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海滨仲夏夜》公开课教学设计1
- 格式:docx
- 大小:24.27 KB
- 文档页数:5
《海滨仲夏夜》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理解课文,把握内容。
2、过程和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领会本文表现的“独特的美”──“幽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与难点:1、学习重点:熟读课文,体会贴切的比喻对表现景物的作用。
2、学习难点:学习本文抓住景物变化写景的手法和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准备:教师: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作者、海滨、仲夏夜的资料。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请见过大海的同学描述一下所见到的大海的景观。
教师用深情的语言讲解:蔚蓝的波涛,金色的沙滩,雪白的浪花,翱翔的海鸥,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然而海滨的夜景其实更美,尤其是夏夜。
下面就请着名作家峻青带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海滨仲夏夜的美景吧!(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峻青(1922~),现代作家。
原名孙峻卿,山东海阳县人。
出身贫苦,只上过几年学。
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深深影响了他以后的文艺创作。
他1940年参加革命,1944年后任胶东党委机关报《大众报》记者、新华社随军记者。
艰苦的敌后生活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解放后,他留在中南局新闻机关工作。
主要作品有短篇集《黎明的河边》、《海燕》、《最后的报告》、《胶东纪事);散文集《欧行书简》、《秋色赋》。
(如不完整可由其他学生补充)3、课文介绍:《海滨仲夏夜》一文节选自散文集《秋色赋?海滨仲夏夜》。
作者抓住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词义)2、检查:出示全文生字,小组内练读,组长负责记录疑难点。
3、师生解疑,再读巩固。
4、读了课文,你对海滨仲夏夜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吗?(学生自由发言)三、再读课文,粗探课文结构1、文中出现了很多的景物,且作者把这些景物描写的都很美,下面请同桌之间大声的朗读课文,拿起手中的笔勾画出文中出现的景物和你认为精彩语句或语段。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海滨仲夏夜》教案教案标题: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海滨仲夏夜》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海滨仲夏夜》。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仲夏夜的美丽景色和文化活动,体验仲夏夜的神秘和浪漫,培养学生欣赏诗意的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仲夏夜的特别之处;(2)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感受其中的情感;(3)学习并掌握一些词语的具体含义。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悟能力;(3)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对仲夏夜的美丽景色、神秘氛围和文化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诗意的欣赏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三、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感受其中的情感;2.学习并掌握一些词语的具体含义。
四、教学准备:课文《海滨仲夏夜》、课件、黑板、粉笔、相关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图片或问一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仲夏夜吗?你们听说过仲夏夜的景色和活动吗?(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预习导引:让学生看课文标题和插图,猜测课文大意。
3.整体阅读:(1)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的意思。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仲夏夜有什么特别之处?传统的文化活动是什么?等等,诱导学生进入课文阅读状态。
4.精读课文:(1)教师用问题导读的方式,提问学生课文中的细节。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
5.合作探究:(1)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探究仲夏夜的特点和活动。
(2)每个小组设计出海报或展示方式,将探究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6.拓展延伸:(1)辅助材料: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仲夏夜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活动和文化庆典。
(2)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仲夏夜的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仲夏夜的感受和想象。
《海滨仲夏夜》教案教材分析《海滨仲夏夜》一文节选自散文集《秋色赋海滨仲夏夜》。
作者抓住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沙滩上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霍霍”、“绯红”、“广漠”、“苍穹”等词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初步学会课文抓住景物特征细腻描写景物变化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重难点体会本文以“流动的画面”表现夜景及人物感受的写景的方法。
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写法学情分析前面学习了两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绘。
教学方法导读、讨论式学法指导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表现景物课前准备课前预习,解决字词,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我们已经学过朱自清的《春》,在《春》这篇课文里,我们领略过春天的美丽。
那你想知道夏天的景色如何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仲夏时节海滨景色的文章,看了它,你将被海滨那迷人的景致所陶醉。
板书课题、作者。
1.解题:海滨(地点);仲夏(季节);夜(具体时间)。
2.简介作者:峻青,原名孙俊卿。
山东海阳县人。
幼年贫困,曾当过徒工。
抗战爆发,参加革命。
主要作品有短篇集《黎明的河边》、《海燕》、《最后的报告》、《胶东纪事》;散文集《欧行书简》、《秋色赋》。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出示小黑板。
(要求学生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霍霍huò绯fēi红广漠mò苍穹qióng 煞shà皎jiǎo洁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3节):写海滨夏夜的美景。
第二段(4~7节):写“我”在夜色中的感受。
第三段(8~12节):写月下沙滩。
2. 梳理文章结构并展开逐段分析。
《海滨仲夏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海滨仲夏夜的自然景观特点;(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描述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海滨仲夏夜的感知和表达能力;(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海滨仲夏夜的美丽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2)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海滨仲夏夜的自然景观特点;2. 海滨仲夏夜的美丽景色;3. 欣赏和评价海滨仲夏夜的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海滨仲夏夜的自然景观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描述和讨论海滨仲夏夜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海滨仲夏夜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观察过海滨仲夏夜的景色,有初步的感知和体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海滨仲夏夜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过海滨仲夏夜的体验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海滨仲夏夜的自然景观特点;(2)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海滨仲夏夜的美丽景色。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海滨仲夏夜的欣赏和评价;(2)学生通过讨论,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合作、分享和交流的能力。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描述海滨仲夏夜的景色;(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6. 作业布置:(1)学生绘制一幅海滨仲夏夜的景色画;(2)写一篇关于海滨仲夏夜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表现欲望,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
