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心血管大纲
- 格式:ppt
- 大小:446.50 KB
- 文档页数:91
第五单元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1.高脂血症: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持续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HDL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高血压3.吸烟4.性别5.糖尿病及高胰岛素血症6.遗传因素一、血管的病理变化累及全身的大中动脉。
动脉壁的病变可分为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和复合病变。
(一)脂纹: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
脂纹常见于主动脉的后壁和分支的开口处,呈长短不一的黄色条纹,常微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
镜下病变处可见大量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
(二)纤维斑块:为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
纤维斑块的表层为纤维结缔组织,并有玻璃样变。
深层为脂质、巨噬细胞,以及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
(三)粥样斑块:这是明显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黄色斑块,表层的纤维帽呈瓷白色,深层为大量黄色的粥糜样物质,常可见胆固醇结晶,底部和边缘可见肉芽组织增生、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中膜平滑肌细胞呈不同程度萎缩,中膜变薄。
外膜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和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四)复合病变:粥样斑块进一步发生继发性改变,包括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伴溃疡形成、血栓形成、钙化和动脉瘤形成。
1.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早进入动脉内膜的细胞是(答案:E)A.红细胞B.淋巴细胞C.脂肪细胞D.嗜中性粒细胞E.巨噬细胞【答疑编号:30050101针对该题提问】二、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一)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多发生于主动脉后壁和其分支开口处。
腹主动脉病变最严重,其次是降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再次是升主动脉。
病变严重者,斑块破裂,形成粥瘤性溃疡,其表面可有附壁血栓形成。
主动脉瘤。
偶见动脉瘤破裂,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有时可发生夹层动脉瘤。
形成主动脉瓣膜病。
(二)心脏的病理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最常见的原因(习惯上把冠心病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以及病的同义词)。
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左前降支,其余依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
病理学教学大纲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5学时)
一、教学目的:
掌握该章内容的基本病理改变、病变发生发展及后果。
二、教学要求:
⒈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复合性病变。
熟悉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⒉掌握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概念、病变及临床表现;心肌梗死形态特点,心肌梗死的合并症。
⒊掌握缓进型高血压的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熟悉急进型高血压病的发生及病变特点。
了解病因和发病机理。
⒋熟悉风湿病的基本病变,熟悉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及后果,了解其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的区别和关系;了解风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了解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部位风湿病的病理变化。
⒌熟悉慢性心瓣膜病的发生、病理变化及血液动力学改变。
⒍了解冠状动脉性猝死、心肌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⒎了解心肌病的概念及常见的原发性心肌病。
三、教学内容:
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变及复合病变,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概念、病因及病变,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病变及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及冠状动脉性猝死。
原发性高血压的类型,缓进型高血压病的病变与后果,病因和发病机理;急进型高血压病的病变特点。
风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基本病变及发展过程,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及关节炎的病理变化。
慢性心瓣膜病的发生、病理变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心肌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知识框架重点内容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掌握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基本病变。
熟悉主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及危害。
了解肾动脉粥样硬化及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1.病因和发病机制1.1危险因素1.1.1高脂血症 AS严重程度随血浆胆固醇的升高而加重。
LDL、VLDL升高和HDL降低与AS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冠心病以小,致密LDL升高为主。
1.1.2高血压1.1.3吸烟1.1.4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疾病①糖尿病;②高胰岛素血症;③甲状腺功能减退。
1.1.5遗传因素1.1.6其他因素年龄、性别、肥胖。
1.2发病机制1.2.1脂质渗入学说1.2.2平滑肌突变学说1.2.3炎症学说1.2.4内皮损伤学说2.病理变化2.1基本病变(1)病变部位:大动脉(弹性动脉)、中等动脉(肌性动脉)。
(2)特征病变:大、中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
2.2主要动脉的病变2.2.1主动脉粥样硬化(1)病变部位:主动脉后壁及分支开口处,腹主动脉>降主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
(2)后果2.2.2脑动脉粥样硬化(1)病变部位:Wills环和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
(2)后果(3)肾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心绞痛的概念及特点;心肌梗死的概念、好发部位,类型及心肌梗死的合并症。
熟悉冠心病的原因和心绞痛的诱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
了解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分型。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coronary atherosclerosis)1.1累及部位左冠脉前降支>右冠脉主干、左冠脉主干>左冠脉后降支/左旋支。
1.2狭窄程度分级Ⅰ~Ⅳ级。
1.3病理变化(1)病变累及一支或以上的冠状动脉。
(2)病变分布节段性以冠状动脉近侧端,血管的心壁侧病变最重,早期斑块分散呈节段状分布,随着病变发展,斑块可融合,多呈新月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