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8
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按模块编写,共有三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
每个模块先综述其课程目标,然后通过“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史论共享”四个栏目,具体解读和阐释每个专题的内容标准、学习要求和教学建议。
“内容标准”是教师探求教学目标的源头,本书采取直录的方式,方便教师对应检索。
“学习要求”主要是提出学生要达成的目标,揭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以知识与能力目标为主,兼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参照“课程标准”既定的能力层级来制订,并以行为动词来提示,主要划分为“知道”与“了解”、“概述”与“分析”、“理解”与“探讨”等。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主要蕴含在认知过程中,并在教学建议栏目提出一些具体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我们采用体会、体验、认同、感悟、感受等心态词汇,以明确在这一维度的要求。
“教学建议”是对如何完成学习要求,实施课程目标提出的参考建议,呈现了历史学习时必须关注的过程与方法。
“史论共享”呈现的主要是不同版本历史教材有关历史原因、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等史论性论述的内容。
它有助于师生拓宽视野,加深历史认识。
必修历史(Ⅰ)《历史Ⅰ》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历程。
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的政治活动,而政治活动又总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人类政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重要历史人物。
因此了解这些重大的制度、事件和人物,探讨它们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历史必修课程政治模块的重要目标。
在知识目标上,通过学习,要能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方法与能力目标上,要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此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本书按模块编写,共有三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
每个模块先综述其课程目标,然后通过“内容标准——教学要求——教学建议——史论共享”四个栏目,具体解读和阐释每个专题的内容标准、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
“内容标准”是教师探求教学目标的源头,本书采取直录的方式,方便教师对应检索。
“教学要求”主要是提出学生要达成的目标,揭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兼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既定的能力层级来制订,并以行为动词来提示,如识记层次的“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理解层次的“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应用层次的“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我们采用体会、体验、认同、感悟、感受等心态词汇,以明确在这一维度的要求。
“教学建议”是对如何完成教学要求,实施课程目标提出的参考建议。
“史论共享”呈现的主要是不同版本历史教材有关历史原因、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等史论性论述的内容。
它有助于教师拓宽视野,加深历史认识。
选修课程(五) 探索历史的奥秘课程目标《探索历史的奥秘》着重介绍一些在历史研究中曾经长期困惑不解的历史现象和疑难问题,使我们掌握一些历史学和考古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在人类创造历史的漫长征途中,既形成了考察、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的学问——历史学,也遗留下许多未解之谜。
历史学家设法让历史“重现”,包括史学家在内的科学工作者,也设法解开历史文化之谜。
由于他们的艰苦努力和深入探究,富有建设性的成果得以呈现,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趋向于真理。
这是一条探索历史的道路,是感受历史独特的文化魅力之路,是科学工作者艰辛而细致的探究精神的写照。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来看《探索历史的奥秘》的课程目标。
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掌握必要的真实“重现”历史的史学知识,了解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的基本常识;从文明起源的角度了解若干中外历史谜团及其解释的情况;能够依据文明遗址发掘的成果,探讨其地位和历史意义,增强历史感。
2023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概述
本文档旨在规定2023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核心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并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正确理解和分析能力。
核心知识
- 学生应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
- 学生应熟悉世界历史的重要时期、地区和发展变革。
- 学生应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研究技巧。
技能培养
- 学生应能够准确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 学生应能够辨别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出合理的历史观点和推理。
- 学生应能够使用多种资源和技术手段获取和整理历史信息。
价值观培养
- 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崇尚真实、客观、科学的历史研究态度。
- 学生应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欣赏,理解历史对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的意义。
课程设置
- 第一学期:中国古代史
- 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
- 第三学期:世界古代史
- 第四学期:世界近现代史
评估方法
- 平时成绩:参与讨论、课堂表现等
- 期中考试:笔试
-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包括笔试和口试
教材选用
- 根据教育部规定,各省市可自行选择教材,但教材内容应符合本文档的标准。
教学方法
- 融合讲授、讨论、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的研究资源和互动平台。
---
