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二历史复习学案(八年级上册)班级姓名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时间:1840年侵略国家:英国结果:清政府战败: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内容:a.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b.赔款2100万元(赔《南京条约》款);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影响:(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年。
侵略国:英法列强暴行: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侵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时间:1894年侵略国:日本经过:黄海大战邓世昌(民族英雄)与致远舰将士壮烈牺牲甲午中日战争结果:清政府战败(1)签订时间: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2)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马关条约》给日本;赔偿白银2亿俩;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
(3)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时间:1900年6月侵略国家:英、德、俄、日、法、美、意、奥八国。
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时间: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内容: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八国联军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攻占北京; c清政府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强迫清政府签订 d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辛丑条约》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间:1839年地点:虎门领导人物:林则徐评价: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 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 领导人:左宗棠结果:1876年,除伊犁外,新疆全部收复1884 结果:邓世昌与致远舰将士壮烈牺牲。
八年级历史上册一单元复习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一单元复习教案一、学习目标必考:1、鸦片战争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选考:1、火烧圆明园2、甲午战争及其影响。
2、俄国割占中国领土3、左宗棠收复新疆。
3、八国联军侵华二、学习方法指导:1、结合学案上的自主学习,粗略浏览课本第一单元(P3---24)页内容。
2、A层同学记熟课本和学案上的知识,B层同学记熟学案上的基础知识,C层同学记熟学案上加★的基础知识。
3、根据课前准备、学习状态、巩固情况进行小组评价。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A.自主学习(20分钟,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一)鸦片战争的爆发:★直接原因(导火线、借口):虎门销烟★根本原因:英国等西方列强要打开中国市场。
时间:年6月——年8月经过:1840年6月,英军到达广东海面,沿海北犯,直达天津;1841年1月进犯珠江,先后侵犯厦门、定海、宁波、镇江,兵临南京城下。
结果: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向英国求和,签定《》。
《南京条约》:时间:年内容:①割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 万银元③开放、厦门、福州、宁波、为通商口岸④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⑤中英协定关税。
★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的深渊,由此,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双重历史任务。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⑴甲午中日战争:背景: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强大起来,妄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时间:年。
主要战役:牙山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与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日本舰队遭重创。
结果:中国战败,与日本签定中日《》⑵《马关条约》:背景:1895年初,日本攻陷威海卫海军基地,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时间:1895年4月。
地点:日本马关中方代表:李鸿章内容:①清政府割、、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兵费白银亿两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教案范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教案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程标准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确立这样一种认识。
)二、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2、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调查,收集和整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让学生培养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2、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激发学生对邓小平的敬爱之情,并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难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在中国的新发展;四、课前准备教师:1、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2、制作教学课件;学生:1、收集相关资料和图片;2、收集邓小平的事迹;五、教学方法教师教法:启发引导,课堂讨论活动。
学生学法:小组合作,学会收集,整理和研习资料。
六、教学过程:说说看:你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你知道歌中所唱的老人是谁吗?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请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收集的邓小平为中国改革开放作贡献的事迹。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案2008年12月24日历史科组吴娜菊【复习目标】:1、理清中国近代史的主线及第一、第二单元线索,让学生学会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脉络、抓住主干知识。
2、第一单元复习掌握四次侵略战争的原因、经过、影响;左宗棠收复新疆;中国人民的抗争。
3、第二单元复习:①、识记洋务运动的概况;理解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地位。
②、识记戊戌变法的概况;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
③、掌握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等相关知识;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并认识辛亥革命的成败。
④、识记新文化运动的概况;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⑤、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历史并从中得到启发,真正体现历史学科学习的价值。
【复习重点】:1、中国近代史的线索及第一、第二单元线索的整理;2、第一单元四次战争的影响及历史启示3、第二单元: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变法的影响;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复习难点】:学会线索归纳法及复习方法的掌握;学会感悟历史并得出结论。
【复习方法】: 线索归纳法、提问引导法、情景体验式教学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
【复习步骤】:导入: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标志事件?请你理出近代史的主线?一、中国近代史知识网络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媒体展示)一个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鸦片战争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清朝后期------北洋军阀统治-------南京国民政府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两对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两大历史任务民主革命——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四条基本线索:屈辱史: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史: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发展史: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二、第一单元复习第一单元线索整理(学生归纳;教师点拨;媒体展示)两条主线:两次严重侵华罪行:两次农民运动:三大条约:四次战争:四位民族英雄:五次侵略:战争的复习方法:(学生发言,多媒体展示)单元历史感悟:(学生感悟历史后得出结论)落后就要挨打!不忘历史,发愤图强,振兴中华等。
