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推拿学复习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9
推拿学重点资料(含重点病常用手法)考试必备整理:机密下载穴位上,防止疾病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包括:推拿学基础、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学和推拿功法学。
推拿:是用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和穴位来治病的一种疗法。
特点:无副作用、无痛苦、无损伤,但疗效又好。
、《小儿推拿秘诀》。
1、“按摩”法相对较多,临床治疗的病种亦多,范围涉及临床各科的疾病。
2、按摩改称推拿是从明代开始的,明代之前均称按摩,明代开始称推拿。
二、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按摩就是推拿,推拿就是按摩。
和“针灸”一样,“按摩”、“推拿”都是指临床上一种治疗的方法。
像人的名字一样,只是一个符号或代号,叫这个也行,称那个也可以。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按摩”等于“推拿”。
节囊等结构。
肌肉充分拉长,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
收;三是对软组织有粘连者,则可帮助松解粘连。
在治疗中抓住原发性压痛点~。
感来作为分界线的。
1、温法(适用于虚寒症;摆动2、通法(适用于病邪壅滞;摩擦类、挤压类、运动关节类;刚柔兼施)3、补法(适用于各种虚症;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轻柔缓慢,作用时间稍长)4、泻法(适用于结滞实证;摆动、摩擦、挤压类;力量稍重,手法频率要由慢逐渐加快)5、汗法(适用于外感表证;摩擦、挤压、叩击类;风热—柔和轻快,风寒—先轻后重)6、和法(适用于病在半表半里;摆动、摩擦、震动类;平稳而柔和,频率要稍慢)7、散法(适用于无形的积聚和有形的积聚;摆动、摩擦、挤压类;轻快柔和)8、清法(适用于热性病的治疗;摩擦类;柔中有刚)。
或粉末统称为推拿介质,也称推拿递质、润滑剂。
、爽身粉(润滑皮肤、吸水)、葱姜、凉水(清凉肌肤、退热)、红花油(消肿止痛)。
根据治疗部位需要折成方形或长条形敷于患部3、待毛巾不太热时,即用另一块毛巾换上4、为加强治疗效果,可先在患部用擦法,随即将热毛巾敷上,并施以轻拍法,这样热量更易透入皮肤。
1、必须暴露患部,室内要保持温暖无风,以免病人感受风3、热敷时隔着毛巾可使用拍法,切勿按揉,被热敷部位不可再用其他手法,热敷均应在手法后1、治疗范围较广,部位较深或者肌肉较丰满的部位则可选择2、治疗范围较小,部位较浅或者肌肉较薄弱的部位应选用柔和而又深透作用强的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揉法等3、筋腱部的治疗可选用拿法,弹拨法,拇指按揉法等4、穴位或压痛点上可选择点、按、掐法等5、对有关节功能障碍者则需要摇法、扳法、脊柱旋转复位法等。
推拿学重点知识点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推拿、拍打、揉捏等手法,以达到调理身体、防治疾病的目的。
推拿学涉及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1.中医基础知识:推拿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因此学习推拿需要对中医基础知识有深入的了解。
包括经络学、脏腑学、病理学等,这些都是推拿的理论基础。
2.人体解剖学:在进行推拿按摩时,需了解人体的结构,需要掌握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的位置和功能。
只有了解了人体结构,才能更好地进行按摩推拿,发挥最佳效果。
4.推拿手法:推拿的手法是推拿学的核心部分,包括揉、推、拍、捶、击等手法。
学习推拿需要熟悉并掌握各种手法的技巧和应用方法。
不同的手法可以有不同的效果,需要根据病症选择合适的手法。
5.穴位与配穴:推拿按摩主要是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来调整人体气血运行,疏通经络。
学习推拿时,需要熟悉各个穴位的位置、功能和应用,以及穴位的配穴原则。
正确选择和刺激穴位可以取得更好的推拿效果。
6.推拿治疗技巧:学习推拿需要掌握一定的治疗技巧,如使用适当的手法、掌握正确的力度、调整节律和速度等。
掌握这些技巧可以使推拿按摩更加有效和舒适。
7.推拿适应症与禁忌症:学习推拿需要熟悉推拿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指的是对于哪些病症可以进行推拿治疗,禁忌症指的是推拿治疗是不适用或有风险的病症。
了解适应症和禁忌症可以避免不当的治疗或造成伤害。
8.推拿常见病症的治疗:推拿可以用于治疗和缓解很多常见病症,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冻疮、失眠等。
学习推拿时,需要了解这些常见病症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推拿的治疗方法。
9.推拿与其他疗法的结合:推拿与其他中医疗法如针灸、拔罐等可以结合使用,以加强治疗效果。
学习推拿时,需要了解与其他疗法的配合应用,并掌握相应的技巧。
