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课教案-部编版(2016)七年级历史上册
- 格式:docx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12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言课》教案
【导入新课】
6分钟的历史影视剧片段剪辑,感知历史的魅力。
【活动过程】
一、什么是历史
1、活动问题:说一说你眼中的历史是什么?
故事、课本、史书、文物、文学影视……
2、身边处处是历史
收藏——透视历史的缩影(货币、古董、邮票……)
旅游——探寻历史的踪迹(名胜、遗迹、博物馆……)
鉴赏——解读历史的意趣(歌曲、诗歌、绘画……)
生活——体味历史的亲切(姓氏、祭祖、历史文艺影视……)
3、历史的概念
历史,是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与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
研究和诠释。
简单来说,历史包括:史实+史论(+史识)
真题链接:
(2023江苏连云港)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
的是()
A.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政院,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
B.清朝前期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来管理西藏事务
C.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
D.元明清时期经略边疆的举措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点拨:答案D。
初中历史导言课教案
教学内容:中华文明的初现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初现,明白其重要意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
教学重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难点:中华文明初现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上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文明?中华文明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文明,以及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教师介绍中华文明的初现,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起源,古代先民的生活和文化特点,以及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等内容。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以殷墟文化、二里头文化和明庙文化为例,让学生分组分析各自代表的中华文明初现的特点和影响。
四、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华文明的初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布置练习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六、课后反思(5分钟)
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出自我总结和评价。
教学资源:PPT、教科书、课堂练习题目
课堂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成绩
课后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目,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言课课件(19张PPT)(共19张PPT)走进历史—开学第一课目录壹(是什么):历史是什么?贰(为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叁(怎么做):初中阶段如何学好历史?壹:历史是什么?请同学们讨论并说说,你理解的历史是什么?想想身边有哪些东西蕴含着历史故事影视剧史记壹:历史是什么?请同学们讨论并说说,你理解的历史是什么?想想身边有哪些东西蕴含着历史衣食住行新冠疫情、冬奥会、河南强降雨……我们就在历史当中壹:历史是什么?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历,过也,传也。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两个词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对过去的事情所做的客观的记录。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贰:为什么要学习历史?1.请同学们思考我们为何要学习历史并进行分享(3min);2.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再说说为何要学习历史。
贰:为什么要学习历史?1.请同学们思考我们为何要学习历史并进行分享(3min);2.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再说说为何要学习历史。
贰:为什么要学习历史?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明辨是非,使人明智吸取历史教训,借鉴历史中考要求追寻人类足迹,知道自己从哪来……叁:初中阶段如何学好历史?(一)了解历史学习内容上学期下学期初一中国古代史(上)中国古代史(下)初二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初三世界古代史、近现代史中考复习中考试题分布:中国古代史:35%;中国近现代史:35%;世界史:30%叁:初中阶段如何学好历史?(二)了解教材,用好教材目录单元核心概念单元导言单元线索总体把握对该单元内容进行高度概括,提示重点叁:初中阶段如何学好历史?(二)了解教材,用好教材课文子目课前导语正文解释相关史事问题思考图片叁:初中阶段如何学好历史?(二)了解教材,用好教材人物扫描材料研读课后活动知识拓展教材特点单元下设课,课下设子目每一单元前有导言(重点)课文由较多部分组成,课前导语、正文、图片、材料研读、相关史事等……123叁:初中阶段如何学好历史?(三)明确历史学习六要素五个W+一个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如何(how)动手找找六要素叁:初中阶段如何学好历史?(四)做好课前预习,专注课堂利用练习册或者导学案,课前预习课文内容,了解学习内容,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认真听讲,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好标注和笔记。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内容和学习意义。
2.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使学生明白历史是对过去事件、人物等的记录与研究。
2. 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难点。
1. 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持久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历史思维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2.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些场景都发生在很久以前,那我们是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呢?”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历史学科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25分钟)1. 什么是历史(8分钟)讲解历史的定义:历史是对过去发生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的记录和研究。
它涵盖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
展示一些历史文物的图片(如司母戊鼎、甲骨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的实物证据。
2.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10分钟)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5人,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这个问题。
