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信息学新版教材病案第十一章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52 MB
- 文档页数:191
病案信息学
内容简介:《病案信息学》以创精品教材为目标,在编写中注重与国际接轨,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与国家的卫生改革和发展同步,纳入社区医疗、医疗保险等相关内容;注重能力培养,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病案信息学》系统地介绍了病案的国内外发展情况、病案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病案信息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国际疾病分类和手术操作分类美国国际疾病分类临床修订本第三卷、社区病案、病案与医疗保险以及与病案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
本教材适用于卫生信息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医疗保险专业、医事法学专业的本科教学,也可作为病案管理人员、医院管理人员、医疗保险工作人员等的学习教材。
病案信息是卫生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实践、教学、科研以及医院管理、医疗保险、医疗纠纷和法律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病案信息管理工作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病案信息管理的学科教育刚刚起步,远远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
为了提高我国病案信息管理学科的教学水平,促进病案管理事业的发展,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适时组织专家们编写了本教材,阐述了病案信息学的理论和实践。
第一章绪论病历:当医疗记录未完成、未归回到病案科时,一般称为病历,如医师书写病程记录称之为病历。
病案:是有关病人健康情况的文件资料,包括病人本人或他人对病情的主观描述和医务人员对病人的客观检查结果及医务人员对病情的分析、诊疗过程和转归情况的记录以及与之相关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单据。
载体:纸张、缩微胶片、磁盘、硬盘、光盘或其他设备。
病案管理:指对病案物理性质的管理,即对病案资料的回收、整理、装订、编号、归档和提供等工作程序。
病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基本范畴:1.收集:病案资料的收集是病案信息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基础工作。
对于门诊病案,资料源头通常始于建卡中心或挂号室。
对于住院病案,工作流程应始于住院登记。
2.整理:3种排列方式:一体化病案(IMR)(按日期先后顺序)、按资料来源排列的病案(SOMR)、按问题出处排列的病案(POMR)资料装订为书本式装订(左装订)。
3.加工:主要是对病案首页内容的加工4.保管:防火为第一位5.质量控制(病案质量管理与病案内容质量管理)6.服务病案信息的作用:1.医疗作用:备忘。
病案资料可以维系医疗团体内或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
2.临床研究与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作用3.教学作用4.医院管理作用5.医疗付款作用6.医疗纠纷和医疗法律依据作用7.历史作用第二章病案管理部门的组织与职责1982年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规定,医院必须建立病案室,负责全院病案(门诊、住院)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
目前在我国医疗机构中病案科的组织隶属关系不统一。
初级医疗机构的病案科应当隶属于主管医疗工作的部门,如医务科。
二级以上医院病管理科室应直属医院院长、副院长领导。
比较理想的病案部门设置应包括门诊挂号室、住院处登记这两个与病案信息流程密切相关的业务部门。
病床与病案管理人员的合理配比不应少于50:1。
门诊、急诊日均诊疗人次与病案管理人员的合理配比不应少于100:1。
病案信息學第一章当医疗记录未完成、未归回到病案科时,一般称为病历当病案已回收到病案科,经过整理加工、装订成册是,可称为病案。
记录病人健康情况的记录可为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图标、图像、录音等其他形式。
它们的载体可以是智障、微缩胶片、磁盘、硬盘、光盘或其他设备。
病案信息学时一个实用性的边缘学科。
病案信息学的研究对象是病案管理、病案部门组织、信息加工技术、方法和标准。
病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基本范畴:p2~5(一)收集(二)整理(三)加工(四)保管(五)质量控制(六)服务病案信息的作用:p5~7①医疗作用②临床研究与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作用③教学作用④医院管理作用⑤医疗付款作用⑥医疗纠纷和医疗法律依据作用⑦历史作用病案管理向病案信息管理方向发展的具体表现是电子化病案。
第二章病案科属于医技科室根据我国的现状和卫生部医院评审文件的有关规定,初级医疗机构的病案科应当隶属于主管医疗工作的部门,如医务科。
二级以上医院病案管理科室应直屬医院院长、副院长领导。
比较理想的病案部门设置应包括门诊挂号室、住院处登记这两个与病案信息流程密切相关的业务部门。
病床与病案管理人员的合理配比不应少于50:1.卫生信息专业人员在病案科的比例不应少于50%。
病案管理工作人员:技士、技师、主管技师的技术职称病案管理专业技术工人:分为初级病案员、中级病案员、高级病案员三个等级。
二级以上医疗单位应当设立病案委员会。
P25病案委员会的组织P26病案委员会的职责第三章病人姓名索引是医疗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索引。
病人姓名索引的内容:①病人的姓名②病人的联系地址③病案号④病人的身份证号⑤病人的出生日期(年、月、日)及年龄(也是鉴别病人的可靠信息)⑥国籍、民族、籍贯、职业P28~30病人姓名索引最常见、最有效的编排方式是使用字母顺序进行排列。
病案编号系统:p32①系列编号②单一编号③系列单一编号病案供应的种类:p43 病案可供复印的范围:②住院志(即入院记录)③体温单④医嘱单⑤检验报告单⑥医学影像检查资料⑦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⑧手术同意书⑨手术及麻醉记录单(10)病理报告单(11)出院记录住院病案保存期不得少于30年。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修订本(ICD-11)简介北京协和医院病案科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中国合作中心背景简介工作计划内容概要优势特点相关规则背景简介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ICD百年发展变迁110100100010000100000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WHO 成员国采用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标准,是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的核心标准•43种语言译本•117个国家采用ICD-10进行死因数据报告•99个国家采用ICD-10作为疾病统计基准广度•死因、疾病、症状体征、就诊原因、影响健康状况和损伤等•卫生统计/临床研究/医疗质量监测/DRGs/卫生资源配置等•全球约70%的卫生费用支出依据深度ICD-10在国际上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部分知识老化内•以统计/死因需•缺乏内在的模型架随信息技术与医学发展,促使ICD 诞生新版本ICD 是WHO 真正引以为傲的产物,它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人们生病和死亡的缘由,并为避免遭受痛苦和拯救生命而采取行动。
——WHO总干事谭德塞博士2018年6月18日WHO 发布ICD-11作为健康与医疗服务信息最新国际标准ICD-11正式发布供成员国作实施准备2011.52012.52015.92018.6ICD-11 α版发布ICD-11 β版发布现场测试策略启动2007ICD-11 启动修订ICD-11修订历程WHO 国际分类家族中国合作中心北京协和医院临床专家组中华医学会名词审定委员会推荐专家组第一阶段:初稿(2018年6月)第二阶段:初审(2018年9月)第三阶段:审定(2018年11月)科学的流程设定,确保ICD-11中文国际标准体现我国医学科学发展临床专家参与ICD-11中文版制定,缩小临床诊断与分类名称差异,统一疾病诊断术语2018年12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卫医发[2018]52号)正式发布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中文版二、积极推进ICD-11中文版全面使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组织做好培训,结合新版疾病分类与代码特点,修订完善病案首页填写等相关管理制度,更新电子病历系统,做好ICD-11中文版和原有疾病分类与代码之间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