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史之西周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
西周历史简介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
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在夏朝时,周族首领弃为“后稷”,负责农事,故而,周族是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周的经济发展。
至周文王时,周已发展成为一个可与殷商抗衡的大诸侯国。
文王是周朝历史上卓有政绩的统治者之一。
他在位期间,在军师姜尚的辅佐下,开始了“翦商”的准备,先后灭耆、邗、崇等国,又迁都于丰(今西安市西南),于是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
在迁都后的第二年,文王卒,其子姬发继承王位,即赫赫有名的周武王,继续周朝的灭商行动。
武王九年,周于孟津大会诸侯,并与诸侯结下同盟,共同讨伐商纣。
此后,武王又打败商军于牧野,攻占商都朝歌,结束了商朝的统治。
武王死后,其子诵即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权。
在他的统治下,周消灭了各个叛乱势力,东迁国都于“雒邑”,加强了对东方诸部的统治。
分封周室亲戚及有功大臣为诸侯。
建立“周刑”稳定了社会秩序。
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治理,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开始走向繁荣。
西周自成王,经康王、昭王、至穆王,是向外扩张的时期。
成王时代周公旦平定了东方的小诸侯国,而康王、昭王、穆王等人也都使周王朝的疆域和人口有所扩大,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达到了周朝的鼎盛时期。
昭王后期,周王朝又开始了南征。
十九年,昭王亲率大军伐楚,但却因不得民心而了,昭王也死于南方。
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代统治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他在位期间,对人民大肆压迫,却又禁止人们议论国事,致使人民怨声载道。
最后,愤怒的人民冲入王宫,赶走了厉王,结束了厉王的残暴统治。
至此,周王朝开始走向衰落。
厉王逃走后,诸侯推举共伯和摄理王事,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著《十二诸侯年表》就从这一年开始,自此中国才有了准确的纪年)。
共伯和好行仁义,在诸侯中有很高的威信,他代国王行使权力长达十四年。
逃亡的周厉王薨后,共伯和立太子静继位,是为周宣王。
西周的历史简介西周的历史简介周朝存在约800年.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为中国历代最长的王朝。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西周的历史简介。
西周先周部落原来活动在渭河流域。
周的始祖姬弃在夏代时做过农官,被后人称为“后稷”,尊为农神,相传为黄帝直系后裔。
周文王姬昌做了部落首领之后,广求人才,征服周围一些部落,扩张势力,为灭商做了准备。
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继位。
周武王在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与800诸侯会盟后约二年,兴兵灭商。
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因年纪小,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摄政。
周公辅助成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其统治,包括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等。
周朝为了有效地控制广大被征服的地区和部族,分封姬姓贵族、功臣和联盟的异姓部落首领为诸侯,到各被征服地区去建立政权。
西周初年一共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姬姓的达53个之多。
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称为王畿,包括都城镐京周围的关中平原和洛邑周围的河洛地区。
在分封制的基础上,建立起以周天子为首的封建领主制贵族统治。
周朝的宗法制规定,周天子是全体姬姓宗族的大宗,是最大的族长。
各姬姓诸侯是小宗,要服从大宗。
周天子的王位和诸侯的封爵由嫡长子(宗子)继承。
这种宗法制和配合宗法制制定的礼乐和刑罚,成了维护周王朝统治的支柱。
西周前期统治秩序稳定,社会经济渐渐得到发展。
农业是西周的主要经济部门,实行井田制,已经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的重要部门,制作技术比商代有所发展,产量也比较多。
西周一共传了12个王。
第十个王周厉王统治时,实行专利政策,垄断山林川泽之利,不让国人(都城中的平民)前往采樵渔猎,并派人监视国人的活动。
公元前841年,国人举行暴动,把周厉王赶跑了,由周公和召公临时主持政事,称为“共和行政”。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端。
西周最后一个王是周幽王,他宠爱妃子褒姒,废掉申后,引起申后父亲申侯的不满。
西周:封建基石与文明之源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时间跨度大致为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共传12王,历时约275年。
以下是对西周的详细介绍:一、建立与背景●建立:西周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长安区西北),后成王在周公旦的辅佐下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作为东都,将都城迁至洛邑,这一时期的周朝称为西周。
●背景:周族是活动在今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部落,周文王姬昌时,周已积蓄了很强的力量。