八上历史第一单元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2、分析几次战争带来的危害,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发奋图强、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四次侵华战争的原因及影响,《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2、难点:中国是怎样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学法指导:通过对比分析《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从而加深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四、分课梳理:第1课鸦片战争(一)基础知识梳理:1、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当时,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要从中国购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许多白银流入中国,为了改变此种状况,就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的危害:①加剧了______________;②摧残了_______________。
3、林则徐上书_________,请求严禁鸦片。
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_______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_____________当众销毁。
虎门硝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领导这场运动的林则徐,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_______年______月,英国军队开到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
______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_______年,中英签订了_________。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中国近代史范围、性质、阶段、特点 2.掌握四次侵华战争3. 掌握三大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影响学习重点: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整体感知——中国近代史概述1.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2.政权清朝后期、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3.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以五四运动为界5,特点侵略抗争探索完成下列表格侵略与反抗1.四次侵华战争三大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的反抗.注意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2)《南京条约》中的五口通商的位置在东南沿海;《马关条约》中的四口通商在长江流域深入到中国最富裕地区,并首次提出开设工厂进行经济掠夺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乘机割占中国领土150万平方千米4)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开始的标志5)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不同点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性质(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具备反封建性质(反帝爱国运动)合作探究:(1)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2)清政府在这几次战争中一败再败的原因?你有什么教训?你有什么启示?达标测试1.对中国而言,19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
在这个世纪中,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五四运动2. 说明“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民众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政府”的事件是()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北京条约》的签订C. 《马关条约》的签订D. 《亲丑条约》的签订3.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国不敢睁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复习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复习【教学任务】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时间、目的、侵华国家、结果、所签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中国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
知识与 能力 教 学 目 标通过类比复习,培养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 题。
过程与 方法 通过侵华史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从小立志,为祖国的强大 情感态 度与价 而努力读书。
值观近代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及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重点 难点 列强侵华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程的关系。
如何处理与本单元知识有关的题目。
【教学流程】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师:复习导入。
明确复习范围,点明复习重难点,指出本单元情境 引入 复习主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复习范围。
【课标解读】1、 鸦片战争(1840—1842 年)根据表格,梳理鸦片战争的基础知识。
名称 项目鸦片战争师:表格出示课标要求,指 导学生填注,巩固知识。
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 目的生:根据表格快速浏览课本,进行尝试回顾。
师:根据表格提问重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自主 温故经过结果影响爆发 : 大事: 结束:《南京条约》、 虎门条约》、 《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的签订。
各条约的内容。
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
中国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原因:西方列强经过:战争开始与《天津 条约》等。
师:列导学提纲,指导自主 温故。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再起与《北 生:根据记忆,对照提纲进京条约》 行回顾,遇到疑难问题,自 列强的侵华罪行:(2 项) 己查阅教材解决。
影响:师:进行巡视,检查学生温故情况。
3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年)填注表格,完成知识结构: 名称 项目太平天国运动 生:填注重点内容,构建知识框架。
互对答案,同桌之间进行互助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复习【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时间、目的、侵华国家、结果、所签条约的内容与影响,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中国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
通过类比复习,培养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侵华史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从小立志,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读书。
重点难点近代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及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列强侵华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程的关系。
如何处理与本单元知识有关的题目。
【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师:复习导入。
二次备课情境引入明确复习范围,点明复习重难点,指出本单元复习主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复习范围。
【课标解读】1、鸦片战争(1840—1842年)根据表格,梳理鸦片战争的基础知识。
名称项目目的鸦片战争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师:表格出示课标要求,指导学生填注,巩固知识。
生:根据表格快速浏览课本,导火线中国的禁烟:林则徐领导的进行尝试回顾。
虎门销烟此事件的意义?师:根据表格提问重点,检自主温故经过结果影响爆发:大事:结束:《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签订。
各条约的内容。
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
中国查学生掌握情况。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原因:西方列强经过:战争开始与《天津条约》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再起与《北京条约》师:列导学提纲,指导自主温故。
生:根据记忆,对照提纲进行回顾,遇到疑难问题,自列强的侵华罪行:(2项)己查阅教材解决。
影响:师:进行巡视,检查学生温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填注表格,完成知识结构:故情况。
名称项目原因、准备兴起初步建立政权定都、革命纲领军事上进入全盛由盛转衰失败影响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天京事变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一次农民起义。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复习教案一、【单元概述】1、整体感知历史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亡期间经历了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2、本单元主要讲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战争及对中国的严重影响,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不断抗争使中国免于亡国的境地二、学习目标1、能掌握近代外国略强对中国的四次侵略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具体事实以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具体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能知道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两半社会的深渊。
