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血液2
- 格式:pdf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10
《第2节血液循环》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重点)
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重点)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重点)
4、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提高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难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
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演示、讨论、讲述
四、学时安排:学时
五、教学过程:
出示]
静脉血——含氧较少,
:血液循环的
阅读课文,观看图片,认清心脏的四个腔及
在身体的毛细血管网处进行
仔细听讲解,进一步理清:人在安静状态
由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测量血压的照片。
,插上
:有关血压的内容,
18.7/12kPa
自由发
18.7。
第1节血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理解输血和血型的知识。
(3)识记人体内的血量。
2.过程与方法:(1)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2)初步学会看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血常规化验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成年以后无偿献血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义务献血的教育和骨髓捐献的教育。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的问题的能力;模拟血型鉴定。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导入新课]也许同学们感觉不到,在你的身体里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气,迅速运往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血液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对血液是那么熟悉,因为我们几乎都经历过流血和验血,经常从报纸、电视等渠道获得许多有关血液方面的信息。
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分析演示实验血液的组成对于血液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如果说血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如果不看课本的话,肯定没有几位能说全面,这不要紧,因为我们都不是医生。
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观察课本27页的活动并去阅读28页至课本31页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部分。
(学生阅读、思考、教师简述实验的做法:将一定量的新鲜鸡血放入装有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试管内,用离心机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
)观察要点(1)量简中的血液有几种颜色?(2)根据量简内血液的颜色,可以将血液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占体积的比例约为多少?(学生阅读完成后,可根据观察要点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完成后教师进行小结)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出: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试管中的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这就是血浆,血浆占血液容积的55%左右。
七年级下期生物血液知识点作为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而了解血液知识更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下期生物血液知识点,包括血液的组成、功能和相关疾病等内容。
一、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的。
血浆是一种带有黄色或透明颜色,呈液态的物质,其中含有细胞外液、蛋白质、糖类、氨基酸、钠、钾等多种物质,它们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液的另一部分是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其中红细胞主要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则可以帮助身体抵御各种病原体和细胞异常,而血小板则可以帮助血液凝固。
二、血液的功能血液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运输、调节和防御等。
其中最主要的功能为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血液可以携带氧气和养分到达身体各个细胞,并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转运回肺部,从而完成呼吸和代谢过程。
此外,血液还通过荷尔蒙的分泌和排泄等方式对身体进行了调节,例如可以调节体温、酸碱平衡等。
同时,白细胞也起到了重要的防御作用,能够抵抗各种病原体和细胞异常,保障身体健康。
三、血液相关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可能会出现一些与血液有关的疾病,这些疾病可能会对身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以下是常见的一些疾病。
(一)贫血:是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所造成的疾病,通常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血友病:是一种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造成的疾病,常表现为持续性的出血和瘀伤等症状。
(三)白血病:是由于白细胞的异常增生引发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危害性,需要及时诊治。
(四)血栓:由于血液凝固作用异常,血小板聚集较多导致的一种疾病,常出现血栓形成和肿块等症状。
以上是关于血液知识的一些常见内容和疾病,对此大家需要认真学习和了解。
在学习血液知识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保证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疑问或症状,应及时就医。
一、末梢血、静脉血、动脉血各有何用人体血液是通过心脏和动脉、静脉以及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进行循环的。
人们在医院中进行抽血化验主要有两种方式,即静脉血和末梢血。
(1)静脉血一般采用肘静脉,用注射器穿刺抽血。
抽血量根据化验项目不同及项目多少不同,一般抽取几毫升至几十毫升不等,常用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甲状腺功能等生物化学及免疫学实验和特殊实验。
(2)耳垂血和指血,统称为末梢血,常自耳垂部或指尖取血,采血量较少,多在0.1毫升左右,常用于血常规检查、血型、快速血糖等简单快速的检验。
但现在许多医院血常规检验也用静脉血来做,可获得更准确稳定的结果。