文王死后,其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
他继承父志,继续整顿内政,增强军队,联合其他部落,于公元前1046年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二、政治与制度●宗法制:西周时期实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宗族成员按照辈分和血缘关系的亲疏进行分封和继承,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享有相对独立的权力,但需要向周天子进贡和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这种制度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同时也促进了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发展。
●礼乐制度:西周时期还建立了完善的礼乐制度,通过音乐、舞蹈、礼仪等形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道德观念,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三、经济与文化●经济:西周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农业方面,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手工业方面,金、银、铜等金属开始广泛应用,玉器、陶器等手工艺品也十分精美;商业方面,逐渐形成了“五铢钱”等货币制度。
●文化: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形成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如《诗经》中的许多篇章就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同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著名的“毛公鼎”、“大克鼎”等青铜器都是西周时期的代表作。
四、重要事件与人物●重要事件:包括牧野之战(周武王伐纣灭商的关键战役)、周公东征(平定管叔、蔡叔和武庚的叛乱)、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西周民众反抗周厉王暴政的起义)等。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史之周人起源(一)【导语】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资料《历史之周人起源(一)》。
周人是一个后起的姬姓部族,兴起于今陕甘一带,十分重视农业。
他们认为后稷是他们的始祖,并把他尊为农神,西周的农官之长便以“后稷”命名。
从后稷到到文王中间有若干个王,《史记·周本纪》、《世本》记载有十五代,依次是后稷(名弃)、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季历、昌,而《汉书》记载有十八代。
然而自后稷至文王千余年,只经过十几代是不可能的,后人多对此表示怀疑。
西周文物到了不窋时代,周人迁徙到戎狄之间。
公刘时为了发展农业又迁至自然环境优异的豳。
到达豳地以后,周人开垦田地、营建房屋、并确立了一套举行祭祀、宴会的礼仪。
“京”、“京师”就是源自公刘时代对国都的称谓。
商王武丁时期,周成为商的封国。
公亶父(后来被追尊为周太王)时,为避免西北戎狄部落的滋扰,周人再次迁都至歧阳周原。
这时政治设施有了长足发展,王宫设皋门、应门,国都设宗庙、社稷即始于此时。
古公亶父时期,生产力大幅发展,歧阳的人口竟在一年之内增加了五倍。
西周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
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
西周共传12王,历时275年。
另:东周赧王时其地亦分为东西二周。
西周还是日本一个学者的名字。
一、周朝的前段——西周西周简况西周政权天子列表历史年表都城变更西周陶器文化特征历史地位二、东周时的东西周分治西周地图周朝的前段——西周关于周是否属于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度,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
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夏朝是周人的首领是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负责管理农事,其氏族是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氏族经济发展。
商朝初年,弃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
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自称为周。
周武王牧野一战打败商纣,建立了周朝。
周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
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
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国王,平王将京都从宗周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周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在陕甘一带活动,后以岐山之南的周原为主要的根据地。
至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
它一面征伐附近小国,扩充实力;一面把它的都邑从周原迁到今天长安县沣水西岸,建成丰京。
它不断向东进逼的势态,加剧了与商朝的矛盾。
商王帝辛一度将西伯昌(文王)囚于羑里。
周臣用美女、珍宝进献商王,帝辛才放了西伯昌。
(毛泽东主席很赞扬商王帝辛的功业,商纣王经营东南,是有功劳的。
而且其体格健壮,空手格虎,很有本领。
但因为周送了美女给他,他就把文王放了。
说明英雄还是难过美人关那,可见帝辛并不是百毒不侵的。
)西伯昌回到国内后,进一步加紧了伐商的准备。
此时,商王朝政治腐败,内外矛盾空前尖锐。