给学生5分钟的讨论时间,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各小组的发言,并补充以下几点学习历史的意义:- 以史为鉴: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可以给我们今天的生活提供经验和教训。
例如,唐朝的贞观之治,唐太宗善于纳谏,重视民生,使国家繁荣昌盛。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要关注人民的需求,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 了解文化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是通过历史传承下来的。
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民族的文化根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像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 培养历史思维:学习历史能够锻炼我们从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
历史事件往往是复杂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我们可以学会全面、客观地思考问题。
3. 怎样学习历史(7分钟)介绍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关注历史文物和遗址:参观博物馆、历史古迹等,亲身感受历史的氛围。
初中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导言课
九年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的第一课,是把通常所说的导言课
纳入教科书课文总体内容的系列之中,同时,又作为独立的一部分
出现。
我想通过导言课我想告诉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
史——走过的人生道路,我们要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得意时
保持清醒,不顺时不要气馁。
一个人是如此,大而言之,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都应当从历史中赢得未来。
导言课的重中之重是——“为什么学习历史”,即课题下方框
里的一段话,是画龙点睛的睛,以纲带目的纲,是要让学生懂得学
习历史的意义。
古人说鉴往知来,就是审察以往、可推知未来。
我
希望同学们每个人都学会做自己的历史学家,长大以后,在建设我
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过程中,也要当一个参与国家发展的历史
参谋,所以我在同学们中学时代第一节历史课上,就要告诉大家,
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从中学历史课学到的知识、本领都将呈
现出不可缺少的意义。
本学期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言课的课程设计饶南山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历史,明确历史学科的特点及如何学好历史,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图片展示等,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加深对历史学科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爱家的情感。
树立立足本国、放眼世界的远大目标。
教学重点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教学难点怎样才能学好历史?教学准备历史图片、名人字画、古玩等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我姓饶,关于饶姓的来源:出自尧姓,尧帝之后裔,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分封诸侯,追思元圣,周武王封地给帝尧后人23世“京”(字子京),在蓟(今北京附近)。
其子“理”迁移到山西平阳,其子孙后代以祖上谥号为姓,称平阳尧氏。
至秦灭六国,尧姓家族为逃战祸,从此子孙散迁天下,54世尧萱从自平阳徙居江西鄱阳(古饶州,今属江西),后迁临川(今抚州)。
到56世尧濙时为西汉,汉宣帝刘询即位, 刘询本名“刘病已”,即位后改名“询”,下诏全国要避帝名“询”之讳,如把姓“荀”的改姓“孙”。
尧濙任当朝京兆尉,同朝御史大夫魏相上奏皇上,说尧濙虽是上古唐尧的嫡系后代,但帝尧乃上古五帝之一,百圣至圣,尧濙也应该避讳,于是汉宣帝就在“尧”的左边加一个“食”旁,就变成了“饶”(后来简化为“饶”),赐尧濙改姓“饶”,为饶姓始祖,擢升为太傅,并下诏全国,要求天下凡姓“尧”的均改姓“饶”。
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吗?(让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的学生进行介绍。
)二、关于历史(一)什么是历史简单的说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大到人类的产生、国家的出现,小到一个城市、一个家族甚至一个人的经历,一处古迹、一个文物都是历史。
刚才同学们介绍自己姓氏的来历就是历史。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历史,让大家了解一下你的情况:我们县有那些名胜古迹?有哪些历史名人?你游览过哪些名胜古迹?你家里有收藏品吗?你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水浒传》、《汉武大帝》、《美人心计》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生活需要历史,我们紫阳县是全国两千多个县中唯一一个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我们县有许多的名胜古迹,我们通过姓氏——认识自己的祖先,;通过收藏——透视历史的缩影;通过旅游——探寻历史的踪迹;通过影视——了解历史的背景;通过学习历史——了解祖先的智慧。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导学案(全册,共96页)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全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
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
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1
初中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学科:历史 年级:七年级) 导言课
单元课题
开学第一课——导言课
来源学科网 依据
导言课的意义
九年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的第一课,是把通常所说的导言课纳入教科书课文总体内容的系列之中,同时,又作为独立的一部分出现。
我想通过导言课我想告诉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走过的人生道路,我们要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得意时保持清醒,不顺时不要气馁。
一个人是如此,大而言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应当从历史中赢得未来。
部编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P1中“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
发展的要求。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来源学科网Z.X.X.K]
导言课的重中之重是——“为什么学习历史”,即课题下方框
里的一段话,是画龙点睛的睛,以纲带目的纲,是要让学生懂得学习历史的意义。
古人说鉴往知来,就是审察以往、可推知未来。
我希望同学们每个人都学会做自己的历史学家,长大以后,在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过程中,也要当一个参与国家发展的历史参谋,所以我在同学们中学时代第一节历史课上,就要告诉大家,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从中学历史课学到的知识、本领都将呈现出不可缺少的意义。
部编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P1中“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
2
本学期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