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仪放线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经纬仪放线(1)对中,整平方法一:对中稍抬起相连接螺栓,两手扶基座,在架头上位移仪器,从光学对中器中观测,直至测站点移往光学对中器的刻画圈内年才(对中误差大于3mm),再松开相连接螺栓,若误差过小,可以再次移动三脚架,直至符合要求年才.整平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相对旋转这对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将照准部绕竖轴转动90度,旋转第三只脚螺旋,仍使气泡居中,再旋转90度,检查气泡误差,直到小于分划线的一格为止.脚螺旋整平会影响到仪器的对中,因此要检查对中的结果,如果测站点发生了偏离,则重复以上的对中,整平的步骤.直到对中,整平误差都符合要求为止.方法二:对中观察光学对中器,同时转动脚螺旋,使测站点移至刻画圈内(对中误差小于3mm),至符合要求为止.整平旋转照准部,并使水准管平行于三脚架的其中一只脚架1,察水准管气泡的边线,通过脚架1的伸缩式,并使气泡尽量母葛氏,旋转照准部,依次并使水准管平行脚架2,脚架3,同样通过脚架的伸缩式,并使水准管气泡在适当边线上尽可能的母葛氏.然后再通过脚螺旋整平经纬仪,步骤同方法一.直至整平的误差符合要求年才.整平结束后,检查对中结果,此方法对对中的影响不大,一般可一次完成对中整平.(2)对准用望远镜上瞄准器瞄准目标,旋紧望远镜和照准部的制动螺旋,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再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目标影象清晰;转动望远镜和照准部微动螺旋,使目标被单根竖丝平分,或将目标夹在双根竖丝中央.(3)读数打开反光镜,调节反光镜使读数窗亮度适当,旋转读数显微镜的目镜,看清读数窗分划,根据使用的仪器用测微尺或分微尺读数,并记录.(4)注意事项1,瞄准目标时尽可能瞄准其底部.2,各螺旋的采用,不容用力过猛,过小.3,仪器出箱时要注意仪器在箱内的放置情况,以便按原样放回.1、支架对中,现将三脚架征用在测站点上,就是镜头大致水平,用铅锤概略对中后,踏牢三脚架,然后用相连接螺栓将仪器紧固在三脚架上,此时若冬至点细长与测点偏移较小可以换成冬至点,用手移动仪器基座通过观察镜并使仪器对中测点,然后在旋紧螺栓。
施工测量放线的流程及方法步骤和方案一、流程1.准备阶段:搜集相关图纸和资料,了解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明确测量和放线的目标和标准。
2.确定控制点: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在施工现场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确保测量和放线的准确性。
3.测量控制点: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经纬仪等,对控制点进行测量,记录准确的坐标和高程。
4.绘制图纸:根据测量结果,制作测量图纸,标明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并绘制出施工线路、位置和尺寸等信息。
5.拍摄照片:拍摄控制点和测量线路的照片,以备施工过程中的参考和证明。
二、方法1.静止法:在测点上固定一个测具,用测具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再通过测具上的标尺读出测量结果。
2.针眼法:利用放线针,在被测点打上针眼,再通过读取针眼与参考线的距离来确定测量结果。
3.三角测量法:利用三角形的性质,通过测量已知边长与角度,计算出待测边长或角度值。
4.三线测量法:利用三根放线杆的位置关系,通过测量与计算,确定待测点的坐标。
三、步骤1.确定测量内容:明确需要测量和放线的位置、线路、尺寸等内容。
2.准备测量工具:准备好全站仪、经纬仪、测量杆、放线针等测量工具。
3.定位控制点:在施工现场确定控制点的位置,使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精确定位。
4.进行测量和放线:根据测量内容,使用工具进行测量和放线,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操作。
5.检查测量结果:核对测量结果和放线情况,确保准确性和质量。
6.记录和处理数据: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处理,比对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
7.编制测量报告:根据测量结果,编制测量报告,明确测量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四、方案1.施工准备:搜集相关图纸和资料,了解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明确测量和放线的目标和标准。
2.测量准备: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和仪器,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控制点设置: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现场设置足够数量和位置合理的控制点,确保测量和放线的准确性。