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具体的课程标准以各省市教育部门发布的官方文件为准。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是中国教育部发布的一项有关高中历史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该文件旨在通过全面、系统地介绍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上明确了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即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跨文化交流、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一指导思想要求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任务解决能力,以及向学生传递历史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2024高中历史学科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倾向于“全球指向、综合视野、扩大视野”,并提出了探究历史问题和发展历史思维能力的要求。
在2024年版中,更加强调了“跨文化交流”和“批判性思维”两个方面,增强了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在历史思维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历史解释和分析、识别历史事件中的因果关系、理解历史观念和价值观。
在跨文化交流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现象和问题,并开展跨文化交流与对话。
在批判性思维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历史理论的评价和批判,能够分析历史事件和观点的多元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创新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具备创新和创造的能力。
在社会责任感方面,要求学生具备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关注社会问题,并探讨历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求。
教学内容方面,要求教师要全面、系统地讲授历史知识,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教学方法方面,要求教师通过讲解、讨论、分析历史文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批判能力。
综上所述,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的发布,意味着我国高中历史教育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中毕业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是我国普通高中文科课程中的一门核心学科。
历史学科旨在通过学生对历史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使其具备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教育部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素养,使其具备以下基本能力和素养:1. 理解历史知识和现象,增强历史意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2. 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3. 探究历史问题,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4. 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掌握历史的基本内容和历史的演变;5. 培养不同历史文化之间的对话和理解能力,增强具有多元历史视野的国际意识。
二、课程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三个方面。
课程内容应围绕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常识和历史能力。
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包括夏商周三代、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夏、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重点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内容。
2.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包括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时期。
重点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以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等内容。
3. 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主要包括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历史,重点学习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世界各地文明的发展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1. 翻阅历史文献、史书等资料,学习历史研究方法和技巧;2. 进行历史实证研究,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3. 小组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5. 使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针对历史课程的一套新的系统化的学习改革规范,用于指导全国的高中历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该历史课程标准建立在充分体现当代文化知识、利用历史资料、培养提升社会分析、考古研究和发展创新能力等基础之上,汇总分析了历史教育发展的有关基本理念和发展方向,以及历史当代教育体系下学生学习历史和发展历史教育必备的重要技能,以达到引导指引全国进行历史教育改革时应遵循的标准。
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应培养以下能力:1.展示观察的能力:学生应具备深入观察历史资料、熟练分析历史资料、准确认识历史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力;2.思维能力:学生掌握历史发展方向,明确历史发展目标;3.数据提取能力:学生能够熟练把握所获取到的历史资料,并快速提取所需要的历史数据;4.语言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表达历史实践、历史概念及分析历史文本现象的能力;5.创新能力:学生应具有开拓突破思路、发现历史的新观点的能力,在历史知识的深入研究中获得新的发现。
二、内容标准1. 符合历史规律总结:课程应突出反映历史发展和演变的规律性,对历史文化有着深入思考和严谨分析历史资料及其发展演进的系统性研究;2. 有助发展自我认知:以历史事件与历史文献为载体,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人类发展变迁的自身价值及其他人在此时此事件中的存在价值;3. 欣赏价值:以特定历史文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独特的文明传统体系为基础,培养学生欣赏历史文明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4. 非因果学习:学习历史时,同时关注非因果因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历史脉络,思索历史发展原因;5.发展创新能力: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整合历史知识,持续创新历史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不断发现历史新知,推动历史教育向视野开放化迈进。