总之,推拿学涉及广泛而深入的学科,学习推拿需要掌握中医基础知识、人体解剖学、经络系统、手法、穴位与配穴等知识点。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可以提高推拿技术水平,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推拿学的复习资料推拿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广泛应用的中医疗法,它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来调理人体的经络、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为了匡助大家更好地复习推拿学知识,我准备了以下详细的复习资料。
一、推拿学的基本概念推拿学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
它通过对人体经络、穴位的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经络,调温和血,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效果。
二、推拿学的基本理论1. 经络理论:推拿学认为人体内存在着经络系统,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推拿手法可以通过刺激经络来调温和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穴位理论:推拿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穴位,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可以刺激穴位,调理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3. 气血理论:推拿学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推拿手法可以调温和血,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推拿学的基本手法1. 推法:推法是推拿学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手掌、指腹等部位的按压、推动,刺激经络,调温和血。
2. 捏法:捏法是指用手指、拇指等部位对穴位进行揉捏,以刺激穴位,调理经络。
3. 按法:按法是指用手掌、指腹等部位的按压,对穴位进行按摩,以刺激穴位,调温和血。
4. 摩法:摩法是指用手掌、指腹等部位的旋转、磨擦,对穴位进行按摩,以刺激穴位,调理经络。
四、推拿学的应用范围推拿学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
此外,推拿学还可以用于保健养生,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等。
五、推拿学的注意事项1. 推拿学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知识,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2. 推拿时需要注意力度和手法,过度用力或者不适当的手法可能会造成伤害。
3. 推拿时要注意环境的安全和卫生,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4. 推拿学不适合所有人,有些人可能存在禁忌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六、推拿学的学习方法1. 学习推拿学需要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知识,了解经络、穴位等相关理论。
捏而提起谓之拿题型: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问答。
名医、名著、名言。
推拿学发展源流:《素问》中原地带、殷商,今河南)“推拿”一词始见于明代万全的小儿推拿著作《幼科发挥》马王堆帛画《导引图》描绘44种导引姿势,(最早的按摩绘图资料)(最早的世界性保健体操图)简书《引书》—导引术专著,治疗颞下颌脱位口内复位法,将按摩用于骨伤科诊治。
《周礼注疏》:“扁鹊治虢太子暴疾尸厥之病,使子明炊汤,子仪脉神,子术按摩”---- 按摩用于急救。
-- 已佚。
《黄帝内经》成书于秦汉时期,概括了推拿具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镇静、止痛、退热等作用。
秦汉时期,临床已科学应用体外心脏按摩抢救自缢死者。
晋,推拿广泛应用于抢救,治卒腹痛方:“使病人伏卧,一人跨上,两手抄举其腹,令病人字纵重轻举抄之,令去床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详细介绍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整复方法。
记载治卒心痛方、卒腹痛方。
隋唐,推拿发展为一门专业的治疗方法唐代太医署有专门按摩科。
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唐六典》中载有按摩可除风、寒、暑、湿、饥、饱、劳、逸。
推拿广泛应用于防病养生。