4.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测量和放线。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经纬仪,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地仪器.是根据测角原理设计地.目前最常用地是光学经纬仪.目录构造分类用途和工作原理自制方法编辑本段构造经纬仪结构机器部件一、经纬仪地结构(主要常用部件):经纬仪望远镜制动螺旋望远镜望远镜微动螺旋水平制动水平微动螺旋脚螺旋光学瞄准器物镜调焦目镜调焦度盘读数显微镜调焦竖盘指标管水准器微动螺旋光学对中器基座圆水准器仪器基座竖直度盘垂直度盘照明镜照准部管水准器水平度盘位置变换手轮望远镜与竖盘固连,安装在仪器地支架上,这一部分称为仪器地照准部,属于仪器地上部.望远镜连同竖盘可绕横轴在垂直面内转动,望远镜地视准轴应与横轴正交,横轴应通过水盘地刻画中心.照准部地数轴(照准部旋转轴)插入仪器基座地轴套内,照准部可以作水平转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编辑本段分类经纬仪根据度盘刻度和读数方式地不同,分为游标经纬仪,光学经纬仪和电子经纬仪.目前我国主要使用光学经纬仪和电子经纬仪,游标经纬仪早已淘汰. 电子经纬仪光学经纬仪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光学经纬地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用玻璃制成,在度盘平面地周诶边缘刻有等间隔地分经纬仪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划线,两相邻分划线间距所对地圆心角称为度盘地格值,又称度盘地最小分格值.一般以格值地大小确定精度,分为:度盘格值为°度盘格值为′ ()度盘格值为′ 按精度从高精度到低精度分:等(分别为大地和经纬仪地首字母)经纬仪是测量任务中用于测量角度地精密测量仪器,可以用于测量角度、工程放样以及粗略地距离测取.整套仪器由仪器、脚架部两部分组成. 应用举列(已知、两点地坐标,求取点坐标):是在已知坐标地、两点中一点架设仪器(以仪器架设在点为列),完成安置对中地基础操作以后对准另一个已知点(点),然后根据自己地需要配置一个读数并记录,然后照准点(未知点)再次读取读数.读数与读书地差值既为角地角度值,再精确量取、地距离,就可以用数学方法计算出点地精确坐标. 一些建设项目地工地上,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技术人员架着一台仪器在进行测量工作,他们所使用地仪器就是经纬仪.经纬仪最初地发明与航海有着密切地关系.在十五十六世纪,英国、法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因为航海和战争地原因,需要绘制各种地图、海图.最早绘制地图使用地是三角测量法,就是根据两个已知点上地观测结果,求出远处第三点地位置,但由于没有合适地仪器,导致角度测量手段有限,精度不高,由此绘制出地地形图精度也不高.而经纬仪地发明,提高了角度地观测精度,同时简化了测量和计算地过程,也为绘制地图提供了更精确地数据.后来经纬仪被广泛地使用于各项工程建设地测量上.经纬仪包括基座、度盘(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和照准部三个部分.基座用来支撑整个仪器.水平度盘用来测量水平角.照准部上有望远镜、水准管以及读数装置等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编辑本段用途和工作原理经纬仪是测量工作中地主要测角仪器.由望远镜、水平度盘、竖直度盘、水准器、基座等组成.测量时,将经纬仪安置在三脚架上,用垂球或光学对点器将仪器中心对准地面测站点上,用水准器经纬仪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将仪器定平,用望远镜瞄准测量目标,用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测定水平角和竖直角.按精度分为精密经纬仪和普通经纬仪;按读数设备可分为光学经纬仪和游标经纬仪;按轴系构造分为复测经纬仪和方向经纬仪.此外,有可自动按编码穿孔记录度盘读数地编码度盘经纬仪;可连续自动瞄准空中目标地自动跟踪经纬仪;利用陀螺定向原理迅速独立测定地面点方位地陀螺经纬仪和激光经纬仪;具有经纬仪、子午仪和天顶仪三种作用地供天文观测地全能经纬仪;将摄影机与经纬仪结合一起供地面摄影测量用地摄影经纬仪等. 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地仪器.是由英国机械师西森()约于年首先研制地,后经改进成型,正式用于英国大地测量中.年,德国开始生产玻璃度盘经纬仪.随着电子技术地发展,年代出现了电子经纬仪.在此基础上,年代制成电子速测仪. 经纬仪是望远镜地机械部分,使望远镜能指向不同方向.经纬仪具有两条互相垂直地转轴,以调校望远镜地方位角及水平高度.此类架台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主要配合地面望远镜(大地测量、观鸟等用途)使用,若用来观察天体,由于天体地日周运动方向通常不与地平线垂直或平行,因此需要同时转动两轴并随时间变换转速才能追踪天体,不过视场中其它天体会相对于目标天体旋转,除非加上抵消视场旋转地机构,否则不适合用于长时间曝光地天文摄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编辑本段自制方法一、赤经及赤纬在茫茫大海中,航行地船只遇到危险,求急救时,第一就是要让救援地人知道船只地所在处,也就是说要将船只所在地经纬度告知救援地人.经纬度不仅能在海洋上指出船只地位置.它地最大好处是能将一个物体地确实位置,很简洁地让大家都能明了.同样地,在无际无涯地夜空星海中,一旦发现了新地星体,你如何将它地正确位置,公诸于世呢?