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4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附答案解析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一、(2018·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常见的文言实词的识记理解能力。
“励精”是“振奋精神”之意。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及解析解析【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艺术品的同意在过去并不被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同意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因此研究艺术品的同意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动身,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同意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差不多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同意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确实是说,同意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关于同意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同意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同意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同意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同意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同意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同意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试题及答案同意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同意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妨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如此,文本与同意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同意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同意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同意者必定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因此不可幸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
丰台一模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二友堂记胡铨上方侧席高人,起左史福唐李公弥逊于钓筑间[1]。
将大用,会.告饥,而庐陵特甚,诏公作牧,以字.罢瘵[2]。
既至,栉垢爬痒[3],民获苏,郡以.大理。
则求所以慰惫懑者,于是视庐之偏,得古松蔚然,对植以.竹,开轩其下,榜曰“二友”,且为松竹主人,命郡人胡铨志之。
仆曰:“公山林十有三年,穷崖怪壑,家猿狖而.宫鱼龙,宜于林木饱闻而厌观者,岂少此二物哉?是盖有说焉。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夫能牧养小民,惠于鳏寡,必刚毅不回之士,盖刚则不夺于.欲。
故曰:‘枨也欲,焉.得刚!’而《书》则曰:‘刚而无虐。
’惟无虐为无欲,惟不欲可以言刚,惟刚故能行仁。
公独有取于松竹焉.者,非以其德全于刚邪?“方公闲于.簿书,日哦其间,见夫檀栾胶葛[4],泠风薄.人,清阴澡虑,则思所以大庇我民,以浣以濯。
见夫落落高标,陵轹[5]霜雪,有不可犯之色,则思所以上列利病,与当途要人争可否而不折;见夫幽姿劲质,鸾鹄对峙而不受燕雀,则思所以击奸尚贤,使君子有所恃,而.小人有所畏。
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6]桑,义高乎偃柏,曾不旬岁而民和年丰,是岂巧言令色、四体若无骨者所能乎?“至若心远地偏,境与意合,万事不到胸次,听号钟之松风,挹寒塘之竹露,道历物表[7],便有濠濮间趣。
回视轩冕[8],所谓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是故可友而不可屈。
“虽然,公将羽仪天朝,固.不能屈之使卑。
卓然特立,临大节而不可夺,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则岂惟无愧二友,实丘壑夔龙之友。
”(取材于《澹庵文集》卷三)注释:【1】钓筑间:指隐居生活。
【2】罢瘵:困苦穷乏之民;罢,通“疲”。
【3】栉垢爬痒:清除弊政,理顺民心。
【4】檀栾胶葛:林木秀美错杂。
【5】陵轹:压倒。
【6】骫:盘曲。
【7】道历物表:思想超越客观事物之外。
【8】轩冕:指官位爵禄。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告饥,而庐陵特甚会:恰逢B.以字.罢瘵字:使……休养生息C.泠风薄.人薄:浅薄D.固.不能屈之使卑固:本来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郡以.大理对植以.竹B.家猿狖而.宫鱼龙而.小人有所畏C.枨也欲,焉.得刚公独有取于松竹焉.者D.盖刚则不夺于.欲方公闲于.簿书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友堂主为李弥逊,二友堂中的“二友”指的是松和竹,为二友堂主撰写这篇记的是他的同郡人胡铨。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周处除三害阅读答案篇一:河南省洛阳市201X届高三语文12月统一考试试题及答案洛阳市201X——201X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卷(A)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知耻则有所不为耻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萌芽于早期国家形成的尧舜禹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立足于人的个性修养,延展到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
从向内的方向看,首先,它强调个人的修身,要求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这一点构成了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
