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作战
- 格式:docx
- 大小:12.59 KB
- 文档页数:1
登陆战役与抗登陆战役登陆战役,是对据守海岛、海岸之敌实施渡海进攻的战役。
登陆战役性质的作战古已有之,并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改进而不断发展。
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对叙利亚的渡海进攻,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早的登陆作战。
1274年中国元代军队进攻日本的作战和1661年明代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的作战,是较早的具有登陆战役性质的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出现了陆海协同的两栖作战,以夺取制海权为中心,以奇袭为主要方式和手段,形成了登陆战役样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是具有代表性的现代登陆战役、美英等盟军在宽大正面上抢滩登陆,舰炮火力直接支援登陆部队突击上陆,航空兵和空降兵实施垂直登陆,使登陆作战与海上作战、空中作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诸军兵种联合进行的合同战役。
1983年的马岛之战,在远洋奔袭、海上封锁、电子对抗、垂直登陆等方面,进一步丰富了登陆战役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0年实施的海南岛登陆战役,以陆军乘木帆船抢渡海峡,采取偷袭与强攻相结合的战法,粉碎了国民党军陆海空三军的立体防御;1955年实施的一江山岛登陆战役,是一次陆海空军联合进行的合同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
登陆战役,受海区地理、水文、气象等条件影响大,参战军兵种多,指挥协同复杂,航渡目标暴露,夺取制海权、制空权的斗争激烈,保障任务繁重。
必须充分准备,精心计划,统一使用力量,集中指挥,海上登陆与垂直登陆相结合,力求夺取局部制空权、制海权和制电磁权。
现代条件下,随着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装备的不断发展,以及气垫船、气翼艇和直升机等的广泛运用,登陆战役的突然性格进一步增强,登陆场的选择范围将扩大,立体化的垂直登陆、超越登陆等方式和手段将被广泛运用。
抗登陆战役,是抗击渡海进攻之敌的防御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抗登陆作战规模较小,主要是沿岸的陆上防御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作战规模扩大,作战行动增加了夺取制海权的海上作战,开始形成现代意义的抗登陆战役。
浅析金门渡海登岛战斗当中作战因素摘 要:登陆作战历来是各国所有战役类型中组织最复杂、兵力运用最庞杂、指挥控制最困难的一种作战样式。
面对主要来自濒海方向的潜在战略对手,我国陆军的主要任务将不可避免地东移。
在战略导弹部队和海空军的协同下,运用联合战略战役指挥体制,进行复杂多变态势下的跨海登陆作战。
现通过根据在金门的战斗分析当下的战场环境等作战因素以达到登陆作战经验汲取。
关键字:战场环境;金门岛;登陆作战一、情景设定某日,台湾领导人公然支持“台独”,正式宣布台湾独立。
为震慑敌人、为后续作战打下基础,我军成立联合作战指挥部,要求攻下金门,并形成长期驻军之势,以金门岛为依托向台湾挺近。
二、战场环境介绍(一)地理位置条件金门岛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是我国的固有领土,面积为151.65平方公里。
目前约有5000人驻军,并建有防御工事。
金门离大陆最近的岛,低潮时只有1.8公里。
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金门岛一直扮演着“反共桥头兵”的角色,几十年来国民党在金门布有重兵。
由于金门岛位置位于大陆异侧,台湾军方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把它当作监视大陆的前哨阵地。
台军在岛上建有早期预警网,设有情报信号站和雷达探测设施,专门用来观察大陆渔船与其他船只的活动情况,监视大陆动静。
战争爆发后,台军必定来军增援。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战例分析诺曼底登陆战役, 对于盟军在西欧展开大规模进攻, 加速纳粹德国的崩溃具有重要意义, 为组织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提供了有益经验。
一、关于盟军诺曼底登陆作战成功之原因盟军诺曼底登陆之所以成功,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有利的国际形势。
在苏德战场, 苏军已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 法西斯德军一再溃退,希特勒只好把大量预备队和西线兵力东调, 以阻止苏军的迅猛攻势。
在亚洲太平洋战场, 日本陆军深陷中国大陆难以自拔, 海、空军也在太平洋上屡遭失败, 在自顾不暇的情况下, 日本政府无力与德国进行战略配合。
在意大利战场, 由于意大利政府投降, 德国不得不把大批兵力部署在那里, 以对付美英军队的进攻。
在西欧各国, 大规模的反法西斯运动如火如荼地发展, 各国人民反对法西斯占领的武装斗争此起彼伏, 德军在各占领国已立足不稳。
在地中海和大西洋, 盟军已控制了那里的海上通道。
所有这些, 都为盟军在西欧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周密细致的情报保障。
盟军在发动诺曼底登陆战役前, 对敌情作了广泛而周密的侦察,对希特勒的部署方案了如指掌。
这对制定登陆战役计划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英格兰布莱切里公园, 英国设有一个相当强的密码情报破译中心, 密码破译人员总是把译后的情报加密后及时送往战场上的最高指挥官,为盟军正确实施登陆指挥发挥了重要作用。
仅在登陆前的两个多月内, 盟军侦察机出动4560架次, 为登陆作战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战役战术情报此外, 盟军还派出小型潜艇抵近法国海岸进行侦察并取回登陆海滩上的泥沙样品, 分析滩岸地质情况。
这一点对重型坦克和装甲车辆的登陆十分必要, 也是空中侦察无法做到的。
(三)登陆方向、地点和时间的正确抉择。
盟军在拟定登陆作战计划时认为, 可供登陆的方向有法国北部和南部。
根据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迅速指向德国腹地的战略意图, 盟军应以法国北部为主要登陆方向, 并以法国南部为次要登陆方向原计划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实施登陆, 后因船只不足, 南部方向的登陆推迟至1944年8月才加以实施。