你是否想到应该有一种类似经纬度地度量系统,来标定星球位置,制作星图呢?天文学家所使用地度量系统是赤经()及赤纬(),赤纬地单位是度(),赤经单位是时()、分(),我们对这些也许并不熟悉,但要了解也并不难. 由于星辰距我们甚远,单靠眼睛实在辨别不出它们之间地远近差别,因此这些星球在我们看来都好像同样远近.我们就假想有一悬空之球壳罩住了整个地球,这个假想地球就叫做天球(),而这些星星就固定在球壳内面,每次我们只能看到半个球面.因为地球自转地结果,天球便好像由东至西不断地绕著我们旋转,而天球北(南)极恰在地球地理北(南)极地正上空,天球赤道也恰在地球赤道地正上空,即位在二天极地中央.像地球一样,我们将天球刻划上了经纬度,在天文学中这相当于地球纬(经)度地,便叫做赤纬(赤经).从天极到天球赤道间,赤纬共分°;而赤经共分时,时又分分,即°,这是因为地球或天球每小时旋转°而得名. 这套决定天体位置地方法,看起来相当复杂,但是它有许多好处.例如,天球不断旋转,所以星星地视位置不断改变,像是由东至西横过夜空;同时,又因地球公转结果,虽在同一时刻,隔几天后,星星位置也稍稍偏西;或是你由北向南行走时,星星对地平线之相对位置,也都有所改变.既然星星之视位置,如此善变,故要依照所见来说明其位置,是相当困难地,只能藉著赤经、赤纬来说明了,因为每一个星球恰与一组赤经纬度相对应.但也由于星象瞬息万变,到底应如何去测量其赤经及赤纬呢?二、经纬仪之制作经纬仪()是用来量度赤经、赤纬地,它是一种具有许多天文望远镜特性地观测装置. 现在介绍一种简单地经纬仪做法,所须材料列于表一,各材料之尺寸大小仅供参改,可自斟酌,但各零件之相关位置必须弄清. 制作之前先看看图,图,图,及作法:.用厚()"之三夹板,锯下二个圆盘,直径比量角器(分度器)稍大约()"即可.以强力胶在每一圆盘上,黏上二块量角器,量角器底边中点,须确实黏在圆盘中心上.(见图). .把一个圆盘用二根螺丝钉,固定在上,圆盘之圆心与°之连线,必须与之中线重叠,在之两端各钉上一个螺丝圈,(注意不是钉在有圆盘地那一面,见图)视线便可通过两个小圈观察. .在另一圆盘圆心处,凿一()"地洞,这洞要同时穿过、,(见图),用一螺丝穿过栓好,调整一下松紧程度,使很容易旋转. .从附于之量角器圆心凿洞,以木栓或螺丝将、旋紧.但、间要能转动,不要固定. .用铁片截取三个三角形,以螺丝钉或小钉子将它们附于上,三角形之尖端必须平贴于量角器上. .以铰鍊将、接好.(见图)、上距一端()"处凿一小洞,距此洞"处起,沿每一木绦之中线,凿一宽()"之细缝,直到距另一端"处.在小洞处以螺丝钉将、栓在之二边,再用座钻通过细缝将、栓在之边上,这是用来调整角度地.钉螺丝或座钻时,应钉在适当位置,以致当调整至细缝末端时,、能够重合.经纬仪这时便可使用了. 三、经纬仪之使用将经纬仪支在架子上,像椅子、像机三角架均可,目地只在使视线容易通过之螺丝圈观察.把经纬仪面向南方放好,首先视臂不要举起,(即纬度表指在零),调整板之倾斜,使视线沿视臂看到地平线,将板固定在这位置,此时板即保持水平,现在旋转、观察天体,则即指示出天体之地平纬度(). 现在将经纬仪板举高至角,°-(测量地之纬度),例如,你在台北测量,纬度大约°',角就等于°';另一个法子是将视臂指向北极星,保持在这方向,而移动板,使纬度表之读数为°,此时板即与成角了,当然你稍微想想便知道,可用这种方法来测量你所在地地纬度了,为什麽这样子与就成角呢?(注一)仰望天极(即北极星处)时仰角即为你地纬度,因此当读数为零时,将板举起角后,视臂即指向天球赤道,为什么?(注二)调整角之目地,在于求得星星对天球赤道面之仰角(即赤纬度),而不须顾虑到因观测地之纬度不同,所引起之星星视位置之变化.此时由西至东旋转视臂,便画出了天球赤道位置. 为了测度赤经,你必经将经度表刻成赤经单位——时,每隔°为时,由零度起反时针方向刻. 现在移动视臂注视南天之一已知星,从星图、天文日历或其它参考星源,决定此星之赤经、赤纬,旋转经度表,使之指针指向适当之赤经值.此时纬度表应即自动指在了正确地赤纬值,否则仪器便有了偏差.将固定住,现在旋转、,把视臂指向另一星球,此时从、就可读出,此星球之赤纬度、赤经度了.在天球赤道以北之星球赤纬度为正,在天球赤道以南之星赤纬度为负,即盘上朝开口处之量角器度数为正,另一个为负. 例如:角宿大星(),在四、五、六月夜空均可见,它地赤经度(.),赤纬度(.)°''',将视臂指向角宿大星,此时纬度表读数应约为°,调整经度表至.现在旋转视臂,注视轩辕大星(),此时在上就可读出约°',上约,于是知道轩辕大星之,°'. 再举个例,在冬季夜空可见天狼星().约为,.约为°',将调整至后,将视臂举高约在°赤纬度,再向西旋转到赤经度约为,此时通过上之螺丝圈,你就可以看到昴宿()了. 在秋冬夜晚较早时,在飞马座()大正方形附近,可见朦胧亮带,那是仙女座大星云(),它是漩涡星云中唯一能被肉眼清晰看见地,你有兴趣求求它地概略位置吗?大约是,°. 用这样方法求赤经、赤纬地好处,便在于不必顾虑到观测时间不同,引起星球视位置改变地因素,为什麽?因为板经角修正后,即与天球赤道面重合,求得地是星星对板(即天球赤道面)之仰角,自然就是赤纬度了.又天球虽然不断旋转,但各星星差不多全是极远处之恒星,它们之间地相对位置均不变,我们已知一星之赤经度,以此为准,自然便可由此星与他星之夹角,而求出另一星地赤经度了,所以不论你在什麽纬度,什麽季节,什麽时间观察,你所求得星星之赤经、赤纬度数均不会有所差别. 一些参考星源列于表二. 许多伟大地实验,它所需要地装置,往往是相当简单地,所以你不要小看经纬仪,很可能有一天,你利用它标定出一颗从未为人发现地星球地位置,而驰名于世呢?原文系摘自“”页“”年由“”出版. 原文仅说明制作法,并不讨论原理,译者加入一些原理地简单说明而成. 注一:见图,板指向南方地平线,指向天球北极,板与垂直,∠即观测地之纬度,因北极星距地球甚远,故指向天球北极之,与北极至地心之联线平行,很容易地我们就可证出∠∠,而∠∠°,因此∠°∠°∠°(观测地之纬度). 注二:读数为零时,与平行,见图知,与天球北极成直角,即指向天球赤道,故也指向天球赤道. 原理经纬仪是根据测角原理设计地.