其次它激发人的奋斗精神,“行已有耻”,它使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孔子有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在这天下三德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它对好学、力行乃至其他种种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
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倡导“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
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成为他们立身行事的楷模,造成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刚正之气,形成一种刚直不阿、特立卓行、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再次它崇尚操守,褒扬气节。
由于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形成中国古代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其具体内涵就是指廉洁正直、守志不辱的人生品行,最终则是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节观。
从向外的方向看,耻感文化对人的一个基本行为要求就是改过迁善,见贤思齐。
这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内省机制的外化,“知耻则有所不为”,进一步做到改过迁善、见贤思齐、最终而达到“至善”的崇高境地。
其次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段颎字纪明,武威姑臧人也。
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初举孝廉,为宪陵园丞、阳陵令,所在有能政。
迁辽东属国都尉。
时鲜卑犯塞,颎即率所领驰赴之。
既而恐贼惊去,乃使驿骑诈赍玺书诏颎,颎于道伪退,潜于还路设伏。
虏以为信然,乃入追颎。
颎因大纵兵,悉斩获之。
坐诈玺书伏重刑,以有功论司寇。
刑竟,征拜议郎。
羌与烧何大帅寇张掖,攻没钜鹿坞,杀属国吏民,又招同种千余落,并兵晨奔颊军。
颎下马大战,至日中,刀折矢尽,虏亦引退。
颎追之,且斗且行,昼夜相攻,割肉食雪,四十余日,遂至河首积石山,出塞二千余里,斩烧何大帅,首虏五千余人。
颊将兵万余人,赍十五日粮,从彭阳直指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
虏兵盛,颎众恐。
颎乃令军中张镞利刃,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列轻骑为左右翼。
激怒兵将日:“今去家数千里,进则事成,走必尽死,努力共功名!”因大呼,众皆应声腾赴,颊驰骑于傍,突而击之,虏众大溃。
时,窦太后临朝,下诏日:“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曾未浃日,凶丑奔破,连尸积俘,掠获无算。
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功用显著,朕甚嘉之。
须东羌尽定,当并录功勤。
今且赐颎钱二十万,以家一人为郎中。
”敕中藏府调金钱彩物,增助军费。
颎行军仁爱,士卒疾病者,亲自瞻省,手为裹创。
在边十余年,未尝一日蓐寝。
与将士同苦,故皆乐为死战。
党中常侍王甫。
时司隶校尉阳球奏诛王甫,并及颊,就狱中诘责之,遂饮鸩死。
(摘自《后汉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B.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C.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D.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四)文言文阅读考点1文言实词【押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
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健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会张安国、卲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仍授前官,改差江阴签判。
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
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轮》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迁司农寺主薄,出知滁州。
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
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少师.蔡伯坚 师:以……为师 B .说.下之,使隶京 说:通“悦”,高兴 C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辟: 征召 D. 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慷慨:情绪激昂,奋发 答案:B考点2 文言虚词【押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留仙《志异》一书,脍炙人口久矣。
余自髫龄迄今,身之所经,无论名会之区,即僻陬十室,靡不家置一册。
盖其学深笔健,情摯识卓,寓赏罚于嬉笑,百诵不厌。
先乎此、后乎此之类书,无虑汗牛充栋,竟无能望其肩者,是笔墨骨骼,未许轻造也。
顾才大如彼,知寻常传文,不能以.一介寒儒,表行寰宇,踌躇至再,未可如何,而.假干宝搜神,聊志一生心血,欲以奇异之说,冀人之一览,其情亦足悲矣。
是书流传既久,而俗坊吝于铅椠,将其短类半删去之,渐久而失愈多,殊堪恨恨。
己巳春,于甘陵贾氏家获睹雍正年间旧钞,是来自济南朱氏,而朱氏得自淄川者。
内多数十则,平素坊本所无。
余不禁狂喜,遂假录之,两朝夕而毕。
后复核对各本皆阙,殆当时剞劂,即亡之矣。
兹于道光癸未,与.德州刘仙舫两夜促膝言及之。
仙舫毅然醵金,余遂得于甲申秋,录而付梓俾遗珠得合浦。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 不能以.一介寒儒,表行寰宇 ②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B ⎩⎨⎧C ⎩⎨⎧D ⎩⎨⎧ 答案:B考点3 筛选文中的信息【押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纵囚论欧阳修信义行于君子,而行戮施于小人。
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 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其囚及朝,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