(3)动脉血因携带氧气,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能量,通常用于做血液气体分析。
二、到医院去做血液化验检查,必然要涉及采血的问题。
根据化验项目的不同,采血分为采末梢血、采静脉血、采动脉血3种。
末梢采血指从耳垂或指尖采血,婴儿还可以在脚后跟采血,采血量多在0.1毫升左右。
适用于一些简单易行、用血量少、测定快速的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血型、微量法血糖测定(使用血糖试纸条法)、微量法血沉测定(潘氏法血沉)、微量红细胞压积测定等。
采末梢血前应将局部皮肤清洗干净。
冬季从室外进到室内后不要立即采血,应使耳朵或手脚暖和后再采血,但不要用热水烫手,应保持手指干燥。
指尖采血一般用无名指,因无名指刺破后不会影响手的日常生活功能,当然也可用中指或食指,无特殊区别。
三、采血前注意事项:化验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其结果准确与否和病人的配合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化验前的正确准备是得到准确结果的前提,就拿常见的采血化验来说,需要注意:第一,空腹血的采集时间。
空腹血,通常是指清晨未进餐,距前一餐约8~12小时抽的血。
进食后,血液中的多种物质成分均会呈现暂时性的变化,不能反映机体的真实情况。
空腹血的采集时间一般在上午,特殊需要时也可在清淡饮食后6小时。
验血脂前2周要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且在餐后12小时采血。
9.2血液循环(2)练习一、基础练习1.心输出量是指()A.每分钟由一侧心房射出的血量B.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C.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D.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2.瓣膜保证了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A.动脉→心室→心房B.心房→动脉→心室C.心房→心室→动脉D.心室→动脉→心房3.房室瓣能保证心脏内的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其中血流方向正确的是()A.左心室→右心房B.左心房→左心室C.右心室→右心房D.右心室→左心房4.几位同学在讨论下图所示心脏解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1是肺动脉,与左心室相连②2是动脉瓣,可防止血液流向心室③3是左心室的壁,在心脏四腔的壁中最厚④4是右心室,与左心室相通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5.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结构,“瓣膜”的作用是()A.加快血液流动B.减缓血液流动C.防止血液倒流D.没有太大的作用6.(青岛)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的管壁厚,弹性大,内流动脉血B.⑤的壁最厚,肌肉发达,收缩和舒张能力最强C.⑦左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血液流向⑨D.⑨收缩,动脉瓣打开,血液流向②7.观察猪的心脏并进行相关实验,请结合心脏解剖模式图(腔室标注a~d,血管标示①~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d的壁最厚,能为体循环提供足够动力B.a、b内都是静脉血,c、d内都是动脉血C.b与②、d与①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D.如果扎紧⑤,从④内向心脏灌水,水将从①流出8.心脏的心肌发达,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人的心脏由______个腔构成,其中心壁最厚的是______;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______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______瓣。
这些瓣膜保证了血液的流向只能是:静脉→心房→______→动脉。
二、提升练习9.如图为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主动脉B.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C.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c处止血D.若b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应该在a处扎上胶皮管10.以下示意图不能正确表示健康人的心脏收缩、舒张状态的是()11.观察猪心并进行灌流实验。
七年级下生物血液知识点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而血液则是生命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七年级下学期的生物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关于血液的知识点,包括血液的组成、功能及相关疾病等。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七年级下生物血液知识点。
一、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四部分组成的。
其中,血浆占血液总量的55%左右,是由水、蛋白质、电解质和其他物质组成的液体。
红细胞则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胞,其主要作用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白细胞则是起到免疫作用的细胞,能够识别和攻击入侵人体的病原微生物。
血小板则是起到止血作用的元素,当血管受到损伤时能够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凝块,起到止血的效果。
二、血液的功能血液在我们身体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包括输送氧气和养分、排除二氧化碳和废物、维持体温和酸碱平衡、以及免疫和止血等作用。
其中,输送氧气和养分是血液最主要的功能之一,红细胞能够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向各器官输送,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需求。
排除二氧化碳和废物则是保持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手段,血液会将这些废物从身体中排出,避免它们的积累对人体造成伤害。
维持体温和酸碱平衡是保持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血液能够通过调节血液的组成和运输来维持体温和酸碱平衡。
而免疫和止血作用则是保护我们身体健康的一道屏障,能够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控制出血等疾病症状。
三、相关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疾病包括贫血、血友病、白血病等。
贫血是指体内红细胞数量或功能的减少,会导致氧气无法充分输送到各器官,出现乏力、疲劳等症状。
血友病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因缺乏凝血因子而导致出血不止。
而白血病则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一种,通常表现为精神疲劳、贫血、发热等症状。
除了这些常见疾病外,血液系统还存在其他一些疾病,如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四、血液的捐献由于血液具有重要的生命保障作用,因此在一些紧急情况下需要进行血液的输送和补充。
为了维护公众健康和社会福利,血液的捐献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血液的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