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太子发(武王)积极准备伐商。
西周概况学习西周(前1046~前771年),共传12王11代。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河南洛阳),宅兹中国、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制礼作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周成王、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
周懿王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不断衰落,由于西戎屡次进攻,被迫将都城迁犬丘(陕西兴平东南)。
周厉王前后,私有土地日益发展,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预示着奴隶制危机的到来,王权从此衰落。
周宣王不籍千亩,标志着井田制在王畿内的崩溃。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和申侯杀死,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一、西周发展历史周族是居于今陕甘黄土高原、渭水流域一带的古老部族,相传因“姬水”而得姓为姬。
周的始祖名弃,为有邰氏女姜嫄所生。
《诗经·大雅·生民》记述了弃降生的神话传说。
从姬弃到到文王中间有十五代王,依次是后稷(名弃)、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季历、昌。
其中,不窋时代,周人迁徙到戎狄之间。
公刘时为了发展农业又迁至自然环境优异的豳。
古公亶父时,为避免西北戎狄部落的滋扰,周人再次迁都至岐阳周原。
季历时期,周开始武力开拓领土,先后征服了鬼方、戎狄、余无戎,将周国的领土大大向西北扩展,但受到商王文丁猜忌而被杀。
姬昌继位,是为周文王,因对商不满而囚禁羑里,释放后借征讨叛国之名四处开拓领土,先后征服犬戎、密(密须),灭掉黎,攻克盂,占领崇,迁都到丰(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仁政爱民,并建立了一套以卿士为首的官制,健全了政治机构,积聚了一大批有才能的贵族,为周王朝的建立打下基础。
姬发继位后,是为周武王,趁商朝主力征战在外之际,率军东征,大会诸侯于盟津,举行誓师仪式,史称“盟津之誓”。
之后,组织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决战,大败商军,攻克商都朝歌。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 陕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史之西周灭亡与东周建
立
【导语】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资料《历史之西周灭亡与东周建立》。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国人怨声四起;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周朝统治内外交困。
幽王废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
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与犬戎进攻幽王。
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於戏。
前771年,西周覆亡。
周幽王被杀后,申、曾等诸侯见目的达到,而此时郑、卫、晋等诸侯率领的勤王之师也已经赶到,于是申侯与缯侯与外面的郑、卫、晋等诸侯里应外合,大败犬戎,犬戎退走。
申、缯、卫、晋、郑等诸侯立周幽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
与此同时,虢公翰等王朝大臣立王子余臣为王,史称“携王”,这样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但是列国中绝大多数只承认周平王,而不承认周携王。
周平王21年(公元前750年),晋文侯杀周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四、政治基础知识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国家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家军事领导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地方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国家检查机关—最高人民检查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
2.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的政体,即根本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
5.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国家的军事领导机关。
中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警察武装部队和民兵组成。
中央军事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和委员组成。
6.人民法院是国家夺的审判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国的最高审判机关。
7.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每年举行一次)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所采取的主要形式。
10.中国在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分别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
香港特别行政区现任行政长官是梁振英,澳门特别行政区现任行政长官是崔世安。
