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点分类及形成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133.50 KB
- 文档页数:4
灭点:指的是立体图形各点延伸线向消失延伸的相交点。
透视点的消失点。
1.如果是平行透视,只有一个灭点,在对象中间的后方。
方法是延长物体左右纵深的两条有会聚趋势的线,向后方会聚与一点。
平行透视能产生纵深感。
2.如果是成角透视,有两个灭点,在对象的两侧的后方。
方法是分别延长物体左右两方的有会聚趋势的四条线,两两交于对象左右两边的后方。
形成两个灭点。
成角透视是最符合视觉习惯的透视。
很富有立体感。
凡是平行于画面的直线都没有灭点,凡是与画面有一定角度的一组平行线,都有灭点。
如果这个角度是90度,就是平行透视。
否则是成角透视。
一、 灭点定义,R3空间中过点(xa, ya, za)的直线L 可表示为,⎪⎩⎪⎨⎧⋅+=⋅+=⋅+=n a n a n a Z t Z Z Y t Y Y X t X X直线L 的灭点是直线上无穷远点的像vs(x ∞,y ∞,z ∞)⎪⎪⎩⎪⎪⎨⎧-⋅++-⋅++-⋅+-⋅++-⋅++-⋅+-=-⋅++-⋅++-⋅+-⋅++-⋅++-⋅+-=∞→∞∞→∞)()()()()()(lim )()()()()()(lim 333222333111S n a S n a S n a S n a S n a S n a t S n a S n a S n a S n a S n a S n a t Z Z t Z c Y Y t Y b X X t X a Z Z t Z c Y Y t Y b X X t X a f y Z Z t Z c Y Y t Y b X X t X a Z Z t Z c Y Y t Y b X X t X a f x 整理,⎪⎪⎩⎪⎪⎨⎧+-++-++-+-++-++--=+-++-++-+-++-++--=∞→∞∞→∞))(())(())(())(())(())((lim ))(())(())(())(())(())((lim 333222333111n S a n S a n S a n S a n S a n S a t n S a n S a n S a n S a n S a n S a t Z t Z Z c Y t Y Y b X t X X a Z t Z Z c Y t Y Y b X t X X a f y Z t Z Z c Y t Y Y b X t X X a Z t Z Z c Y t Y Y b X t X X a f x 求极限可得,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Z c Y b X a Z c Y b X a f y Z c Y b X a Z c Y b X a f x 333222333111 其中:(X n ,Y n ,Z n )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
灭点又称消失点.是变线消失的汇集点. 灭点有四个:心点.余点--视平线上除心点以外的点.天点--视平线以上近低远高的消失点.地点--视平线以下近高远低的消失点
①主点:中心视点.是视平线正对视点的中心点.是直角度变线的灭点.
②距点:由视点到主点的距离称为视距.如果将视距分别标在主点两侧的视平线上.所得两点.就称距点.
③余点:视平线上除主点和距点外.其余的消失点.即各成角变线的灭点.
④灭点:在视平线上方.主点.距点或余点的垂直线上.是近低远高线的灭点.
⑤地点:在视平线下方.主点.距点或余点的垂直线上是近高远低的灭点.
