弯曲固有振动频率时,即出现共振现象,以致振幅急剧增加引起的传动轴折断时的转速。
14.锥齿轮螺旋角:指在锥齿轮节锥表面展开图上的任意一点的切线与该点和节锥顶点连线之间的夹角。
15.锁紧系数k:差速器的内摩擦力矩Tr与差速器壳接受的转矩T0之比 .16.悬架动挠度:指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时,车轮中心相对车身的垂直位移。
一,名词解释1、汽车总质量:指装备齐全,并按规定装满客、货时的整车质量。
2、整车整备质量:是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汽车质量系数:汽车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ηm0=me/m0。
3、轴荷分配:指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撑平面的垂直载荷,也可以用占空载或满载总质量的百分比表示。
轴荷分配对轮胎影响的考虑:满载时每个轮胎的载荷应相差不大。
轴荷分配对通过性、动力性的影响考虑:驱动桥有足够的载荷,而从动载荷可以适当减少.轴荷分配对操纵稳定性影响考虑:转向轴载荷不得过小4、运动校核:在总体设计时,进行运动检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从整车角度出发进行运动学正确性的检查;对于有相对运动的部件或零件进行运动干涉检查。
:转向传动机构与悬架运动的校核:作转向轮跳动图;根据悬架跳动量,作传动轴跳动图。
原则上有相对运动的地方都要进行运动干涉校核。
5、离合器后备系数:离合器的后备系数β定义为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静摩擦力矩与发动机最大转矩之比。
为了保证离合器在任何工况下都能可靠地传递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后备系数β必须大于1。
6、悬架静挠度: 汽车满载静止时悬架上的载荷Fw与此时悬架刚度c之比,即fc=Fw/c。
7、悬架动挠度: 由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通常指缓冲块压到其自由高度的1/2或2/3)时,车轮中心相对车架(或车身)的垂直位移。
8、临界转速:所谓临界转速就是当传动轴的工作转速接近于其弯曲固有振动频率时,即出现共振现象,以致振幅急剧增加而引起传动轴折断时的转速。
2228102.1c cc k L dD n +⨯=9、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设计者在图形工作站上(或微机),通过输入装置,交互式完成图形设计、分析、计算、优化,在计算机屏幕上绘出图形,经删改、修改、编辑后,通过输出装置输出设计图和有关文件。
10、计算机辅助工程:是指用计算机辅助求解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强度、刚度、屈曲稳定性、弹塑性等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以及对结构性能的优化设计等问题的一种近似数值分析方法。
吉林⼤学汽车设计复习资料重点第⼀章汽车总体设计名词解释:乘⽤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于载运乘客及其随⾝⾏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
商⽤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于运送⼈员和货物的汽车,并可以牵引挂车。
整车整备质量m0: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具、备胎等),加满燃料、⽔,但没有装货和载⼈时的整车质量。
质量系数ηm0:指汽车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值,即ηm0=m e/m0汽车总质量m a:指装备齐全,并按规定装满客、货时的整车质量。
⽐功率P b: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标定最⼤功率P emax与汽车最⼤总质量m a之⽐,即P b=P emax/m a(综合反映汽车的动⼒性,⽐功率⼤的汽车加速性能、速度性能要好于⽐功率⼩些的汽车)⽐转矩T b: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最⼤转矩T emax与汽车总质量m a之⽐,即T b=T emax/m a(反映汽车的牵引能⼒)最⼩转弯直径D min:转向盘转⾄极限位置时,汽车前外转向轮轮辙中⼼在⽀撑平⾯上的轨迹圆直径。
(⽤来描述汽车转向机动性,是汽车转向能⼒和转向安全性能的⼀项重要指标)轮胎负荷系数:轮胎所承受的最⼤静负荷值与额定负荷值之⽐。
1、汽车总体设计的基本要求P21.汽车的各项性能、成本等,要求达到企业在商品计划中所确定的指标。
2.严格遵守和贯彻有关法规、标准中的规定,注意不要侵犯专利。
3.尽最⼤可能地去贯彻三化,即标准化、通⽤化和系列化。
4.进⾏有关运动学⽅⾯的校核,保证汽车有正确的运动和避免运动⼲涉。
5.拆装与维修⽅便2、影响选取轴数的因素有哪些?轴数的增加会有哪些影响?P8、9影响因素:汽车的总质量、道路法规对轴载质量的限制、轮胎的负荷能⼒、汽车的结构等汽车轴数增加以后,不仅轴,⽽且车轮、制动器、悬架等均相应增多,使整车结构变得复杂,整备质量以及制造成本增加。
若转向轴数不变,汽车的最⼩转弯直径⼜增⼤,后轴轮胎的磨损速度也加快,所以增加汽车轴数是不得已的选择。
汽车设计知识点和解答汽车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机械工程、材料科学、流体力学、人机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为了使汽车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外观,设计师需要理解并应用各种汽车设计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汽车设计知识点,并给出相应的解答。
一、外观设计1. 汽车外观的重要性及设计原则汽车外观设计是吸引消费者注意和展示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
在设计汽车外观时,设计师应遵循以下原则:- 流线型:通过流畅的曲线和线条设计,降低空气阻力,提高汽车的行驶性能。
- 功能性:外观设计应符合汽车的功能需求,例如提供充足的乘客空间和储物空间。
- 美感:汽车外观设计应追求美感,以吸引消费者并树立品牌形象。
2. 颜色和材料选择颜色和材料的选择对汽车的外观产生重要影响。