纵观世界军事史登陆作战有几种模式登陆作战相传从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古埃及、波斯、希腊等地中海沿岸国家之间的相互作战中已经出现登陆作战,随着海空力量的发展,登陆作战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规模也逐渐扩大,登陆作战无疑是一把锋利匕首,从二战中的登陆作战来看,无论是盟军的诺曼底登陆,美军的西西里登陆、硫磺岛登陆,都是在夺取了制空,海权后,才发起的,没有制空的登陆作战是无法想像的,其次是信息的保障,各种登陆前的信息准备,信息情报的收集,各种侦察手段的反复使用,要最大限度的掌握和发现敌情,因为那样就是发扬火力的前提。
登陆战中,登陆一方定会选择抗登陆方防守薄弱的地点登陆,且登陆前会作大量的工作转移抗登陆方的视线,混淆抗登陆方的听觉,还会组织一定的力量进行佯动,误导抗登陆方对登陆地点的选择,这方面诺曼底就是典型的代表,因其前期信息欺骗和情报误导作的相当出色(因诺曼底登陆被人写烂了,就不多说了),使德军的主力放在了加莱方向,且对盟军的登陆几乎没有任何的准备,才使盟军的登陆作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火力装备阶段,登陆方会通过强大的突击火力将抗登陆方的滩头阵地进行猛烈的打击,争取将抗登陆方的滩头阵地及人员摧毁50%,极大地削弱对方的抗击强度,否则后果就是奥马哈海难。
其次是在开辟登陆场和空降场阶段,此时难以发挥有组织的战斗力,尤其是登陆作战在水际附近时,一只脚在海里,战斗力处于纵向分散状态。
登陆方以登陆舰艇在预定的登陆方向和地点突击上陆,抢占一定地幅的登陆场,站稳脚跟;接着源源不断地投入大批后续登陆作战力量,连续突击,进一步巩固扩大登陆场,向纵深推进,最终取得登陆作战的完全胜利。
很多登陆的实例以被详细写过了,就不多写了,只举两个例子来阐述一下:1、纳粹进攻挪威二战中的第一场登陆战并不是盟军打响的,而是纳粹德国为了挪威的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而打响的。
占领了挪威,德国就开辟了海军进入大西洋的通道,且挪威丰富的铁矿可满足德国军工业的需要,占领了挪威还能阻止住英国海军不能进入波罗的海,使德国北部免受袭击,如此重要的挪威但因为其国土狭长,多为冰雪覆盖,陆上行动极为不便,只能通过海上登陆战来解决!鉴于德国海军弱小无比,德军只能通过奇袭和强大的空军作保障,德国出动了全部的海军力量,并出动了320架各型轰炸机,100架战斗机,70架侦察机,还有500架运输机实施登陆作战,其实德军的奇袭谈不上,英国法国等国早就发现了德国海军的调动,只是谁都没有作出反应,而挪威得知德军的行动后,也没有作出反应,怕激怒德国。
战例分析范文战例分析是军事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历史战争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战争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战。
本文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诺曼底登陆作为例子,进行战例分析。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一次登陆作战,也被称为“欧洲大陆解放战役”。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最终取得了重大胜利。
这次战役的成功,对于盟军最终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诺曼底登陆作战充分体现了盟军的整体战略规划和协同作战能力。
在这次作战中,盟军各国部队之间充分协同配合,通过海陆空三军的协同作战,最终成功地突破了德军的防线,取得了登陆的胜利。
这充分体现了盟军整体战略规划和协同作战的能力,也为后续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其次,诺曼底登陆作战充分体现了盟军的战术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在登陆作战中,盟军面临着德军的顽强抵抗和恶劣的登陆条件,但盟军依然能够迅速调整战术,灵活应对,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充分体现了盟军的战术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也为后续的战役打下了坚实基础。
最后,诺曼底登陆作战充分体现了盟军的战斗意志和士兵素质。
在登陆作战中,盟军士兵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但他们依然能够顽强拼搏,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充分体现了盟军士兵的战斗意志和素质,也为后续的战争取得了胜利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盟军在这次战役中充分发挥了整体战略规划和协同作战的能力,战术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以及战斗意志和士兵素质,最终取得了重大胜利。
这次战役的成功,为盟军最终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比如要充分发挥整体战略规划和协同作战的能力,要保持战术灵活性和适应能力,要培养战斗意志和提高士兵素质,以应对未来的战争挑战。
总之,战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对历史战争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战争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战。
登陆作战破除障碍的方法登陆作战是军事行动中重要的一环,而在作战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
为了成功破除这些障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登陆作战破除障碍的方法。
一、情报收集与分析在进行登陆作战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详尽的情报收集与分析。
这包括敌方防御工事、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方面的情报。
通过对情报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敌情,评估敌方防御力量的强弱,并制定相应的登陆作战计划。
二、选择合适的登陆地点选择合适的登陆地点是成功进行登陆作战的关键。
在选择登陆地点时,需要考虑地形地貌、敌方防御力量分布、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地势平坦、海岸线较长、敌方防御较弱的地点进行登陆,以增加我们的登陆成功率。
三、突破敌方防御突破敌方防御是破除登陆作战障碍的重要一环。