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
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然安知乎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
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然此必无之事也。
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禹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下列句子中,全部不属于作者认可的君王“施恩德”的一组是①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 ②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③夫意其必来而纵之 ④纵而来归,杀之无赦 ⑤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 ⑥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A.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⑥考点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押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也,宜知之。
”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人,①而.假干宝搜神,聊志一生心血 ②臣诚恐见欺于而.负赵 ①与.德州刘仙舫两夜促膝言及之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①黎阳雪亭段公书于.清源 ②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
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张王,罪三族。
然孟舒自髡钳,随张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
梁孝王使人杀故吾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
景帝月:“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
”上曰:“其事安在?”田舒曰:“上毋以梁事为也。
”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
”景帝大贤也。
“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鲁相初到,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
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
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
相毋与偿之。
”于是王乃尽偿之。
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
数年,叔以官卒。
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太史公曰:孔子称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义不忘贤,明主之美以救过。
仁与余善,余故并论之。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第四十四》,有删改)⑴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田叔“明主之美以救过”的一组是①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②上毋以梁事为也③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④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⑤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⑥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⑤⑥答案:D⑵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文帝对云中太守孟舒在任上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田叔秉公直谏,消除了孝文帝对孟舒的成见。
B.田叔对梁孝王杀死吴相袁盎的案件没有追查到底,完全是出于为汉景帝考虑才出此下策。
C.田叔刚刚担任鲁相,当地老百姓就状告鲁王夺取他们的财产,田叔严惩告状的人,使鲁王自感惭愧,还了百姓的财产,维护了鲁王的形象。
D.鲁王喜欢打猎,田叔采取巧妙的办法加以劝谏,鲁王因此不大出游,收到了很好的劝谏效果。
答案:B考点5,文言文翻译【押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游武夷山记[清]袁牧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
然游山者,往往多陆而少水。
惟武夷两山夹溪,一小舟横曳而上,溪河湍激,助作声响。
客或坐或卧,或偃仰,惟意所适,而奇景尽获洵游山之最也。
余宿武夷宫,下曼亭峰,登舟,语引路者曰:“此山有九曲名,倘过一曲,汝必告。
”于是一曲而至玉女峰,三峰比肩,睾如也。
二曲而至铁城障,长屏遮迣,翰音难登。
三曲而至虹桥岩,穴中庋柱栱百千,横斜参差,不腐朽亦不倾落。
四、五曲而至文公书院。
六曲而至晒布崖,崖状斩绝,如用倚天剑截石为城,壁立戌削,势逸不可止。
窃笑人逞势,天必夭阏之,惟山则纵其横行直刺,凌逼莽苍,而天不怒,何耶?七曲而至天游,山愈高,径愈仄,竹树愈密。
一楼凭空起,众山在下,如张周官《王会图》,八荒蹲伏;又如禹铸九鼎,罔象、夔魈,轩豁呈形。
是夕月大明,三更风起,万怪腾踔,如欲上楼。
揭炼师能诗与谈,烛跋,旋即就眠。
一夜魂营营然,犹与烟云往来。
次早至小桃源、伏虎岩,是武夷之八曲也。
闻九曲无甚奇胜,遂即自崖而返嘻!余学古文者也,以文论山:武夷无直笔,故曲;无平笔,故新;无散笔,故遒紧。
不必引灵仙荒渺之事。
为山称说,而即其超隽之慨,自在两戒外别竖一帜。
余自念老且衰,势不能他有所住,得到此山,请叹观止。
而且论者犹道余康强,劝作崆峒、峨眉想。
则不知王公贵人,不过累拳石,浚盈亩池,尚不得朝夕游玩;而余以一匹夫,发种种矣,游遍东南山川,尚何不足于怀哉?援笔记之,自幸其游,亦以自止其游也。
(原文有删改)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
然游山者,往往多陆而少水翻译:⑵余自念老且衰,势不能他有所住,得到此山,请叹观止答案:⑴凡是人在陆地上行走就容易疲劳,在水上行走就比较安逸。
但是对于游山的人来说,往往陆地多而水路少。
⑵我想到自己年老衰弱,体力(不支)也不能到别的山游览了,能够到达这座山,就叹为观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