三、任务技能要求1. 观察与分析:熟练把握分析历史资料,理清历史事件背景及其变迁;2. 推理与鉴别:深入鉴别历史中的各类变化,认识历史中不同文明及其间联系中的相关联性;3. 综合能力:能够总揽反映历史发展脉络的相关经典材料,以及各古今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4. 独立开拓:努力发掘历史知识的未知领域,以创新思路辩证思考超越历史;5. 启发思考:以历史发展观念和理论为出发点,利用历史资料或跨文化的思维范式整合运用观点,分析并总结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探讨时代文明与当代及未来的关系;四、教学手段1. 物质资料:用理论性、客观性、真实性更好的材料来引导教学,如古籍、历史资料和考古记载;2. 优质教育资源:使用视频、课本、网络、历史档案等多种信息媒体,让学生更好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3. 社会实践体验:引导学生操作历史文物实地考察,参观历史博物馆,实验室,及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深入挖掘历史内涵;4. 碎片化教学:从已经学习的知识碎片中,营建新的知识链条,对历史发展过程进行重构;5.以活动为主体:以活动为主体,以研讨、讲座等各种形式的探讨研究,强调参与性和互动性,尝试丰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要求》的探索江苏省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极,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要求正在日益受到关注。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索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要求。
首先,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要求强调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性。
江苏省出台了一系列历史课程方针,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实践应用中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并培养他们建立自己的历史观。
此外,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要求还强调发展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学生们需要学习历史事件的结构及其背后的原因,并结合自身的认识,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此培养他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其次,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要求强调学生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和历史遗传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深入浅出的学习,整合学习内容和获得的历史知识,进一步了解历史发展,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历史修养。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以阅读历史文献和探讨历史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他们能够以更加系统性的方式学习历史,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深刻感受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
最后,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要求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要全面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并能够积极参与研究讨论活动,通过实践来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以便日后利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发挥历史知识的现实作用。
综上所述,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要求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分析思维、历史文化认同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多种方面,让学生能够坚定的立足历史,积极参与现代社会发展。
只有深入把握这些要求,学校和教师才能更好地实施历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以正确的视角把握历史,为学生们的素质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了解新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成为了当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的出台,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本文将就新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的重点内容进行探讨。
一、有关新课程标准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着重强调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应用和评价能力的培养。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方法意识。
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 知识体系新的课程标准将历史知识分为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
必修内容包括我国古代史、近代史以及世界史的专题研究等。
选修内容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设置了多个专题供学生选择。
3. 能力要求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方法论。
要求学生进行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交流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表达。
二、有关新教学要求新的历史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方法的培养新教学要求鼓励学生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2. 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的结合新教学要求强调历史学科知识与学生综合能力的结合。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自主运用历史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新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新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的实施为了确保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的有效实施,教育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1. 教师培训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历史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引言2023年,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将全面实施。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这一新课程标准对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更新和改革。