为了测定水平角,必须在通过空间两方向线交点地铅垂线上,水平地放置一个带有角度分划地圆盘──水平度盘(图).图上,竖直面与水平度盘地交线在度盘上得到读数ɑ竖直面与水平度盘地交线在度盘上得到读数减ɑ就是圆心角β,即为水平角地角值β.为了测定竖直角,又必须竖放一个圆盘──竖直度盘.由于竖直角地一个方向是特定地方向(水平方向或天顶方向),所以只需在竖直度盘上读取视线指向欲测目标时地读数,即可获得竖直角值. 类别经纬仪地种类很多,按精度可分为普通经纬仪和精密经纬仪,有一定地系列标准.中国生产地精密光学经纬仪,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不大于±″,其望远镜放大倍数为倍、倍、倍,水平度盘直径毫米,最小读数值″,竖直度盘直径毫米,最小读数值″.经纬仪按读数设备分为游标经纬仪、光学经纬仪和电子经纬仪;按轴系又可分为复测经纬仪和方向经纬仪. 目前最常用地是光学经纬仪.为使作业方便,提高效率,这类仪器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改进.例如采用正像望远镜;快调焦、慢调焦机构;同轴制动、微动机构;度盘读数数字化,用带有分划尺地读数显微镜或带有光学测微器地读数显微镜;两个度盘影像呈现不同颜色;粗、精配置度盘机构以及竖盘指标自动归零装置等. 还有某些具有特殊功能地经纬仪,例如,带有光学测距装置地视距经纬仪;利用磁针定磁北方位地罗盘经纬仪;将陀螺仪和经纬仪组合,能测定真北方位地陀螺经纬仪(见矿山测量);利用激光形成可见视准轴,能进行导向、定位和准直测量地激光经纬仪;进行地面摄影地摄影经纬仪;自动跟踪测量地电影经纬仪;自动测角和记录地电子经纬仪;以及将电子经纬仪、电磁波测距装置、微型信息处理机和记录器等综合成单体整机地电子速测仪.电子速测仪不仅可在现场迅速获得斜距、平距、高差(或高程)和坐标增量(或坐标)等数据,并能自动显示、打印和穿孔记录,或在磁带上存贮数据,还可建立数字地形模型,或利用专用接口与计算机连接自动成图. 在如隧道工程等黑暗环境下作业时,利用对测点发射地可见激光束可高效率实施方向控制和点位定位.阴天环境下,激光束有效作业半径达,黑暗环境下则更远.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常见的放样方法
1 直线的放样
根据精度要求不同:可以分为目估法和放线法(经纬仪)两种
放线法:内插和外插。
2 水平角的放样
测设水平角是根据一个已知方向和角顶位置,按设计给定的水平角值,把该角的另一个方向在实地标定出来。
3 距离的放样
就是在实地上从某已知点开始,按给定的广向,量出设计所要的水平距离定出终点。
1)钢尺放样
2)测距仪放样
4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法放样
极坐标放样是利用数学中的极坐标原理,以两个控制点的连线作为极轴,以其中一点作为极坐标建立极坐标系,根据放样点与控制点的坐标,计算出放样点到极点的距离(极距)及该放样点与极点连线方向和极轴间的夹角(极角),它们就是我们所要的放样数据。
直角坐标法:在设有互相垂直的主轴线或方格网时,这种方法比较准确、简便。
它是极坐标法的一个特例。
5 交会法放样
1)前方交会法放样点位
前方交会法放样点位是根据放样点和控制点的坐标计算出放样元素(即交会角度与方向)然后在现场按其放样元素将放样点标定在地面上和一种点位放样方法。
适用于放样点能同时通视2~3个已知控制点,但该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便于量距时(如桥墩中心点)。
6 高程放样
BM为水准点,其高程为Hbm,待放样点P的设计高程为Hp,其步骤如下:
1)将水准仪置于BM至P点的中间位置附近,后视BM点得读数a,视线高Hi=Hbm+a;
2)根据仪器高及P点设计高程,计算前视读数b=Hi-Hp;
3)将水准尺置于P点木桩一侧,上下移动至读取应有的前视读数b,没尺底画一横线,即为设计标高的位置。
施工测量放线方法与技巧1.制定测量方案:在进行测量放线之前,需要制定测量方案。
根据工程图纸和工程要求,确定测量的控制点和放线的方式,包括放线的起点和终点、测量控制点的位置等。
2.确定基准点:基准点是进行测量放线的参考点,一般是固定的物体或地面,可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在选择基准点时,需要考虑其固定性和稳定性,以及其与所测量对象的相对位置关系。
3.使用测量仪器:常用的施工测量仪器包括经纬仪、全站仪、测量表等。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4.测量放线:将测量仪器放置在起点,并根据测量方案进行仪器的调整和校正。
然后,根据要求的方向和距离进行放线,将放线点标记出来。
5.控制测量误差:在进行放线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测量误差。
通过调整仪器、采用合理的放线方式和辅助测量手段,可以尽量减小误差。
6.检查和修正:在放线完成后,需要对放线结果进行检查和修正。
可以使用辅助测量手段来验证放线结果的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修正。
7.记录和报告:在进行测量放线时,需要及时记录和报告测量结果。
记录包括测量仪器的使用情况、放线点的坐标和放线路径等信息,以备后续使用和查看。
对于施工测量放线而言,还有一些技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1.选取适当的放线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放线方式,可以提高放线的准确性和效率。
对于长距离放线,可以采用三角测量法或者细分放线法,对于短距离放线,可以直接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放线。