隋代《诸病源侯论》几乎每卷都附有导引按摩法。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
宋、金、元时期,推拿的发展令人瞩目,产生了丰富的诊疗理论,宋,《圣济总录》开创治眼科疾病的先河。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发展了骨科。
金,张从正《儒门事亲》认为按摩也具有汗、吐、下三法的作用。
明代,民间发展广,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
推拿在明代两个显著特点:1.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2.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正骨推拿手法:鲁东湘西的儿科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山东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经穴推拿;上海的滚法推拿。
1956年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
70年代中期到80腹泻、糖尿病。
推拿学重点整理单选:1.最早的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2.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3.手法(动作形态)分类:按法、摩法、拿法、揉法、捏法、擦法、拔伸法、背法4.衮法静止性用力(前臂)操作: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做较大幅度的屈伸活动,使小鱼际和手背尺侧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
5.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点穴和手法:取穴:手三里、偏历、阳溪、列缺、合谷、桡骨茎突部及其上下方手法:衮按、揉、弹拨、拔伸、擦等6.扳法操作注意问题:①不可逾越关节运动的生理范围②不可粗暴用力和使用蛮力③不可强求关节弹响④对诊断不明确的脊柱外伤及带有脊髓症状体征者,禁用扳法⑤对老年人伴有严重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者,慎用扳法,对骨关节结核、骨肿瘤者,也禁用扳法7.手法产热最高:擦法8.挤压试验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9.气滞血虚包块应用手法:弹拨法10.站式肌肉:除斜方肌11.小儿按揉法适用于(C)部位或穴位A胸腹部B四肢C全身D背腰部12.······以提高:推拿功法13.向前弯腰疼痛加重:棘上韧带损伤14.调节心率穴:内关15.久泄不止穴:百会16.气穴虚弱痛经:中脘17.慢性腰肌劳损(酸胀痛)18.衮法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为吸点19.腰突症分型:髓核突出方向分型:向前、后、椎体内突出向后突出部位分型:单侧型、双侧型、中央型髓核突出程度分型:隐藏型(幼弱型)、突出型(移型型)、破裂型(成熟型)20.肾精不足型眩晕的治疗(ABC)A翳风B大肠俞C神门D肾俞21.推拿治疗痛经的腰背部操作所选的穴位是(BD)A膈俞B八髎C命门D肾俞22.揉膝周法所选的穴位有(ABCD)A膝眼B阳陵泉C阴陵泉D血海23.对抗用力手法包括(AD)A拔伸B擦法C按法D扳法24.拔伸法注意事项(ABC)A不可用突发性的暴力进行拔伸,以免造成牵拉损伤B要注意拔伸的角度和方向C关节复位时不可在痉挛较重的情况下拔伸D关节复位时可在疼痛较重的情况下拔伸25.扫散法的操作部位是:(B)A两胁部B头颞侧部C肌肉丰厚处D四肢部26.搓法的主要作用部位处(B)外A以肩关节为支点B可用手臂用力加压C运用身体上半部重量为主要力量D力量可依节律性的前倾后移27.腰椎以(掌按)为主28.补法方向:顺时针推拿治疗中,运用补法不正确的是(B)A长时为补B顺转为补C直推为补D轻揉为补29.治疗面瘫手法不包括(扫散)治疗面瘫手法选择不正确的是:(D)A一指禅法B抹法C擦法D扫散法30.腰椎前屈角度范围:80°—90°31.阴虚火旺型不寐,先推一侧(B)20次,再推另一侧20次A涌泉B桥弓穴C眉弓D三阴交32.两肩胛骨下角与第(B)胸椎棘突同一水平A五B七C六D八33.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受限,但向(D)方向不明显A上臂外展B向后背伸C用力屈肘D上臂内收34.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可用的手法是:(BD)A振法B踩跷C捏脊D背法35.骶髂关节扭伤应作哪些检查.(ABCD)A局部压痛及叩痛B“4”字试验C髋后伸试验D床边试验36.健腿直腿抬高试验见于:(CD)A梨状肌综合症B急性腰扭伤C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D较大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7.痛经的腰背部操作除肾俞外,还应选择(A)A八髎B命门C肝俞D腰阳关38.以下各项中不属于站裆势练习的肌肉是(C)A长收肌B三角肌后束C斜方肌D大圆肌39.推拿手法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最早记载是(A)A《苏沈良方》B《针灸大成·按摩经》C《五十二病方》D《肘后救卒方》40.急性挫伤多用(C)A滑石粉B爽身粉C白酒D葱姜汁41.摩擦类手法包括(ABCD)A摩法B擦法C推法D抹法42.捏脊法由(ABCD)等多种手法动作复合而成,常施于脊柱两侧A捏法B推法C提法D捻法43.什么时候手法刺激宜强(ABCD)A宿痛B劳损C感觉迟钝D麻木44.小儿常用的介质主要选择(ABCD)A滑石粉B爽身粉C酒精D薄荷水45.小儿推拿八法:按、摩、掐、揉、推、运、搓、摇46.推拿一词,至汉代以前又称按跷、跷摩,汉代至明代多称按摩47.正骨八法: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摸、接、端、提、按、摩、推、拿”48.静止性用力:即是将前臂与手部肌肉绷紧,但不做主动运动。