2.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描述和创作能力,以及审美观念和环保意识。
小学语文海滨仲夏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海滨仲夏夜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活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海滨仲夏夜的景色。
(2)运用想象,体验海滨仲夏夜的氛围。
(3)学会通过描绘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景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3)培养学生学会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描绘自己喜欢的景物。
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通过描绘方法表现景物。
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海滨仲夏夜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4. 作文纸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海滨仲夏夜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海滨仲夏夜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随课件或黑板,朗读课文。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正确书写。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描绘练习:(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运用学到的描绘方法进行练习。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课文大意,并分享他们的描绘作品。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让家长听写生字词,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描绘方法,写一篇关于海滨仲夏夜的作文。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展示等。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听写和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描绘作品:评价学生在描绘练习中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和教学方法等。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海滨仲夏夜》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滨仲夏夜的美丽景色。
2.培养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滨仲夏夜的美丽景色。
2.描绘自然景色的方法。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
2.描绘自然景色的方法。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海滨仲夏夜》的作者和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对海滨仲夏夜的理解和感受。
二、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描绘自然景色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描绘自然景色的方法。
2.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种自然景色,运用课文中的方法进行描绘。
3.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交流分享。
四、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纠正学生错误。
五、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在海滨仲夏夜,你会做些什么?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创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海滨仲夏夜》,使学生感受到了海滨仲夏夜的美丽景色,培养了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很好,作者通过描绘海滨仲夏夜的景色,让我们感受到了夜晚海滨的宁静与美丽。
小学语文海滨仲夏夜教案教案小学语文《海滨仲夏夜》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学习《海滨仲夏夜》,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1.1.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1.3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本文描绘了一个海滨小镇夏夜的美景,通过描绘海风、海浪、沙滩、灯火等景物,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1.2 本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描绘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
2.1.3 本文的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3.1.1 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1.2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
3.1.3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提高他们的朗读兴趣。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1.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4.1.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造句。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5.1.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1.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5.1.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造句。
5.2 教学难点5.2.1 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词的理解和认读。
5.2.2 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5.2.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
6.1.2 课文文本,用于学生阅读和朗读。
6.1.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6.2 学具准备6.2.1 学生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重点。
6.2.2 彩色笔,用于标记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生字词。
6.2.3 学习任务单,用于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和任务。
小学语文海滨仲夏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
