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系列组织行为学讲义
- 格式:pptx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221
李育晖《组织行为学讲义》培训讲义【课前导入】为什么效率低下的美国银行客服部,仅仅增加了员工的聊天机会,业绩就大幅提升?为什么在谷歌实验中,经常暴露自己情绪缺陷的领导,团队的创新绩效反而最高?为什么大众汽车组织不同部门的员工定期吵架之后,分歧反而减少了?为什么EverYoung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却更喜欢雇用老人?为什么阿里隐藏序列职级后,管理更高效了?……这些看似反常识的做法,其实都遵循了组织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都有哪些规律?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会给你答案。
【作者介绍】李育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
曾访学希腊Pantion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主攻人员素质测评、情绪和压力管理、领导力模型、跨文化管理等研究领域,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
培训及咨询过的客户包括国家汉办、华北电网、国华电力、兵器装备集团、联想集团、百度、Millward Brown等知名企业与组织,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及地方企业。
咨询及培训的方向集中在人员选拔、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等方面。
【前言】一、关于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实验有两个特点:(一)是抓行为共性和特性,任何组织的最小构成单位都是人,而人是最复杂的生物。
人的行为并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
组织行为学的价值之一,就是从这些看似毫无章法的行为中找到共性和特性,总结其中的规律,从而帮助我们解释、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
(二)是强调系统性。
这意味着我们在做研究或解决问题时,需要把某个问题堪称一个系统,先把这个系统进行拆分,明确它的组成部分,然后确定具体每一步要做什么,一步步地找到答案。
组织行为学就是在研究个体规律、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大结构对组织的影响。
寻找商业组织行为规律的学科,就叫组织行为学。
管理学的立场肯定是站在企业这边。
组织行为学呢?它是中立的么?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一样,都是一门组织导向的学科,它把组织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组织激励
第一节需要、动机与激励
表1-1
【例题1-1-1·单选题】(2010年)关于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答案] C
A.内源性动机是指人做出某种行为是为了获得行为带来的成就感
B.外源性动机是指人做出某种行为是为了获得物质或社会报酬
C.追求高社会地位属于内源性动机
D.谋求多拿奖金属于外源性动机
【例题1-1-2·单选题】(2007年)在激发个体努力工作的动机因素中,不属于外源性动机的是( )。
[答案] D
A.社会地位
B.奖金报酬
C.避免惩罚
D.实现潜力。
7、社会测量学:
7、行为科学的产生
8、治理心理学1958年,莱维特
9、组织心理学,1960年代初期,莱维特为《心理学年鉴》所撰写的文章中所用。
10、组织行为学,1960年代中期
图示—表示组织行为学产生、进展的历史过程,揭示其“治理以人为本”这一现代治理差不多观念的演变过程。
工业革命所导致的工业进展
科学治理理论与实践
工业心理学
社会学理论的进展
霍桑实验研究、社会人假设、人群关系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群体动力学、社会测量学
科学统一运动与科学综合思潮的阻碍
行为学科产生
治理心理学
(2。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和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管理员工的组织行为,能够提高团队效能、促进员工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
组织行为学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研究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调整和优化员工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要素和实践方法。
一、组织行为学概述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团队和组织在组织环境中的行为模式、决策过程和人际互动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员工在工作场所中的态度、动机、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制定适当的策略和管理方法来影响和引导员工的行为。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组织行为学要素1. 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它主要关注员工在工作中的态度、动机、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表现。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了解员工的个体行为特点,以便更好地引导和管理员工。
2. 团队行为团队行为是指员工在组织内部协作、合作的行为模式。
团队效能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关注团队的组成、发展和激励等方面,倡导合作和共享,提升团队整体绩效。
3.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组织文化能够塑造员工的价值观,影响员工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态度。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通过创建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4. 变革管理变革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素,但往往会引起员工的抵触和不适应。
组织行为学可以帮助人力资源管理者理解员工对变革的反应和行为变化,通过有效的变革管理,降低变革对组织和员工的负面影响。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行为学实践方法1. 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根据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激励机制应该注重员工的需要层次和动机,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发展机会和晋升途径。
2. 培训和发展培训和发展是提高员工绩效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一章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把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并初步把握组织行为学的差不多研究方法,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具备的要紧特点,熟悉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
知识要点:1.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2.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学科3.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4.组织行为学技能的五个等级5.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进展6.科学的研究方法的要紧特点7.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8.组织行为学的要紧研究方法*********************************************************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技能及其产生与进展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二、组织行为学的技能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进展*********************************************************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对我们的事业和生活有广泛的阻碍。
从最差不多的家庭组织到最复杂的行政或企业组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大多数人会作为组织的一员而度过工作生活的大部分时刻。
1.组织的概念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正式的组织有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它又是通过分工协作而和谐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动词的组织)和相对静止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名词的组织)的统一。
2.行为的概念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做的反应。
行为的概念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
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看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能够直截了当观看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因此广义的行为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本课程中均使用狭义的行为定义。
3.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是行为科学在治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不是研究人的一样心理行为规律的,而是研究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律的。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一章组织行为导论本章的重点、难点及要求:1、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和内容体系。
2、掌握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理解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
基本概念:组织、行为、组织行为、组织行为管理第一节组织行为的概念从字面意义上说,组织行为是指人们在各种组织中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
下面分别分析组织、行为、组织行为三个基础概念,以便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组织行为的内涵。
一、组织(一)组织的定义。
组织的定义多种多样,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组织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某种目标、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和分工的社会技术系统。
(徐联仓)(2)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因此,组织也可以说是动态的组合活动(动词的组织)和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名词的组织)的统一。
(孙彤)对于组织的含义的表述同样多种多样,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有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
(2)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Stephen P.Robbins )(3)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共同目标,通过各部门劳动和职务的分工合作和不同等级的权力和责任的制度化,有计划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
(薛恩E·H·Schein))(4)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张德)由此可见,所有的组织的共同特征:(1)目标:每一个组织都有明确的目标,如企业要使盈利最大化、学校要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医院要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目标决定了任何一个组织作为社会组成部分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目标的作用是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使大家协作一致,运用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完成组织的使命与任务。
(2)资源:组织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必须拥有相应的资源,如企业拥有人才、资金、机器、设备、品牌、技术等各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