为了突破敌方防御,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策略。
例如,可以利用舰炮火力对敌方防御工事进行轰炸,削弱敌方的防御能力;可以利用特种部队进行渗透,破坏敌方指挥系统;还可以利用战术欺骗手段,引开敌方的注意力,为登陆部队创造突破口。
四、建立登陆桥头堡在登陆作战中,建立登陆桥头堡是至关重要的。
登陆桥头堡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稳固的据点,供登陆部队进行休整、补给和重新组织。
为了建立登陆桥头堡,我们需要迅速占领并巩固登陆地点,同时采取措施防止敌方对我们的反击。
五、保持物资供应和后勤支持在登陆作战中,保持物资供应和后勤支持的畅通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确保登陆部队能够及时得到补给和支援,包括食品、水源、弹药等物资的供应,医疗救护和伤员的疏散等。
只有保证了物资供应和后勤支持的畅通,我们才能够保持登陆部队的战斗力,顺利完成登陆作战任务。
六、建立有效的指挥和通信系统在登陆作战中,建立有效的指挥和通信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指挥系统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灵活指挥的能力,以应对突发情况和敌方的反击。
通信系统需要具备稳定可靠的特点,确保指挥部与登陆部队之间的信息传递畅通无阻。
诺曼底登陆的简介诺曼底登陆是二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是截止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诺曼底登陆的简介,希望你喜欢。
诺曼底登陆的分析中文名称:诺曼底登陆参战部队:美国、英国、加拿大、自由法国、波兰、荷兰、挪威,纳粹德国战争结果:盟军胜利,成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时间:1944年6月6日~8月19日地点:法国西北部诺曼底人物:艾森豪威尔伦德施泰特诺曼底登陆的详情横渡海峡战役目的是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夺取一个战略性登陆场,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最终击败德国创造条件。
战役企图是在诺曼底登陆,夺取登陆场,在登陆的第12天,把登陆场扩展到宽100km,纵深100km。
计划在登陆场右翼空降2个美国伞兵师,切断德军从瑟堡出发的增援,并协同登陆部队夺取“犹他”滩头,在左翼空降1个英国伞兵师,夺取康恩运河的渡河点,然后首批8个加强营在5个滩头登陆,建立登陆场,在巩固和扩大登陆场后,后续部队上岸,右翼先攻占瑟堡,左翼向康恩河至圣罗一线发展,掩护右翼部队的攻击;第二阶段攻占冈城、贝叶、伊济尼、卡朗坦,第三阶段攻占布勒塔尼,向塞纳河推进,直取巴黎。
1944年1月21日,艾森豪威尔(中)就在诺福克旅馆召开了远征军最高司令部首次会议,在会议上明确了登陆作战的纲领,使这次会议成为二战中最重要的军事会议盟军。
抢滩登陆在D-DAY组织反击只有第21装甲师,可是师长不在指挥岗位,参谋长无权调动集结部队,他只好将手上仅有的24辆四号坦克派去攻击卡昂以东的英军。
因为仓促出动,准备不足,加上没有步兵伴随支持,被英军轻而易举击退。
当天下午,师长费希丁格赶回师部,集结所属部队向朱诺海滩和剑海滩之间的卢克镇发动攻击,当时盟军在这两海滩之间尚有数千米的空隙,德军的这一反击正打在盟军的要害,将会给盟军带来不小困难。
正当第21装甲师在行进间,盟军的500架运输机正从头顶飞过,为英军第6空降师运送后续部队和补给,而费希丁格误认为盟军空降伞兵正是要前后夹击己部,惊慌失措不战自乱,放弃反击匆忙后撤。
海军的海上力量投送与登陆作战近年来,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以及军事科技的不断发展,海军的海上力量投送与登陆作战能力变得愈发重要。
海上力量投送与登陆作战是指通过海上方式将军事力量及装备投送至敌方沿海地区,实施登陆作战的一种战略手段。
本文将就海军的海上力量投送与登陆作战展开探讨。
一、海上力量投送的意义海上力量投送是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一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首先,海上力量投送能够扩大战场,将战斗区域扩展至敌方沿海地区,提升作战的灵活性和深度。
其次,通过海上力量投送,可以迅速实现兵力集结,加强物资保障,为接下来的登陆作战提供坚实的支持。
此外,海上力量投送也可以作为战略干扰手段,牵制敌方海军舰艇,分散其防御力量,从而为登陆作战创造有利条件。
二、海上力量投送的实现方式海上力量投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常见的包括舰载航空兵、登陆舰艇、潜艇以及船坞登陆舰等。
舰载航空兵是海军中的重要力量,其具备远程打击和迅速机动的特点,适合执行海上力量投送任务。
登陆舰艇是为了承载登陆兵力和物资而设计的舰艇,主要包括两栖攻击舰、两栖船坞登陆舰等。
潜艇在海上力量投送中发挥着侦察和干扰的角色,能够有效地打击敌方水面舰艇,并为登陆部队提供保护。
船坞登陆舰作为一种大型的登陆舰艇,可以装载一定数量的战车和兵力,通过将登陆部队完整地运载至敌方沿海地区,实现迅速投送和登陆。
三、登陆作战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登陆作战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进行情报搜集和评估,了解敌方沿海地区的防御力量以及地理环境等情况,为登陆作战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策略提供基础信息。
其次,需要确保充足的兵力和物资,包括登陆部队、战车、武器弹药以及医疗物资等,确保在作战过程中能够持续提供支援。
同时,要做好装备的准备工作,包括舰艇的维护保养、航海训练以及登陆作战的模拟演练等,确保装备的正常运行和作战的顺利进行。
四、海上力量投送与登陆作战的挑战海上力量投送与登陆作战不仅涉及到军事力量的运输和投送,还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挑战。
人类历史上的最大规模登陆作战人类历史上的最大规模登陆作战是指在军事行动中,以地面军队从海上舰队登陆敌方海岸并展开进攻的行动。
这种行动往往需要海陆空三军的充分协同与配合,通常发生在重要战略位置上。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最大规模登陆作战。
诺曼底登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进行了著名的诺曼底登陆行动,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作战之一。
于1944年6月6日清晨开始,代号为“霸王行动”。
此次登陆最终将盟军从法国诺曼底地区推进至德国境内,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当时,盟军集结了超过150,000名士兵和数千艘舰船,从英国海峡横渡至法国海岸。