推拿学考试重点整理推拿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广泛应用于中医学的疗法,通过不同手法和技巧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以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从事推拿学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熟悉相关知识和掌握重点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推拿学考试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指导。
一、推拿学的基本原理推拿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阴阳学说、经络学说、经络推拿学说、气血学说等。
阴阳学说是指万物的存在都有阴阳之分,推拿学通过不同手法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学说是指人体内流动的经络系统,推拿学通过按摩经络,疏通气血,调节经络的畅通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血学说是指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推拿学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的运行来调整人体功能。
二、重点知识点1:经络学说与穴位选择经络学说是推拿学的基础理论,其中最核心的知识点在于掌握经脉的走向和特点。
按摩经络系统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穴位,对特定穴位的按摩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补益脾胃,增强体质,而按摩风池穴则可以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因此,在考试中需要重点掌握经络学说以及相关穴位选择的知识。
三、重点知识点2:推拿手法与技巧推拿手法和技巧是推拿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考试中的重点考察内容。
常见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按、推、拿、搓等。
每种手法都有其特定的操作方法和适应症。
揉的手法可以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捏的手法可以活血散瘀、化痰止咳;按的手法可以调气止痛、降血压等。
掌握推拿手法与技巧,灵活运用在临床实践中,是推拿学考试的关键。
四、重点知识点3:推拿治疗常见病症推拿学作为一种疗法,应用的范围广泛。
重点知识点之一是掌握推拿治疗常见病症的方法。
例如,推拿治疗颈椎病可以通过按摩颈部穴位,调理气血,缓解颈椎的疼痛和不适;推拿治疗失眠可以通过按揉足三里穴,调节脾胃,改善睡眠质量等。
需要在考试中掌握推拿治疗不同病症的方法和适应症。
五、重点知识点4:推拿的注意事项推拿是一种特殊的疗法,需要掌握一些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推拿按摩学重点(大神总结)推拿按摩是一门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手法、技巧和动作对人体进行刺激和调理,以促进健康和康复。
以下是推拿按摩学的重点总结:1.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推拿按摩基于中医理论,以人体经络和穴位系统为基础。
它认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流动,从而促进健康和治愈疾病。
2. 手法和技巧:手法和技巧:推拿按摩主要使用手掌、指尖、肘部和前臂等具有特定目的的手法和技巧。
常见的手法包括揉、推、捏、按、按摩和拍打等。
不同的手法和技巧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和部位进行治疗。
3. 穴位和经络:穴位和经络:推拿按摩使用人体经络系统中的特定穴位进行刺激。
每个穴位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并与身体的不同器官和系统相关联。
了解这些穴位和经络的位置和功能对于正确施行推拿按摩至关重要。
4. 常见应用:常见应用:推拿按摩可应用于多种健康问题和疾病的治疗。