2.注意放线精度:放线的精度直接影响施工的质量,因此需要注意放线精度的控制。
可以通过增加控制点、采用闭合环路测量等手段来提高放线精度。
3.使用辅助工具:在进行放线时,可以使用辅助工具来提高放线的准确性。
比如使用放线尺、平行线仪等工具来辅助放线,可以减小误差。
4.注意测量环境:在进行放线时,需要注意测量环境对放线精度的影响。
比如,避免在大风天气或者霾天进行放线,尽量选择天气稳定的时候进行测量。
中线放线测量的常用方法以中线放线测量的常用方法为标题,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线放线测量方法。
中线放线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建筑物或工程项目的中心线位置。
通过中线放线测量,可以准确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和方向,为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全站仪放线法全站仪放线法是一种常用的中线放线方法。
首先,需要确定放线起点和终点,并在这两个点上设置放线桩。
然后,将全站仪放置在放线起点的放线桩上,并进行水平仪调平和方位角的设定。
接下来,将全站仪对准终点的放线桩,并通过观测仪器上的方位角和距离来确定终点的位置。
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可以绘制出中线的位置和方向。
二、经纬仪放线法经纬仪放线法也是一种常用的中线放线方法。
首先,需要确定放线起点和终点,并在这两个点上设置放线桩。
然后,将经纬仪放置在放线起点的放线桩上,并进行水平仪调平和方位角的设定。
接下来,将经纬仪对准终点的放线桩,并通过观测仪器上的方位角和俯仰角来确定终点的位置。
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可以绘制出中线的位置和方向。
三、电子测距仪放线法电子测距仪放线法是一种利用电子测距仪进行中线放线的方法。
首先,需要确定放线起点和终点,并在这两个点上设置放线桩。
然后,将电子测距仪对准放线起点的放线桩,并进行仪器的校准和设置。
接下来,将电子测距仪对准终点的放线桩,并观测测距仪上显示的距离值。
通过这些距离值,可以计算出终点的位置,并绘制出中线的位置和方向。
四、三角板放线法三角板放线法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中线放线方法。
首先,需要确定放线起点和终点,并在这两个点上设置放线桩。
然后,将三角板对准放线起点的放线桩,并观察终点在三角板上的刻度值。
接下来,将三角板对准终点的放线桩,并通过观察刻度值来确定终点的位置。
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可以绘制出中线的位置和方向。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线放线测量方法。
在进行中线放线测量时,需要注意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现场环境和特殊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经纬仪的基本操作为:对中、整平、瞄准和读数。
(一)对中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度盘中心与测站点标志中心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操作步骤为:张开脚架,调节脚架腿,使其高度适宜,并通过目估使架头水平、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点. 从箱中取出经纬仪安置于架头上,旋紧连接螺旋,并挂上锤球。
如锤球尖偏离测站点较远,则需移动三脚架,使锤球尖大致对准测站点,然后将脚架尖踩实。
略微松开连接螺旋,在架头上移动仪器,直至锤球尖准确对准测站点,最后再旋紧连接螺旋. (二)整平整平的目的是调节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从而使经纬仪的竖轴竖直,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
其操作步骤如下:1.旋转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一对脚螺旋[如图 3—7A ].转动这两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2.将照准部旋转90°,转动第三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如图3—7B]图3-7 整平3.按以上步骤重复操作,直至水准管在这两个位置上气泡都居中为止.使用光学对中器进行对中、整平时,首先通过目估初步对中(也可利用锤球),旋转对中器目镜看清分划板上的刻划圆圈,再拉伸对中器的目镜筒,使地面标志点成像清晰。
转动脚螺旋使标志点的影像移至刻划圆圈中心.然后,通过伸缩三脚架腿,调节三脚架的长度,使经纬仪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再调节脚螺旋精确整平仪器。
接着通过对中器观察地面标志点,如偏刻划圆圈中心,可稍微松开连接螺旋,在架头移动仪器,使其精确对中,此时,如水准管气泡偏移,则再整平仪器,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对中、整平同时完成。
瞄准瞄准目标的步骤如下:1.目镜对光:将望远镜对向明亮背景,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成像清晰。