诺曼底登陆的成功改变了战争的态势,并为盟军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抗日战争的淞沪会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淞沪会战是规模最大的登陆作战之一。
该战发生于1937年11月,抗日军民对抗侵略日军进攻。
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利用水路优势在上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登陆作战。
这场作战涉及到上海和苏州沿海地区,参战人数超过100,000人,同时还有大量的舰艇与飞机支援。
尽管最终中国军队未能取得胜利,但这场战役的激烈程度和规模仍然使其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行动。
英国弗里敦作战英国在1982年的弗里敦作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规模较大的登陆行动。
此次军事行动是为了夺回被阿根廷占领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
英国军队首先在南大西洋上展开登陆作战,通过几周的战斗成功夺回了群岛。
这场战役涉及了英国陆海空三军的全面协同,参战人数约为20,000人。
英国最终取得了胜利,恢复了对该群岛的控制。
总结人类历史上的最大规模登陆作战在重大战争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这些作战往往涉及到大量的士兵、舰艇和飞机,需要充分的协同与配合。
通过登陆作战,军队能够在敌方领土上展开行动,改变战争的态势。
诺曼底登陆、淞沪会战和弗里敦作战都在各自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战争史上的里程碑。
这些战役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也为后世军事学与军事战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登陆作战的多维战斗力指数—兰彻斯特方程1. 引言介绍登陆作战的重要性,阐述多维战斗力指数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入本论文探讨的兰彻斯特方程。
2. 兰彻斯特方程的概述简述兰彻斯特方程的历史和原理。
阐述方程中涉及的变量和参数。
3. 多维战斗力指数的计算方法介绍多维战斗力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阐述在登陆作战中如何利用该指数评估战斗力。
4. 兰彻斯特方程在登陆作战中的应用将兰彻斯特方程应用到登陆作战中,介绍如何利用该方程计算多维战斗力指数。
讨论方程中各变量和参数对于登陆作战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包括兵力数量、武器装备、情报获取等。
5. 结论和展望总结本论文研究成果,指出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如如何优化兰彻斯特方程中的变量和参数,针对不同类型的登陆作战场景进行计算等。
引言登陆作战作为近代战争中的一种战斗形式,是一种以海上部队突然出现在某处海岸线并实施立足点攻击,控制一个区域,形成敌后威胁,迫使敌人集中兵力进行抢夺和防御的战斗。
登陆作战是复杂的,需要高度的战争协同和多维度的战斗力支撑。
多维战斗力指数是评估军队战斗力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可以量化各项战斗力因素的重要程度并加以综合评价,以便制定出有效的战斗计划。
多维战斗力指数可以涵盖很多方面,如兵力、武器装备、训练水平、情报等等。
在评估登陆作战时,多维战斗力指数的应用尤为重要,因为登陆作战需要各种不同的战斗力元素的协调和支持。
然而,尽管多维战斗力指数在许多领域都被广泛应用,但如何将其应用到登陆作战领域并形成可实际操作的指标体系,仍然需要系统的探讨和研究。
在本论文中,我们将阐述一种基于兰彻斯特方程的登陆作战多维战斗力指数的计算方法。
在下面一系列的章节中,我们将依次讲解兰彻斯特方程的概述,多维战斗力指数的计算方法,兰彻斯特方程在登陆作战中的应用,并总结研究成果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总之,本研究的目标是为军事领导者和军事策略制定者提供一种有效的决策支持方法,以便使战争决策能够更加精确、全面和合理。
诺曼底登陆战的简介诺曼底登陆战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行动代号“霸王行动”,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牵涉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诺曼底登陆战的简介,希望你喜欢。
诺曼底登陆战的分析中文名称:诺曼底登陆战参战部队:盟军美国、英国、加拿大、自由法国、波兰、荷兰、挪威,纳粹德国战争结果:盟军胜利,成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时间:1944年6月地点:法国西北部诺曼底人物:艾森豪威尔伦德施泰特诺曼底登陆战的详情在诺曼底登陆中,盟军空降兵的任务是在登陆滩头两侧距海岸10至15千米的浅近纵深空降,阻止敌预备队的增援,并从侧后攻击德军海岸防御阵地,配合海上登陆。
由于在最初的1~2天里,盟军只登陆6~8个步兵师,只有在建立起可供装甲师展开的大登陆场后,才将装甲师投入作战。
如果在装甲部队上陆前德军突破了登陆部队的防线,将会给登陆带来灭顶之灾。
所以空降兵的行动在登陆初期对于登陆胜利是至关重要的。
英国第1空降师是最早投入战斗行动(汤加行动)的部队。
早在午夜00:16,他们就被空投到登陆地区的左翼地区,他们的目标是夺取佩加索斯桥(Pegasus Bridge)附近的桥梁,以防止德军的装甲部队前往海岸支持。
伞兵们迅速占领了这些桥梁并成功地控制了他们,直到那天稍后的登陆的突击队员赶来。
此行动的目标还包括夺取在梅尔维勒的地堡。
虽然地堡没有被摧毁,但是在战斗过后,地堡中除了6人以外,其余全部伤亡。
相比之下,美军第82和第101空降师就没那么幸运了。
由于没有经验的领航员和地面情况复杂,再加上敌军炮火的拦截,部队被散落在各处。
有些伞兵很不幸地降落在了海中或内陆中那些被德军故意淹没的低洼地区,很多人由于装备沉重,而被淹死在仅及膝深的水中。
在24小时后,101师只集合起约3000人。
但是,从整体战略上来看,盟军可以说是因祸得福。
伞兵们被投放在整个诺曼底,使德军陷入一片混乱。
相信小军迷们一定看过有登陆作战情节的战争电影,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就曾出现在不少电影中。
可以说,登陆作战是最残酷的作战方式了,因为防守方会在海岸上布设很多障碍,登陆作战的进攻方士兵在冲锋上岸的时候,会遭到猛烈的火力攻击,伤亡率很高。
那场面,真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所以,为了应对残酷的登陆作战,一种登陆作战的神器便应运而生,那就是登陆舰艇。