它可以缓解肌肉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系统、调理内脏功能等。
此外,推拿按摩还可用于放松和舒缓身心,减轻焦虑和压力。
5.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在进行推拿按摩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需要接受过专业的推拿按摩培训,了解正确的手法和技巧。
- 避免在饱食、醉酒、生病或疲劳时进行推拿按摩。
- 对于孕妇、老年人、儿童和患有严重疾病的人,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 避免在疼痛或有伤口的地方进行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一门深奥而实用的治疗技术,它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巧。
希望本文总结的重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推拿按摩,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推拿学》复习要点【小儿特定腧穴】1、坎宫【定位】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一横线(推坎宫30-50次)【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应用】外感发热、头痛2、天门(攒竹)【定位】两眉连线中点至前发际一直线(开天门,推攒竹30-50次)【作用】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脑【应用】风寒感冒、头痛、无汗、发热等3、耳后高骨【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揉耳后高骨,30-50次)【作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应用】感冒头痛4、天柱骨【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推天柱骨or刮天柱骨100-500次)【作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应用】呕吐恶心、外感发热、项强5、脊柱【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自上而下,推脊100-300次;自下而上,捏脊3-5次)【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清热【应用】小儿疳积,腹泻,成人失眠、肠胃病、月经不调6、七节骨【定位】第4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推上or下七节骨100-300次)【作用】温阳止泻,泄热通便【应用】推上——虚寒腹泻、久痢;实热证不宜本法推下——肠热便秘、痢疾;虚寒者不宜,防滑泻7、龟尾【定位】尾椎骨端(即督脉之长强穴,揉100-300次)【作用】调理大肠,通调督脉经气,可止泻亦可通便【应用】腹泻、便秘8、大肠【定位】示指桡侧缘,示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示→虎,补大肠;反之,清大肠100-300次)【作用】补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虚寒腹泻、脱肛清可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大便秘结、痢下赤白、身热腹痛、湿热食积9、四横纹【定位】掌面示、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掐5次,推100-300次)【作用】掐可退热除烦,散瘀结;推可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应用】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10、板门【定位】手掌大鱼际平面【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止泻,止呕(揉or运板门100-300次)【应用】揉可治乳食停积,食欲不振or嗳气、腹胀、腹泻、呕吐板门推向横纹:止泻;横纹推向板门:止呕11、运水入土、运土入水【定位】手掌面,大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运100-300次)【作用】运土入水——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用于新病、实证(拇指→小指根)运水入土——健脾助运,润燥通便,用于完谷不化,腹泻痢疾,疳积,便秘12、大横纹【定位】仰掌,掌后横纹。
1、正骨八法?(P2)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2、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P3大标题)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
3、推拿治疗原则?(P14大标题)治未病,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4、推拿基本治法?(P17)温法、通法、补法、泻法、汗法、和法、散法、清法。
