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时间的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3.10 MB
- 文档页数:34
教案:《时间的计算》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时、分、秒,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实际计算的能力,包括加减乘除运算。
3. 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的计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3.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4. 实际问题解决教学重点:1.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教学难点:1. 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2.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的熟练运用教学准备:1. 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2. 教学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时间知识,如时钟的认读、时间的表达等。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时间是如何计算的么?”引起学生对时间计算的思考。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通过实例,讲解时间加减乘除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3. 引导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时间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实际应用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时间计算知识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通过时间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所学的时间计算知识进行总结。
2. 强调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时间计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时间计算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的计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关注的细节: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P6~8练习一。
教学目标: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
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
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 4时=()分 9分○9秒 36分○2时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三、课堂小结:你现在会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四、布置作业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
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可以学到时间的计算方法,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的快乐。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优秀教案第【2】篇〗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谈话:小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每个星期天你都是怎么安排的?(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回答)师: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和大家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多媒体显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针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求经过时间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1.明确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
学生已经对时、分、秒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几秒,因此在教学例1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牢牢记住已经掌握的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同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生活情境理解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2.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借助钟面模型,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钟面,帮助学生理解经过的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交流探究找到解题方法,即“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教师准备 PPT课件、钟表学生准备钟表模型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PPT课件)1.出示复习题。
(1)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有( )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1圈是( )分钟。
(3)1时=( )分(4)1分=( )秒2.出示古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交流:这是一首描述什么的古诗?你是怎么知道的?(2)小结:这是写珍惜时间的诗句,光阴就是时间。
3.揭示课题:时间的计算。
⊙探究新知1.学习例1。
2时=( )分想:1时是60分,2时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做一做。
(1)5时=( )分,怎么想?[用5个60连加的方法;也可以这样想:在120分的基础上再加3个60分,即120+180=300(分)](2)( )时=240分(3)3分=( )秒(4)4分=( )秒设计意图:例1比较简单,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时间的计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时间的计算。
我们将学习如何将较短的时间段转换为较长的时间段,以及如何进行时间推算。
具体内容包括小时、分钟和秒的换算,以及时间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小时、分钟和秒之间的关系,掌握时间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時間计算。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时、分钟和秒之间的换算,时间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掌握时间换算的方法,能够进行时间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子钟、计时器、教学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电子钟,注意钟面上的小时、分钟和秒针的移动。
2. 讲解小时、分钟和秒之间的关系:解释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让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用PPT展示一些时间计算的例题,如“30分钟是多少秒?”,“1小时30分钟是多少分钟?”等,边讲解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时间计算的练习题,如“40分钟是多少秒?”,“1小时20分钟是多少分钟?”等,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解答。
5. 时间推算:讲解如何进行时间推算,如“如果现在时间是3点20分,10分钟后是多少时间?”,“如果现在时间是5点,1小时后是多少时间?”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时:60分钟分钟:60秒时间换算:1小时 = 60分钟1分钟 = 60秒时间加减法: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 + 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经过时间七、作业设计(1)1小时 = _______分钟(2)1分钟 = _______秒(3)50分钟 = _______小时_______分钟(4)1小时40分钟 = _______分钟(1)如果现在时间是3点20分,10分钟后是多少时间?(2)如果现在时间是5点,1小时后是多少时间?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时间计算的掌握情况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时间换算的方法。
《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进行有关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
2.掌握简单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经历类比推理过程,总结时间单位由大单位化成小单位的方法。
2.经历探究经过时间的计算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育学生要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会进行有关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钟表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习题,指名回答。
11时=分60秒=分1分=秒60分=时2钟面上有个大格,每个大格表示小时,每个大格表示分钟,3个大格表示分钟。
3时针从3走到5是小时,分针从3走到6是分钟,秒针走1圈是分钟。
2.同学们一定听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名言吧?1交流:这句名言是描述什么的?你是怎样知道的?2小结:这句名言是描述珍惜时间的,光阴就是时间,时间比金子还要珍贵,金子可以买到,可是时间失去了,就一去不复返了,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在同样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那么你的时间就像比别人的多了一样。