登陆舰艇的雏形在专用的登陆舰艇出现之前,登陆作战是靠使用舰上的舢(shān )板和征用的民船进行的。
古希腊、罗马的舰队就曾多次运送重甲步兵在地中海沿岸登陆作战。
公元前15世纪时,埃及法老也曾多次率战船在叙利亚附近登陆。
欧洲中世纪时,十字军首先使用了设有“大门”的平底运输船,船一开上滩头,“大门”洞开,骑士们跃马扬戈,直冲向海岸。
所有这些用于运送将士的船只,都可以称为古老的登陆舰艇,是现代登陆舰艇的雏形。
登陆舰艇正式诞生事实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大多数国家仍然没有专用的登陆舰艇,这给登陆作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甚至导致了惨败的后果,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们的经验和教训。
例如1916年,英、法舰队在达达尼尔登陆时,因使用舰上舢板登陆而遭受一连串的失败,其后他们又改用驳船和渔船继续登陆,但终因没有专门的登陆舰艇,几次登陆作战均遭受惨重的损失。
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种种教训,各国海军在战后都很重视登陆舰艇的发展。
到了1938年,当时的登陆舰艇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战术性能也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出现了步兵登陆艇、车辆登陆艇、坦克登陆艇和火力支援艇等多种用途的登陆舰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蓬勃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大规模两栖作战的需要,登陆舰艇得到了蓬勃发展,出现了船坞登陆舰、两栖指挥舰、两栖运输舰以及各种坦克登陆舰等新式舰艇。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登陆舰艇不仅种类增多,建造数量更是大得惊人。
从1939年至1945年中期,仅美国就建造了各类专用登陆舰艇46580艘。
诺曼底登陆战役诺曼底是法国北部沿海的一个地区,原为法国的一个省,它包括康坦丁半岛和塞纳河沿岸及其以西地区。
诺曼底以东是加来地区,以西是布列塔尼半岛,东南距巴黎约250公里,以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主要是美英军)曾以英国为基地,横渡英吉利海峡,在这一地区实施了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战略性登陆作战。
这次登陆作战从1944年6月6日开始至7月18日结束,历时43天。
盟军参战总兵力达287.7万余人。
作战师36个,舰艇9000余艘,飞机13000余架。
德军在诺曼底遂行抗登陆作战的部队仅有6个师又3个独立团,连同增援部队共27个师,舰艇500余艘,飞机1000余架。
盟军伤亡12.2万余人,德军伤亡11.7万余人。
一、诺曼底登陆作战背景:(附图一)1939年至1942年德军侵占了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均不含)一线以西的欧洲大陆。
欧洲战场只有苏军在东线抗击德军的进攻。
为减轻压力,1941年至1942年苏联曾多次要求美英两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
1943年1月美英法三国卡萨布兰卡(今摩洛哥的达尔贝达)最高军事会议决定,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会后美英联合参谋部即着手制订登陆作战计划,但由于美英军正集中力量在北非、地中海和大西洋对德意军作战,因此并未进行直接登陆作战准备。
同年11月苏美英三国德黑兰会议正式商定,1944年5月美英军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同时苏军在东线发动强大的地面进攻牵制德军。
12月美英任命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为登陆作战最高司令官。
至此,登陆作战才进入直接作战准备。
艾森豪威尔到任后扩大了登陆作战计划,因准备工作不能如期完成,故将登陆时间由1944年5月改为6月。
诺曼底登陆前夕,世界反法西斯战局极为有利: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早已垮台,日军正节节败退,德军也处于战略守势。
德军尚存的295个作战师,主要部署在东线(184个师)抗击苏军的战略进攻,在西线部署58个师准备抗击盟军的登陆,在意大利北部部署26个师抗击美英军北上,在北欧部署18个师担任守备,在德国本土仅有9个师。
登陆作战中工程装备技术保障登陆作战中工程装备技术保障使用,抗登陆作战的理论和实践也发生了一系列明显的变化,如强调建立大范围的侦察预警系统以尽早获取对方信息,掌握抗登陆作战的主动权}强调海地空天一体作战-挫败对方登陆企图}增大防御纵深,实施机动防御,力争拒敌于被岸,击敌于海上t毁敌于水际-歼敌于阵内;广泛运用各种平台,发射精确制导武器打击对方运载登陆兵员和装备的舰船和飞机,将对方粉碎于航渡和空运之中等.这些变化将使工程保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工程装备的运用与技术保障也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1登陆作战中障碍分析在登陆作战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如何突破障碍镑,这是工程保障中关键任务之一●1.1抗登旖障碍物的组成抗登陆障碍物主要由水中水际和滩头三条障碍带构成.1.1.I水中障碍带它由基本雷区,前沿雷区和沿岸雷区组成,设置在低潮线以外8~12海里,与岸上的火力结合t形成雷炮阵地.其主要障碍物是水雷t并结合设置浮游拦摩和沉船障碍等.这些障碍通常在发现对方有登陆企图时临时设置,用于破坏,阻拦对方大型登陆工具直接登陆或换乘后驶向岸边的登陆工具.1.1.2水际障碍带它由2~4道(重要防御地段多至6~8道)不同类型的障碍物组成.通常设置在低潮@率文于1998年1月5日收刊1998年第4期27线至高潮线之间,其纵深要视地形和期差而定.这一带的主要障碍物有轨条砦,其次有蛎石,铁钉桩,防登陆漂浮水雷等.主要用来阻滞破坏对方登陆工具,割裂对方战斗队形等.1.1.3滩头障碍带由多道多列不同障碍物组成通常设置在高潮线至防御阵地前沿,用于阻滞和杀伤登陆部队.阻止其扩大登陆场及向纵深发展主要障碍物有地雷及其它爆炸物,混凝土三角锥,阻绝壕,阻隔墙,梅花桩,火障,铁丝网,电网等.1.2抗登陆障碍物种类障碍物分类方法很多,这里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2.1彤障即人为地改造地形.通过地形改造.使对方容易登陆的地方越来越少.地形改造如挖鱼池,在水际铺撤海蛎石等.海蛎石将长0.7~0.8米,宽约0.2米,厚0.1米的石板堆架成锥状设置于中潮线以下泥滩中,连绵一片.高潮前后各2小时蛎石淹没.船只无法通过.退潮后全部外露.条石上长满牡蛎.蛎壳坚硬锋利?人员徒涉困难.有强大的水流冲击.1.2.4植障在易登陆地段上广泛种植带棘刺的野生植物.