5、颈部运动的正常活动度?(P24)屈伸:35〜45°,旋转:60〜80°,侧屈:45°6、颈部特殊检查:挤压试验,分离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及其意义?(P24)挤压试验(压顶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双手交迭置于患者头顶,并控制颈椎在不同的角度下进行按压。
阳性反应:颈部疼痛或上肢放射痛。
意义:颈神经根受压。
【附:叩顶试验:检查时,病人正坐,颈胸推挺直,牙齿咬紧,术者一手掌垫在病人头顶,另一手握拳叩击手背。
阳性:颈痛上肢串痛,麻木,或引起患侧腰腿痛。
意义:颈或腰神经根受压】分离试验:患者正坐位,检查者两手分别托住患者下颌和枕部,向上牵拉。
阳性反应:颈部和上肢疼痛减轻。
臂从神经牵拉试验:坐位,头微屈,术者一手置患侧头部,一手握患肢腕部,做反方向的牵拉。
阳性反应:患肢出现疼痛或麻木。
意义:脊神经根或干受累,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7、腰部脊柱正常活动度?(P30)前屈:90°,后伸:30° ,侧屈:20〜30°,旋转:30°8、腰部特殊检查: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坐位屈颈试验,及其意义?(P33)肓腿抬高实验: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足部,另手保持膝关节在伸直位,将两下肢分别做直腿抬高动作。
阳性:60。
以下,腰部和股后部出现疼痛。
意义:神经根受压。
足背屈试验(加强试验):对腥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更有意义。
他位屈颈试验:患者取朋位或半处位,两腿伸直,使朋骨神经处于紧张状态,然后被动或自动向前曲颈。
阳性:患肢腰腿部疼痛。
《推拿治疗学》复习提纲1?最早记载中国脊柱推拿春秋战国《引书》、按压止血法《五十二病方》、膏摩《金匮要略》和推拿温补效应《素问?举痛论篇》2.明朝的推拿学术成就表现在哪四个方面?P6①明初按摩科重新合法化;②现存的医学专著从明代开始;③“推拿”一词的出现;④小儿推拿体系形成;⑤保健按摩和口我养生按摩进一步发展。
3?如何理解推拿治疗作用中的“理筋整复” P18和“代针代药” P19?①理筋整复:推拿的理筋整复体现在两个方而,一方而是筋,-?方而是关节。
中医所说的筋主要是指骨骼肌、肌腱等。
肌肉软组织受到伤害性刺激后,在发出疼痛信号的同时,还会引起保护性肌肉收缩、紧张、痉挛,LI久不愈,会造成挛缩。
推拿冇明显的舒筋缓急作用,一方面是肓接通过拔伸的手法直接缓解肌痉挛,另一方血是刺激压痛点痛源而解除肌紧张。
推拿的整复作用体现在纠正关节脱位、骨错缝及功能失衡上。
推利关节Z前必先舒筋,才能有更好的整复效果。
②代针代药:代针是指用手指点压刺激丿揄穴起到与针灸类似的作用。
代药是指将按摩手法与药物制剂结合运用,即膏摩,用手法助药力。
或直接将推拿手法的作用用中药或方剂的作用来比拟,如小儿推拿屮“推上三观,代却麻黄、肉桂;退下六腑,替来滑石、羚羊角。
”4?①如何理解推拿治疗原则中的“因人制宜”?P65指在治疗吋不能孤立地看待疾病,而要看到患者的整体情况。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粕神、心理、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法、方药和其他治疗方法的原则。
①年龄:老年患者多虚证或正虚邪实,治疗时,虚证宜补,而邪实需攻者应注意配方用药免伤正气;小儿多病儿包不均,寒温失调,故治疗当慎用峻剂和补剂,且手法应以轻、巧、快、取穴少、治疗时间短为特点。
损伤性疾病应根据损伤的时间、部位、程度等选取适宜的推拿治疗。
用药剂量也应以年龄加以区別。
②性别:治疗用药需考虑妇女经期、怀孕、产后等情况,妊娠期禁慎用俊霞、破血、滑利、走窜伤胎或有毒药物,产后考虑气血亏虚及恶露情况。
填空题:(10题,共20分)导引与按摩的区别,正骨八法,推拿手法基本要求,颈部前屈正常范围,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中风后遗症治则,踝关节扭伤主要症状。
简答题(4选3,每题8分,共24分)1、颈椎病分型及临床症状。
2、肩周炎的治疗原则,手法,取穴,操作,注意事项和功能锻炼。
3、痛经的治疗原则和操作。
寒凝血淤型的加减。
4、试述水底捞月、黄蜂入洞、运水入土、运土入水的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
病案分析题:(考了腰椎间盘突出,包括其中西医辨证,治疗原则、手法、取穴、操作)(11分)PS.单选题(25题,共25分),多选题(10题,共20分)08推拿学复习要点1、推拿学第一部专注:《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我国现存最早推拿专注是《小儿按摩经》。
2、小儿推拿独特体系在明朝形成。