常用的汽车外观材料包括金属、塑料和玻璃纤维等。
设计师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其轻量化、抗磨损和耐腐蚀等特性。
而在选择汽车外观颜色时,应综合考虑消费者喜好、品牌形象和环境因素等。
二、内饰设计1. 汽车内饰的设计原则汽车内饰设计不仅仅关乎舒适性,还要考虑人机工程学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汽车内饰设计的原则:- 人机交互:内饰设计应方便驾驶员操控车辆,如合理布局仪表盘和控制按钮等。
- 舒适性:设计师应考虑驾乘者的舒适感受,如座椅的支撑性、空调系统的效果等。
- 安全性:内饰设计中要考虑乘客的安全感受,如安全气囊、防滑踏板等设计。
2. 汽车内饰材料选择汽车内饰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其舒适性、耐磨损性和易清洁性等因素。
常用的内饰材料包括皮革、织物、塑料和木质材料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汽车的定位和消费者需求来选择适合的材料。
三、动力系统设计1. 汽车动力系统的分类及选择汽车动力系统可分为燃油动力系统和电力动力系统。
在选择动力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场景、成本、环境友好性等因素。
传统的燃油动力系统包括汽油车和柴油车,而电力动力系统则包括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
2. 发动机的选择和优化发动机是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
《汽车设计》教学大纲汽车设计是汽车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汽车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设计过程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来探讨汽车设计的教学大纲。
一、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汽车设计是指通过对汽车外观、内饰、功能等方面的设计与创新,使汽车具备良好的视觉效果、舒适的乘坐体验和出色的性能表现。
汽车设计师需要具备对汽车工程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还需要具备艺术、美学、人机工程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二、汽车设计的设计原则在进行汽车设计时,设计师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首先,汽车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即使驾驶者在长时间驾驶过程中也能保持良好的姿势和舒适度。
其次,汽车设计应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确保车辆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提供良好的安全保护。
此外,汽车设计还应注重环保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考虑。
三、汽车设计的设计过程汽车设计的过程可以分为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三个阶段。
在概念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和创意构思等工作,确定汽车的整体设计理念和风格。
在详细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进行具体的设计方案制定、三维建模和样车制作等工作,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在生产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与工程师密切合作,对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以确保设计的可生产性和质量。
四、汽车设计的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汽车设计也在不断演变。
未来的汽车设计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方面,汽车将具备更多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人机交互功能,提供更便捷、安全的驾驶体验。
可持续发展方面,汽车设计将更加注重环保性和能源效率,采用更多的电动化和轻量化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而言,汽车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汽车设计,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为未来的汽车设计和研发做出贡献。
因此,在汽车设计的教学大纲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汽车设计的名词解释一、流线型流线型是汽车设计中常用的术语,指的是车身外观的设计造型具有流畅、光滑的风格,以减小风阻、降低燃料消耗为目的。
流线型设计追求的是空气动力学性能的最优化,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更加高效地与空气流动相互作用。
与传统的方正造型相比,流线型设计能够降低空气阻力、噪音和能耗,提高车辆的运行效率。
采用流线型设计的汽车外观通常具有动感而优雅的造型,既能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又能够增加驾驶乐趣。
二、底盘底盘是汽车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指车身以下的结构和装置。
底盘包括悬挂系统、操纵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和车轮等组成部分。
底盘承担着支撑车身、传递动力、进行悬挂和操控等功能,直接影响了汽车的操控性、稳定性和舒适性。
底盘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悬挂系统的刚性与舒适性的平衡、转向系统的精度与灵敏度、制动系统的反应时间和稳定性等。