以形成的障碍称檀障.如种植剑麻,野菠萝等.1.2.5雷障雷障包括水雷和雷场等.可临时设置.水雷有触发锚雷,溧雷.如MKk5,MKk6,MKk7.还有非触发沉底水雷.如MKk25,MKk36,MKk55t以及自产的wsMl1O和WSM210感应水雷等.锚雷通常设置在水深50米以上的海域,沉底水雷设置在水深小于50米的海域.用于封锁港湾航道.雷场通常由防坦克雷,防步兵雷,化学雷,照明雷和纵火雷等组成.通常设置在铁丝网附近:用于阻滞登陆部队向岸上冲击.随着高技术兵器的出现和运用.登陆作战中,还可能会出现智能水雷,智能地雷,防空降及防直升机地雷等新的雷障.1.2.6工程障碍把人工制作和筑减障碍物都归之这一类.如轨条砦,三角锥,铁丝网,梅花桩,铁菠藜,防坦克壕,陡壁,阻绝墙等.轨条砦由钢轨和钢筋混凝土基座组成.钢筋轨长约2米,呈4角斜置浇铸在基座上.工兵装备研究基座底面积约1X1米,顶面约0.5X0.5米,高约0.8米.设置在易登陆地段的中潮线附近,一般设1~3列,行距2~3米,列距5~12米.尖利的钢轨可刺穿登陆艇艇底,是登陆艇,两栖车辆登陆的主要障碍.三角锥由钢筋混凝土或不规则的大块石制成,锥高1.3米,底边长1米,重约1吨,设置在高胡线上缘滩头上,一般设l~3列,前后错开,行距2米,列距l米,主要用于防止两栖战车和气垫船上岸.铁丝网形状各异.分屋顶形,半屡顶形,蛇腹形,一列桩,绊网等.桩的种类有木桩,角铁桩等,拉高一般为卜一1.2米左右,间隔3米,设置在高潮线以上地区?一般设2~4道,其中还有电网.筑城障碍物防坦克壕,陡壁以及高约2~5米的阻绝墙等连为一体t 构成反坦克障碍,阻滞装甲车辆和人员的挺进.1.3抗登陆障碍物特点分析1.3.1天然障碍与人工障碍相结合凡在易登陆地段,敌都充分利用礁石,陡峭岸边,堤坝,隘口斜坡等条件,加以整修改造,种植野生植物,使其与水雷,轨条砦,三角锥,沟壕,雷场等人工障碍物有机结合,水中,岸滩,岸上连成一体,构成一个较完整的阻绝障碍体系.因此,必须要有一套强有力的破障工程保障措施.13.2障碍配系密度高,纵深大如水际滩头障碍带纵深最大达800米;水中障碍带纵深达十几海里,其间又设置多列道障碍物,密度大,给破障登陆造成很大困难.1.3.3障碍物种类多,障碍力强抗登陆障碍的六大类障碍物中,既有爆炸性障碍物,又有筑城障碍物;既有抗登陆舰船,登陆车辆,人员抢滩登陆障碍物,又有防机降障碍物;既有火障,又有水障.这些障碍物混台l配置,加之又都在密集火力控制下,不仅障碍力强,且抗排能力也较强.再加水文,气象等天时地理恶劣条件的影响,使破障登陆成为难题.1.3.4早期设置与临战设置相结合抗登陆障碍物量大,且花时费力,但都在l临战设置能力又有限.所以一般在主要防御地段水际和澳口附近早期设置耐腐蚀又不受环境影响的防坦克壕,轨条砦等工程障碍物,对易受环境影响的水雷和地雷等障碍物则以临战设置为主,但在易登陆地段事先储存大量水雷和地雷等制式障碍器材,以便临战中根据需要突击设置.登陆作战,破障是首要,所以集中一些人力和物力进行一些科学研究.是完全必要的.2登陆作战中工程装备运用和技术保障的特殊性疲海登陆作战是一种类型特殊,协同复杂的作战运动,它不仅受到地理,气象,潮汐等多种条件的制约,而且在整个作战过程中会面临敌人的立体打击的威胁.要保证登陆作战成功,出色的战斗工程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关系到登陆作战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工程装备的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其战斗力的作用,就成为完成战斗工程保障1998年第4期29任务的先决条件.2.1登陆作战工程保障对工程装备的需求战斗工程保障贯穿于渡海登陆作战的过程,从”战场建设”列.集结上船登机”,从”航海过海”到.突击上陆”,从.巩固和扩大登陆场直到岸上作战,都有大量的工程保障任务要完成.不仅工程保障作业量大,而且保障对象多.不仅要保障陆,海,空三军部队,而且要保障第二炮兵部队;不仅要保障步兵,坦克兵,防化兵,航空兵等,而且要保障电子对抗兵,空降兵,陆军航空兵;不仅要保障正规部队,而且还要保障为数众多的地方力量.在保障中要运用的工程装备涉及到地爆,渡河,机械,伪装,侦察,桥粱和筑城等多种专业.2.2工程装备在登陆作战中的运用运用工程装备来完成登陆作战中的工程保障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差不多所有工程装备及器材均要投人使用,在不同的阶段和条件下发挥其战斗力作用.2.2.1保障部队机动和提高生存力的工程机械应用在未来登陆作战中,战场建设(如道路,码头,机场,工事建设和维护等)任务繁重,可以利用工程机械装备(包括民用机械)来完成.在登岸后的道路保障,工程机械携行量受到限制.这就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机械来完成推,运,吊,牵引等多种作业任务.在登岸过程中须有自身的浮游能力,较小的接地比压以克服松软泥泞和沙滩路面,较快韵作业速度以保障我军的机动等等.2.2.2水际滩头破障开辟道路器材应用在高技术条件下.电子干扰,早期侦察被发现,离本岛距离又遥远等情况下,采用爆破艇方法是一种扫除轨条砦的方案.对地雷场,铁丝网等障碍物,火箭爆破系列就能有效排除,对肪坦克隔绝墙和陡坡障碍,可以采取先爆破,后经机械平整和开辟出斜坡路的办法解决.2.2.3克服泥泞沙滩厦河流障碍的桥梁渡河器材应用技纹钢路面器材和重型机械化路面器材,可有效地克服泥泞岸滩和沙滩等难于通行的地段,保障履带和轮式机械车辆通过.渡河器材和舟桥器材应能适应克服河流障碍的需要,如机械化桥应克服桥跨太短,山地河流又不适合架多跨桥的具体情况.2.2.4伪装器材的应用在未来的登陆作战中,我方技侦阵地,机场,导弹基地及海军等一些重要设施都将受到空中,海上,地面侦察器材的监视,随时面临着精确制导武器袭击的威胁.因此.我军的隐真示假,严密伪装成了重要的研究课题.2.2.5工程侦察器材的应用在登陆作战的准备和实施阶段,均要对敌方设置的障碍物进行快速准确的侦察,以便采取有效的排障措施进行扫除.2.3登陆作战中工程装备损坏的一般规律和预测2.3.1工程装备损坏的一般规律在登陆作战中,工程装备损坏的因素很多,主要取决于工程装备自身的战术技术性能和自保护能力,地理环境和海洋气候,预警手段和伪装措捕,战争的进程和友军的火力支援,组织指挥的得当和操作人员的水平,保障任务的轻重程度和战役的持续时问,战役类工兵装备研究型和作战样式等等.虽然损坏因素不同,每次装备损坏数量和损坏程度各有差异,但仍有其一般规律,这些规律是:①登陆战役日平均战损率高于陆地边境地区战役’②突击上陆高于山岳丛林地区的进攻战役’③在水际滩头障碍物中开辟通路时的战损率高于丘陵地区敌防御阵地前沿障碍物中开辟通路时的战损率;④主要袭击破坏的战役方向高于其它战役方向;⑤主要登陆方向高于次要登陆方向.了解这些规律,对未来登陆作战中工程装备的合理配置和技术保障资源,保障力量的优化组合,科学调配十分有用.2.3.2工程装备损坏率预测投入战役工程保障的工程装备损坏情况统计,通常使用损坏率和战损率.损坏率通常指一次战役结束或一定战役时间后,损坏的数量(参战数减去战终完好数,明显地包含了自损数量)占参战工程装备总数的百分比,它是指挥部门用衡量工程兵部队持续遂行工程保障的能力,计划请额,调拨装备的根本依据.用公式表示为:翘.%式中:——工程装备损坏率.N——统计期末损坏(包括战损和自损)的装备数量.NB——参战初至统计期末实际投入的装备总数.战损率是在作战结束后对现有工程装备进行清理,统计计算结果的,不包括战中修复数.通常损坏率等于或大于战损率.