3、推拿的作用原理: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4、推拿学的理论内涵:推拿学是在中医学脏腑学说、经络学说和小儿推拿的特定穴位、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法等理论和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现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阐述和研究运用手法和功法训练防治疾病的方法、规律和原理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5、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或推拿手法的“十二字方针”):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以达深透。
6、常用推拿手法的操作要领:✧滚法:医者手指自然弯曲,用手背第5掌指关节背侧吸定于治疗部位或穴位,肩关节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的伸屈以及前臂的旋转运动,使手掌背部(以第3、4、5掌指关节为轴,手掌小鱼际侧为另一轴,两轴相交的手掌背三角区)在治疗部位上作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揉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医者用手指或手掌大鱼际或掌跟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揉动的方法;✧推法:医者以拇指指腹或偏锋,或掌跟部,或拳、肘尖着力于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作单方向的直线(或弧线)移动的手法;✧擦法:医者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掌近似相平,用手掌的小鱼际或大鱼际部位或全掌,贴附于体表的治疗部位,稍用力向下压,肩关节放松,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作主动摆动,带动前臂以及手掌在体表作均匀的上下或左右往返摩擦移动,使治疗部位产生一定的热量;✧搓法:患者肢体放松,医者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的治疗部位,然后相对用力,作方向相反的快速搓揉,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抹法:医者用拇指螺纹面或屈食指。
中指中节的桡侧面或手掌面、或大鱼际紧贴于体表,略用力,作上下、左右往返移动或单方向移动或弧形、或任意方向的移动;7、颈椎病颈椎病的病因病机:从中医角度来说是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和外感邪气、瘀阻经脉;从西医角度,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主要内因,急性颈椎外伤,慢性颈椎损伤,咽部及颈部感染,以及气候环境影响是外因,这些因素使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性或结构上的损害,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临床分型: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位置性眩晕)、交感神经型(慢性头痛)、脊髓型、混合型操作注意事项:A、颈椎病患者平时宜贯彻“仰头抬臂,协调平衡”的原则,锻炼颈部后伸肌群,平衡长期低头位引起的颈部应力稳定平衡失调;B、注意纠正不良习惯姿势,立足于预防;C、用枕高度要合理,冬天注意颈部保暖。
8、落枕一病及其主要是什么肌肉痉挛引起的?落枕又称失枕,多由于睡眠姿势不良,或枕头高低不适,使头颈肌肉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导致颈项部分肌肉痉挛而产生疼痛,活动受限,斜颈以及颈部僵硬等一系列症状。
落枕主要是由于胸锁乳突肌或斜方肌痉挛引起的;9、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怎样?◆松解腰肌,解痉止痛;◆拉腿抖腰,导引减压;◆压腰扳腿,增加外压;◆阴阳开合,调后关节;◆直腿压脚,剥离粘连;◆促进受损神经筋恢复功能;◆随症加减,如肾虚按摩肾俞等…10、急性腰损伤与慢性腰肌劳损的症状与体征,以及相互间的异同:A、急性腰肌损伤的临床症状:受伤后出现典型的腰痛,疼痛剧烈,呈持续性,部位局限固定,患者多能指出准确疼痛部位,甚者不能活动,甚至不能翻身、起床、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加剧。
B、急性腰肌损伤的体征:a、局部压痛;b、肌肉痉挛;c、脊柱侧弯;d、直腿抬高试验及骨盘旋转试验阳性。
C、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症状:长期反复腰背部酸痛不适,或呈钝性胀痛,劳累或受风寒重。
急性发作时症状加重,有明显腰肌痉挛,甚至出现腰脊侧弯,下肢牵掣痛。
D、慢性腰肌劳损的体征:a、腰背部压痛范围广;b、肌痉挛;c、x线检查,少数可有先天性畸形和老年患者骨质增生E、急性腰损伤和慢性腰肌劳损的区别:✧急性腰损伤多有外伤史;✧临床表现,疼痛不同:急性腰损伤疼痛较剧烈,呈持续性,有明显压痛点,与受伤部位一致;慢性腰肌劳损长期反复发作腰背部酸痛不适,或呈钝性胀痛,压痛范围较广泛;✧检查方法不同:急性腰肌劳损直腿抬高试验和顾盼旋转试验及腰骶扭转试验阳性,X线无明显任何病理改变;而慢性腰肌劳损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临床操作不同:急性腰肌损伤腰部痛点滚法,腰部诸肌提拿直擦法,腰部推揉舒筋法,腰部斜扳法,下肢单腿倒扳法,下肢双腿倒扳法,点按揉拍腰结束法;而慢性腰肌劳损以上七法后再加上牵引抖,并多做腰部的被动运动和掌擦法,最后用桑枝捧拍击腰骶部结束治疗(手法较重,较快,刺激较强)✧功能锻炼不同:急性腰肌损伤以仰卧踢腿法,燕子飞,拱桥法;而慢性腰肌劳损以挺腰法,腰部侧屈法,腰部过伸运动法,鱼跃式运动法。
