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课件: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三
- 格式:pptx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91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板块九学案79乡土社会与法理社会——核心概念,理解迁移复习任务理解“乡土社会”这一核心概念,并能够运用此概念分析社会现象。
知识图要篇名核心观点关键概念论证思路《乡土本色》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
熟人社会、礼俗社会、法理社会从黏着土地、不流动、熟悉三个方面讨论乡土社会的特点。
《文字下乡》从空间阻隔角度而言,面对面社会不需要文字。
特殊语言辨析“愚”的问题;讨论文字传情达意的功能;乡土是“面对面的社群”,不需要文字。
《再论文字下乡》从时间阻隔角度而言,生活定型,不需要文字。
空间阻隔、时间阻隔从时间角度讨论文字的必要性;从乡土社会的生活特定——定型不变角度讨论文字的不必要性。
活动一 突破核心概念,理解基本内容1.填空。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这是全书的中心观点,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不流动性熟人社会其一,_________________;其二,_________;其三,_________。
(每空不超过10个字)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重点论述了中国社会的乡土性。
这“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由文中“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等内容可知,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
由“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等内容可知,其二,不流动性。
由“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可知,其三,熟人社会。
2.解释下列概念。
①乡土社会答案 乡土社会:一个稳定的、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是面对面的社群,不存在空间阻隔,可以面对面直接交流。
②礼俗社会答案 礼俗社会: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群体成员之间是“有机的团结”。
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一、小说基本概念和“三要素”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二、小说的种类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焦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6.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三、高考所选小说体裁的文体特征1.微型小说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
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
其特点有:①篇幅短小,②立意奇特,③选材小中见大,④情节完整,⑤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2.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四、小说与散文的文体区别1.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而小说一般有相对完整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