揭示课题:时间的计算操作指导:通过上述两个活动,顺势引出“时间”这个概念,揭示课题。
板块二类比推理,探究新知活动1时间单位的换算1.根据进率换算。
课件出示教材4页例1。
2时=分自学提纲:1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1时是分,2时里面有个1时,2时就是分。
学生填写后向班级同学汇报。
预设生1:1时是60分,2时就是60分加60分,即12021生2: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所以2时等于120212.针对性练习。
5时=分时=240分3分=秒4分=秒3.学生自己编写几道时间单位换算题,与同桌交换填写,再判断对错。
活动2计算经过时间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早上几时离家,几时到校呢?能算出自己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吗?学生汇报师:小明每天早上自己去上学,你能算出他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吗?课件出示教材5页例2情境图。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7:10-7:30 起床.刷牙.洗脸;7:40-8:20 早锻炼;8:30-9:00 吃早饭;9:00-_:00 看书.做作业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1)分组学习.(2) 集体交流.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 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1)学生尝试练习9:00-_: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2)交流计算方法:_时-9时=2小时.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出示线段图.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 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3)练习: 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 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学生计算.(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2)教师板书.2.想想做做2.(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3.想想做做3.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4.想想做做4.(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5.想想做做5.(1)同桌交流.(2)集体交流.(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知识吗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5页〝你知道吗〞的内容.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知识吗(学生提问) 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3.布置作业.(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2)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案范文第【2】篇〗教学目标:1、知道时间可以分钟面时间、经过时间两个方面,从而正确把握有关时间计算的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时间的计算》,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教学内容围绕时间的概念,包括:时钟的阅读、时间的基本单位、时间的计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钟的阅读方法,能准确地识别小时和分钟。
2. 使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加减计算。
3. 培养学生将时间计算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能力,提高时间管理意识。
教学难点1. 时钟阅读中的分钟识别,特别是当分钟接近下一个小时时。
2. 时间加减计算中的进位与借位问题。
3. 将抽象的时间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仿真时钟模型。
2. 时间计算练习题卡。
3.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时间计算的步骤和例题。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时间的重要性,如上学、放学、吃饭等时间点,激发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兴趣。
2. 时钟阅读:介绍时钟的构成,讲解如何读取小时和分钟,通过互动问答让学生参与进来。
3. 时间单位与计算:讲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小时和分钟,并通过具体例子演示时间加减的计算方法。
4. 实例练习:分发练习题卡,让学生独立或在小组内完成时间计算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5. 生活应用: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经过时间、计划活动时间等。
6. 总结与回顾: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时间阅读和计算的方法,强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要点:- 时钟的构成与阅读方法。
- 时间的基本单位:小时和分钟。
- 时间加减的计算规则。
- 生活中的时间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题,包括:- 时钟阅读练习。
- 时间加减计算题。
- 生活中的时间应用问题。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以下方面进行:- 学生对时钟阅读和时间计算的掌握程度。
-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情况和学生的参与度。
- 教学难点处理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反馈。
- 时间管理意识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1.3 时间的计算专题
、小琴早晨7:30到校,中午11:40放学,她上午在校多长时间?
公共汽车每隔10分钟发出一班,小华想乘坐9:20的一班公共汽车,他走到站台时已是9:22,没赶上,他要再等多少分钟,才能乘坐下一班的公共汽车?
小婷每天下午上三节课,每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下午4:00放学。
小婷每天下午什么时候开始上课?
二
一 三
四、
五、
吴医生上午8:00上班,11:30下班,下午1:30上班,4:00下班。
他一天上班多长时间?
蓝天小学要求学生上午7:40到校,但是值日生需要提前10分钟到
校做值日,值日生最晚什么时候到校?
奶奶今天早上6:30去广场锻炼身体,比昨天提前了15分钟。
她昨天
什么时间去锻炼身体?
电影是什么时候开始放映的?
七、 六、
八、 九、 十、(。
教案:时间的计算年级:数学三年级教材: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 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时间计算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时、分、秒的换算。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时钟模型或实物。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时钟,让他们说出时钟的三个指针分别代表什么。
2. 提问:我们知道一天有24个小时,那么一个小时有多少分钟呢?一分钟有多少秒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通过课件或黑板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3. 举例说明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一部电影播放时间为1小时50分钟,那么这部电影播放了多少秒呢?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自己每天上学、放学所需的时间,并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
2.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一部喜欢的电影或动画片的总播放时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应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经过时间的计算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经过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时钟,学会看懂时钟。
2. 学习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3. 学习运用经过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经过时间的概念,学会运用经过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课件、教学视频。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生活实例等方式引入经过时间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时钟的构造和认识时钟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看懂时钟。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运用。
4. 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与经过时间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经过时间的计算2. 板书内容:时钟的构造和认识方法经过时间的概念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实际问题解决案例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计算给定时间段的经过时间。
2. 提高练习:运用经过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练习:研究其他与时间相关的数学问题。
八、课后反思经过时间的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这一部分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确保教学内容有序、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