一个优秀的底盘设计能够提高汽车的操控性能,使驾驶者更加舒适和安全地驾驶。
三、动力系统动力系统是汽车的动力来源,负责提供驱动力和运动能力。
在传统的汽车中,动力系统通常由发动机、传动系统和驱动轴等构成。
而在如今的电动汽车中,动力系统则包括电池组、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
动力系统的设计旨在提供足够的动力输出,使汽车能够达到预期的速度和加速度,同时还要考虑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科技的发展,动力系统的设计也不断创新,例如混合动力系统、燃料电池系统等,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汽车市场。
四、智能驾驶智能驾驶是汽车设计领域的热门话题,指的是借助先进的传感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使汽车具备自主感知和决策的能力,实现部分或全部的自动驾驶功能。
智能驾驶的技术包括环境感知、路径规划、交通协同等多个方面。
通过车载传感器对道路、车辆和行人等信息进行感知,并进行实时的数据处理和决策,使汽车能够自动避让障碍物、优化行驶路线、实现自动泊车等功能。
智能驾驶的发展能够提高交通安全、减少交通拥堵和节约能源,是未来汽车设计的重要方向之一。
1概念设计:是指从产品创意开始到构思草图,出模型和试制出概念车等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
2 乘用车: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或临时物品的汽车。
3 商用车: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的汽车,并且可牵引挂车。
4货车车头长度:从汽车的前保险杠到驾驶室后围的距离。
5汽车布置形式指发动机、驱动桥和车身(或驾驶室)的相互关系和布置特点而言。
汽车的使用性能除取决于整车和各总成的有关参数以外,汽车的布置形式对使用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6整车整备质量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7汽车总质量a m 是指装备齐全,并按规定装满客、货时的整车质量8汽车质量系数0m η指汽车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0m η=0e m /m9汽车载质量指在硬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所允许的额定装载量。
10汽车的轴荷分配指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承平面的垂直载荷,也可以用占空载或满载总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11混合动力汽车:是指车上装有两个以上动力源:蓄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内燃机车的发电机组,当前复合动力汽车一般是指内燃机车发电机,再加上蓄电池的汽车。
12车架上平面线:纵梁上翼面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梁上缘面在侧(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车架上平面13 前轮中心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车架平面线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14 汽车中心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15地面线:地平面在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16、前轮垂直线:通过坐、右车轮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垂直线。
17、汽车一次碰撞: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称为一次碰撞。
18、汽车二次碰撞:一次碰撞后汽车速度迅速下降,车内驾驶员和乘员受惯性力作用继续以原有速度向前运动,并与车内物体碰撞,称为二次碰撞。
一、名词解释1.试制设计:开发新产品(汽车),试制前进行的设计工作2.概念设计:是指从产品创意开始,到构思草图、出模型和试制出概念样车等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
3.整车整备质量: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4.质量系数:指汽车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即ηm0 =m e/m05.汽车轴荷分配:是指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承平面的垂直负荷。
也可以用占空载或满载总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6.汽车比功率:汽车所装发动机标定最大功率与汽车最大总质量之比,P b=P emax/ m a7.汽车比转矩: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最大转矩与汽车总质量之比,T b=T emax/m a8.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是指转向盘转至极限位置时,汽车前外转向轮轮辙中心在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的直径。
9.汽车制动性:是指汽车在制动时,能在尽可能短的距离内停车且保持方向稳定,下长坡时能维持较低的安全车速并有在一定坡道上长期驻车的能力。
10.汽车燃油经济性:用汽车在水平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上,以经济车速或多工况满载行驶百公里的燃油消耗量(L/100km)来评价。
11.离合器间隙:指离合器正常结合状态,分离套筒被回位弹簧拉到后极限位置时,为保证离合器摩擦片正常磨损过程中离合器仍能完全接合,在分离轴承和分离杠杆内端之间留有的间隙。
12.离合器后备系数:离合器所能传递最大静摩擦力矩与发动机最大转矩之比。