本文将对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目标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并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针对这一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学生应该能够正确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事件的特点,避免片面的观点和偏见。
2.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学生应该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价。
3.培养学生历史应用能力:学生应该能够将历史知识应用到现实问题中,能够通过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4.培养学生历史研究能力:学生应该能够独立进行历史研究,并能够运用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教学内容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事记:学生应该掌握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发展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历史人物:学生应该熟悉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包括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等。
3.文化与艺术:学生应该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各种文化和艺术形式,包括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
4.传统与现代:学生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能够对比和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
5.地理与历史:学生应该掌握地理和历史之间的关系,了解地域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讲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历史知识和事件,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思考和探索。
2.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历史研究和讨论,通过合作来培养自己的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3年修订)解读本文档是针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3年修订)》而制定的解读,旨在解释该大纲的目的和背景。
该大纲是为了规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该大纲的制定背景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知识的快速更新,历史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背景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历史课程进行修订是必要的。
因此,本大纲的制定就是为了明确研究目标、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历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本大纲的解读,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该课程标准的宗旨和意义。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本大纲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并根据其中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
学生可以更加明确研究目标和要求,有助于他们系统地研究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总之,本大纲的制定和解读是为了促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发展和进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和综合能力。
希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可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研究成果,为培养具有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的学生做出贡献。
该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如下:研究内容:通过历史文化的遗迹来了解中国的历史变迁;通过深入研究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来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和资料来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该课程标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和发展,促进学生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讨论如何评估学生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中的研究成果。
以下将提供有关考试、论文和其他形式的评估方式的详细信息。
考试评估考试是评估学生研究成果的一种常见方式。
通过考试,学生需要回答与历史课程相关的知识、思考和分析问题。
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本书按模块编写,共有三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
每个模块先综述其课程目标,然后通过“内容标准——教学要求——教学建议——史论共享”四个栏目,具体解读和阐释每个专题的内容标准、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
“内容标准”是教师探求教学目标的源头,本书采取直录的方式,方便教师对应检索。
“教学要求”主要是提出学生要达成的目标,揭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兼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既定的能力层级来制订,并以行为动词来提示,如识记层次的“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理解层次的“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应用层次的“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我们采用体会、体验、认同、感悟、感受等心态词汇,以明确在这一维度的要求。
“教学建议”是对如何完成教学要求,实施课程目标提出的参考建议。
“史论共享”呈现的主要是不同版本历史教材有关历史原因、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等史论性论述的内容。
它有助于教师拓宽视野,加深历史认识。
选修课程
(五) 探索历史的奥秘
课程目标
《探索历史的奥秘》着重介绍一些在历史研究中曾经长期困惑不解的历史现象和疑难问题,使我们掌握一些历史学和考古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在人类创造历史的漫长征途中,既形成了考察、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的学问——历史学,也遗留下许多未解之谜。
历史学家设法让历史“重现”,包括史学家在内的科学工作者,也设法解开历史文化之谜。
由于他们的艰苦努力和深入探究,富有建设性的成果得以呈现,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趋向于真理。