3、学习重点:条约的具体内容及从条约中得出中国沦为两半社会的深渊。
4、学习难点:中国是如何沦为两半社会的深渊的基本线索。
三、反馈练习1、毒品是人类的公害,联合国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是A.左宗棠 B.魏源 C.林则徐 D.邓世昌2、英国学者马士说:由于中国人民进行了激烈的禁烟运动,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这说明马士A、认识到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B 、肯定了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性C 、为英国侵略作辩护 D、正确说明了英国发动的战争的目的3、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美国B、法国C、英国D、西班牙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 打开中国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D.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5、下列情况可能出现在1848年的是A、英国商人在北京、天津等地做生意B、清朝官员负责治理香港岛C、英商迫使清朝海关官员降低进出口货物税率D、日本商人在苏州、杭州开设工厂6、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首次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B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7、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8、近几个月来,圆明园遗址的保护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学案人教版历史
一、学习目标(课标略—)
二、学习方法指导:
1、结合学案上的自主学习,粗略浏览课本第一单元(P3---24)页内容。
2、A层同学记熟课本和学案上的知识,B层同学记熟学案上的基础知识,C层同学记熟学案上加★的基础知识。
3、根据课前准备、学习状态、巩固情况进行小组评价。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A. 自主学习(20分钟,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一)鸦片战争的爆发:
★直接原因(导火线、借口):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英国等西方列强要打开中国市场。
时间:年6月——年8月
经过:1840年6月,英军到达广东海面,沿海北犯,直达天津;
1841年1月进犯珠江,先后侵犯厦门、定海、宁波、镇江,兵临南京城下。
结果: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向英国求和,签定《》。
《南京条约》:时间:年内容:①割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 万银元③开放、厦门、福州、宁波、为通商口岸④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⑤中英协定关税。
★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的深渊,由此,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双重历史任务。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⑴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强大起来,妄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时间:年。
主要战役:牙山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与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日本舰队遭重创。
结果:中国战败,与日本签定中日《》
⑵《马关条约》:
背景:1895年初,日本攻陷威海卫海军基地,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时间:1895年4月。
地点:日本马关
中方代表:李鸿章
内容:①清政府割、、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兵费白银亿两
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严重影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中国的程度大大加深,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由此开始。
(三)《辛丑条约》及其影响
背景(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年6月,英、法、俄、美、德、日、意、奥等八国借口中国“内乱”危及其在华利益,组织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侵略军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8月攻入北京。
)《辛丑条约》的时间:年
内容:①清政府赔款亿两白银,(赔款数额最多)分39年还清;②严禁中国民众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③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并由各国派兵常驻;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影响:表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
B.合作探究(15分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列问题)
我的问题:。
我们的问题:。
老师的问题:
1、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列强侵华愈烈,中国人民的爱国抗争意识愈强;据此回答
(1)自1840年至20世纪初,列强先后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结果如何?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
(2)对此,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经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任何反帝活动;③从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列强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驻兵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材料四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变化:
1950年10票;1956年24票;1960年34票;1965年47票;1970年51票;
1971年后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请回答:
(1)前三则材料的内容分别出自三个条约,请写出这三个条约的名称及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分别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条约:《》,影响:。
材料二条约:《》,影响:。
材料三条约:《》,影响:。
(2)根据材料四回答:1955—1970年中国在联合国获得的支持率呈现怎样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中国在哪一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从上述材料中指出中国近代与现代外交的不同之处?你认为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四、当堂检测(10分钟)
1.“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历史上曾经沉痛指出毒品危害:“如果不赶快禁烟,数十年后,中国将…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的清朝大臣是()
A.林则徐
B.葛云飞
C.龚自珍
D.琦善
2.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不包括()
A.赔款2100万银元
B.割让香港岛
C.开放南京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
3.圆明园曾是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但今天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它是在哪次战争中被焚毁的()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4.近代史上,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日本
5.“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民族英雄在黄海海战中与200多名将士壮烈殉国,他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李鸿章
6. 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
A.它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它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它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
D.它改变了中国是市场结构
二。
材料分析题
⑴阅读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地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嗳着我的脂膏;……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请回答:
①材料中的“我”、“母亲”、“海狮”分别指什么?
②“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被海狮割占的?我的丧失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③“我”是什么时候回到母亲怀抱的?这说明哪一制度的正确性?
④从我的丧失和回归中,你能得出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