11、肩周炎的治疗目的和方法治疗目的:初期对疼痛较甚者,宜增加局部组织痛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的吸收和排泄,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后期以改善肩关节活动为主,松解关节粘连,加大关节活动度,滑利关节,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治疗方法:患肩松解法;患肩分筋法;患肩点按弹拨法;患肩摇扳法;12、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的治疗方法:肘臂滚法拇指按揉法肘部推法肘部屈伸弹拨法肘关节运摇拨伸法肘部旋转运动肘关节扳法13、中风后遗症(偏瘫)的治疗方法和步骤:✧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先以滚法于背部脊柱两侧为时5~8分钟,在滚腰骶部的同时,配合腰后伸被动运动,接着滚臀部及下肢后侧及跟腱,为时3分钟,在滚臀部的同时配合髋外展被动运动,然后按揉大椎、膈俞、肾俞、命门、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诸穴以酸胀为度,擦腰骶部以热为度。
✧患者取侧卧位:医者施滚法于居髎、风市、阳陵泉3分钟,并按揉上述穴位以酸胀为度。
✧患者去仰卧位:医者施滚法于大腿前侧、小腿前外侧至足背部,并对患侧膝关节作极度屈曲,足掌踏床的姿势下滚足背部。
然后按揉伏兔、梁丘、两膝眼、足三里、丘虚、解溪、太冲诸穴以酸胀为度,拿委中、承山、昆仑、太溪,以有酸胀麻为佳。
✧患者取坐位:医者施滚法于肩井穴和肩关节周围到上肢掌跟支部5分钟,在滚肩前缘时结合肩关节上举、外展的被动运动,滚腕部时结合腕关节屈伸被动运动,按揉肩内陵穴以酸胀为度,拿曲池、合谷穴以酸胀为度,摇掌指关节,捻指关节,最后搓肩部及上肢。
✧患者去坐位或仰卧位:医者施一指禅推法于下关、颊车、地仓、人中、承浆穴5~8分钟,拿两侧风池,肩井穴结束治疗。
14、头痛可分为几个类型:外感头痛、颈源性头痛、偏头痛、内伤头痛1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根据髓核突出程度不同分三型):隐藏型(幼弱型),为纤维环不全破裂,其外层尚保持完整,髓核在受压情况下,向破裂部分突出。
突出型(移行型),纤维环裂隙较大,但不完全,外层尚保持完整,髓核突出较大,呈球状,此型可转为破裂型,也可经推拿手法复位而临床治愈。
破裂型(成熟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向外突出。
16、掌虚指实、颈部扭挫伤、膏摩的含义掌虚指实:掌虚指手掌部与其余四指均应放松,自然弯曲,不可使劲,即除拇指着力之外,其余都要放松;指实指拇指螺纹面着实吸定于一点,不要离开或来回摩擦。
颈部扭挫伤:是指颈部肌肉、韧带因各种急性扭伤而引起的牵拉伤,以运动创伤发病率高。
膏摩:即在按摩中运用一些润滑剂或药物,使按摩更为舒适有效。
17、腕管综合症的治法:(简答、选择)腕部按揉舒筋法;拇指点穴按摩法;腕关节拨伸摇动法;腕部痛点揉捻法;腕部温经法;腕部摇晃抖动结束法。
18、退行性膝关节炎(即增生性膝关节炎)的治疗目的和方法治疗目的: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炎症渗出物吸收,扩宽膝关节腔,改善痉挛,松解股四头肌和关节的粘连,恢复正常活动功能。
治疗方法:✧点按揉滚拿捏膝髌法;✧推挤按揉髌骨法;✧被动运动膝关节法;✧腘窝滚动法;19、踝关节周围主要有哪三条韧带,其背伸和趾屈的角度如何?踝关节周围主要有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易损伤)和下胫腓韧带,踝关节的主要功能主要是屈伸活动和持重,一般背伸20~30度,趾屈40~50度。
PS:推拿题型有填空;单选;名解;简单;问答考过的题目第一部推拿专著:<黄帝歧伯按摩十卷>小儿推拿成为按摩体系的时期:明代各种颈椎病的特点:(出了好多题,主要汇总如下)颈型:颈项部和肩胛骨间区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出现肌紧张性疼痛神经根型:像上肢传导放射脊髓型:向下肢传导放射交感型和椎动脉型好想没有涉及中风后遗症:表现:单侧上下肢瘫软无力,口眼歪斜,舌强语塞为主症初期肢体软弱无力,活动功能受限.后期肢体强直,关节僵硬,患侧肢体畸形急性腰肌劳损,腰扭伤好发部位:骶棘肌治疗手法:横擦腰骶部用力由轻到重可热敷(选项是冷敷,应该选这个)腰椎间盘突出好发部位:L4--L5治疗手法:用伸扳法目的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X射线检查没有异常的疾病是什么?可以有良好产热效果的手法是什么?擦法滚法的要求: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可用于治疗手关节疾病的手法:捻法脘管综合征损伤不同神经所引起的不同特征性病变第一个用中医推拿催产的医生是谁?好像应该是宋代的庞安时,不是华佗By Gzhtcm_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