这是一条探索历史的道路,是感受历史独特的文化魅力之路,是科学工作者艰辛而细致的探究精神的写照。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来看《探索历史的奥秘》的课程目标。
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掌握必要的真实“重现”历史的史学知识,了解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的基本常识;从文明起源的角度了解若干中外历史谜团及其解释的情况;能够依据文明遗址发掘的成果,探讨其地位和历史意义,增强历史感。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以多样的学习方法,深入体会历史的特点和人类认识历史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逐步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初步了解考察、认识和理解历史的史学方法。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参与”到历史奥秘的探索中,感受探究的乐趣;感受文明起源时期古人的创造性劳动和早期文明的魅力;通过回答历史疑问、揭示历史奥秘,养育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缜密思考的习惯,养育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历史创新思维。
上述课程目标是三维一体的整体。
它引导我们敬畏着靠近历史,揭开尘封的历史的面纱,看清“湮没”的历史的本源。
它让我们知道,人类探索自身的历
史,是一个没有止境的探索过程,人类探索自身的历史是为了“重现”历史,“重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鉴古知今。
我们要基于未解之谜,展开“探索”过程,把握那些富有建设性的成果,尝试解决那些有待解决的谜团,增强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里,将“彰往察来”、“自强不息”的历史精神转化为我们自身的力量。
这样的课程目标是通过七个专题来呈现的,每一专题都是一个尚未穷尽的历史奥秘;每一专题都留驻了包括史学家在内的科学工作者的探索足迹,都表述了古朴而辉煌的文明碎片里的重大意义;每一专题都留下了新的值得我们继续探究的历史之谜,它们吸引着我们……
为此,我们用表格具体分解《探索历史的奥秘》课程目标里的七个专题的内容标准与教学要求,并将不同版本的一些有个性色彩的历史结论呈现出来。
一、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史论共享
1.历史的含义: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发展过程,它是一种客观存在。
历史是通过多种形式记录和传承的,不仅仅是文字记录,也可以通过文物遗传得到体现,不只是在书架上和博物馆的橱柜里,历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人们通常所说的“历史”,有时也指历史记载或历史撰述,这种撰写的历史是经过史学家的思考和编篡而呈现出来的,它不同于客观存在的历史。
可以说,历史是客观的,但对历史的记述或者说记述性的历史,很难免主观的局限。
2.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历史学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一门特殊学问,它包含科学的历史观、确凿而丰富的历史资料、史学方法以及历史编篡学等内容,它是史学家对历史的“重现”,是书写的历史。
客观的历史是书写的历史(历史学——编者注)的基础,书写的历史是客观的历史的反映,它愈是接近客观存在的历史,价值就愈高。
3.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史学家藉以“重现”历史的基础,它决定着历史事实的真伪和历史认识的正误。
4.史学方法及其史学方法的重要意义:研究历史的方法简称史学方法,长编法与类叙法是揭示历史事实的基本方法,结构分析法与阶级分析法是揭示历史面貌的重要方法,在当今的历史研究中还有历史比较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
在掌握史料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才能“重现”和认识历史(这其实就是历史学——编者注)。
历史学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是文明延续的重要纽带,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宝库,是启迪人生的向导。
二、人类起源之谜
●史论共享
人类起源问题的重大意义:探索人类进化有助于我们对人类的来龙去脉有更为科学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有助于我们对人类未来进行积极的预测,懂得人类的进化离不开自然的作用,人类的进化更反映在文化进化上。
三、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
●史论共享
三星堆遗址的价值:中国的三星堆文明,是青铜艺术和玉石艺术的古代杰作。
大量文物的惊现,不仅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纠正了中国上古没有青铜雕像的偏见,在世界青铜文明史上也是华丽的篇章。
三星堆遗址说明古蜀文明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的重要
内容:古代四川地区确实存在过一些文明古国,和中原夏商周王朝一样,有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光辉耀眼的青铜文明,它是那个时代我国长江上游的一个重要文明中心。
它既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明显地反映出中原商文化的影响,融汇了中原和其他区域的文明,表明了文化交往的存在,这进一步证明,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是由我国各地域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源流是多元的。
四、玛雅文明的消失
●史论共享
玛雅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中的地位:玛雅文明中的历法成就超过了当时希腊、罗马所通行的历法;“0”的使用是玛雅数学体系中最为先进的做法,比欧洲早了八个世纪;玛雅人培植了诸如玉米、西红柿、南瓜等许多农作物;他们的建筑(例如金字塔)、雕刻和象形文字充满艺术智慧。
创造这个文明的不是来自亚洲或欧洲,而是由“西班牙人入侵时就居住在这一地区的民族或者他们的近亲建造的”,是古代印第安人独创的文明成果。
能够创造出如
此辉煌成就的民族肯定不是野蛮人,欧洲征服者对美洲土著人的蔑视体现了他们的傲慢与无知。
五、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史论共享
二里头遗址研究在夏文明探索中的意义:二里头文化的考古成果,不仅印证了有关夏朝历史的文献记载,也极大地弥补了夏史文献记载的不足,填补了夏史研究中的许多空白,甚至纠正了以往文献记载中关于夏史的一些错误。
可见,以二里头文化发现、发掘和研究为代表的考古工作,是推动夏文化探索不断深入的重要因素。
六、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
●史论共享
克里特文明在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历史上的克里特文明湮没了,但它仍是古希腊文明的真正源头。
今天,无论米诺斯文明还有多少未解之谜,都无法掩盖这个文明曾经存在的事实。
正是由于克里特文明的存在,古希腊文明的历史向前回溯了近千年。
也正是由于克里特文明的存在,使希腊得以跻身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之列。
七、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
●史论共享
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大津巴布韦遗址和穆塔帕王国都属于津巴布韦文明,它们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古代文明的代表。
从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艺术和内容丰富的出土文物,充分说明早在12世纪,这里就存在光辉的文明。
津巴布韦文明,不过是非洲古代文明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