13.“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14.长征精神指的是乐于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体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5.抗洪精神指的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
西周的历史及典故关于西周的历史及典故西周(前1046~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河南洛阳),宅兹中国、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制礼作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周的历史及典故,欢迎阅读和收藏!问名西周“六礼”之一问名,即男方请媒人问女方姓氏、出生年月日时等,报于男家,用于宗庙占卜婚姻吉凶共和①政体形式,见共和制。
②历史年号:指周厉王之后、周宣王之前十四年间(前841~前828)的政权。
有两说:一为召穆公、周定公共同执政。
称共和﹔一为共和执政。
周厉王胡暴虐侈傲,宠信虢公长父、荣夷公等佞臣。
大夫芮良夫曾加劝谏。
指出荣夷公好“专利”(霸占土地山川的产物)。
会酿成大难。
厉王不听。
终以荣夷公为卿士。
执政用事。
芮良夫又告诫执政诸臣。
不可“专利作威”。
否则国人将“为王之患”。
也未得结果。
国人对厉王不满。
“谤王”。
厉王大怒。
命卫国之巫监视国人。
有“谤”者杀。
致使诸侯怨恨不朝。
国人不敢谈论政事。
大臣召穆公虎进谏。
指出“防民之口。
甚于防水”。
厉王仍不听。
经过三年。
国人愤而起义。
攻袭厉王。
厉王逃奔到彘(今山西霍县)。
太子静藏在召穆公家。
被国人包围。
召公以自己之子代替。
太子才得免难。
厉王出奔后。
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同行政。
号为共和。
共和元年(前841)。
为中国古史有确切纪年之始。
共和十四年。
厉王死于彘。
周、召二公共立太子静。
是为周宣王。
共和乃告结束。
一说厉王出奔后。
诸侯推共伯和代行天子事。
故称共和。
厉王死。
共伯和使诸侯奉太子静为王。
自己回到卫国。
此说与《史记。
卫世家》记载不合。
漫淡周陵周陵通常指周文王之墓和周武王之墓,周公是圣人,他的墓也可以列入其中。
周成王不敢以周公为臣,周公逝世,遂使其近于文武而葬。
那么周陵在何处呢?我曾经按图索骥,索其大冢,在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周陵村看到了周陵。
它们一南一北,相距百米,南为周文王陵,北为周武王陵,皆有毕沅所立其碑。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共276年)姜嫄后稷古公亶父周太王泰伯仲雍季历姬昌姬发姬诵姜尚姬旦伯禽姬奭姬封姬虞姬鲜姬度姬处散宜生辛甲熊绎姬钊姬满徐偃王造父非子熊渠姬胡共伯和姬靖姬友召伯虎兮甲尹吉甫仲山甫姬宫涅周幽王褒姒姜嫄姜嫄(上古时代人),姓姜,陕西省武功县人,原为炎帝后代有邰氏的女儿,后来成为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姜嫄踩巨人足迹而生下后稷,后稷教人务农,成为中国的农耕始祖,也是周人的祖先。
原始社会末期,今关中西部的武功、杨凌一带曾是炎帝后裔姜族部落的封国有邰。
姜族部落也称有邰氏。
有邰氏有个女儿叫姜嫄,其子弃是周人的始祖。
在夏朝时周族的首领弃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事,以后被奉为农神。
弃成了农神,母以子贵,姜嫄也被后世尊为圣母。
今武功县武功镇的南门外有姜嫄圣母墓、圣母祠正殿悬有“母仪邰城”的巨匾,表达了后人对这位生育农神,造福人类的伟大母亲的崇敬和怀念农祖后稷。
后稷的母亲是姜嫄。
在后稷出生之前,姜嫄经常敬奉神明。
祈求有子。
可是当她因在外踩上天帝巨大的足迹怀孕生子后,又以为这是不祥之兆,于是曾三次将孩子抛弃。
孩子几次大难不死,姜嫄认为这是神灵保佑,便将其抱回抚养,由于曾被抛弃的缘故给孩子起名弃。
有邰氏生活在关中西部的渭河平原,长期从事农耕。
弃生于斯长于斯,受到农耕文明的熏陶,酷爱农事。
儿时常以种植五谷瓜豆作为游戏。
稍长又虚心学习姜族的农业技术。
不断总结农业生产经验,很快成为一名农业专家。
长大后离开舅家,回到姬姓部落,周人从此进入父系社会,弃成为周人的始祖。
他教民稼穑,相地之宜,除草间苗,选择推广优良品种,不断提高农业产量使周人的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成为著名的农耕部落。
夏朝时弃被任命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业。
后稷后稷,周的始祖名弃,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
《诗经•生民》篇说:“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古代周族的始祖。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 陕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史之西周简介
【导语】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资料《历史之西周简介》。
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
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都城宗周(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部)和雒邑(今河南洛阳)。
周幽王末年,宗周地区因战乱而衰败,周平王东迁成周。
历史上将东迁之前那一时期的周朝称为西周。
周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
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民族的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其它还有蛮、夷、戎、狄、越、肃慎、东胡等诸多少数民族。
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
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