视平线:与画者眼睛所处高度平行的水平线
视心线:H.L.--视平线.透视的基本术语.是由视点引引向画面的垂线平视时与主视线重合.俯视时视心线是近高远低的向下斜的直线,仰视时相反.视心线与画面的交点叫心点
成角透视:(二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
在这平行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平行透视是景物纵深与
视中线平行而向主点消失。
成角透视就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景物的纵深因为与视中线不平行而向主点两侧的
余点消失。
基础美术(素描)模块:透视原理能力目标: 1.能掌握透视的基本术语和基本规律2。
掌握正确画透视的方法知识点目标:1.画出各种几何形体的透视关系2.基本掌握两种透视方法课时安排: 1天任务要求:画出正方体的两到三种透视任务分析:分析透视的原理和绘画方法难点分析:掌握各种透视的同时加入不同视角知识点讲解:透视原理角度与透视实际上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不仅仅在画画创作时,其它各种美术形式都很讲究角度与透视。
它是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绘画艺术一般都要求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度空间的立体感,比如同样的物体近大远小等,所以,透视规律在画面构图上的运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透视变化是绘画构图变化的现实依据.透视的基本术语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5,消失点(灭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
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
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在漫画中是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透视规律。
一个物体上垂直于视平线的纵向延伸线都汇集于一个灭点,而物体最靠近观察点的面平行于视平面,这种透视关系叫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的表现方法:首先在画面上画一条水平线(视平线),然后再画一条垂直线,相交点作为灭点,从灭点随便延伸出一条线,这条线就是将要画的物体的透视关系,然后在透视关系线和视平线之间画出所要绘制的物体。
物体高度的变化是根据透视线和视平线所成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两点透视一、什么是两点透视两点透视,也叫做余角透视或成角透视,即被画物的两组竖立面均不平行于画面,并与画面成某一夹角状态。
两点透视与一点透视的区别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两点透视有两个灭点,一点透视只有一个灭点。
此外,两点透视中,除高线以外,都是斜线。
如下图所示:下图中,左边为一点透视,右边为两点透视。
右边图中,蓝色竖线是高线,其余的线都是斜线,没有线是与水平线平行。
而左图一点透视中,还有一组线是与水平线平行的。
二、两点透视中的水平线越靠近水平线的面形状变化越大如下图,蓝色线段围成的方形A比黄色线段围成的方形B,形状变化更大。
水平线在上(俯视)水平线在下(仰视)水平线在中间(平视)三、两点透视的灭点如下图所示,离灭点越远,体形越大,用这种方法,可以绘制大厅的柱子等。
四、两点透视的画法首先,还是绘制一条水平线。
再次,绘制两个灭点(注意两个灭点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近)。
第三,确定高度(即线段AB的高度)。
最后,连接各点。
注意点:如果想形成稳定的形状,可以降低水平线,拉开两灭点的距离。
这样可以形成宏伟的建筑物形状。
如下图所示在绘制两点透视的房子时,经常会遇到灭点在纸张外面的情况。
这时候需要准备较长的尺子,或者是另外准备张更大的纸张铺到下面作画。
五、两点透视实例前面我们知道,一点透视经常是用以绘制大场景,比如街景,或者是长廊,教堂内部等。
两点透视一般是用以绘制建筑物,比如高楼、围墙、房屋等。
1、两点透视绘制楼房如下图所示,蓝色边框为画框。
先确定水平线,再确定两个灭点。
拉大两点透视灭点的距离,灭点已经在画面外,可以准备一张更大的纸或想象出灭点的位置。
绘制出楼房的大轮廓。
完善楼房的细节,如楼层分割、窗户等。
可以参考我们上节《一点透视原理及应用》中的叉号等分法2、各种屋顶的画法(1)双坡屋顶的画法一、如下图所示,通过两点透视法绘制出屋子的主体部分如图1,作房屋的侧面墙的对角线(如图2中的黄色线段),找到墙面的中点后,作垂线L1二、如下图所示,如左图中,确定屋顶高度(即A点的位置),连接AC和AB。