13.传动轴的临界转速:当传动轴的工作转速接近于其弯曲固有振动频率时即出现共振现象,以致振幅急剧增加而引起传动轴折断时的转速。
14.锁紧系数:差速器的内摩擦力矩与差速器壳接受的转矩之比。
15.锥齿轮螺旋角:锥齿轮节锥表面展开图上的齿形线任意一点的切线与该点和节锥顶点连线之间的夹角。
16.悬架动挠度: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时,车轮中心相对车架(或车身)的垂直位移。
17.悬架静挠度:指汽车满载静止时悬架上的载荷Fw与此时悬架刚度c之比,即fc=Fw/c18.悬架弹性特性:悬架受到的垂直外力F与由此引起的车轮中心相对于车身位移f(即悬架的变形)的关系曲线。
整车制造入门知识点总结整车制造是汽车工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汽车设计、零部件制造、装配、测试等各个方面。
想要从事整车制造工作,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本文将对整车制造的入门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了解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要点。
1. 汽车设计:汽车设计是整车制造的第一步,它涉及到外观设计、内饰设计、结构设计等多个方面。
汽车设计师需要掌握绘图技能、设计软件的应用,还需要了解汽车结构、材料、动力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通过学习绘图基础、CAD软件、汽车设计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来入门。
2. 零部件制造:汽车由各种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需要经过加工、铸造、锻造等工艺来制造。
想要从事零部件制造工作,需要了解各种加工工艺、材料性能、机械制造基础等知识。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材料力学、加工工艺、数控编程等课程来入门。
3. 装配工艺:装配是将各个零部件组装成整车的过程,它涉及到工艺流程设计、工装设计、工艺文件编制等多个方面。
想要从事装配工艺的工作,需要了解汽车各个零部件的功能和结构,掌握装配工艺流程,了解工装和夹具的设计原理。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装配工艺学、工装设计、汽车结构原理等课程来入门。
4. 质量检测:汽车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质量检测,以确保整车的质量符合标准。
质量检测涉及到各种测试设备的使用、测试方法的选择、测试数据的分析等多个方面。
想要从事质量检测工作,需要了解各种检测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数据分析方法,了解汽车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汽车质量管理、检测技术、数据分析等课程来入门。
5. 制造管理:整车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生产计划安排、工艺改进、人员培训等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制造管理知识。
制造管理涉及到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过程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
想要从事制造管理工作,需要了解生产计划编制原理、生产线管理方法、人员培训原理等知识。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来入门。
1.整车整备质量: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2.质量系数:指汽车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
3.轴荷分配:指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承平面的垂直负荷,也可以用占空载或满载总质量的百分比表示
4.比功率:比功率Pb是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标定最大功率Pemax与汽车最大总质量ma之比
5.比转矩:比转矩Tb是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最大转矩Temax与汽车总质量ma之比
6.轮胎的负荷系数:指经总体布置计算后,汽车轮胎所承受的最大静负荷值与轮胎额定负荷值之比
7.离合器的后备系数:定义为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静摩擦力矩与发动机最大转矩之比,β必须大于1
8.侧倾中心:汽车在侧向力作用下,车身在通过左、右车轮中心的横向垂直平面内发生侧倾时,相对与地面的瞬时转动中心
9.偏频:汽车悬架与其簧上质量所组成的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10.悬架静挠度:指汽车满载静止时悬架上的载荷与此时悬架刚度之比
11.悬架动挠度:指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时,车轮中心相对车架的垂直位移
12.钢板弹簧满载弧高:指钢板弹簧撞到车轴上,汽车满载时钢板弹簧主片上表面与两端连线间的最大高度差
13.减振器阻尼系数:在减振器卸荷阀打开前,其中的阻力F与减振器振动速度v 之比
14.转向器正效率:功率从转向轴输入,经转向摇臂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
15.转向器逆效率:功率从转向摇臂轴输入,经转向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
16.转向系角传动比:转向盘角速度与同侧转向节偏转角速度之比
17.转向器的传动间隙特性:各种转向器中传动副之间的间隙随转向盘转角的大小不同而改变,这种变化关系称为转向器传动副传动间隙特性
18.制动器效能:制动器在单位输入压力或力的作用下所输出的力或力矩
19.制动器的效能因数:在制动鼓或制动盘的作用半径上所得到的摩擦力与输入力之比
20.比能量耗散率:单位时间内衬片(衬块)单位摩擦面积耗散的能量
21.比摩擦力:衬片(衬块)单位摩擦面积的制动器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