关于登陆作战中,工程装备损坏率用一般方法是难以预测的,即使是用计算机仿真模拟计算?其结果还是会有相当大的误差.这里推荐有关资料分析的数据,供参考:登陆战役工程装备的损坏率预计可达zo~4o%左右,主要突击集团的工程装备损坏率预计可达50~6O左右.2.3.3工程装备损坏程度预测参照近期世界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经验,有人预测.登陆战役各军兵种工程装备损坏程度,通常报废约占4o~zE右,可修复的约占60%左右,其中需小修的约占30左右,中修者约占zo~,大修者约占lo%zE右.其它只需局部排障和保养即可再投入使用.掌握这些预测数据,就为技术保障资源的筹措和分配提供了一个依据.2.4登陆作战中技术保障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4-1受海洋阻磷,工程装备及艘术保障资源前送后运困难登陆作战-由于受海洋阻隔,战场环境恶劣多变,战役样式,手段和编组等情况随机而变,给技术保障工作产生一系列不利因素,包括:①战役空间大.部队在宽大正面的海域集结上船,远距离航渡,以及多点突击上岸,工程装备器材几乎无处不在,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的格局?同时也存在无处不遭敌袭击破坏的可能.因此,给搜集和抢修战损工程装备及其所需资源的补充带来极大的困难.尤其在克服岸滩障碍的行动中,战损的大型工程装备将随着海浪时淹时现,难于打捞.无法修理;②敌将会采取一切手段对我战场修理机构1998年第4期3l和后方技术保障设施进行破坏,阻挠我技术保障力量的展开,快速抢修受到很大限制,修复率将会大大降低;③海上交通线将会遭敌破坏,整个作战中的技术保障系统将会中断,造成前后方脱节;④一些抢修设备难以l殖装备一起前送,战损后大修的装备难于现场抢修,后运又受运具限制,唯一可依赖的方法是在保证备件的前提下进行换件抢修.2.4.2战场情况复杂多变,技术保障面宽登陆作战将是集中陆,海,空军,第二炮兵以及地方部队和民兵的力量,按统一计划而实施的战役,战场情况多变,战机稍纵即逝,要保障的空间大.保障面宽.它既有陆,海,空军工程装备的技术保障,又有兵种自身的技术保障,既有集结上船阶段的技术保障,又有航渡阶段和突击上岸阶段的技术保障,既有我岸战场建设中的技术保障,又有在彼岸向纵深发展阶段的技术保障等.可以说,技术保障工作贯穿于登陆战役的全过程,也许是开工最旱,收工却最晚.2.4.3组织指挥复每,保障系统运转田难面对着技术保障工作的面宽,空间大这些情况,对技术保障工作的组织指挥十分复杂,即使在预先建立了整个技术保障系统,但由于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要有效地使系统运转起来是有很多困难的,为此,必须建立起整个战役中技术保障工作的联台指挥机构,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并建立多层次的技术保障网络,用数字化通信技术,把各网络联接起来,构成前后上下贯穿,左右衔接,信息畅通的技术保障系统,使系统中的信息流,物资流真正有效地运作起来.3登陆作战中工程装备技术保障方案编翩登陆作战中工程装备技术保障方案是一项关键而又重要的工作.因为该方案一经编成和获得批准,将是整个登陆战役装备技术保障的法规性文件,尽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因战场环境的变化而允许补充,调整和完善,但它仍是拄保工作的根本依据.登陆战役工程装备技术保障方案的编制过程见图1.它是在技术保障组织指挥机构初步确定以后,根据作战方案?集思广益,不断完善和优化决策的过程.由于登陆作战的特殊性,所以技术保障方案中的局部环节应有多个设想,以适应战场环境的瞬息万变,争取保障工作的主动权.4登陆作战中工程装备技术保障特点由于登陆作战的特殊性,使工程装备技术保障具有以下特点:(1)技术保障任务的繁重性由于作战空间的拓展,需要采取工程措施的地域辽阔.要融前沿,纵深,地面,海上,空中为一体a工程装备必然会分散在援其宽广的地域连续作业.另外,由于侦察手段的发展.我方工程措施难于隐蔽?造成工程装备来回运输,机动突击作业的可能性骤增.装备自损率增大.因此,无论从保障对象还是保障地域.技术保障任务均很繁重.32工兵装备研究圈1登陆作战工程装备技术保障方案的编制过程(23技术保障的时效性现代作战有极强的时效性.战争准备,战争进程和结束都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因此,为保障我军机动,实施反机动和提高我军生存能力的工程装备,其技术保障也必须快速,及时和敏捷..(3)技术保障的综合性综合性体现在合成作战中?保障人员要具备综合的业务素质}综合分析战场情况,恰当调度人力物力,使技术保障系统有序展开;保障资蔼【的综合杈衡,有效的储,运供;军民技术保障力量和设备设施的综合运用等.f4)保障资源的多样性保障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等要素和保障设备,设施等硬设备和软环境.由于工程装备种类多t型号杂,结构复杂,要完成战时技术保障任务,其所需保障资源是多方面的,单从零配件保障来看一其筹措,贮存,运输和供应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5)保障行动的诡秘性技术保障工作一般不是单兵作业,而且整个保障过程是一个链式结构,由许多环节组1998年第4期33成,使得保障行动易被敌发现.因此.一些工程装备的抢修点,野战仓库等必须设置在隐蔽地域,并采取必要的伪装,以假乱真..(6)保障技术的复杂性保障技术是工程装备的复杂程度决定的.几十个型号上百个品种的工程装备,其故障判断维修工艺,器材保障均十分繁杂.(7)保障动力的群众性就我军目前的装备和技术保障力量,担负登陆作战中的技术保障工作还显得不足.但在人民群众中却蕴藏着巨大的动力.在战斗中把人民群众的力量(维修力量,零配件贮存和运输力量等)组织起来,共同完成战时技术保障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5结束语登陆作战将是一次环境复杂的特殊战役.针对敌方障碍物的种类和设置情况,在登陆作战各个阶段中,我军多数工程装备将投入使用.现有装备还不能完成全部工程保障任务,因此,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进行新装备的研制很有必要.工程装备技术保障是保持其战备完好性的必然措施和手段.从登陆作战中技术保障特殊性分析看来,必须要对整个战役的工程装备技术保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障方案,以克分发挥工程装备在整个战役中的战斗力作用.p,:j’参考文献1季广智,刘新民主编.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投工程保障.军事谊文出版牡,1996.52杨小平.谭运矗主编技术保障新撂解放军出版牡,1996.12 TECHNICALSUPP0RT0FENGINEEREQUIPMENT INLANDINGOPERAT10NS QYuemingY anJunLiuBaoyinLuDonglin ABSTRACTInlandingoperations,adequateandeffectivetechnicalsupport ofengineerequi p—mentisvitaltotheimprovementofcombatreadinessandSustainmen tofenginee requip-ment.Inthisarticletheapplicationofengineer~qulpmentandte chnicalsupporti nIand- ingoperationsareintroducedandcontentoftechnicalsupportsche meolenginee r”equip—mentisemphasized.Thegeneralregularityoffailuresofengineerequipmentinl andingoperationsisanalyzed.Keywords:Landingoperations,Engineerequipment,Technicals upport。