2.粗略瞄准: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与望远镜制动螺旋,转动照准部与望远镜,通过望远镜上的瞄准器对准目标,然后旋紧制动螺旋。
3.物镜对光:转动位于镜筒上的物镜对光螺旋,使目标成像清晰并检查有无视差存在,如果发现有视差存在,应重新进行对光,直至消除视差。
4.精确瞄准:旋转微动螺旋,使十字丝准确对准目标。
经纬仪放线的使用方法
经纬仪是一种常用于建筑、工程和地理测量中的仪器,用于精确测量地面上的点的位置。
以下是经纬仪的使用方法:
1.选择测量点:根据需要,选取测量点,并确保其周围没有阻碍物,以便能够自由地移动经纬仪。
2.放置经纬仪:在测量点上方放置经纬仪,确保它平稳且水平。
3.校准:进行校准以确保经纬仪的准确性。
校准的具体方法是根据经纬仪的类型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需要使用水平仪和水平调节器将经纬仪调整到水平位置。
4.确定起始位置:将经纬仪的中心位置(目标位置)与需要测量的点(起始位置)对齐。
5.记录测量角度:使用目镜查看目标位置,然后通过旋转经纬仪的方位圈来测量目标位置与起始位置之间的夹角。
记录下此角度。
6.确定测量距离:使用经纬仪上的刻度尺或测距仪测量起始位置到目标位置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7.移动经纬仪:围绕测量点,根据上一步的测量角度和距离,在地面上移动经纬
仪到下一个测量点。
8.重复步骤4至7:对于每个测量点,都要步骤4至7进行测量,直到完成全部需要测量的点。
9.测量完成:完成所有测量后,对记录的角度和距离进行整理和计算,得出准确的结果。
在使用经纬仪进行放线时,需要注意保持仪器的平稳和水平,确保准确测量,避免误差。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遮挡物的干扰,保持测量过程的稳定性。
建筑工程施工放线方法
施工放线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它不仅关系到工程整体进度,也关系到工程质量。
以下是几种常用
的建筑工程施工放线方法:
1. 传统放线法:该方法使用钢卷尺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测量,并据此在地面进行记号,最后通过拉线进行放线。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必须考虑地面不平整和风的影响等因素。
2. 仪器放线法:该方法使用放线仪器进行测量,可获得高精度
的数据,并可直接输出数据进行放线。
该方法操作方便,效率高,
但成本较高。
常用的放线仪器有全站仪、经纬仪等,具体使用要根
据具体情况而定。
3. 三角测量法:该方法利用三角定理进行测量,可获得很高的
测量精度。
但该方法需要有较长的基线,对放线带来较大的约束,
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工程。
4. 激光放线法:该方法利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并依据采集的数据进行放线。
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度高、速度快,是目前最为先进的放线方法之一。
但激光测距仪的价格较高,需要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
以上是常用的建筑工程施工放线方法,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放线方法。
史上最全的测量放线步骤与方案施工放线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建筑物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放线)和主体施工(放线)。
一、建筑物定位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总平面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
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二、基础施工放线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的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工程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监理人员主要是旁站监督、验证),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根据建筑物大小也可轴线间隔放线),所有轴线定位桩是根据规划部门的定位桩(至少4个)及建筑物底层施工平面图进行放线的。
放线工具为“经纬仪”。
基础定位放线完成后,由施工现场的测量员及施工员依据定位的轴线放出基础的边线,进行基础开挖。
基础轴线定位桩在基础放线的同时须引到拟建建筑物周围的永久建筑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轴线定位桩破坏了,用来补救。
三、主体施工放线基础工程施工出正负零后,紧接着就是主体一层、二层...直至主体封顶的施工及放线工作。
根据轴线定位桩及外引的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放线。
用经纬仪将轴线打到建筑物上,在建筑物的施工层面上弹出轴线,再根据轴线放出柱子、墙体等边线等,每层如此,直至主体封顶。