九年级化学灭火知识点归纳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化学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九年级化学课程中灭火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掌握了灭火知识,学生可以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做出正确的反应,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的安全。
本文将系统地归纳九年级化学灭火的知识点。
一、灭火原理灭火的原理是截断火焰的供氧、热量和燃料三要素中至少一项,从而使火焰无法持续燃烧。
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抑制剂灭火、隔离灭火和冷却灭火。
1. 抑制剂灭火:- 干粉灭火器:干粉可以在火焰和燃料表面形成一层细微的颗粒,阻断火焰的接触燃料和氧气的通道,达到抑制火焰的效果。
- 消防泡沫:消防泡沫可以将火焰和燃料表面包覆住,切断火焰与氧气接触,达到灭火的目的。
2. 隔离灭火:- 隔离燃料:将火灾现场隔离出来,切断燃料供应。
可以使用遮挡物、防火墙等方法。
- 隔离氧气:通过更换空气或使用灭火器件,将火焰与氧气隔离,以使火焰窒息。
3. 冷却灭火:- 利用水等物质使燃烧物体温度降低到不可以自持燃烧的程度,达到灭火的效果。
二、常见火灾分类及相应灭火方法火灾可以分为A类、B类、C类、D类和E类等不同类型。
了解不同类型火灾的特点和灭火方法,能够有针对性地应对不同情况。
1. A类火灾:A类火灾主要是固体物质燃烧引起的,如纸张、木材、布料等。
- 灭火方法:可以使用水、二氧化碳、喷雾水、干粉灭火器等。
2. B类火灾:B类火灾主要是可燃液体引起的,如汽油、油漆、油脂等。
- 灭火方法:可以使用干粉灭火器、消防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3. C类火灾:C类火灾主要是可燃气体引起的,如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
- 灭火方法:应首先切断气源,并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
4. D类火灾:D类火灾主要是金属燃烧引起的,如锂、镁等金属。
- 灭火方法:可以使用干粉灭火器、石墨灭火器等。
5. E类火灾:E类火灾主要是电器设备引起的,如电线、电器设备等。
- 灭火方法:应首先切断电源,并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
灭点的名词解释
本文主要介绍灭点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其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一、概念
灭点,又称消失点、消逝点,是指在几何学中,两条相交直线或曲线在无限远处相交的点。
在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而在立体几何中,三个或以上平面或曲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被称为灭点。
二、分类
灭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直线灭点:两条直线相交于无限远处的点。
2. 平面灭点:两个平面相交于无限远处的点。
3. 空间灭点:三个或以上平面或曲线相交于无限远处的点。
三、特点
灭点具有以下特点:
1. 灭点是几何图形中的特殊点,不具备几何意义,但在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时具有重要作用。
2. 灭点在与其相关的几何图形中是唯一存在的,即唯一确定的。
3. 灭点在几何学中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立体几何、透视学等领域。
四、应用
灭点在几何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透视学:在绘画、摄影等艺术领域,灭点是透视法的基础。
通过合理安排画面中的灭点,可以营造出立体感、空间感,使作品更加生动。
2. 立体几何:在研究几何立体图形的性质时,灭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几何图形的结构特征。
例如,在研究圆锥截面的性质时,可以通过灭点来推导出圆锥的母线。
3. 计算机图形学: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灭点被应用于三维图形的渲染、虚拟现实等领域。
通过计算和处理灭点,可以实现更真实、更丰富的视觉效果。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素描》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素描》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素描》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100%通过考试说明:2020 年秋期电大把该网络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该课程共有 5 个形考任务,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总成绩 = 形成性考核×50% + 终结性考试×50% 破冰活动(权重 10%;)姓名 XXX,男, XXXX 出生。
