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贝格:软件定义汽车趋势下的供应链趋势
- 格式:pptx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17
30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第324期图片来源:IC photo据全球70%,为什么还不足以应对产能不足的难题?“电池供应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但动力电池、尤其是优质电池的产能却未能及时跟上,同时也受到原材料涨价以及供应等方面的影响。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表示。
这意味着,尽管我国已经具备全球较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总体来看,我国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方面已经构筑比较完整的供应链,但向智能网联汽车升级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下一步发展的共识,国内在自动驾驶、软件算法等方面还落后于人。
要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安全,“增强供应链优势(简称“强链”)和补足供应链劣势(简称“补链”)需要双管齐下。
具有相对完备的供应链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设备和零部件)、中游(整车制造、充电桩/站)、下游(流通及服务)三个环节,如右页图所示,可以发现,上游环节涉及的供应商和供应链最为繁杂,却还是无法与传统汽车的供应链相比,但是在未来三五年内,智能网联汽车会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不仅将给整个供应链市场带来新的机会,也将更加充盈整个市场链条。
具体来看,上游环节中,占据新能源汽车成本最大的零部件被统称为“三电”,即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总体占比达到63%。
从市场格局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三电”环节均处于以国内供应商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某些环节呈现寡头竞争特点。
动力电池方面,总体为“两超多强”。
“两超”指宁德时代(300750.SZ )和LG ,“多强”包括松下、比亚迪(00285.HK )、三星、亿纬锂能(300014.SZ )、中航锂电、力神电池、国轩高科(002074.SZ )、SK 、孚能科技(688567.SH )、欣旺达(300207.SZ )等超过10家国内外电池企业。
在“多强”阵营中,除松下、三星、SK 外,以我国动力电池企业为主,并且根据具体技术路线的不同,形成了圆柱、方形、软包的不同竞争格局。
汽车智能座舱发展现状和趋势目录一、内容概览 (2)二、汽车智能座舱发展现状 (3)1. 智能座舱概念及功能 (4)1.1 定义与背景 (6)1.2 主要功能及特点 (7)2. 智能座舱技术应用现状 (8)2.1 智能化硬件配置 (9)2.2 软件系统应用 (11)2.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12)3. 智能座舱市场现状 (14)3.1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15)3.2 主要厂商竞争格局 (16)三、汽车智能座舱发展趋势 (17)1. 技术发展趋势 (19)1.1 智能化水平提高 (20)1.2 物联网技术应用拓展 (21)1.3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深化 (22)2. 市场需求趋势 (23)2.1 消费者需求变化 (24)2.2 政策法规影响 (25)2.3 行业发展趋势 (26)3. 产品设计趋势 (27)3.1 人机交互界面优化 (28)3.2 硬件配置升级与融合 (30)3.3 软件系统创新与整合 (31)四、智能座舱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机遇 (33)一、内容概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智能座舱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配置,正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新热点。
智能座舱集成了先进的信息娱乐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交互系统等多种功能,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的出行体验。
功能集成化:智能座舱不仅满足基本的娱乐需求,还整合了导航、蓝牙电话、语音识别等实用功能,实现了信息的多元化整合与交互。
用户体验优化:通过采用高清触控屏、大尺寸触摸反馈屏幕等先进技术,智能座舱提供了更加直观和自然的用户界面,同时加入了更多个性化设置选项,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定制化需求。
智能化程度提升: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成熟带动了智能座舱的智能化发展,例如通过车载摄像头实现驾驶员疲劳监测、通过传感器实现车辆碰撞预警等功能。
网络安全关注增加:随着智能座舱功能的增多,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保护用户隐私、防止恶意攻击成为了智能座舱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
1. 前言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正日趋激烈。
新车推出的速度越来越快,可供选择的车型越来越丰富,各种促销手段不断推出,价格也在急剧下降。
面对残酷的竞争,各大厂商都不得不考虑应如何打造强势的品牌,从而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然而,目前国内许多厂家的营销理念仍然是以产品为导向的。
他们对品牌作用的理解还停留在促销的概念上。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品牌理念应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全面价值链的管理。