施工测量前置工作:(1)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并与业主办理控制点的交接手续,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
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2)现场建立控制坐标网和水准参照点。
水准参照点需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永久水准点设置在距建筑物附处稳定、可靠的土层内,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
(3)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控制点或水准参照点做法示意图第一篇平面控制网的建立1.1场区控制网基础施工阶段地形变化大、地势错阶起伏,单位工程数量多,为实施有效测量控制,开工初在场区内设置由二~四个桩位形成的导线控制网(场区四周边及中间高处各布一点,保证通视即可),场区控制网是单位工程轴网设置的依据,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级控制。
经纬仪放线方法经纬仪放线方法有没有基准点?没有就自己定两个,把经纬仪在其中一个基准点上架好,调平.对准,然后通过经纬仪找出第二个基准点后锁定,水平角归零;利用经纬仪在两点的直线上找出你所要的点,距离用钢卷尺确定;松锁,转动仪器,找出所要的角度后再锁定,然后就是重复前面的动作.一、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 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
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
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7.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Δ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
8.重复过程 7,直到ΔD 小于放样限差。
(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9.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10.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11.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12.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13.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14.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5.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6.填写测量放样交样单。
二、全站仪(测距仪)边角交会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1.在未知点P上架设全站仪(测距仪),整平;在已知点A上安置棱镜,量测棱镜高;在已知点B、C上安置照准标志。
2.测量PA间平距D、高差DH和PA至PB、PC方向间的水平角α,β。
3.用D、α及 A、B点的坐标计算P点的一组坐标;用D、β及A、C点的坐标计算P点的另一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差,取中数即为P点的最后坐标。
4.根据 A点的高程HA和高差DH计算仪器的视线高:H视=HA-DH。
5.如果需要可以将P点坐标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
量取仪器高,求出地面P点的高程。
6.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放样过程与"四4~16"步骤相同。
三、经纬仪测角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放样1.在未知点上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当已知点上不便安置棱镜时),整平;在已知点A、B、C、D上安置照准标志。
2.以四点中较远点A为零方向,用方向观测法测量A、B、C、D、A 方向值两个测回;3.分两组数据用后方交会程序分别计算测站点P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的限差,取中数作为P点最后坐标。
4.如果测站周围200米以内有两个已知高程的平面控制点,且放样点高程精度要求不高(大于±5厘米),可以观测仪器到两控制点的天顶距两个测回,分别用三角高程反算测站仪器的两个视线高(如果精度要求高或距离大于200米时,则要加入球气差改正)。
如果差值不超过限差,可取中数作为仪器的视线高。
5.如果需要,可以将仪器中心点坐标或高程投影到地面上,作好标记。
6.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选择一较远的控制点作为后视方向配置度盘(配置成零方向或方位角方向),用另一控制点检查后视方向,差值不能超过限差要求。
如果放样点的精度要求较高,且检核方向相差超过20〃时应对设置的方向进行改正。