(3)能够用所学的词汇描述夏天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采用问答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3)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和友谊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词和短语。
(3)运用所学的词汇描述夏天的景象。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描述夏天的景象。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等。
2. 教具:黑板、粉笔、单词卡片等。
3.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展示夏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2. 新课呈现:(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讲解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课堂练习:(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情景。
(2)问答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4. 巩固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让学生用所学的词汇描述自己的夏天的经历。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词和短语。
2. 复述课文内容。
3. 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象,用所学的词汇进行描述。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词短语的掌握情况。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问答环节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估学生在描述夏天景象和分享个人经历时表现出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生海滨仲夏夜教案海滨仲夏夜一文节选自散文集秋色赋海滨仲夏夜。
抓住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沙滩上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一起看看小学生海滨仲夏夜教案!欢送查阅!小学生海滨仲夏夜教案1学习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霍霍〞、“绯红〞、“广漠〞、“苍穹〞等词语的含义。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到达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初步学会课文抓住景物特征细腻描写景物变化的写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以“流动的画面〞表现夜景及人物感受的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写法学情分析:前面学习了两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绘。
教学方法:导读、讨论式学法指导: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表现景物课前准备:课前预习,解决字词,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朱自清的春,在春这篇课文里,我们领略过春天的美丽。
那你想知道夏天的景色如何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仲夏时节海滨景色的文章,看了它,你将被海滨那迷人的景致所陶醉。
板书课题、。
1.解题:海滨(地点);仲夏(季节);夜(具体时间)。
2.简介:峻青,原名孙俊卿。
山东海阳县人。
幼年贫困,曾当过徒工。
抗战爆发,参加革命。
主要作品有短篇集黎明的河边、海燕、最后的报告、胶东纪事;散文集欧行书简、秋色赋。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出示小黑板。
(要求学生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霍霍huò绯fēi红广漠mò苍穹qióng煞shà皎jiǎo洁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3节):写海滨夏夜的美景。
第二段(4~7节):写“我〞在夜色中的感受。
小学五年级语文《海滨仲夏夜》教案设计教材剖析:«海滨仲夏夜»一文节选自散文集«春色赋·海滨仲夏夜»。
作者抓住旭日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颜色的变化,描画了夏夜海滨特有的风景和沙滩上休息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局面,抒发了作者对美妙生活的赞誉之情。
教学目的:知识与才干目的了解〝霍霍〞、〝绯红〞、〝广漠〞、〝天穹〞等词语的含义。
进程与方法目的运用自主、协作、探求的学习方法深化了解文章,品味精妙言语,以到达提高言语剖析才干,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初步学会课文抓住景物特征细腻描写景物变化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结合课文对先生停止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以〝活动的画面〞表现夜景及人物感受的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情形融合、融情于景的写法学情剖析:前面学习了两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教学时应指点先生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生动、笼统的言语去描画。
教学方法:导读、讨论式学法课前预备:课前预习,处置字词,熟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同窗们,我们生长在山村,结识大海的时机很少,但我们并不遗憾,由于我们有一双想象的翅膀。
假设我们能置身海边享用着晚霞、轻风、星光与明月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定会深醉其中。
明天,作者峻青给了我们一次时机,让我们跟随峻青的脚步,伴着诗普通美妙的言语共同去领略«海滨仲夏夜»的诗情画意吧!二、教员范读要求:同窗们闭上眼睛,想象文中出现的画面读完后教员问:听罢此文,你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找同窗回答教员:教员也构思了几幅,请同窗们欣赏一下。
〔出示幻灯片〕三、朗诵课文文中出现了很多的景物,且作者把这些景物描写的都很美,下面请同桌之间大声的朗诵课文,拿起手中的笔勾勒出文中出现的景物和你以为的一些精彩语句或语段。
四、品读课文1、师设问:文中出现了哪些景物?生回答:晚霞、启明星、明灯、人2、教员继续问:作者把这些景物写的很美,似乎几幅图画,我们来给他们起个名字吧。
《海滨仲夏夜》教案
教材分析
《海滨仲夏夜》一文节选自散文集《秋色赋海滨仲夏夜》。
作者抓住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沙滩上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霍霍”、“绯红”、“广漠”、“苍穹”等词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初步学会课文抓住景物特征细腻描写景物变化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重难点
体会本文以“流动的画面”表现夜景及人物感受的写景的方法。
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写法
学情分析
前面学习了两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绘。
教学方法
导读、讨论式
学法指导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表现景物
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解决字词,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朱自清的《春》,在《春》这篇课文里,我们领略过春天的美丽。
那你想知道夏天的景色如何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仲夏时节海滨景色的文章,看了它,你将被海滨那迷人的景致所陶醉。
板书课题、作者。
1.解题:
海滨(地点);仲夏(季节);夜(具体时间)。
2.简介作者:
峻青,原名孙俊卿。
山东海阳县人。
幼年贫困,曾当过徒工。
抗战爆发,参加革命。
主要作品有短篇集《黎明的河边》、《海燕》、《最后的报告》、《胶东纪事》;散文集《欧行书简》、《秋色赋》。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出示小黑板。
(要求学生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霍霍huò绯fēi红广漠mò苍穹qióng 煞shà皎jiǎo洁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3节):写海滨夏夜的美景。
第二段(4~7节):写“我”在夜色中的感受。
第三段(8~12节):写月下沙滩。
2. 梳理文章结构并展开逐段分析。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分析结构)?
