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事变革概述共52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81 MB
- 文档页数:52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和影响(AL—20)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内涵及发展历程苏军认为,科学技术进入和武装斗争工具的发展,在军队建设和训练以及进行战争和实施作战行动方法上发生的根本变化即军事革命。
美军认为,军事革命是采用新技术的军事系统同新的作战理论和组织体制改革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军事行动特点和进行方式的过程。
远程精确打击和信息战,可能是未来战争的主要变化和军事革命的发展方向。
代表军事革命特征的四项要素是:技术的变化,军事系统的发展,作战理论的创新以及组织结构的调整。
中国认为,所谓新军事变革,是指在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的时代变革过程中,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的迅猛发展的推动下,由于先进的技术和武器系统与创新的军事理论和变革的体制编制共同发展,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能够变革旧的战争形态,改变作战方式,极大提高军事效能的军事变革。
简而言之,其主要内容就是“三新两变”,即通过研究新的作战思想,发展的新的武器装备,建立新的体制编制,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形态,改变作战方式。
新军事变革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是从越战后期灵巧炸弹的出现到20世纪70年代末,可以看作是新军事变革的技术萌芽阶段;二是从奥加尔科夫预言提出到20世纪80年代末,可以看作是新军事变革的理论探索阶段;三是从海湾战争爆发到世纪之末,可以看作是新军事变革的全面展开阶段;四是从现在到2020年,是军事要素质变阶段或初级质变阶段,主要内容是新的军事体系赖以建构的军事要素的形成期,从总体上看,此时的军事变革更多地表现为对原有军事体系的改革和改造,并在这种改革和改造中形成新的军事要素,发展新的武器装备,提出新的军事理论,尝试新的体制编制,创造新的作战方法;五是从2020年到2050年,是军事体系质变阶段,或高级质变阶段,这是新的军事体系的成熟发展期。
在这一阶段,人们在逐步形成的新的军事原则的指导下,对各个新的军事要素进行整合,建构出真正反映时代特色、技术发展和军事需求的新的军事体系,最终用新的军事体系取代原有的军事体系,实现军事领域的整体性革命。
新军事变革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军事领域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这些变革不仅改变了作战方式和战略思维,还深刻地影响着军队组织结构、作战能力和军事装备。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新军事变革进行概述。
首先,在信息化时代的军事变革中,信息技术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网络战、电子战、无人系统等新兴战争方式正在改变作战格局。
网络战将网络空间作为新的战场,通过网络攻击和网络防御来实现战略目标。
电子战将电磁空间作为战场,通过电子干扰和电子保护来影响和破坏敌方电子设备。
无人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人机结合的作战方式成为可能,无人机、无人艇等无人系统可以承担炮火压制、侦察监视等多种任务,极大地提升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其次,新军事变革也对军队组织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传统上,军队通常采取分立的作战单位进行作战。
然而,在现代战争中,作战任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单一作战单位无法胜任。
因此,军队开始采取网络化作战的组织方式,即各作战单位之间通过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
这种组织方式提高了军队的反应能力和作战效率,并且使得作战指挥更加灵活。
此外,新军事变革还带来了军事装备的革新。
传统军事装备多为大规模战争而设计,而现代战争更加注重机动性和精确打击能力。
因此,新一代装备的研发和使用成为新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
例如,高精度导航和制导技术的发展使得精确打击成为可能,新型战斗机、坦克、舰艇等装备的研发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最后,新军事变革对军队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军队更加注重士兵的体力和决心,而现代军事则更加注重智力和技能。
信息化时代的作战要求军人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现代战斗装备。
因此,军队开始重视培养新型人才,加强科技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军队整体的智力素质。
总之,新军事变革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军队的作战方式、组织结构、装备和人才要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战、电子战和无人系统等新兴战争方式成为可能,军队组织结构的网络化和军事装备的革新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而军事人才的培养也更加注重智力和技能。
冷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课题名称:新军事变革的兴起原因及展望姓名:黄磊学号: 150101010440新军事变革或信息化军事变革是,以人类技术社会(时代)形态由工业社会(时代)向信息社会(时代)。
转型为基本动因,以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直接动力,以信息为“基因”,以提高信息能力为根本目标,以“系统集成”为主要手段,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
简言之,新军事变革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的过程,其核心是信息化,是进行军队信息化建设。
概括地讲,世界新军事变革有六大动因、五大内容、四大特点、两大突出领域和两大最终结果。
一、新军事变革发动的六大原因(一)、内部原因1、人类文明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这是新军事变革发生的根本动因。
军事变革分为全面军事变革和局部军事变革。
局部军事变革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一项或数项军事技术的创新及新式武器装备的出现。
全面军事变革的主要动力是社会或时代的根本性变革,即人类技术社会形态的转型。
这是因为,社会是军事的“母体”,军事既是社会的“产儿”,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事与社会密不可分,有什么样的技术社会形态就有什么样的军事形态。
2、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是新军事变革发生发展的直接动力。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军事信息革命,既是推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主要力量,又是引发和推进信息化军事变革的直接动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20世纪50、60年代以来,世界上涌现了一大批高新技术群,其中信息技术群处于核心地位。
3.各国安全战略的内在要求军事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最有效手段。
要增强军事力量,使军事力量产出最大作战效能,就必须启动和进行信息化军事变革,这是各国安全战略的内在需求。
(二)、外部原因1、长期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出现2、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推动作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对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世界新军事变革一.新世界军事变革的发展概况新军事变革是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战争初露端倪,到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开始萌芽,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孕育和90年代后得到了全面发展,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后进入到质变发展阶段。
1.孕育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大量在战争中使用,指挥自动化系统开始登上战争舞台,这标志着世界新军事变革开始进入萌芽阶段。
越南战争中,美军动用了当时除核武器外所有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其中以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最为引人注目。
1972年5月10日,美空军出动F—4飞机,使用“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一次攻击即摧毁了杜海大桥。
此后不久,美军又使用这种炸弹轰炸了清化大桥和位于海防河畔的重点目标。
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以双方首次大量使用导弹。
在这一时期的以色列偷袭伊拉克核设施(1981年)、英阿马岛战争(1982年)、美国空袭利比亚(1986年)等局部战争,均显现了电子战和导弹攻击的威力。
新军事变革这一问题最早是由前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元帅于1979年提出的,当时称之为“军事技术革命”。
建议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带动一系列高技术群的发展,占领科技制高点,加速信息化军队建设的步伐。
“奥加尔科夫预言”受到广泛关注,被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佩里接受,并开始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技术革命,大力发展以精确制导武器、电子信息装备和隐身战斗机为主的武器装备。
1993年,美国国防部基本评估办公室主任马歇尔提出用“新军事革命”代替“新军事技术革命”。
2.全面展开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2002年)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分水岭。
一方面,初步运用新军事变革的成果,展示许多不同以往的战争的新特征。
却使许多人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切身体会到新军事变革的紧迫性,促使仍然沉湎于机械化形态建设的人们从梦中苏醒。
第一,电子对抗空前激烈远在“沙漠风暴”正式实施前,美军就制定了代号为白雪的作战计划,一场以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电子摧毁与反摧毁为基本内容的隐形战争即在海湾战争激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