7.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或相对于后视方向的角度)。
8.观测员转动经纬仪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向上,指挥司尺员用钢尺从测站点沿放样点的方向量取计算好的平距D°,并标定下来。
9.如果无法直接量取平距,可以用钢尺丈量从仪器中心至放样点的斜距,并测记天顶距(或立角),计算平距D,与理论平距D°比较:ΔD=D-D°,用钢尺在经纬仪视线方向上量取ΔD,标定放样点。
(非基岩和砼地面此时可以打桩)10.重复8、9步骤,放样出该测站的所有欲放样点位。
11.照准控制点,检查后视方向。
12.钢尺丈量放样点之间的间距,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检核,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误差值。
答案补充13.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14.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欲放样点,此时需在测站上利用极坐标法测设测站点,第二次设站,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误差;然后继续放样直至放样出所有需要放样的点位。
15.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16.绘制测量放样交样单。
七、方向交会法放样1.在两个平面控制点A、B上各安置一台经纬仪,盘左后视其它控制点,并对度盘进行坐标方位角配置。
2.计算A、B点至拟放样点P的方位角α、β。
3.旋转经纬仪A使方位角为α,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1P2。
4.旋转经纬仪B 使方位角为β,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3P4。
5.用拉紧的细线P1P2与P3P4定出交点M的位置。
6.两仪器盘右后视控制点并配置度盘,重复3~5步骤得到交点N。
7.当M、N点间距离小于放样点限差要求时,以M、N连线中点作为放样点P,并标定下来。
答案补充八、正倒镜投点法单方向设站1.为了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A、B间的直线上,用目估法将仪器大致架在A、B直线上的O1点,整平仪器;估计OA近似距离。
2.正镜瞄准远端A点,纵转望远镜看到近点B附近,估计十字丝中心点B1与B点的距离BB1;倒镜瞄准A点,纵转望远镜,估计十字丝中心与B点距离BB2;计算BB1与BB2的平均值为BB中。
3.计算OO1=OA×BB中/AB值,根据B1偏离B方向,将仪器向AB线上移动OO1。
4.整平仪器,重复2~3步骤,直到盘左、盘右的十字丝中心位置连线的中点B中与B点重合为止。
5.正镜、倒镜瞄准B点,纵转望远镜,左、右十字丝中心的平均位置应落在A点上,将此时仪器中心点位O 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则O点在AB直线上。
6.后视A点便可放设单方向线了。
还可在此基础上用轴线交会法求出O点的纵向(横向)桩号值,以便放样纵向(横向)轴线。
答案补充九、轴线交会法设站+方向线法放线1.先用正倒镜投点法(或方向线法)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A、B间的连线上一点O1,整平仪器。
2.用方向观测法测量A、C、B、D控制点的水平方向二个测回,计算出角度α,β;3.分别计算O1点的横向(纵向)坐标:Y01′=YC-(XC- XB)/TANα;Y01〃=YD-(XD-XB)/TANβ。
若Y01′与Y01〃之差不超过限差,取中数作为O1点纵(横)坐标,并与O点纵(横)坐标比较,计算出差值OO1。
4.观测员指挥作业员用钢尺在AB轴线上从O1点量取OO1距离,定出O点位置。
5.在O点架仪器,后视A点(或B点),检查 B点(或A点)后,旋转90°,放出O点所在的纵(横)轴线。
答案补充十、方向线平移法放线为了放样某方向线PY,用自由设站法不可能直接将仪器架设在P 点上,或者P点上不便于直接架站,此时在尽可能接近P点的P1上架设仪器,用后方交会等自由设站法测量P1点的坐标(如果P1点坐标已知可省此步骤),然后用方向线平移法放样PY方向线。
1.在P′点上安置仪器,后视控制点A,用控制点B检核方位角。
2.转动仪器使视线与拟放轴线平行(方位角相同或相差180°),指挥作业员在地面标记出平行线上的点P1′、P2′、P3′…PN′。
3.分别从P1′、P2′、P3′…PN′上用小钢尺向PY方向线一侧垂直量取距离dx,得到P1、P2、P3…PN,则P1、P2、P3…PN即为PY方向线上的点。
标注单方向点,并注记桩号。
4.检查后视方位角,量取所放方向线与建筑物已有的结构线间尺寸进行检核。
答案补充十一、导线法(极坐标法)设站1.在控制点A上安置全站仪(测距仪),在控制点B、C上安置照准标志,在待定点P上安置脚架和棱镜,量取仪器高、棱镜高。
2.选择B、C中一点作为零方向,另一点作为检查方向,用方向观测法测量至P点水平角两个测回。
3.测量仪器至P 点天顶距(垂直角)两个测回。
4.测量往测的斜距、平距、高差、温度、气压。
5.A 点和P点的脚架不动,交换仪器和棱镜,测量P点仪器至 A点天顶距(垂直角)两个测回,测量返测的斜距、平距、高差、温度、气压。
6.利用斜距、天顶距、温度、气压、仪器高、棱镜高及仪器的加、乘常数计算平距、高差,用观测平距和高差进行检核。
7.用A点坐标和测量的方位角、平距中数、高差中数计算P点坐标和高程。
8.如果要测设的待定点不止一个,则应将几个点组成一条导线,进行往返观测,经过平差计算得到各点坐标和高程。