在工作的百忙当中我能够抽出时间来到咱们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在这里,有幸认识各位老师和同学,使我的交际范围又一次拓宽了很多。
我自我感觉是一个比较帅气、阳光的男孩子,身高 XXcm,体重 XX 公斤。
标准形状的娃娃脸。
我简单就把我这自己介绍到这里吧。
希望今后的日子能够和大家一起愉快度过。
形考任务 1 题目 1 静物画常见的构图形式是有三角形、四边形、圆形、 S 形构图,请将下图一一对应。
(拖放文字到相应的图片上即可)圆形构图四边形构图背景图像拖拽标签三角形构图四边形构图圆形构图 S 形构图题目 2 请将透视相关概念与其解释匹配。
(拖拽概念到期解释前的方框即可)(消失点)又称灭点,即透视中两条平行线相交的那一点,指的是立体图形各点延伸线向消失处延伸的相交点。
(视平线)即与观者眼睛所处高度平行的水平线。
(心点)就是观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视点)就是观者眼睛所处高度的位置。
(足点)观者站立的位置。
在视平线上,除心点距点外,其他的点统称(余点)(天点)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7-2 透视图的分类及透视要素的合理选取
一、透视图的分类
建筑物具有长、宽、高三组主要方向的轮廓线,它们与画面可能平行,也可能不平行。
与画面不平行的轮廓线,在透视图中会形成灭点;与画面平行的轮廓线,在透视图中就没有灭点。
因此按物体主要方向上灭点的多少,透视图可分为三类: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
在图7-9a中,建筑物只有一个方向的轮廓线不平行于画面(垂直于画面),其灭点就是主点;而另两个方向的轮廓线均平行于画面,没有灭点。
这时画出的透视,称为一点透视。
如果建筑物只有铅垂的轮廓线平行于画面,而另两组水平的轮廓线均与于画面斜交,于
是在画面上就会得到两个灭点F
X 和F
Y
,这两个灭点都在视平线上(图7-9b)。
这时画出的
透视,称为两点透视。
由于此时建筑物的两组立面均与画面成倾斜的角度,故又称为成角透视。
如果画面倾斜于基面,即画面与建筑物的三组主要方向的轮廓线都相交,于是在画面上就会形成三个灭点(图7-9c)。
这时画出的透视,称为三点透视。
由于此时的画面是倾斜的,故又称为斜透视。
此外,每一类透视图又可有一般高度视平线、提高视平线和降低视平线三种不同的效果(图7-10)。
绘画建筑透视图所采用的视平线高度一般都等于视高,即视点与站点间的距离,其取值如果为人眼高1.5~2m,会获得一般视平线的透视效果,它自然、亲切,符合人们一般的观察习惯(图7-10b)。
但有时为了特殊效果的表达,可将视点按需要升高或降低。
升高视点可获得俯视的效果,给人以舒展、开阔,居高临下的远视感觉(图7-10a);降低视点可获得仰视的效果,它给人以高耸、雄伟、挺拔的感觉(图7-10c)。
二、视点、画面和物体相对位置的合理选择
视点、物体、画面是透视作图的三要素。
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了透视图的形象。
因此,在动笔之前,要进行认真地筹划,合理地安排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使画出的透视图既能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又能获得最佳的透视效果。
画面的选择是透视作图的关键一步。
当建筑物的主立面与画面的夹角θ等于0°时,所得的透视图为一点透视,它的表达重点是建筑物的正立面。
当θ不为0°时,所得的透视图为两点透视。
从图7-11可以看出,随着θ的不断变化,建筑物的两个立面在透视图中的宽度之比也发生了变化。
因此,应选择合适的θ角,使得建筑物的两个立面在透视图中的宽度
角的选择较为合理。
之比较为符合实际。
显然,图7-11中θ
1
除此之外,建筑物与画面的远近也应按需确定。
从图7-12可知,当画面P位于建筑物之前时,所得透视较小;当画面P2位于建筑物之后时,所得透视较大;当画面P1穿过建筑物时,则位于画面前的那部分透视较小,位于画面后的那部分透视较大,而建筑物与画面相交所得的图形,其透视不变。
显然,只要画面平行移动,其透视形象都是相似图形,只不过大小不同而已。
站点决定视距。
选择站点位置的一般方法有二:一是先确定站点,然后再确定画面。
即先使站点s位于建筑形体前方,然后过该点向建筑平面图作边缘视线sa和sb,并使其夹角约为30°~40°,然后在该角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引中心视线的投影ss
,最后作画面迹
g
线p-p垂直于ss。
画面迹线p-p最好通过建筑平面图的一角,以使得该角处能获得建筑物
g
的真高,便于作图(图7-13a)。
第二种方法是先确定画面,然后再确定站点。
即先作画面迹线p-p使其与建筑物的主立面成θ角(θ角应根据需要来定),然后过建筑物的转角a、b处作画面的垂直线,得透视图的近似宽度B,再确定站点s的位置,使其大约距画面1.5~2B,且保证中心视线的投影ss
位于画面中部的1/3范围内(b)。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