世界海战史上十次著名的登陆作战世界海战史上十次著名的登陆作战2011-07-21 17:03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渡海登陆作战--公元前1470年古埃及人对叙利亚的登陆作战开始,登陆作战以其独有的方式登上了战争的历史舞台。
吴、齐山东半岛登陆战役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登陆作战。
战役是在我国古代吴国与齐国间展开的。
公元前485年,当时位于太湖流域的吴国,派大夫徐承率舟师出长江口渡海径直北上,进攻位于山东半岛的齐国,由于齐国的截击,吴国战败,遂放弃了占领齐国的企图。
此役虽然以登陆方失败而终,但它开创了我国登陆作战的先河,在我国作战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台湾岛登陆战役我国古代海战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作战。
台湾岛登陆作战是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下进行的,是我国海战史上规模最大、距离最远的一次成功的登陆作战,是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突出战例。
明朝永历十五年(1661年)三月初一,郑成功在金门举行了隆重的誓师仪式。
他将进攻台湾的舰队分为两个梯队:第二梯队由黄安等指挥,共有战舰20余艘,部队6000人。
而郑成功于二十三日中午亲率第一梯队出征,此梯队共有战舰数百艘,部队2万人。
荷兰侵略军在台湾的总兵力约2800人,战舰"赫克托"、"斯·格拉弗兰"和"威因克"、"马利亚"等以及小艇多艘。
战争持续了近9个半月,于十二月十三日结束,以敌部死伤数百,余部全部投降而终。
至此,沦陷了38年的台湾又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的伟大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加里波利半岛登陆战役世界战史中最具现代意义萌芽的登陆作战。
此役是英、法联军在德、土军队防守的加里波利半岛实施的登陆作战。
战役从1915年2月19日,英法联军舰队(战列舰11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16艘、潜艇7艘、扫雷舰21艘以及水上飞机母舰、炮舰和大量辅助船等共100余艘,先后将57万余人及作战物资顺利地投送到预定海域)在英国卡登将军的率领下,从英格兰海军基地出发开始,至1916年1月9日最后一名"澳新军团"士兵离开海滩为止,历时11个月,以协约国最后伤亡14。
渡海登陆作战的成功范例
渡海登陆作战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成功实施了大规模的渡海登陆作战,这个行动被称为“D日”。
以下是该作战的成功因素:
1. 精心策划和准备:盟军提前进行了详细的侦察和情报工作,了解了地形、天气和敌军的布防情况,并在登陆前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训练。
2. 联合作战:诺曼底登陆是一个联合作战,涉及陆地、海军和空军多个兵种的协同行动。
各军兵种之间密切合作,确保各个部分有机地配合,共同攻克目标。
3. 制空权的确立:盟军在登陆前夺取了制空权,通过对德军的空中打击,在渡海登陆中获得了空中优势,保护了登陆部队。
4. 持续的火力支援:登陆部队得到了强大的火力支援,包括炮火轰击、舰炮射击和空中轰炸。
火力支援有效地削弱了德军的防线,为登陆部队提供了更大的机会。
5. 特种兵的作用:盟军派遣了大量的特种兵,进行了多个重要目标的秘密突袭,扰乱了德军的防线。
特种兵的行动有效地分散了德军的力量,为登陆部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6. 高士气和坚韧意志:盟军士兵在敌军的顽强抵抗下展现出了极高的士气和坚韧意志。
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对胜利的渴望和无畏的勇气。
总结起来,诺曼底登陆的成功范例体现了精心策划、联合协同行动、制空权的确立、持续的火力支援、特种兵的作用以及士气和意志的重要性。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该作战的成功。
题目:基于典型案例的登陆作战战场环境分析研究
摘要:
战场环境是容纳人类军事活动的客观空间,是决定战斗胜负的重要因素,是人类战争实践的产物。
战场环境承载了战争,对战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任何作战计划的拟定、实施都与之分不开,对战场环境的分析研究也就十分重要。
登陆战场环境是战场环境的重要部分,做好登陆与抗登陆作战的战场环境分析是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的必要准备。
在战争历史上有过大大小小的登陆(岛)作战,它们都是人类作战发展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都是人类作战实践的一个部分,它们影响着战争的进程,甚至整个战争的结局。
这些登陆(岛)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虽然登陆作战不会是简单的历史重演,但作战的一般规律、一般原则、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等仍然是普遍适用的,所不同的是它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技术兵器的改进和作战样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而如何将战场环境对登陆作战的一般规律与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具体实战相结合,研究出战场环境在未来战争中的如何利用、改造,正是研究典型登陆作战战场环境的重要任务。
本文主要以诺曼底登陆这一典型登陆作战为主线,系统分析了诺曼底登陆战中各战场环境因素对战争的影响,并以此为引子,对登陆作战战场环境进行分析,形成一般规律、一般原则,并结合现代战争的特点,对未来登陆作战中战场环境的利用、改造提出建设性创想。
关键词:登陆作战战场环境自然环境登陆地域人为环境登陆场电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