按时间顺序,从不同侧面依次描写景物的变化。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表明时
间变化的词句,比较不同时间的景物描写,找出变化)表明时间变化的词句有:“夕阳落山不久”、“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暗下去”、“夜色加浓”、“月亮上来了”、“夜已经很深了”。
第一部分(1-3段):
这一部分按“夕阳落山”、“夜色加浓”的时间顺序推进,以苍穹和大海为背景,抓住海滨夏夜的景物特征,描绘了三幅图景:
(1)晚霞图。
先写出“橘红”的颜色,再以晚霞与大海相互辉映,化静为动,准确而又形象地描绘了晚霞的绚丽多彩。
写晚霞是着意写反照在海浪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写出霞光的色彩特点;“闪烁”“滚动”“消失”表现霞光映在波浪上不停地晃动闪光的特点。
(2)星光图。
时间背景是“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空间背景是:高而远的广漠的天幕,突出启明星的亮,显示出启明星的大。
着重写了长庚星,在直接描写星光之前,先写天空的变化,为长庚星的出现作铺垫。
写长庚星,一是抓住它“最早出现”、天幕上只有它一个的特点,二是抓住它“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的特点。
(3)灯光图。
“次第”一词写出了许多灯光先后亮起来的特点,而随着波浪“晃动”“闪烁”,“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把灯光流光溢彩的特点写活了。
比喻句的分析:(把什么比作什么,有什么效果?)
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
(把霞光比作火焰,表现一种动态)
整个广漠的······活像一盏高挂的明灯。
(把启明星比作明灯,突出它的大和亮)
那一片灯光······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
(把波浪上面的灯光比作流动的珍珠,形象,富有动态)
第二部分(4-7段):(作者是怎样描写沙滩的?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了沙滩上的人?)
作者写沙滩是根据“我”的感受来写的,写了沙滩的软绵绵( 触觉),海水的刷刷声(听觉),海风的清新而又凉爽(嗅觉、感觉),大海和田禾混合的香味( 嗅觉),太阳炙晒的余温(感觉),缀满星星的夜空(视觉)。
写“我”与乡亲们的谈论,还写了在休憩的人们欢笑的情景,由景及人,景美人更美。
作者从描绘海滨夏夜的自然美进入到描绘海滨夏夜的生活美。
比喻句分析:
愉快的笑声······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的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表现笑声的此起彼伏,源源不断)
第三部分(8-12段):(作者写了月亮什么的特点?再次突出人们怎么样的精神状态?)
突出了月亮的圆而亮,和人们在尽情休憩和谈笑的情景。
比喻句分析:
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
(表现明月的圆和亮)
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表现它层次分明而又闪闪发亮)
五、课堂总结
作者先描绘大海月色,再写沙滩也突然明亮了起来,写了沙滩上乘凉人们的众多和欢闹。
随着月亮的升高,夜已经很深了,沙滩上的人也“变化”了,有的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
最后,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将眼前的情景和人物结合起来,以更多的笔墨写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酣畅地休憩,目的在于写生活美,从而将文章推进了美的境界。
八、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小组交流: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与合作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2.班级交流: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
教师随时整合学生的看法,择取精彩语句与学生共同探讨。
探讨中把写作方法渗透进去。
(例如:仔细观察、运用修辞、抓住特征、情景交融等。
)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说说这些比喻起了什么作用,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几个描写大海的句子。
十、布置作业
摘抄描绘霞光动态和色彩变化的语句。
十一、板书设计
海滨仲夏夜
峻青
入夜海滨景色:霞光:红而亮(像燃烧的火焰)
星光:大而亮(像悬挂的明灯)
灯光:流光溢彩(像流动的珍珠)
月夜海滩漫步:沙滩:软、热、凉、香
人们:说笑、休憩
深夜海上景色:月亮:圆而亮
人们:谈笑、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