品牌是企业围绕目标消费者需求,以产品和服务为纽带并与之建立起来的一种紧密联系。
品牌是一个企业需要悉心维护的长期资产,是企业在竞争中取得差异化优势的关键。
罗兰•贝格认为,品牌是一组价值的承诺,只有当消费者对品牌的感知与其自身的价值体系相吻合时,消费者才会做出积极的购买行为。
品牌价值应该包含理性价值和感性价值,其中理性价值主要围绕产品和服务,而感性价值则表现为品牌形象和联想。
在产品竞争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品牌感性价值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并将成为品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强势的品牌可以通过触动消费者内心的感性及理性需求形成品牌购买偏好,可以通过强化品牌感性价值更好地支持产品溢价而避免陷入单纯的价格战,可以通过持续一致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建立起长久的品牌忠诚度。
而忠诚的客户将是企业的巨大财富。
除重复购买同品牌产品外,忠诚的客户还会更愿意支付溢价、对竞争对手的促销活动产生免疫力,或积极向别人推荐产品或服务。
保持较高的客户忠诚度是每一个汽车企业追逐的目标。
当然,正如业内人士常说的,中国的消费者目前普遍缺乏品牌忠诚度。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讲,随着汽车产品的普及,汽车消费的文化和价值取向正在形成中。
多数中国消费者正在通过体验、尝试培养和形成自己的消费经验和品牌感知。
在此过程中,厂商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握其需求特征,通过有吸引力的产品、服务、差异化的品牌形象满足其理性与感性需求,就能很好地在市场消费文化形成的初期逐步建立和强化品牌忠诚度,随着目标消费群的成熟而实现同步成长。
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2024易观分析2024年3月01汽车业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发展背景智能汽车的崛起彻底颠覆了汽车行业的生态逻辑,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和新的增长点⚫智能汽车通常又被称为智能网联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近几年来,中国智能汽车的销量和渗透率不断攀升。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不断崛起,汽车产业链核心价值将由整车制造向产业链两端转移,核心竞争力向核心软硬件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倾斜。
© 易观分析 数据来源:中汽协、亿欧等互联网公开资料·易观分析整理2576.92531.12627.52686.43009.4120.6136.7352.1688.7949.51736.9133.3355.8661.9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2019年至2023年中国各类汽车销售情况(单位:万辆)传统汽车与智能汽车核心竞争力对比传统汽车智能汽车•关键部件:发动机、变速箱及底盘是传统汽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品牌:传统汽车经年积累的品牌价值也是其核心实力•供应链管理能力:长期积累•软件设计与运营能力: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到来,用户体验与需求成为软件升级的核心驱动,运营至关重要•硬件制造能力:传感器、芯片等成为智能汽车核心零部件,其制造能力更加重要从供给角度看,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互联网巨头、科技企业等多元化企业纷纷入局,推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特斯拉作为行业开拓者,将“智能化”的内涵赋予汽车,国内的新势力品牌在特斯拉的带领下涌入智能汽车赛道;⚫传统汽车品牌不甘落后,纷纷成立新的汽车品牌,朝着智能化进一步发力,希望在智能化的浪潮下不被甩掉;⚫互联网巨头和科技公司也积极投身汽车行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资源和人才,希望汽车变成“移动智能终端”。
美国后市场供应链发展分析及启示中国汽车后市场供应链白皮书(连载三)《中国汽车后市场供应链白皮书》由罗兰贝格和巴图鲁联合发布,报告共三大部分,AC汽车将分4次连载,本篇为第3篇。
1.中国汽车后市场供应链发展概述:点击可阅读中国汽车后市场供应链白皮书(一) | 连载2.价值链分析:点击可阅读连载| 中国汽车后市场供应链白皮书(2)——价值链分析3.美国后市场供应链发展分析及启示4.竞争及商业模式分析。
中美后市场供应链核心区别与中国市场相比,美国后市场供应链的配件信息更加透明,出现了很多全国性的批发商,供应链体系也更加扁平。
1.配件信息标准化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入了2套标准,分别是汽车后市场产品目录交换标准 (ACES) 以及产品信息交换标准(PIES)。
ACES标准定义了具体配件配套的具体车型,供应商能够用一套标准的语言发布汽车数据和零部件信息。
而PIES则用统一的格式描述配件信息。
两套标准的格式能够互相配合,使得汽车配件行业的信息交流更加的精准和通畅,降低了错误率,对提升供应链效率起到巨大的作用。
2.分销体系集中化美国的分销体系相对集中,主要有2类主要成员,一类是大型零售连锁,另一类是采购项目集团。
受后市场下游的零售加盟模式的驱动,零售连锁的规模逐渐壮大,他们通过总部进行集中采购,将下游零散的需求整合起来。
另一方面,中小型的仓储中心建立起了采购项目集团。
采购项目集团不是仓储中心的松散联盟,而是由各仓储中心入股的平台公司。
仓储中心借助于采购项目集团大批量进行采购,同时采购项目集团也会提供市场营销、数据获取等增值服务。
3.供应链结构扁平化美国的供应链结构相对而言更加扁平。
独立后市场的供应链通常只有1-2 层分销体系。
配件供应商将配件直接供应给连锁集团总部或者集采中心,再由它们分销给旗下的连锁店或仓储中心。
在这样的分销体系下,配件的价格更加透明,供应链中游的分销企业能够通过集采拿到更加低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